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原河洛地區是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的政治舞臺。
3
回覆列表
  • 1 # 唐島漁夫

    下面由我,幫大家解析一下河洛地區為什麼是秦嶺祖脈。

    我們開啟一張地圖,看一看洛陽盆地的地緣形勢。

    黃河流經今天的河南境內,過洛陽流過來一條支流,叫做洛河,而洛河又有一條非常大的支流,叫做伊河。所以,洛河也被稱為伊洛河。而由於伊河與洛河兩條河的交叉衝擊,才有了今天的洛陽盆地這樣一個非常適合農耕的地利人口單元。所以洛陽盆地還有個名字,叫做伊洛盆地。伊洛盆地其實只是一個統稱,它的內部還有很多個小盆地,比如洛寧盆地、宜陽盆地、嵩縣盆地、汝陽盆地、伊川盆地。因此,整個伊洛盆地就像一個巨大的蚌殼,蚌殼內還有無數個“珍珠”。這些大自然形成的珍珠,幾乎每一個珍珠就是如今河南省的一個縣城。或者我們改一個說法,擁有一堆珍珠的洛陽盆地,可以被稱為“洛陽聚寶盆”。

    沿著伊河和洛河的流向再往北,兩條河流全部注入黃河。而黃河在古代,就被稱為“河”。所以,“河”與“洛”經常並列出現,這個大三角地區就被稱為河洛地區。古人講“龍馬負圖出於河,神龜背書出於洛”,這樣的瑰麗傳說,為這塊地方增添了幾多神秘甚至神聖的色彩。在伊洛河與黃河大交叉的河洛地區,曾經誕生了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之一,這個文明就被稱為“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對於早期中國人的精神影響極深。如今的閩南語系的閩南,臺灣等地,均聲稱自己所講的語言為“河洛語”,就是中國古代中原文明向南方擴張的一個非常明顯的證據。

    河洛文化的代表城市,就是洛陽。

    洛陽,雖然比不上關中龍興之地的氣勢磅礴,山河四塞,而且作為一個獨立的地利人口單元來講,在面積和體量上也和關中差了許多,但洛陽盆地的地緣以及地理位置極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洛陽盆地就是一個縮小版的關中。

    而且最為關鍵的地方在於,洛陽和關中的距離很近,中間隔著一個“崤函通道”遙相呼應。無論關中還是洛陽盆地,都是中國古代人類發展早期,最先開發的肥沃而開闊的原野地區,對於農業的發展極為有利。正因為如此,雖然比不上關中建都的“周秦漢唐”那樣的威武雄壯,洛陽這座城市,也有“九朝古都”的美譽。而且即便在所謂的“周秦漢唐”時代,洛陽在很多時候也是作為長安的陪都或者備份的身份來出現的,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第二首都”。

    比如西周在鎬京(關中)定都,東周就在洛邑(洛陽);又比如西漢在長安,東漢就在洛陽。而到了隋代,這種情況尤甚,尤其是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洛陽成為聯通隋朝大運河南北的主節點。因此,隋煬帝才會不惜重金地打造東都洛陽。不管隋煬帝是不是濫用國力建造東都,就古代來講,有了水路運輸也就相當於有了高速公路,對於古代的物流運輸系統來說,絕對是極具經濟價值的一件事情。

    古洛陽因為地處洛河之北,所以稱為洛陽。

    前面我們講過,關中有四關。而類似地,洛陽則有八關,分別是函谷,伊闕、廣成、大谷、轘(huan,四聲)轅、旋門、孟津、小平津。  在八關之中,最要緊的有東西南北四處最為緊要。東部,虎牢關。在嵩山以北,黃河以南,聯通洛陽盆地與中原地區的咽喉要道;南部,伊闕。在秦嶺山脈的餘脈,聯通洛陽盆地與南下南陽盆地和南方荊襄地區的要道;北部,孟津黃河渡口。在洛陽盆地以北,黃河南岸,隔黃河北望河內地區;西部,函谷關。卡在黃河以南,秦嶺山脈以北的崤函通道,聯通關中地區。

    洛陽的這個迷你版的關中“山河四塞”,其實並不是洛陽真正的價值所在。因為如果論險要,洛陽盆地是無論如何都比不過關中的。洛陽盆地的真正比關中物超所值的地方,在於他的地理位置優勢。在中國的經濟中心還偏北方的時代,,洛陽恰好就在天下之中,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中原,河北,河內,河東,關中,南陽,這些古代中國北方最核心的地理人口單元,恰好就圍著洛陽盆地轉了一圈。更何況,在隋煬帝之後,洛陽在交通上又多了大運河這個便利條件。

