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井茶痴
-
2 # 日照王三哥手揉茶
我是王三哥手揉茶,我在日照綠茶核心產區。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自家手工做對比機器加工,一是健康角度。
我是做手工茶的,手工的量小,機器量大,手工的滋味可以根據茶的不同隨時調整工藝方式如溫度、火候、時間等,沒有兩鍋茶是完全相同的,這也造成了手工茶的口感飽滿度、香氣、滋味等各不相同。機制茶,都是統一引數,大量炒制,效率高,產量大,但是口感統一,沒有太多驚人特色。
健康角度,主要是從原料來看,有機茶園的肯定比綠色無公害產品要健康,這主要取決於用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等使用。
我做手工茶,都是自己茶園,或者定點茶園,一般不去市場收料,從源頭確保茶葉的健康。工藝,傳統手揉工藝,雖然慢點,但是好喝,現在老客戶都是提前預訂。
我是王三哥,喝茶儘管說。
-
3 # 我的底線是誠信
哈哈……
應該是手工製作出精華。
瑞士軍刀、手錶,勞斯萊斯轎車等,都是手工製作的遠遠貴於流水線生產的。
-
4 # 隨拍中原哥
關於手工製茶和機器製茶,你需要先了解以下基本概念
西湖龍井傳統的製作工藝是手工炒制,這很好理解,因為機器的出現也就是近現代的事情,而西湖龍井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在機器出現以後,不僅解放了勞動人民的雙手,還提高了生產效率,自然機器就慢慢替代了人工。但是欣慰的是,最傳統的手工炒制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現在西湖龍井的加工方式可以分為全手工、半手工和機器加工三種方式。
全手工就是茶葉從採摘,鮮葉殺青、輝鍋、乾燥等所有工序都是人工完成;半手工是指用機器進行殺青等步驟,然後輝鍋定型是人工;機器加工就是從頭到尾全部用機器加工完成,人工輔助調整機器的一些相關引數。
手工殺青
製茶機器
透過這三種不同的加工方式我們可以看出,茶葉加工是高度依賴於人的經驗值的,即使是全機器加工,也需要有經驗的人員根據茶葉每一步進行到的狀態對機器進行調整。
手工製茶和機器製茶有什麼區別?
1. 效率不同
佳手工茶和機做茶第一個區別就是加工效率,機器製茶遠大於手工製茶。一個經驗豐富的師傅,即便入某罐茶的“代言人”都是非遺傳承人,純手工炒茶每天也就能炒出3-4斤幹茶;如果是其中某些步驟藉助機器的半手工製茶,一天也就最多能炒制8斤左右的幹茶。這也正是大家根據某罐茶的銷售額計算出每個大師全年無休平均一天要炒出220斤茶葉而引發巨大討論的原因,因為即使是普通消費者,也知道這根本不可能。
而機器加工,依據不同工廠的規模大小,效率肯定是秒殺大師的,這個資料就可以提高至少10倍,上百倍。所以在這三種加工方式中,效率是機器加工>半手工>全手工。
2.品質不同
機做茶和手工茶的第二個區別就是品質。當然這個品質不是單純的說一定就是手工茶好於機做茶,或機做茶好於手工茶。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是:機制茶的標準化程度比手工茶更高,但是手工茶比機做茶風格性更強。
