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善利
-
2 # 鄉土老康
為了這個家,全家人努奮鬥,不畏辛苦,為了幸福也值得。
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全面分工,各其所能。為了幸福奔小康,值!
-
3 # 廣東奮鬥的青春
很多家庭都是這種情況,打工賺錢在外漂泊,其實就是辛苦賺錢,不出門打工經濟收入少,生活更難,一個家庭就是年青人在外打拼
-
4 # 打工人想做自媒體
你不是一個人,我也是,因為我們家是雲南邊界的山卡卡里,住的是在大山上,就連我們的縣城都排不到8線城市,我們鄉下就更不用說了。
-
5 # 奶爸超市
其實現在農村的收入也不低
農閒的時候完全可以去兼職
而現在
網路流量都湧向影片
你擁有最好的影片素材
直播起來呀
關於你的蘋果的一切!
-
6 # 廬山巨石
農村哪裡都差不多,從南到北農產品在農民手上都是廉價出售!而到了城裡原本幾毛一斤變成了幾塊?不得不說農民吃虧還在腦子!
至於你說一家人,沒有你一個人打工掙的錢多,我就想說,你家裡在做的是自己的事業,而你做的是別人的事業!即使你打工做的再好在出色,你在老闆眼裡永遠是跟著他混飯吃的主!
當然說這話沒有貶低你的意思,只是客觀分析農民和打工的立場,在農村雖說過小日子可以,但談到錢就有點難了!農村的孩子都差不多,在家等於慢性自殺,出門也許還有一線生機,有的選擇還是出外為貴!
-
7 # 鄉村a哥
你能成為家裡的頂樑柱,是件很高興的事。但要讓全家都離開農村去外務,這也是件很不現實的事情。老人是故土難離,一般都會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像我的爸爸就算走親戚,也很難在外住一晚,總惦記著自己的雞呀,鴨呀。而打工如果把小孩帶出去也不方便,也是件很麻煩的事。所以做人還是量力而行,知足長樂。
-
8 # 佔軍
對這種事要權衡利彼,外出打功一年爭的錢確實比家庭的農業收入多得不少,但家庭老婆孩子老人離了你是不是能行,贊且不說地,如果行,無二話,你可以毫無牽掛的外出打工,但是如果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那說不著,還是在家以農為主,向這種問題得從家庭的方方面面去考慮,錢故然重要,但家庭的圍系更重要,一但家庭出了問題而不是錢所能解決的,僅是個人所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的時候決策影響一生的命運。
-
9 # 石匠秦人
我是農民,同你一樣,也得算經濟帳,妻兒老小也得生活。那裡掙錢多,就向那裡去,以生存和生活為要!疫情過後,生活艱難,很能理解。
-
10 # 廣東鴻哥
確實在家一年沒你打工一年賺得多,在家不是每個人都樂意因為賺不到錢,但也都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不竟每個人都和你不一樣你可以離得開家但他們是離不開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人老,因為要照顧家人,因為要帶孩子,你賺到的是金錢,家人賺到的是親情。
-
11 # yyhnn
一工(打工)一農,挺好的。打工能改善全家人的生活條件,種田能保證全家人全年的口糧,手中有糧,心裡不慌,這種模式,會給人帶來某種幸福感。
-
12 # 進城打工的包總
全家種地都不如你出去打工掙的多,那就出去打幾年工,家裡的地讓家人種就行。
等過幾年手裡有積蓄了,再回到家裡看有沒有什麼活幹,就別出去打工了,人最後都是要回家的,不管你掙沒掙到錢,因為你是家裡的頂樑柱。
-
13 # 精簡智致
都因一個“錢”字,傷人傷神。家家都有一本難免的經,有些選擇是沒辦法,如果家裡發展不好,那麼就是浪費時間和生命,可選擇,但要心繫家裡,只要健康安穩即便離家務工,最起碼放心,並非如此那麼就要適當考慮,距離問題,方便顧家
-
14 # 擇日啟程
你說的這個問題有點不清楚。
一是你的家庭成員結構組成。
如果你上有父母(七十歲左右),妻子和老人勉強能種點地,能照顧孩子上中學、上小學。你是頂樑柱子,既要在外拼搏多掙錢,也要在給錢上多讓妻子、父母高興。父母的健康快樂,可以省出你的好多耽心,讓你安心在外打工;可以多幫你妻子家務、農活,照看孩子等。你妻子高興了,她和公婆搞好關係,帶孩子滿意,家和萬事興,你的家庭還是挺有生機與活力的。
如果你的家庭成員結構組成很特殊,家裡人口不少,沒一個能幹事、頂起事的。屬於吃社會低保一類家庭,你只有在家附近打工掙錢,盡一份你的責任,盡一份你的孝心。
-
15 # 行吟閣
家人一起的積累才能聚財,莫不是馬雲一個賺的錢抵他家人甚至一個市的財政收入,他的家人沒他賺的多,家人該怎麼辦呢?心態很重要的!