    洛陽盆地絕佳的地理位置,如果再另找一個的話,根本不可能。

    反過來講,河洛地區是秦嶺祖脈,是中國古代定都的不二選擇之一。

  • 2 # 小樊閒聊

    響應習總書記陝西行的號召,各大新聞平臺接連發出口號“一部秦嶺山,半步中國史”。下面我們來談談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霸河與丹河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

    廣義上的秦嶺

    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西,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是長江和的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海拔3771.2米,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

    在秦嶺的蔭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華統一的春秋霸業,更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以農為本”的基礎,開創了中華農業文明的第一個高峰。

    在巍峨的秦嶺之中,漢王朝奠定了中國遼闊的版圖。此外,沿著一條條秦嶺古道,中華文明的文化遺存,更是穿越千年時空留傳後世。

    莽莽秦嶺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融合,談起中國文明,後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為絢麗的一朵奇葩。

    老子的《道德經》在秦嶺著成,從這裡流傳,而以《道德經》為核心的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亦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兩座並峙高峰。

    從秦嶺流淌而出的河流澆灌了中國十三個封建王朝,又承載著“南水北調”的使命,牽繫著中國的未來

    關於秦嶺命名問題如下

    地理學認為,中國大陸眾多山脈的根是崑崙山。因此,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嶺被稱為崑崙;後來,又因為秦嶺矗立在秦國都城之南,所以秦嶺又被稱作終南山,或者南山。

    關於秦嶺的名字,普遍認為,它源於古老秦人和秦帝國的威名。古代最早記述秦嶺的文字是《山海經》和《禹貢》。《禹貢》的成書時間大致為戰國時期,在它的文字記述中,中國山脈的佈局是一個“三條四列”的系統,其中秦嶺被列為中條。然而直到司馬遷在他那著名的《史記》中,寫下“秦嶺,天下之大阻”這句話之後,秦嶺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記載。

  • 3 # 醉倒的蝸牛

    “河”指黃河,“ 洛”指洛河,河洛文化以中原地區的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

    河洛地

    區,地處中原腹地,歷史上長期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 說法。河洛地區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據傳,龍馬負圖出於河,神龜背書出於洛。

    在黃河與洛河交匯的流域,古代人民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形成了華夏 文明源頭之一的河洛文化。目前鞏義的河洛鎮就是洛汭的交匯處。關於河洛與中國詳見何尊。

    說秦嶺的祖脈是河洛地區,是因為從古到今,這一地區是很多王朝的都城所在。即使在某個朝代,不是開國都城,那也會和都城同一地位,例如周朝。

    周朝開國武王駕崩之後,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攝政。在那個時候,正好發生了一次大的叛亂!

    在和姜尚一起平定了叛亂之後,周公覺得周朝都城太過靠西,相對於廣大的名義上的周朝版圖,這對於管理很不方便,於是下令興建東都洛陽,從此洛陽便走上了輝煌之路。雖然也曾遭受過滅城之災,但是很快就又回被興建,可以說這像極了中華民族的遭遇,雖然也曾歷經苦難,但是始終屹立不倒!

    河洛地區,這個"河",說的應該是黃河!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孕育了華夏五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歷史,黃河水淘盡了古往今來風雨滄桑,又哺育了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這是我們的根!

    河洛地區,有秦嶺,有黃河!自古秦嶺都是龍興之地,是華夏文明的祖脈。所以河洛地區,得天獨厚,自然就是就是祖脈的祖脈!

    周公興建東都,問哪裡才是天下之中,周朝要以天下之中,治理四方,沒人能回答出來,最後周公以木立於日,觀其四季日向,得出洛水與伊水之畔為天下之中,遂才有洛陽之城!

