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愛妮品歷史

    1、商紂王

    焚火自殺

    死於河南隔壁

    享年59歲

    死於公園前1046年

    2、周赧王姬延

    在位59年

    享年80歲

    鬱悶而亡

    死於河南洛陽

    死亡日期公元前256年

    3、秦二世

    被逼自殺

    死於西安

    24歲卒

    在位3年

    死於公元前207年

    4、西漢平帝劉衎

    在位6年

    14歲卒

    下毒而亡

    死於公元6年

    5、東漢獻帝劉協

    在位32年

    享年54歲

    死於河南許昌

    死因不明

    死於公元234年

    6、魏元帝曹奐

    在位6年

    享年57歲

    死於河南許昌

    死亡原因 善終

    死於公元302年

    7、西晉司馬鄴

    在位4年

    18歲卒

    被劉聰捅死

    死於西安

    死亡日期公元318年

    8、東晉司馬德文

    在位1年

    36卒

    死於南京

    被劉裕用被子悶死

    死於公元421年

    9、隋恭帝

    在位1年

    15歲卒

    死於西安

    被李淵殺害

    死於公元619年

    10、唐昭宣帝李柱

    16歲卒

    在位3年

    被朱溫毒死

    死於山東菏澤

    死於公元908年

    11、宋欽宗趙桓

    在位1年

    享年56歲

    患風疾馬踏而死

    死於北京

    死亡日期1156年

    12、南宋幼主趙昺

    在位1年

    7歲卒

    死因崖山海戰

    死於廣東江門

    亡於1279年

    13、元順帝鐵鍋 蒙古族

    在位37年

    享年50歲

    痢疾身亡

    死在內蒙古赤峰市

    死於1370年

    14、明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位17年

    34歲卒

    上吊自殺

    死在北京

    死於1644年

    15、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 滿族

    在位3年

    享年61歲

    病逝

    死在北京

    死於1967年

    共同點 都是死得好慘!!!

  • 2 # 東瑾探索

    一是天災。地區發生嚴重的旱災,赤地千里,老百姓種的糧食顆粒無收,朝廷的救濟又被貪官汙吏層層截留而無法送達,飢餓難耐的百姓鋌而走險發動起義,四處劫掠,殺出一條生路,最終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覆滅。一是天災。明朝末年,陝西地區發生嚴重的旱災,赤地千里,老百姓種的糧食顆粒無收,朝廷的救濟又被貪官汙吏層層截留而無法送達,飢餓難耐的百姓最終決定鋌而走險發動起義,四處劫掠,殺出一條生路,最終王朝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覆滅。

    二是戰亂。各國之間因為疆域,利益等種種原因造成的侵略,防禦,拉扯等等產生的大規模覆滅性的戰亂。

    歷代最後一任皇帝是昏君,然後殘害忠良,然後佞臣當道,然後錯誤政策導致人禍,然後天災,然後戰亂,最終王朝滅亡,各種勢力重現洗牌。

  • 3 # 像晚風吶

    我們知道,每個朝代的開創者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可以把皇位一直繼承下去,最好千秋萬代永垂不朽,但是花無百日紅,封建社會中朝代的更替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每個朝代的最後一任皇帝則是這個規律的催化劑,既然這樣,那他們有哪些共同點呢?

    1.貪圖享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皇帝作為一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在位期間如果貪圖享樂,沉迷於美色、金錢等等外在誘惑,那麼他的精力就難以放在國家政事上,這就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譬如開始開始聽信讒言,為了有時間享樂逐漸放權給手下佞臣。

    2.剝削人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每個朝代的終結大多伴隨著農民起義。一個皇帝如果為了一己私慾開始橫徵暴斂,提高百姓稅收導致怨聲載道,民以食為天,百姓日日夜夜辛勤勞作卻吃不飽飯,那麼不想反也得反了。

    3.難辨是非:每個朝代的末任皇帝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難辨是非。每個朝代都有忠臣和姦臣,這些帶著朝代走向末路的皇帝,卻是分辨不清忠佞,聽信讒言迫害忠良,導致敢說實話的大臣越來越少,朝廷中奸臣當道,導致政權腐敗,這也是朝代滅亡的一大原因。

  • 4 # 甲殼蟲騎士

    1. 皇帝昏聵荒淫無能宦官亂政: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此我們就說一個就好啦……

    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秦二世胡亥和趙高典型的皇帝昏庸荒淫無能宦官亂政代表人物之一,比較著名的就是指鹿為馬的典故,至今流傳,形象深刻影響了整個封建王朝,讓人噓嘆不已,令人感慨,興趣萬分。公元前207年,在起義的浪潮中秦朝覆滅……

    2.外戚弄權:

    我走過漫漫的人生路,我望斷遠方的雲和樹,……

    西漢王朝末年,王政君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母后,她的侄子就是王莽,王莽原為西漢外戚“魏郡王氏”家族重要成員。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的權臣,改革家,政治家,漢哀帝,漢平帝,漢末帝……都是有名無實的傀儡而已,公元9年,篡漢自立,大新王朝,第一社會主義改革家,發行紙幣……改革是超前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讓人流連忘返非常敬佩的人物,像迷一樣的皇帝,西漢王朝徹底覆滅……開始了新朝帝國的統治……

    3.後宮干政: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善惡輪迴,因果報應迴圈,……

    在戰國時期,七國爭霸,秦,楚,燕,韓,趙,魏,齊……封建社會開始又秦國秦昭王的母后,秦宣太后干政……這是封建王朝的開端……封建制度封建王朝兩千多年拉開了序幕……

    大清帝國實際的埋葬者,最後封建王朝的窮途末路落下了封建王朝的帷幕……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在最後生命的一天又確立了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真可謂,蒼天好輪迴,試問饒過誰?……