-
16 # 庶人映像
在農村掙不多,但是肯定是夠生活了。在家裡可以和妻兒父母團聚,享受到親情,這其實也是賺到的,這不是拿金錢能衡量的了的。城市裡孤獨寂寞,條件艱苦,勞動強度大,有什麼好呢。建議在家裡,開始掙得少一些,但是要積極想辦法,想一些其他的致富渠道,也許會比城市掙得多。個人觀點。
-
17 # 廣東韶關雄哥
家裡年青人出去打拼很正常,一個家庭每個人賺的錢多少肯定不一樣,在家的除了幹活還要照顧老人和孩子。所以誰賺的錢都是為了這個家,不去分多和少,只要家庭幸福,苦點累點也值得。
-
18 # 標峰理論評
在農村,有句俗語說得好,怎樣也不能黃鼠狼下豆杵子,下句怎麼講?那叫一輩不如一輩。
話糙理不糙,這句話放在這個時代都是對的,因為很多老百姓都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生活需要更多的經濟來支撐,這樣才能達到供孩子上學,讓孩子有更多的文化,以後子孫後代能有更好的出路。
當然,說這些不是農村不好,而是社會在發展進步,我們必須跟上潮流。
很多人在這個推動下,紛紛放棄了家中的地,出去打工,到高樓林立的城裡去當工人,為城市的發展增磚添瓦,同樣,回報的是自己的收入。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有的情況下,我們老百姓到底是應該在家踏實種地,還是像身邊很多人一樣出去打工呢?
今天給大家仔細算一筆賬,應該一目瞭然。
首先我們先說在家種地:
以我們老家為例,正常我們的應分地是家裡每人一晌地,一般的家裡人都在三四口,這裡指的是具有農村戶口的人,基本一家人就在三四晌地。注意:一晌地在我們那如果更精準一點應該是分為10畝,這個資料指的是長500米的壠。
我們種植的都是玉米,東北氣候寒冷,每年一茬莊家,按照一畝地的我們先算投入再算產出,而且不能算承包地,因為承包地還要有承包價格。
每畝地每年在種植的時候需要投入的東西有:四輪車燃油、勞動力、種子、化肥、秋收僱傭的大型收割機、還有一個就是種地時候的水源。
每畝地車的燃油需要6—8元+種子50元+化肥200元+車耗損5元+收割機50元+水4元+勞動力50元=365元左右,也就是一晌地365乘10=3650元。
而每畝地的產出在1500—1800斤玉米,也就是每晌地15000—18000斤。按照去年的玉米價格0.6元計算,15000乘0.6=9000元。
我們接著計算,這樣下來,自家地一晌地收入應該是9000-3650=5350元。
以一個四口之家為例,這樣4乘5350=21440元,這個收入就是老百姓的純收入了。
有的人看到這裡會說,那要是包的地多,應該收入很客觀啊,其實不是這樣,農村承包一晌地的費用現在在3000—4500元,也就是說一晌地如果是純承包的話,收入也就在1000多元。
在目前計算的利潤範圍內,農民還要支出一部分的日常開銷、孩子上學、通訊費、隨禮費用等等,其實總的算起來,如果能維持一家一年的開銷就很不錯了。
這就導致了很多人忍受不了,需要出外謀生,那麼我們來看看外出打工人員的收支情況是怎麼樣的情況。
按照屯子裡兩口人出去打工,說一個我們屯子鄰居兩口子,他們去的是一個市區的肉業,倆人負責卷肉之類的工作,相比較農村的活來說,應該是輕鬆的多一些。
倆人每月的收入在3000-3500元左右,一共就是7000元,12乘7000=84000元,這就是一年的純收入,倆人打工廠裡給提供宿舍和吃住,每天也就是一頓飯不在廠裡吃,每天算40元,剩下就沒有額外的開銷了。
這樣兩口人一樣下來,把孩子上學等費用都扣除,也至少能剩下40000-50000元。
種地和打工在這樣一比較之下,其實二者的優勢就很明顯的出來了,在家種地雖然維持正常生活沒問題,可是也攢不下錢,外出打工卻不一樣。
