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吃不肥的胖子

    我來說一下用食用鹼發過程:

    準備幹魷魚 500g

    食用鹼 75g

    先用清水將幹魷魚浸泡3小時。

    加入食用鹼再浸泡8小時後,再將幹魷魚個水一起加熱,溫對不能過高,慢慢加熱發制。要不停攪動,不是加水,防止粘鍋,水溫過高,待幹魷魚完全發漲,離火,放水龍頭下開水沖涼,涼後開小水一直衝,至到魷魚沒有鹼味為止。這樣就可食用。

  • 2 # 小懂愛生活

    用鹼泡發魷魚,時間短,漲發率高,而且發好的魷魚質地脆嫩,潔淨透明,光亮度好。具體方法是:

    首先,買幹魷魚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外表平滑、肉質堅硬、身幹體厚、無黴點、光澤亮的幹魷魚。泡發時,先將魷魚放在冷水中浸泡2小時,撈出後再放到1∶100的鹼水中浸泡8到12個小時,幹魷魚即可發透。接著將發透的魷魚撈出,用清水漂洗乾淨,邊洗邊用手捏,直到魷魚外表不滑膩且無任何異味為止。之後,仍將魷魚浸在冷水中,隨用隨取。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魷魚比較老,鹼水的濃度可稍微提高一點。分辨魷魚是否老可以看顏色,顏色淡黃透明為嫩、色紫不透明為老。一般情況下,魷魚的泡發率在400%至600%之間。

    魷魚:分生髮、熟發兩種。就是先將魚須去掉,將魷魚放溫鹼水中泡透,使其完全回軟(用鹼量視魷魚質量而定,質老肉厚的用鹼量大於質嫩肉薄的,一般嫩而薄的魷魚250克用50克鹼,老而厚的魷魚可多放一點鹼),颳去黑皮,順長切成兩片,連鹼水帶魚一起倒入鍋內,在旺火上燒沸後,連續頓火兩次。發至透亮時,將魷魚撈入開水盆內,不等水涼再換開水。每次換開水時,都要少加一些鹼。連續換水三次,發至完全脹開。使用時,換溫水使其將鹼味吐淨,即可使用。發好的魷魚平滑柔軟,呈白黃色,鮮潤透亮,用手捏著有彈性。發好的魷魚如使用不完,仍放開水內,少放些鹼養著備用。

    泡發乾魷魚泡發乾魷魚的方法有兩個:

    1、油發:每500克幹魷魚用香油10克,鹼少許,同時放入水中,泡至脹軟為止。

    2、鹼發:按 1:2 的比例,將純鹼與冷水摻和,攪拌後便得 50% 的純鹼溶液。 幹魷魚用冷水浸泡 3 小時後撈出,放入純鹼再泡3小時,便可脹足發好,取出放入冷水反覆漂洗,除掉鹼味即可烹製。

  • 3 # 食客追捧

    幹魷魚是新鮮魷魚經過加工乾製而成的。它具有幹、硬、韌、老等特點,同時也多帶有苦、澀、腥、臭、鹹等異味。一般情況下,幹魷魚不能直接烹製成菜,它必須經過漲發,使其重新吸收水份,最大限度地恢復魷魚原有的鮮嫩、鬆軟狀態,同時要在去掉本身帶有的腥味、異味和雜質後,才能入餚。這樣既有利於切配、烹調,又有利於食用和消化吸收。

    一、鹼發乾魷魚的原理

    乾料漲發時採用何種漲發方法,原則上需根據原料本身的理化效能來決定。幹魷魚蛋白質含量高,多采用鹼法漲發方式,這是因為蛋白質在鹼性溶液中能輕度變性,使幹魷魚體內肌肉纖維的結構發生變化,有利於鹼水的滲透和擴散。鹼水中的帶電離子與蛋白質分子上的極性基因相結合,增加了蛋白質分子的電荷,從而使蛋白質親水性大大增強。同時,由於增強了魷魚的吸水性,使其體積也有了較大的膨脹,蛋白質從幹凝膠狀態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凝膠狀態,從而達到了漲發的目的。用鹼水漲發乾魷魚,在操作上須按:預發→中程漲發→終結漲發的程式進行。只有一步一步地操作,才能將幹魷魚漲發透、漲發好。

    二、捲縮原因

    幹魷魚在漲發時,常會發生捲縮現象,究其原因有四:

    1、幹魷魚表面的膜層沒有撕盡。

    幹魷魚外面附有一層套膜,為魷魚退化的殼,其組織結構與幹魷魚肉不同。在加鹼漲發時,同一時間內兩者漲發的程度通常都不一致,膜層漲發幅度小,魷魚肉漲發幅度大,所以在加入鹼液後易發生捲縮現象。另外在漲發完加熱退鹼時,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魷魚肉和魷魚膜層中的蛋白質變性逐步加快,吸收水分的速度也在加快,但程度卻並不一致,所以要發生捲縮。

    2、鹼量不足。在幹魷魚漲發時,如果所加鹼量不足,魷魚內部也會因沒有或少有鹼液浸入,致使魷魚肉內部蛋白質並沒有輕度變性魷魚沒有完全泡透 ,故魷魚在加熱退鹼時外部雖已吸足水分,但內部卻還沒有吸足水分,所以魷魚便會發生捲縮。

    捲縮原因

    3、在鹼液中浸泡時間不足。

    幹魷魚組織結構緊密。在加足鹼量漲發時,完全浸透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如果魷魚在鹼液中浸泡時間不夠長,那麼便只有少量鹼液浸入魷魚內部,這就造成了魷魚內外漲發程度的不一致,在加熱退鹼時魷魚內外吸水量的不一致,這也是發生捲縮的原因之一。在鹼加足量後,通常要浸泡4小時以上,方能將魷魚泡透。

    4、驟然受熱,魷魚也會發生捲縮。

    在給魷魚加熱退鹼時,魷魚遇熱後便加速了魷魚的吸水漲發速度。而魷魚外部先吸足水分,內部後吸足水分,所以剛開始加熱退鹼時魷魚便會發生捲縮,不過待加熱退鹼到一定程度時,即魷魚全部吸夠了水分,漲發透了後,魷魚自然又會伸開。實踐證明,只有鹼量不足、浸泡時間不足的情況下,魷魚才會一直捲縮。

    三、解決方法

    1、幹魷魚表面的膜層一定要撕乾淨;片切幹魷魚時一定要厚薄均勻,以保證魷魚在鹼量加足、浸泡時間足夠的條件下,每片魷魚漲發程度均一致。在加熱退鹼時,可以用少量魷魚試做一下,看魷魚漲發的程度再決定其是否增加鹼量或是延長浸泡時間。

    2、如果魷魚受熱捲縮,退鹼後也不伸開,說明鹼量不足,浸泡時間不夠。這時,可根據魷魚漲發的具體情況,酌情重新加入少量的食鹼或延長浸泡時間,直至魷魚完全發透,再行加熱退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為什麼不長4個手指或者6個手指?根據進化理論人類最終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