這個在每個行業其實都是一樣的,機器固定的引數和模式能夠使所有的產品呈現高度的標準化,不能說完全複製貼上完全一樣,但至少可以保證每一批次出來的產品達到同一個標準。
茶葉行業自然也一樣,機器的出現也使一些步驟如殺青等做得更好。而手工茶主要是依據工人師傅的水平不同,品質也自然會高低差異。即使是同一個師傅,可能每一天炒制的茶葉品質也會有所不同。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手工茶也就比機制茶更加的具有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那麼當遇到好的茶自然也就是可遇而不求。
3.價格不同
機做茶和手工茶的第三個區別就是價格。一般來說,不同的加工方式對應的價格是全手工>半手工>機器加工。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一個剛學炒茶的人全手工炒制,無論是多早的原料,即使是來自於最好的產區,恐怕也不及機器加工的茶葉價格。但是如果是一個有著幾十年炒茶經驗的師傅炒制,那價格又是另一個概念了。
所以,一般來說手工茶的價格是遠高於機制茶,並不是因為手工茶一定比機制茶好,而是因為產量少而帶來的稀缺性、師傅經驗足而帶來的茶葉風味不可複製性。
最後
機機器炒茶提高了效率和產量,使茶葉這個農產品具有了一定的標準化;同時降低了價格,讓更多的人喝得起茶。
但同時手工茶是幾千年工人師傅的智慧,是最傳統的加工工藝,很欣慰至今還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
有些人可能覺得什麼加工方式沒有關係,其實不同加工方式所對應的不同價格,體現的是我們對傳統工藝的認可,也是對堅持不懈傳承傳統工藝的那些手工藝人最大的尊重。
那麼手工茶和機器茶到底哪個更好?我想這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有些便宜的方便速食,口感也許比媽媽煮的飯菜風味更好,但是我們依舊懷念媽媽飯菜的味道,因為那是獨一無二、花多少錢也不為過的味道
-
5 # 宏偉永卓文化
其實說到茶葉加工的健康和以下幾點有關:
一,茶園茶樹管養是否施放超標農藥,鮮葉採製加工時的衛生條件,具不具備相應資質。
二,加工場所是否乾淨整潔,加工裝置是否衛生,攤晾曬時有無塵土。
三,加工茶葉的人員是否符合健康標準。
只有具備以上條件才能符合相關的茶葉安全衛生和健康的範疇。而不是說手工和機制的哪個更健康。
傳統手工製茶以其傳承技藝且具一定觀賞性,透過傳承手製和有經驗者的感觀手法從採摘→萎凋→殺青→揉捻→晾曬等手工技藝而保持流傳,這樣的茶稱之為手工茶。
機制無非就是機採→機器殺青→機器揉捻→機器成形,只要裝置技師調製得當,在具備以上幾點範疇內,機制茶也問樣是健康的,而且在相同茶品質下生產加工的茶葉口感滋味並無多少相差。主要因素是人,而人依靠手工和機制都必須是具備豐富經驗的。關鍵是符合安全衛生條件之下都應該是健康的茶葉。
再例如,手工茶製做中加了溼柴導制一茶葉有煙火味,或是延時高溫炒制提香的茶葉影響口感和存放。同樣機制茶機器裝置不清理乾淨部件有油汙,或經驗欠缺者操作不當也會讓茶葉降低口感和不衛生。
-
6 # 展發影視剪輯
為什麼許多商家喜歡打著純手工製作的名義賣茶呢?手工茶到底好在哪?你喝到的茶真的有可能是純手工的麼?有必要追求純手工茶麼?