  • 5 # 一筆倩江南

    在古代當皇帝,是一件十分令人羨慕的事情:三宮六院三千佳麗,行走則是前呼後擁壯觀無比。但是皇帝也是一件苦差事,不是好當的。如果是開國帝王,則是需要奮勇殺敵,戰功赫赫。到了帝國中期,則是各種權利爭鬥,相權與皇權、內侍和外戚都是你方唱吧我登臺。到了帝國後期,國內四分五裂,自己被強勢諸侯把控,高興的時候稱你為帝,不高興的時候則是一杯毒酒一命嗚呼。

    最後一位帝王的相同之處:

    一、身不由己,任人擺佈

    到了帝國的後期,皇權基本上都被架空,成為帝國中的一個吉娃娃,沒有任何權力而言。就連身邊的侍衛也會當朝大人安插進來用於監視自己的,可以說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此時的皇帝便是傀儡,任人擺佈。最形象的詞語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二、戰亂四起,民不聊生

    古代的人民都是很單純的,只要能給一口飯吃,就會安安穩穩的做順民。但是當朝權貴設立各種苛捐雜稅,過分壓榨民眾。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局面,廣大民眾為了生存,便揭竿而起,大亂之勢席捲天下。

    三、·頭頂亡國之君的帽子

    任何一個國家的消失,都是量變引起的質變。在最後一個皇帝造成的亡國現象,在之前都已有亡國之跡。最後一任的皇帝都是生不逢時的帝王,也都是被迫頂上了一個亡國之君的帽子。

    歷史發展的軌跡是規律的。不會以個人的意願做出改變。亡國之君,雖是可恨之人,但也有可憐之處。

  • 6 # 了不起vlog

    1、順治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瀋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順治即位後,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鑑,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後,轉而消極厭世,終於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一臺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 玄燁儘管是以為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當然,作為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國家,民族快速進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禎,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胤禎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禎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紮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儘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

  • 7 # 涉獵歷史

    他們的同性就是,都繼承了一個國內矛盾過大,弊端積重難返的王朝。而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去消除這些弊端。

    因此有的皇帝用昏聵來麻痺自己,等著滅亡的那天。而有的皇帝嘔心瀝血想要拯救王朝。卻終因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而照樣國滅。

    前者如劉禪,後者如崇禎。

    改變不了這些弊端的原因就是,王朝末期,經過多年發展的地主階級,已經積攢起了足夠的勢力。截流上下資產、人才流通通道。地方和朝廷都成自己的勢力。而皇帝因為可用之人只有地主階級,已經成為,並只能成為他們的代言人。

    皇帝此時只能在此階級進行小規模的替換手術。而無法大規模動刀。不然地主階級一個反撲,皇帝就完蛋。

    然而想要解決王朝積蓄的矛盾,就必須大規模動手術。只有把這些既得利益者掃乾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王朝覆滅後,新王朝誕生總能有許多年安穩期。因為舊的既得利益者被覆滅,新的尚需要足夠的時間發展。

    所以皇帝動不了這種手術,因為這就是挖他自己的根基。真能狠下心挖自己根基也可以。那樣的皇帝就被朝廷拋棄,會淪落到連反賊都不如的地步。起碼反賊還有不少手下。

  • 8 # 笑逍遙x

    縱觀歷史上的皇朝來說,哪怕上到商朝商紂王帝辛,下到宣統皇帝愛心覺羅.溥儀,他們滅亡的共性都有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民不聊生,或是天災人禍,或是有奸臣當道。導致老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了。需要有人出來改變這一切。我們來說說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位亡國之君。

  • 9 # 淡墨淺白

    亡國之君,必有共性。一人之變,天下之亂!

    胡亥後悔殺了李斯

    胡亥即位,誅滅李斯柱石毀,屠殺皇族根基散!李斯死,趙高狂,指鹿為馬二世亡!皇族滅,章邯將,大秦鐵騎不再強!巍巍老秦,李斯不死,大秦難亡!

    漢獻帝后悔沒有阻止王允殺了蔡邕

    美人心計,誅董卓得民心!小肚雞腸,殺蔡邕亂軍心!亂軍心,涼軍入皇城。諸侯叛,天子下金鑾。奸雄挾,獻帝心膽顫。偽禪讓,大漢雄風散!

    崇禎皇帝后悔殺了魏忠賢

    心高氣傲坐金鑾,未識國難誅巨宦,殫精竭慮扛江山,國破方知魏忠賢。皇親貴戚盡哭窮,士子大夫空呼喊,惡人還須惡人磨,家亡露財世人厭。

    宋欽宗趙恆後悔罷免了李綱

    危難之際繼大位,畏首畏尾難成器,所有雄心振社稷,豈肯議和墮士氣。他年于謙挽狂瀾,君臣同心共擔當,今朝李綱扶大廈,君心不定失棟樑!

  • 10 # 中華精髓

    最後一任皇帝他們的人人特性是,享受生活,不理朝政,昏暈無道,身邊奸臣佞臣當權。他們生活的環境基本上都是朝政混亂,天災不斷,國庫虧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拿秦二世來說,趙高掌權,實行殘暴統治,獄法嚴酷,苛政猛於虎,修建長城,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百姓不堪重負,最終激起了陳勝、吳廣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自殺於望夷宮,卒年24歲。

    每一個朝代的建立和衰落都有相似的共性,就像一棵大樹一樣,剛開始生長的時候一定是土壤肥沃,雨水充足,到了它枯萎的時候肯定也是乾旱無雨,蟲子啃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不可以用地道的方言,聊聊您最愛的家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