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大和
-
2 # 韓小希nancy
僅僅是為了文憑的話,文科類的專業比較好考,理科類的需要基礎牢固。你可以選擇考專碩,同領域的專碩會比學碩更簡單一些,它要考的英語2會比學碩的英語1簡單一些。
比如你可以選擇教育類的專業,包括課程與教學論等,只要掌握背誦方法加上深刻理解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你還可以選擇漢語言文學方面的研究生。但競爭壓力比較大,有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及應用語言學學,古典文獻學,文藝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最容易上手的或者說跨考的就屬於現當代文學了,當然這個專業報考的人數也比較多。
如果你英語比較好的還可以選擇漢語國際教育這個專業,這個是新興專業,就業前景也比較大,你需要掌握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
-
3 # 心理考研
考研分為十三個門類,分為學碩和專碩。相對容易點的那就是不考數學的,不考數學的專業中文學分數最高。很多跨考的會選擇教育學。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專業只考2門相對簡單些,那就是管理學專碩,也就是平時我們聽得比較多的MBA,MPA,MPAcc等。這些MPACC競爭最激烈。這些專業考管綜(初數,邏輯,寫作)和英語二。在職人考這類專業比較多,因為報考有條件:本科畢業滿三年,專科畢業滿5年才能報考。
這裡有一個方向,僅供參考:中文專業又叫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該專業包括語言和文學兩個大的專業。主要包括8個方向。
第一,中國古典文獻學。該專業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典籍的研究與整理,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寫作家傳記、文學活動編年、作品系年以及寫作本事、流派演變的記述與考證等。
研究方向有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文獻、唐宋文學文獻、元明清文學文獻等。
第二,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該專業主要學習有關民族的語言、文獻,瞭解相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情況,並接受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訓練。該專業地域性較強,僅有少數高校開設。
研究方向有少數民族語言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少數民族文獻研究、中國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關係史、中國少數民族族別史、藏族語言文學研究、維吾爾語研究與應用、文獻翻譯研究等。
第三,文藝學。文藝學研究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現象以及文學史等,當今的研究者還將視角轉向了新興的、頗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該專業與哲學聯絡緊密,理論性、思辨性較強。
研究方向有文學理論、文藝美學、文學批評、文化與詩學、西方文論、中西比較詩學、中國古典詩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第四,漢語言文字學。它分為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兩個大方向。包括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以及現代漢字學、漢語語音學、語法學、語義學、語用學、修辭學等學科,主要研究從上古到現代的漢語的口語系統與文字系統的演變規律、結構特徵和現實狀況。
研究方向有漢語方言、漢語史、漢語詞彙學、現代漢語語法修辭、音韻文字訓詁、中古漢語詞彙語法、漢語語音學、漢語發展史、漢字資訊處理、對外漢語教學等。
第五,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它是一門複合型的學科。其研究立足於吸收傳統世界文學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學科界限,把世界文學、歐美文學納入全球整體格局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研究方向有中外文學關係、比較文學與文論、世界華人文學研究、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比較文學理論、西方文學與中西比較文學、東方文學與東方比較文學、比較詩學、歐美文學、國外中國學等。
第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該學科可分為理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兩大塊,理論語言學傾向於理論學傾向於理論研究,探討特定語言的語音、詞法、句法、語義、語用的共時結構和歷史演變規律;應用語言學泛指語言學理論或方法運用在其他領域及學科而產生的應用性叉學科,如語料庫語言學、法律語言學、教學語言學等,實用性更強。對外漢語在某些高校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研究方向有理論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及方言學、語言資訊處理、語言測試、文化語言學、語音學、對外漢語教學等。
第七,中國古代文學。它是以古代文學發展的歷史、文學體裁的演變、歷代作家作品、文學流派、文學現象、典籍、文論、各個時期文學承前啟後的關係等為研究物件,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對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熟悉某一段歷史階段的文學發展情況。
研究方向有先秦兩漢文學、魏晉隋唐文學、宋元文學、明清及近代文學、分體文學史、古代文論等。
第八,中國現當代文學。該專業主要是對20世紀以來的文學理論與文學思潮予以重審,對現當代文學的歷史發展、思潮流變、文學群體、作家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探討文學與鄉土文化、啟蒙文化、政治意識形態之間的聯絡,以開闊的視野,結合新興的研究方法,將傳統的文學研究置於不斷加劇的“現代化”和“全球化”程序中來思考,以此來認識和迴應當代社會鉅變所帶來的新的文學、文化問題。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為國家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有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兒童文學、戲劇影視文學、科幻文學、民間文學、當代文化與文學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思潮、中國現當代文學與鄉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