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阿尚青子自由寫作人

    啥都限定時間,立馬見效。

    自己做啥都雷厲風行,給他個有效率的環境。

    提前計劃一天的時間安排。

    夜裡睡覺前總結一天的結果。

  • 2 # 展展ya

    孩子做事拖拉,需要,明確孩子為什麼拖拉,舉個例子,家長可以作為參考自己結合自己孩子參考。

    比如:家長一直催促孩子寫作業(3年級以上),每天都是催催催,孩子很反感,用寫作業磨蹭來不報復家長。

    解決步驟:

    和孩子商定好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每天什麼時候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相信他能安排好;和孩子說好,家長每天也有很多事情做,只有晚上比如9:30有時間協助孩子作業,幫她答疑;孩子做什麼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忍住自己的嘴巴不出聲;如果孩子因為自己拖拉沒有完成作業,第二天被批評,那就是他自己應該承擔的後果。當出現結果不要去諷刺孩子。而是共情,說為他難過,想想以後如何避免。

    交給孩子自己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他有控制感,自然不磨蹭。

  • 3 # 藤籌勁草論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教育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功課,尤其是陪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保持高效率。

    孩子辦事拖拉,效率低,只要方法得當,肯定會有好結果。個人認為:

    第一,榜樣引領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很多都是對父母的模仿,孩子做事拖拉,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正人先正己,如果父母做好了,自然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因此,父母必須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第二,合理制定計劃

    制定計劃,是為了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讓孩子有好的做事效率,知道什麼事情需要多久做完,按計劃行事也是為了培養好的規矩意識,守時守規矩慢慢就會有好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生

    第三,真誠陪伴

    很多孩子不好的習慣就是因為沒有父母的監督或父母不在身邊慢慢養成的,所以父母的陪伴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孩子的行為和價值觀的養成期,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陪伴孩子身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陪在孩子身邊多讚美孩子,有了父母的陪伴、支援和讚美孩子就會認真表現自己,用好的表現回報父母,進而促進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

  • 4 # 弘道

    這是一個家長們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常困擾他們的問題。

    從理論上講,任何問題都有方法解決,而且方法總比問題多。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問題與方法是同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存在在問題之中。

    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談到一個重要而又有著大啟發的思想: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這個思想相當深刻,但遺憾的是其少有被家長所深悟和運用。

    孩子做事拖拉是一種現象和結果,但造成這種現象和結果的原因卻是孩子從小沒有養成做事的好習慣。好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經過家長長期的正確引導和孩子的長期訓練而形成的。所以,家長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培養孩子好習慣上用力,而離開這個根本,用任何其他方法,如簡單粗暴的訓斥和打罵都不會產生真正良好的作用。

    在具體方法方面,家長可以耐心地給孩子講其中的道理(透過講故事會很有效),並鼓勵和激勵孩子的自信心,相信孩子一定會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家長還要容忍孩子在改變過程中出現一些反覆的現象,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溫暖。家長要透過有效的方法告訴孩子拖拉的害處和改變拖拉習慣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總而言之,家長作為自己好自的第一任老師,在解決孩子不良習慣方面要更積極和主動。

  • 5 # 嘻嘻的皇額娘

    其實現實中有不少寶媽都為孩子做作業而發愁,甚至還會延伸到其他方面,孩子總是一味的往後拖,做事磨磨蹭蹭的,這樣下去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十分不利。那麼有沒有好的辦法讓孩子改掉做事磨蹭的壞習慣呢?

    方法1:制定表格給孩子打分

    可以專門畫一張表格,記錄孩子每天任務完成情況。如果孩子比以前有進步,做作業速度更快樂,做事性格更高了,那麼就給孩子一定的獎勵措施,比如說多給點零花錢、買孩子喜歡的抱抱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每天的任務要從簡單開始,慢慢的開始轉向有難度的,這樣孩子才可以更好接受並適應。

    方法2、計數法

    可以事先和孩子說好,自己開始數數,等數到第幾的時候孩子一定要把規定的事情給完成。在操作的時候,可以一邊數著數,一邊觀察孩子完成的情況。如果孩子毅然拖拖拉拉的,可以適當加快數數速度,這樣孩子就會提高效率了。

    方法3、做遊戲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有趣的競技遊戲,這樣孩子不但可以鍛鍊自身的敏捷度,還可以提升做事的效率。比如說,可以和孩子比誰把飯菜吃的最淨,誰吃飯最快。如果孩子獲得了勝利,還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否則孩子可能就沒興趣了。

    方法4、合理安排時間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做事往往沒有任何的規劃,因此父母最好幫助孩子合理的安排時間,監督著孩子去完成規定的任務。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就要給予一定的懲罰;如果孩子按時完成了,要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棒棒糖或者玩具。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規劃的做事,對成長大有幫助。

  • 6 # 果姨媽育兒

    孩子的拖延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

    比如,有一天在我的直播課堂上,有一位家長就充滿憂愁地對我說,自家孩子不管讓他做什麼,他的回答永遠是三個字“等一下”,吃飯等一下,做作業等一下,睡覺洗漱等一下,出門也要等一下…….

    這個等待根本沒完沒了,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他還是在玩他的玩具、看他的漫畫書。

    為了改掉孩子這個壞毛病,這位媽媽也嘗試了督促、強制執行,讓孩子獨立承擔後果等方法,可孩子依然總是等一下,現在一聽到等一下三個字心裡直冒火。

    那我們的孩子為什麼總是等一下呢?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再“等一下”?