1、沒有那麼辛苦,工作清閒。
2、收入高,比種地還省心,因為有很多時候種地是要看天氣的。
3、在外面接觸的事物多,路子靈活,有可能會獲得更好的收入。
也有些人會說,那也有在外面打工一年不賺錢的呢?這些都是個例,只要能拿出在農村的辛苦勁兒,在外面不亂花錢,每年存點小錢還是很正常的。
在你的家鄉,是不是也有很多人糾結種地還是打工,對此你怎麼看?
-
19 # 鄂州房多多
工作從來都麼有高低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每種型別的工作只要做好做精,都可以達到可觀的收入。
這裡討論的打工,和城市裡高文化素質人才所謂的工作,是有區分的。在城市裡,學到個本科專科的大學生們,他們透過自己的文化背景,取得到穩定、固定、完善福利待遇的工作,在這個城市裡安居樂業的生活下來。而農民出來打工,是指只有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學文化水平的無業遊民,來到城市,無一技之長,透過最簡單的體力活兒,換取微薄的收入。
農民能在城市裡掙多少錢?
在一線城市(特指北京、上海、廣東),如果是農民身份出來的打工的,通常體力換取的收入,每個月能有個七八千,就差不多了。拿工地搬磚的活兒來說吧,一天至少200塊錢左右,一個月6000塊錢。但收入並不穩定,只有出工的時候才有錢拿,如果天氣不好,或其它的原因,導致的停工,那麼就一分錢也沒有了。一年的時間裡,一個普通的農民工也就能幹8、9個月的活,按照一個高低平均的水平,一年也就6萬塊錢左右。
農民能在鄉下掙多少錢?
一個農民在地裡種上水稻,按照一畝地平均千斤產量,算上一斤一塊多,也就是一畝收入1500塊左右。那樣一畝掙700塊錢,一個家庭最多就是10畝,一輪水稻種植下來就是7000塊的收入,一年下來1萬塊錢不到。
真的是這樣嗎?某青年小夥決定投資養小龍蝦,每畝地租金500~1000,基礎設施每畝200元,小龍蝦幼苗選用每畝3000元優良品種,飼料每畝一年下來1000元,另外每畝地投入的藥品、水泵、增氧機、防護牆等總計每畝投入5000元,以每畝平均產量350斤小龍蝦來算,每年產兩季,每年產700斤小龍蝦,按照市場批發價格平均12元每公斤,一畝地的小龍蝦賣出8400元,除去每畝5000元成本,純利潤每畝地3400元。但是這個小夥直接拿到夜市燒烤店做成家常菜,每斤價格按照50~60元來賣,每畝地的小龍蝦純利潤達到15000元,一年下來收入超過10萬塊錢。
收入的多少取決自己的變現能力前兩講了三個例子,一個例子是打工搬磚,屬於純體力變現,一年6萬塊錢。但是,我們看過太多的農名工搬磚的朋友,在抖音發搬磚影片,一條影片幾百萬的流量,收入至少幾千元,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做同一件事情,使用了不同的變現方式。
第二個例子是農民朋友在鄉下種水稻,一年1萬塊錢。但是,許多的淘寶店主,就是賣20塊錢一斤的有機大米,10畝地年產20萬的收入。
第三個例子的聰明小夥,將12元一斤的小龍蝦,透過自產自銷的方式,將利潤提升5倍,一年下來年入10萬。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農民真的掙不到錢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掙的比城裡人還多?正是因為,他們使用不同的變現方式,在產量相同的情況下,提升了價值。
如果,農民朋友,你覺得在城裡打工比在家務農收入高,該醒醒了。在正經的務農,也能收入超過在城裡打工。這之間,只關係到:你怎麼把你的農產品價格提高!
