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言彩虹數字心理諮詢
-
2 # 抗爭白血病的小楊
昨晚碰到一個人,跟別人聊天,不管別人說什麼,他的第一句話都是“不是的,應該是……”,誰聽了都要氣呼呼。
在跟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努力證明自己是對的,尤其是再嘴上不饒人,看起來情商真的很低。
-
3 # 那片在空中漂浮的蘆葦
哈哈啊哈哈,我就是情商很低。
我是屬於沒有眼力架的人,每次講話嘴巴比腦子快。話說完了才發現不得體,關鍵是我發現不得體了我還是不轉變我的話風。
舉個例子,有次有同學要去鍛鍊,我就說都是老年人了,隨便動一動不要太認真。頓時那個同學就不開心了,誰都不喜歡被說老嘛,她是個女生。不過,我沒有道歉,額,尷尬。
-
4 # 情感雜織
某次吃飯,B對C說今天來的人裡有個對A有意思的小哥哥,然後吃飯吃到一半C突然把A的頭髮全部撩起來(A的髮際線特別高)
-
5 # 安靜的棉花
不停地“講道理”是我見過的情商最低的行為。
“講道理”根本不管用。道理貌似能“講通”,可是你會發現很多人就算表面“聽懂”了,卻不去做。這是因為——道理沒有進入他的心裡!從本質上,他是不認可這個道理的。(他要是真的認可,早就去做了,哪裡還會等到你苦口婆心地去“講”?)
原本不被認可的道理,我們只憑幾句話就能讓別人認可了?就能讓對方恍然大悟進而洗心革面了?這是聖人才能做的事情。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老師教導學生、醫生溝通病人……這些場景中,我們不能“一味地講道理”,很少有人能聽得進去。
要麼“身教”,讓對方看到我們自己是怎麼做的,引起他的注意,從而讓他學習我們的舉動。
要麼先進行情緒安撫,讓陷入情緒深坑的人得到力量,平和心境。這時候再解釋——為什麼建議孩子這樣學習、為什麼病人要用這個手術方案……效果才能顯現出來。
醫生當中流傳著一句名言: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就是這個意思。
靠語言“點醒”別人的,始終是極少數;大多數智者要麼“身教”,要麼安慰。
-
6 # 木心瑩
今天發生的事
公司一同事,50歲左右的大媽,點頭之交。
礙於面子,畢竟一起共事,就用她的推薦連結下載註冊了賬號
到此為止還是能接受的,雖然不情願
我還是太年輕,這個推廣軟體的騷操作來了,讓你實名
好吧!
百度了假的身份證號碼
結果。。。
需要人臉識別什麼的,不出意外,實名失敗了
拿自己的真實身份去實名是不可能的,陌生的軟體鬼知道會拿我資訊去做什麼
我就說我的手機實名不了,結果還不依不饒的,還說我什麼破手機
笑了,你開心就好
回覆列表
和人聊天的時候,聚焦點永遠都是我怎樣,我發生了什麼,我覺得。。。。。別人說什麼的時候,跟著說兩句之後,都會聚焦到我也發生過什麼,我當初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