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闖哥到處闖
-
2 # 王大師說
實際上確實是多多益善,我們身邊就有六指的人啊。
只不過進化的方向不僅需要利於生存,也要利於繁殖。
在人類有社會之前,或許手指越多生存能力越強,但這個進化過程是漫長的,在人類進化出五指的時候,人類的社會迎來了快速的發展。
科技的便利使六指相對五指的生存優勢被幾乎抹平。同時六指異於常人,使得六指的人更不容易融入社會群體,影響了繁殖。
因此,實際上科技的發展也影響了人類生物性的進化方向。
如果以後遇上外星人,外星人只有四個指頭的話,可能意味著他們發展出文明的速度相比人類非常迅速。
-
3 # 來看世界呀
天生4根手指的人有,天生6指的也有,但是它們都是基因異常導致的,在人群中佔比非常低,不足以影響全人類手指的數量,而人類5指來自於遙遠的祖先遺傳性狀。
人類手指伸直後大拇指和其它幾根手指的指向不同,這樣的手指構造使得人類成為唯一一種手足完全分工物種,手十分靈活是人類製造工具的前提之一,而工具的製造和使用使得人類實力大增,人類可以捕獲更多的食物,同時抵抗猛獸的襲擊,相對而言若是缺損幾根手指可能導致握持力下降不大利於捕獵,因此在進化中人類五指性狀得以保留。
但就手指來說多一根少一根其實對生存影響不是特別大,只要能儲存大拇指和其餘三根手指,手的握持力量依然很大,保留大拇指可以形成一個環,環繞著物體摩擦力就大得多。哺乳動物的掌骨都是相似的構造,猛獸和靈長類動物都是五指,是由於祖先都是相同的,而且這樣的性狀利於生物生存,在演化的過程中性狀得以保留,人類由於生存環境的變化手掌手指的形狀和活動度也逐漸變化,成為現在的模樣。
在人類中有一些因為基因變異,天生3指、4指或者6指,還有一些指頭粘連在一起整個手掌就像鴨子的腳蹼一樣,如果人類生活在水裡這種性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人類生存,但人類畢竟生活在陸地上,陸地上只有腳掌行走時的摩擦力以及空氣阻力,人類的力量充足這些阻力不能阻止人類的運動,不需要手掌長成類似鴨子腳蹼的性狀,而那樣的手指顯然不利於握持和製造精巧的工具,對於現代人類來說這就是一種不大利於生存的性狀,在早期人類還需要捕獵的時代會導致競爭力降低,因此相應性狀沒有在種群中擴散。在現代,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內容有了很大變化,物質豐富社會分工明確,人們可以購買現成的工具,所以少一根多一根指頭不怎麼影響生存了。
總之,生物演化需要經受環境選擇,人類現有的性狀都是在生存競爭中得以保留的,未來也大機率會被保留,而人類將向哪個方向演化現在幾乎無法預測,因此很多科學家的預測結果都不相同,正因為環境選擇的作用,基因的突變和自然選擇中的保留都是隨機的過程,未來人類模樣要看接下來千年萬年甚至十萬年的時間單位內人類生存環境如何變化。
-
4 # 科海一葉扁舟
人類手指頭來源古老,源自3億年前開始爬上岸生活的魚類前鰭的退化,5個指頭應該最初是前肢在游泳和爬行兩種功能間平衡的選擇。至於人類最終進化形態,要看自然環境如何變化,不過我認為改變的機率越來越小。
5個手指並非人類獨有,絕大多數起源於魚類的脊椎動物都還保留著最初的5個趾(指)。進化理論,一個物種的形態取決於有變異的個體以及自然環境的定向選擇,人類未來形態也是取決於此,但科技發展阻礙了形態改變。
人類5指的由來泥盆紀晚期,新一輪的造陸運動開始。有些魚類看到最初走向陸地的昆蟲繁榮發展,它們也不甘寂寞,有的就逐漸把魚鰾進化成了肺,靠前鰭爬上岸尋找食物。下圖為第一批上岸的提塔利克魚。
這時候,既要用前鰭游泳,又要用來爬行。趾分化的越多越利於游泳,但爬行卻不方便。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應該是5個趾的結構即保持了一定限度的游泳能力,又滿足了爬行的需求。
然後脊椎動物的祖先進化出的各個分支,不知道是發現這個5趾特別實用,還是祖先留下的這個結構對應的基因特別強大,反正大部分一直保留至今。
當然也有一些脊椎動物發生退化,比如偶蹄類的牛、羊等,但它們的骨骼中曾經的5趾仍有跡可循。大家也可以在吃豬蹄的時候研究一下豬蹄的骨骼結構。
脊椎動物5趾退化的有,但很少有增加趾的。國寶大熊貓好像是有6趾,但它的“第6個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手指,而是腕部籽骨增生而來,大熊貓實際上的手指數量還是五個。
人類的5指結構也是源自最初爬上岸的魚類,人類祖先數億年來進化的各個階段已經靈活運用並習慣了5指。除非出現那種5個指頭就無法生存,必須4個指頭或6個指頭才能活的極端環境。這樣的自然環境,我是無法想象如何才能形成。
人類最終進化形態人類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保持現在的形態。隨著科技的發展,形態改變的機率越來越低。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適應環境的能力大大增強,即使環境改變,也可人工創造以前的環境。進化是為了適應環境,這就意味著適應環境能力過強就會成為進化的反動力。
這也是我反對一個觀點的原因。就是有人說地球如果人類滅絕於核戰爭,老鼠會統治地球的觀點。有這種想法的人只看到了老鼠強大的適應環境的能力,而沒有思考這種能力對進化的阻礙。
舉例來說,假如有一天整個地球都被海洋覆蓋,人類能重新迴歸海洋生存麼?假如沒有現代科技,不是沒有這種可能。鯨魚就是很好的例子,鯨魚和河馬是近親,鯨魚的祖先在陸地生活了2億多年,不就又重新迴歸海洋了。而未來人類碰到這種極端環境呢,完全可以製造出大型浮島,保留原來的生活習慣。
再舉一個未來十分可能發生的例子,那就是太空移民。數十億年後,如果人類還存在,由於太陽的壽命問題必然要太空移民。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太空的失重環境必然導致人類身體結構發生演變,造成形態變化。但未來,如果大型宇宙飛船可以自模擬地球重力,人類形態還會改變麼?肯定就不會了。
總之,人類的手指數量和其他很多特徵一樣,都是來自古老祖先的遺傳基因。沒有外在環境的鉅變,使某一個基因的顯徵處於明顯劣勢,基因突變的個體很難在族群中處於優勢地位,也就無法改變這個基因的顯徵。至於人類最終進化形態,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改變目前的形態。
回覆列表
根據進化理論,人類總是會朝著更適應世界的方向發展進化,比如直立行走什麼的,也有說以後人腦袋會長大,四肢會退化?!
按理說,3個手指抓東西就足夠穩定了,為啥5個?如果說留一個備用?那4個手指也夠了,如果說多多益善,那為啥不長他十個八個的?好神奇哦!還有嘴,按道理它有呼吸.進食.說話功能,那為啥不長三個嘴呢?分開了,互相不耽誤不是更好?
人以後到底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