  • 4 # 白石61

    甲骨文中記有洛字,說明洛字上古時代就有。洛字是關中洛河的專用字。洛河發源於黃土高原,在關中匯入渭河黃河。河南的雒陽雒邑的雒是專指雒邑雒河的專用字,而且雒河發源地在陝西雒南地區。這兩個字都是地名河名專用字。而且在甲骨文時代就分的非常清楚。這兩個河名任何地方都沒不用。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沒有發現這兩個字混為一談。從古到今雒邑的雒在字典辭海里是專用在雒陽的地名。也就是雒邑雒陽的雒河專用字,再沒有其它的解適,在古代國語尚書左傳雅語等等只要寫雒邑雒陽雒河都是用這個雒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雒邑的雒變成了洛字。從民國開始國家幾次文字改革,及乎99%的人都以為洛是雒的簡化字,其實不然,兩個地域河流之分經渭分明,決不含糊其詞)都被人們忽略了,因為文字改變後小學課本出版的地圖及刊物及乎都把雒字編寫成洛字了,曹操為了書寫方便,便把雒字改寫成洛字。一字之改直接顛覆了部分歷史,被河南雒陽人廣泛利用。流傳甚廣。一些文人和社會上誤以為真,反覆流傳。侃稱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偷樑換柱。解放以後五零年以後上學讀書的人包括現在讀書的人也沒有認識到。大家看;雒河與洛河是一回事嗎?(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洛河指的關中黃土高原流入渭河黃河的水流。而非雒邑雒河的河流。不難理解。洛河渭河黃河形成三川之地稱之為河洛之間。如果死般硬套非要說成雒河。斷定考古界永遠都無法實現。雒河就是雒河,洛河就是洛河。曹操在自己的詩裡為了書寫方便,就將雒河寫成洛河。從此以後雒河變成了雒河,雒邑變成了洛邑,雒陽變成了洛陽。

    正解,雅言,就是關中話。

    為什麼稱雅言?

    雅即夏,雅言就是夏地人的語言,夏地即陝甘寧涇渭流域古稱。

    西漢•楊雄《方言》“夏,大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夏指秦晉之地。

    《史記•吳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秦聲就是夏聲,秦地即周地即夏地。

    戰國《睡虎地•秦簡》“臣邦人不安其主長而欲去夏者,勿許”。——秦即夏。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陝西)遷來,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

    以上引述古今人論述,說明一點:涇渭流域稱夏,夏即涇渭流域。所以,雅言就是涇渭流域人們的語言(方言),《詩經》稱秦風。

  • 5 # 至樂無如讀書

    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是華夏文明的根脈,這與洛陽沒有多少關係。說秦嶺的祖脈是河洛地區,實有模仿套用華山是華夏文明根脈之嫌,沒有歷史依據。

    秦嶺橫跨中國中央,是中國地理重要的分界線,更重要的是秦嶺孕育了渭河與漢江,渭河漢江流域孕育於中華民族。漢江流域漢中的疥疙洞遺址時間跨度10——1.5萬年,疥疙洞人是中華民族的的直系祖先,十萬年未曾中斷,此考古成果獲得去年考古十大發現之一。渭河流域的秦嶺支脈華山被尊為華夏文明根脈,中華民族的聖山,因為仰韶文化就是以華山為中心分佈的。而中華文化就來自於仰韶文化。所以國家領導人視察陝西,高度概括秦嶺的重要性,提出了“一部秦嶺山,半部中國史”的科學論段。

    洛陽古稱雒邑,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一。屬於以華山為中心的仰韶文化的重要輻射區之一,但畢竟不是華夏文明根脈,根脈只有一個,就是華山。

    過去河南一領導曾提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現在國家提出一部秦嶺史,半部中國史。個別人又提祖脈一說,有搶秦嶺之嫌。秦嶺餘脈邙山崤山伏牛山等都有自己的名字。秦嶺僅指陝西段,與洛陽八杆子打不上。生拉硬拽會貽笑大方!

    華山屬於秦嶺,華山是華夏文明根脈,也就是說秦嶺是華夏文明根脈。河洛怎麼成了秦嶺的祖脈?河南也見有稱嵩山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之說。加上之前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之說,這次又提出河洛是秦嶺祖脈。總之想把自己放在祖宗的位置上,是這樣嗎?

  • 6 # 成周鎬京

    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居然能提出這樣無聊的問題。假設是河洛地區,那也是指渭河、(北)洛河地區。發源於陝西的(南)洛河,秦以前叫雒河,以雒河為名的河南洛陽,那時先後叫雒邑、雒陽。如果河洛是指黃河和雒河,那就應該叫河雒,不該叫河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昊救下小舞和唐三後就逃跑了,為什麼他不敢正面與比比東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