    首先,我們都知道,“等一下”“待會兒再做”,這句話代表的是“並不想做”的心情,當我們孩子說出“等一下”時,想想為什麼孩子不想馬上去做。是不是有其他想做的事。比如,因為正在打遊戲,聽到要收拾房間就回答“等一下再做”,這種狀況下,就可以問孩子:現在趕快收拾,吃完飯就可以盡情打遊戲,你覺得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讓孩子主動說出,我現在先整理。此外,如果孩子本未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做。

    第二,我們父母要反思一下:你的孩子小的時候,你對他說等一下嗎?當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平時孩子對我們做出要求時,我們也會讓他“等一下”。有時候這三個字甚至是無意識地說出來的,因為確實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不得已,讓我們不能馬上回應、馬上行動。然而我們的口頭禪,孩子很容易模仿,進而學會。

    所以在認識到自身的問題之後,對於孩子的需求儘量第一時間作出反饋,如果實在不得已需要孩子等一會兒的,就一定要給出具體的時間。一分鐘還是五分鐘或者是十分鐘?是洗完這件衣服還是做完這盤菜?而且話既然說出口了,就一定要做到,遵守自己的承諾。這樣,給孩子吃一顆定心丸,在等待的時間裡,他還可以合理安排,做點自己的事情,不至於一遍兩遍不厭其煩地催促。

    有的媽媽可能會問,我經常也不說等一下呀,可我的孩子為什麼遇事總是說等一下?那這種情況一方面有可能是孩子身邊的其他人愛說“等一下”,或者是孩子性格是個慢騰騰,同時又是個小懶蛋,不想動,就用“等一下”來拖一拖。

  • 7 # 肥嘟的媽咪

    孩子做事總是拖拉,相信這個事情不是個別現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並不僅僅只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家長們也有一定的因素。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下吧。

    1.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平常對我們提出需求時,我們的反應是馬上行動呢?還是跟孩子說:“等等,媽媽還有點事要忙”。結果等了半天,孩子還是沒有等到我們的迴應,久而久之,孩子在等待中學會了模仿,最後形成了習慣。

    建議:父母們要樹立正確的榜樣,及時響應孩子的需求,如果無法在第一時間響應,需要告訴孩子原因請徵求孩子的諒解,同時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還需要XX分鐘才能完成這件事情,給孩子樹立一個有效率的正面形象。

    2.孩子做事拖拉,我們要分清的是:孩子是不願意做而拖拉,還是事情比較困難無法快速完成,還是孩子此時有事要忙,而無法顧及另外的事情。

    ①孩子對於一些不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打掃衛生,在我們強勢的要求下,不得不做,所以孩子會選擇消極的方式來應對。

    建議:父母們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孩子是家庭裡的一員,做家務是家庭成員的義務,也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家務勞動,提高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改變拖拉的壞毛病。

    ②有些事情相對於孩子來說,過於困難,導致孩子無法快速有效的完成,也會造成孩子拖拉,比如做作業,孩子碰到自己無法解答的難題,又擔心詢問家長引來責備,所以選擇拖拉的方式寫作業。

    建議:當孩子碰到此類問題時,我們要及時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不能嘲笑、謾罵孩子,否則孩子下次碰到挫折,越容易做事拖拉。

    比如孩子此時正在寫作業,那我們要求孩子收拾房間,需要等孩子先做完作業再來收拾房間,而不能催促孩子立刻馬上去收拾房間,這樣容易引起孩子反感,甚至產生牴觸心理,對收拾房間會選擇能拖就拖的方式。

    3.孩子已經養成了做事拖拉的壞習慣,我們該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制定計劃,合理安排時間。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平等的和孩子協商,制訂大人和孩子都滿意的約束計劃。比如多少分鐘內吃完飯?吃完會有什麼獎勵?超時又會有什麼懲罰?大人和孩子一起互相監督,共同執行,獎品可以從孩子的興趣點切入,懲罰可以從增加家務活的件數來參考,總之,懲罰獎勵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這樣執行起來才會最有效果。

  • 8 # 小酒窩爸媽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時間觀念。

    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也是需要從小就開始的,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1.認知和感知時間

    可以藉助玩具或者書,來讓孩子認知和感知時間。

    讓孩子認知和感知時間,只有對時間有了概念,才能明白浪費時間的意思,才會更加珍惜時間。

    2.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事

    比如:花15分鐘收拾整理玩好的玩具;10分鐘之內刷牙洗臉等等。

    當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某件事後,一定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讚揚。

    3.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一個作息規律很亂的人,很難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應該做的事兒,常常會陷入手忙腳亂的惡性迴圈中。

    孩子的作息不規律,不僅影響身體,也會破壞他時間管理的能力。

    有規劃,有規律的生活,才能養育出會時間管理的孩子。

    當然,想要孩子自己能夠管理時間,家長要少一些代辦包辦,比如早上起來,讓孩子自己洗臉,慢慢地她不但自理能力強了,還能有對時間的掌控感,自然就有自信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了。

    4.督促和提醒

    孩子的大腦前額葉到20歲以後才能發育完善,所以他們的自控能力差,磨蹭在所難免。

    由此,是需要大人的督促和提醒的。

    5.大人提前規劃好時間

    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磨蹭,出門來不及了,給他發火,其實並不是孩子錯了,而是我們開始準備的晚了。

    做事分配好優先順序,提前提醒孩子去準備,就不會那麼著急上火,埋怨孩子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我們要尊重的是孩子的節奏,不是孩子的磨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懷舊服:術士副本拉人,到底是情分還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