關於手工茶的疑問那麼多,我們深入製茶手工率的漳平產區對比機械率相對較高的武夷山產區,用實踐告訴你:手工茶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首先先複習一下這兩種茶的製作工序:
漳平水仙:採摘——萎凋——搖青和晾青交替——殺青——揉捻——撿梗(採摘標準可以不撿)——包成茶餅——乾燥
武夷巖茶:採摘——萎凋——搖青和晾青交替——殺青——揉捻——乾燥——撿梗(必須有的步驟)——焙火
手工採茶的效率跟機械採茶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
手工採茶可以挑選適宜的成熟度(也就是葉子的老嫩、葉張大小),甚至可以選擇不同色澤的葉子採摘,比如只採綠葉或者只採帶紅色的葉片。
但這就需要能夠控制所有的採茶工人都按照一定要求採摘,如果不按要求採摘就跟機採沒什麼區別了。
各種萎凋方式都可以做到清潔化,區別同樣在於效率上。
水篩萎凋的效率最低,一篩一篩地翻動、再開篩,費時費工。量大時,攤、翻、收不及時容易產生悶味或曬傷。
鏈板式的自動萎凋機可以很好地解決大量生產的問題,同時人工補充的光源可以彌補陰雨天無法日光萎凋的不足,但容易損傷鮮葉。
另外使用萎凋槽萎凋也是一種高效且不容易傷害到鮮葉的方式,常見於紅、白茶加工,在烏龍茶上使用地還比較少。
當然能夠日曬還是最好的。
但手搖的確可以讓茶葉的葉緣細胞破碎地更加均勻,也就是說手搖比搖青桶更容易要出漂亮的綠葉紅鑲邊。也就更容易掌控茶葉走水。然而處理量的巨大差異實在是讓人吃不消。
晾青
閩南烏龍茶,比如像鐵觀音、永春佛手這樣的通常會在搖青的間隙將茶葉鋪在水篩上進行晾青。
閩北烏龍茶,像巖茶這樣的則通常直接靜置在搖青桶中晾青。
殺青
即使是手工率最高的漳平產區,也沒有人使用手炒殺青。對於烏龍茶生產,手工根本來不及。手工殺青是什麼樣子呢,大約可以參照一下手工炒綠茶。
揉捻
從圖中可以看得出來,手工揉捻跟機械揉的效率依舊不在一個數量級。但手工揉捻透過手跟茶葉的直接接觸能夠跟直觀地感受到茶葉的成型程度、細胞破碎率、茶汁浸出的多少等等,以便隨時調整力度和時間。
機械可以很好地代替勞力和形式,欠缺在於程度把控上,並不十分利於製茶師直接感受茶葉狀態的變化。
撿梗
大部分茶葉撿梗用機械輔助人工挑揀即可,而漳平水仙的梗如果過多則需要用剪刀剪下來!因為其它茶葉都是在乾燥之後撿梗,這時候的茶含水量很低,茶梗一折就斷了,但漳平水仙必需在殺青之後先行撿梗才能包成小茶餅。這時候茶葉的含水量尚高,如果用手摺需要花挺大的力氣的。
撿梗的阿姨說,“用手也可以啊,但是撿多了手很痛啊。”
與其說是“撿梗”,不如說是“剪梗”。
的確,想要用機械做出頂級的茶有一定的困難。但機械化製茶已經足以做出足夠好的茶,並且是大眾能夠喝得上的茶。只追求品質的極致,卻因為價格和產量而望茶興嘆未免美中不足。
所謂的傳統工藝,是製茶思路的遵從古法,並不代表一定要使用落後的生產裝置。科技一直在進步,好的思想不會被淘汰反而能夠成為經典。經典之所以經典是它不依賴當時的條件和環境,即使在今天亦能夠引起共鳴。
純手工的頂級茶是高品質的象徵,但想要製作出好的手工茶需要有好的手藝作前提。手藝不精,即使純手工製作,做出來的茶可能還不如機械製茶。然而,除了在工藝上的精益求精,讓大眾都能夠喝上好茶也同樣重要。
-
7 # 山石言茶
然後,還要弄清楚他是用炭火焙而是用電焙,其他工序是否使用了機器?這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水準,才能得出準確的判斷。
並且,不少所謂的自家手工做的茶葉,在基本的工藝各方面其實是不達標的,這主要是因為製茶人只是根據以往傳統的經驗來做,而所謂的傳統就只是按照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形式,就好比傳統的炒菜一樣的方法來傳承,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在市面上已經被淘汰,又或是改進的方法,但是他未必就知道和了解其中內涵,因為沒有開啟眼界去交流和學習,所以他只會保留在自身對製茶的認知,侷限性較大。
