-
1 # 考試研究院
-
2 # 高考志願指導王老師
透過走藝術來升學是以前相當一部分文化成績偏弱考生的一條路,但近來隨著藝考生人數增多導致競爭壓力增大,同時教育部和高校也對藝術生文化成績提出高的要求,藝術生實際付出要更多,因此,藝術升學不再是捷徑。
-
3 # 起程者
在現在這個超速發展,自媒體崛起,百花齊放的時代,條條大路通羅馬變得更為可能。藝術生與非藝術生並無好壞之分,但是選擇之前一定要綜合個人情況(要理性分析自己適合哪條路)以及家庭經濟能力(藝術生的成本要普遍高不少)。
如果真心想選藝術類的話,不妨多去問問身邊正在學習藝術或已經畢業的藝術生,這個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得參考。
不管選藝術生或非藝術生,最關鍵的是在選擇後,一定要為之努力拼搏,不然選什麼都一樣。各有各的苦與累,加油!
-
4 # 斜槓青年小尹學長vlog
我的說法可能過於現實,僅個人觀點
1,我覺得是我們傳統的教育模式思維來確定的,我們認為藝術就是要成績不好的去唸,因為這樣可以讓成績不好的人有學校念,還可以給學校增加升學率,甚至是整個教育環境給父母這樣的觀念。讓我們從小到大就覺得成績好是屬於正道,走其他藝術是屬於輔道。
2,我們沒有打破傳統教育體制的勇氣和想法,甚至教育從上到下也默認了這個情況,很多學校都是把藝術專業的分數設定低一點,從學校到家長都這麼認為,即使有個別人想反抗也是沒有辦法的。
3,這樣的情況到底對不對呢?其實我覺得以後是需要改進的,比如我們知道的很多知名的藝術家,他們成功了 很出名,那他們的學習成績一定要很好嗎?比如設計師,如果從小就很有天賦,為什麼一定要逼她去學其他對於她來說是障礙的專業課程呢?我們現在的教育其實更多的是把不同人的培養成相同的樣子,即使在大學也還是存在這個現象,即使畢業的時候很多學校都是給出論文的範圍,不會讓你自己去選擇你喜歡的東西,因為老師不好去管理和稽核,
4,我覺得可能會在後面的社會發展中有所改變,現在常規的學習道路競爭越來越激烈了,單純的讀死書出來社會也不會被認可,能力也被越來越看重,新一帶的家長也開始越來越能夠看開,這個問題會慢慢開始有所解決。
-
5 # 冰瞳魚商業思維
窩來談下窩個人經歷,理科生高考落榜後,轉的美術生,每天集訓到晚上12點才回家,但也不覺得幸苦,因為熱愛,至於當初沒一開始選擇美術生是家庭條件原因,畫室文化美術成績好的,可以走美院,文化差的走藝考,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報考的學校有看專業分的,也有按文化分和藝考分比例計算的,不能單單隻看成績好壞,因為你大學畢業了工作也不一定是你所學的專業,興趣是人生最好的導師。
-
6 # 螢火蟲西紅柿
普通高考是你必須要去面對,在高中畢業去考試的,而藝考是你自己的選擇,你可以選擇透過藝考去選擇學校,也可以用高考成績做一個純文化生。我作為一個藝考生來給你參考,藝考不是大家心目中考大學的捷徑,我們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每個專業都有自己所要學習的知識點。不同的可能就是,藝考生在一起可能會更關注社會當下比較火的各種吸引人的事情,而文化生可能會比較低氣壓,一心想提高自己的成績。雖然社交不同,但同樣藝考和普通高考都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一天天的日積月累才能成功的。就像這個社會需要那些博士研究生來給國家提供腦力工作,當然也需要藝考生們的專業來完成國家的各項工作運轉,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我們尊重純文化生的同時,也希望這個社會可以對藝考生寬容一點,給予更多的信心和關注給藝考生們個人覺得藝考給那些才藝雙修,有夢想成為明星的學生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類似於藝考的這種特長類的考試在我國還應該有更多。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藝考季,藝考得學生們又要佔據一段時間的新聞版面,每到了這個時候藝考學生們的長相問題總是大家拿來評論的焦點。不可否認,大部分的藝考生外面都很出眾,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優勢,但是我們看問題也要全面來看,很多藝考的學生不僅僅是花瓶他們的藝術才華也是值得肯定的
回覆列表
看你這麼說,我覺得你上高中那時候應該是在四線城市或者是鄉鎮上讀的書吧。啥時代了,還用成績去評判藝術生和非藝術生。
其實,藝術生和非藝術生成績的好壞,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還有個人目標、家庭文化內涵所影響。有的藝術生,成績都非常好,就是因為自己喜歡藝術或受家庭影響,所以選擇走藝術路線。
有名的藝術高校,哪一個不是成績差了也考不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