未來的變化將超乎我們想象,只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垂直下來才有競爭力可能許多的農民朋友還不瞭解現如今的科技發展到了一個什麼地步: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發明的機器人,已經可以像中國孔明發明的木牛馬一樣,徒步幾萬公里搬運貨物不成問題,搬磚完全任何難度,還不用拿工資;
京東發明的配送機器人不僅會“看”紅綠燈,還可避開障礙物自動行駛到目的地,通知使用者收貨。農民朋友還想堅持做外賣,可能比不過機器人了!
所有的工作基於經驗的積累,才有持續工作的價值我們總聽到老人們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拿到現代社會,都是有道理的。各行各業的存在,都是基於需要人們不斷的透過積累經驗,然後發揚光大,造福百姓。那些不需要積累經驗的工作,只是短時間的存在,都會被歷史淘汰。
前面跟大家講到,農民也是能夠掙到錢的,而且掙的錢不比普通打工掙的少。這裡再說說,當農民的價值和長遠意義。中國一直都是受農耕文化影響的文明國家,包括現在每個人都可以說自己是農民,因為我們祖祖輩輩都當過農民。
在家務農有什麼不好,有自己的地可以想種什麼就種什麼,想養什麼就養什麼,直接接觸的就是大自然,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是老百姓每天都需要的糧食。雖說,現在工業文明發展很快,人造食品和轉基因食品都是侵入到人們的生活了,但那都是不可取的短暫現象,人類只有迴歸了正常的糧食運作才能生活的更健康,這是不爭的事實。農民在不久的未來,會成為一種職業。職業化的農民,將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將農業生產領域帶到更高的一個階段,變成一個對社會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農民在這個規範化的職業領域裡,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社會價值將會大幅提升,收入也會超過工人。
這裡,篇幅原因,暫且拋磚引玉,提供以上觀點。對於,怎麼解決目前打工掙錢比務農多,短期的收支平衡問題,有更多篇幅有待論證。文中如有不妥之處,歡迎評論留言指導交流,喜歡的朋友請點贊關注,大家一起共同成長。
-
20 # 桂富652
首先說一家人是親情重要,還是錢重要?按道理講應該都重要,不份親情與錢。唉!此類問題我很糾結。
平時,不管是國家還是民間,一到什麼什麼節日或是週末,總是講究團聚呀,美食呀什麼的。當然,團聚,旅遊,美食,這都沒錯,任何人都是嚮往及追求的。試想,一家人怎麼來的逢年過節團聚、或旅遊,或美食的經濟基礎與物質條件?不就是有家人做出貢獻而得到的嗎?在家務農全家人的辛苦勞作還不及你外出打工,這是必然的。因為現在就是這樣的社會。望你在外努力去掙錢,有朝一日,巧逢節假日回家與家人團聚或是外出遊玩,享受天倫之樂。
回覆列表
農業的化肥農藥對產量影響很大,所以建議你對家多補貼,充足農資才有好收成。也就是以勞力決定產能,再養點其它副業或者是能跟你一起工作那就出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