但要說這樣做的茶葉是不好的,卻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這是符合當地人的生活習慣的東西,在當地的環境裡或許是獲得認可及被推崇的,但是將它換到另一個區域和環境裡,那麼另一種生活習慣的人則未必合適。
-
8 # 予言茶事
有人問自家手工做的茶葉與機器加工的茶葉哪個更健康?其實如果單憑這一個限定條件的話,並不能真的判斷出哪一種茶葉更健康。很多人講現在做茶要靠良心,沒良心的話,不誠信的商家可能不管是手工還是機制最後的茶葉質量都不好。
之所以這麼說,可能也是因為現在茶葉市場比較混亂,魚龍混雜,什麼香精茶、翻新茶、假冒茶充斥在各個角落,讓人無法細緻的分辨,到底哪款是真,哪款是假,哪款是好,哪款是壞。與此同時市場上又流行的一種手工茶,一定比機制茶好的誇大宣傳,從而來提高手工茶的價格。
就像我們在買茶葉的時候,就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有的商家把低檔的綠茶透過手工揉捻的方式,打扮成各種各樣的手工野生茶來銷售,價格自然比原有的成本價格要高出太多。比如說原本這個茶葉的檔次也就在20~30塊錢一斤,但是隨便改個名字,用機器揉捻一下,就敢號稱自己是手工茶就敢賣300和500的高價。
你問他為什麼這麼貴,他會告訴你這是純手工製作,這是完全來自於高山野生的茶葉,數量稀少,買了不吃虧,買了不上當。可能就有一些朋友因此而上當受騙,但事實上這種茶葉價格極低,成本相當便宜,利潤非常高。
這既不是高山野茶,也不是手工製作,而是透過機器揉捻仿製成手工的方式。要知道真正的純手工製作其實茶葉的產量非常低,我們不說其他茶葉,就說綠茶,正常的話一個人一天可能就做幾斤幹茶。這就是一天的勞動量,那麼市場上到處都充斥著這種手工茶,可想而知那得有多少人來做,成本得有多高。
因此市場上很多手工茶其實不是手工製作,或者說只是透過手工採摘而已,大部分情況下透過機器揉捻來進行加工。
當然,如果真的是純手工製作的話,說實話,現在的標準可能因人而異。手工製作工藝和製茶師傅的技術要求特別高不同的人制作出來的茶葉完全不一樣,所以手工茶的品質其實更難保證。而現在很多小家庭作坊式的手工製茶,其實衛生環境也不好,清潔化生產可能也不達標,有時候健康可能還沒有大型機械清潔化生產製作茶葉的健康標準高。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現在的主流生產模式已經是機器製作,而且現在機械的工藝越來越先進,現在製茶的方法也在不斷的改進,所以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不要執著或者是固守的手工茶。這是我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想法,或者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
-
9 # 小小曲兒
茶葉的健康與否,跟他的加工渠道沒有太大的關係!更需要的是需要關注在加工的過程裡邊,每一個環節的衛生!加工環節非常安全的話,茶葉的健康應該是沒問題的!
回覆列表
農家自己做的茶葉和工廠批次做的茶葉對比是茶葉圈兩個說不清的話題,誰都說誰有優勢,我這裡具體舉例一些知道了解的茶葉來對比。
龍井等高階綠茶芽茶:這一類高階芽茶,其實是沒有集中的工廠規模加工的,因為中國的茶園大部分是分給茶農家庭,少部分是承包的茶場等形式,所以說家庭或者加工戶等形式加工的,現在都推廣農機小型化,或多或少都用了機器,反而品牌企業只剩下一個商標了,在收購市場整理官兌以後加價銷售。
普通的綠茶如炒青香茶等這些茶葉的加工普通的茶農家庭為單位加工就少了,大多是加工戶或者小型工廠加工,品牌茶企在初制的基礎上精製分級等。
紅茶青茶,我是浙江人,浙江情況對製茶有些特殊,個體小型化比較多,紅茶青茶是後期茶葉加工的,那是茶場等一些集中的地方做的,茶農很多是春茶結束以後重剪讓茶園修養了。
對比家庭做的和集中做的,個體做的在等級均勻,茶葉完整,個性化上面是很有特點的,我在客戶交流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個體做的和收購的茶葉泡開看看完整度均勻性湯色清透就一目瞭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