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磊哥武俠圈

    論遺憾程度,蜀漢王朝最遺憾的名將卻另有所屬,他就是被所有三國迷喜愛的武將——趙雲,趙子龍。

    趙雲為何會成為蜀漢王朝最遺憾的名將呢?

    其實也很簡單,第一點,趙雲一生被劉備器重,卻因職位稍微偏低,而往往被世人誤解,這是別人對趙雲待遇和能力資歷不匹配的遺憾。

    我們都知道,陳壽曾經表態說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灌嬰)、滕(夏侯嬰)之徒歟?” 把黃忠和趙雲比如大漢開國名將灌嬰和夏侯嬰,這個評價不低啊。更別說把趙雲視為劉備的爪牙,也非常符合實情,在劉備創業打天下想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趙雲幾乎是劉備非常重要的武將,僅此關羽、張飛之後。

    劉備在荊州的時期,麾下只有三個將軍名額,分別是蕩寇將軍關羽,徵虜將軍的張飛,和偏將軍的趙雲,連諸葛亮和龐統還只是軍師中郎將,值得一提的事,趙雲還領了桂陽太守這個實權職位,坐鎮一方,具備獨立領兵職權,而且這個權力一直保留著。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趙雲還是劉備防備孫夫人,掌管內事的主將。

    有人就說了偏將軍很小啊,再說當時的劉備身邊的人才少,才顯得趙雲重要,等劉備入川之後,趙雲的重要性就降下了,官職就再也沒升遷過。其實不然,要知道赤壁之戰的主導者周瑜,當時的職位也是偏將軍,呂蒙拿下荊州後封的也就是偏將軍,由此可見,當時地方諸侯封官的特殊性。

    其次,劉備入川,趙雲是作為第二梯隊進入蜀中的,而且獨領一路兵馬,直到劉備拿下成都,封了一個翊軍將軍,雖然是一個雜號將軍,卻是劉備首創,有著輔佐之意。這個時候關羽、張飛、黃忠也都是雜號將軍,唯獨馬超身價高點,為平西將軍

    隨後劉備稱漢中王,之後稱帝了,趙雲的升遷之路就沒有記載,很顯然這裡有史料的缺少。不過,從劉禪稱帝,趙雲從中護軍,徵南將軍,升遷鎮東將軍可以看出來,趙雲在劉備稱王稱帝的過程時候,肯定相對應的升遷了。

    劉備稱王的時候,關張馬黃成為前右左後四位將軍,唯獨缺了趙雲,這個時候的趙雲很有可能就擔任中護軍。中護軍這個職位不簡單,蜀漢王朝沿用漢朝的軍事制度,中護軍的職掌為掌禁軍,總統諸將,並且主武官選舉。中護軍直接負責選拔下級武將,執掌禁軍,非常容易形成忠於自己的軍事勢力,所以很多情況下作為領導人,必須選擇絕對信任的重臣擔任,對於劉備而已,趙雲就是最佳人選。

    由此可見,趙雲的官職,雖然被馬超,黃忠的後期武將超越,但是其實權地位,以及劉備對他的信任一直很高。絲毫不比關羽、張飛差。

    第二點遺憾,是趙雲對自己的遺憾,無情面對昔日戰友的去世,以及在先主的託付下,沒有完成匡扶漢室的遺願。

    趙雲是蜀漢王朝第一代名將之中,活得最久的存在。曾經昔日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關羽、張飛都相繼離世,連對自己無比信任的先主劉備,也在東征失敗後,病逝白帝城。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雲也老了,更加想念昔日的兄弟,又不能忘記先主的囑託,在諸葛亮北伐曹魏的時候,在古希之年也欣然領兵出戰,最終的結局雖然沒有成功,卻也沒有多大損失,不過這也是趙雲為蜀漢王朝盡了最大的努力。憑藉趙雲的一人斷後,換來全營無損,不難想象他不愧稱之為虎威將軍。

    令人遺憾的事,這位虎威將軍,在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就去世了。

  • 2 # 小危同學

    蜀漢最遺憾的將領莫過於王平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因為小時候被姓何的人收養,所以又叫何平,後來姓回本來的王姓。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巴西郡七姓夷王樸胡 、賨邑侯杜濩 舉巴夷、賨民依附曹操,王平隨杜濩、樸胡等被遷往洛陽,被任命為一名代理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於定軍山斬殺夏侯淵 ,王平隨曹操率領大軍來爭漢中,卻被劉備擊敗,王平得以投降劉備,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

      《三國志•王平傳》中記載魏國十幾萬大軍偷襲漢中“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大驚。”。漢中本來是蜀軍的大本營,精兵良將雲集,諸葛亮北伐的十萬大軍長時間駐紮在此。可就在魏軍進攻的前一年,蜀國蔣琬剛剛把蜀國大本營由漢中涪縣,把漢中鎮守的重任交給了王平:“六年,琬還住涪,拜平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漢中。”(《三國志•王平傳》)由此看來曹魏進攻的時機非常正確。可惜正確的時機卻沒有正確的指揮官。作為蜀漢宿將的王平可不是一般人,當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馬謖被殺,趙雲被罰,諸葛亮自己被貶,只有王平被獎勵提拔。後來多次北伐中,王平曾力拒張郃,與這位名將交鋒不落下風:“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 (《三國志•王平傳》)讓人覺得如果當年,諸葛亮以王平為正,馬謖為副去守街亭,歷史可能改寫。

      面對曹爽的大軍,漢中方面軍將士們亂成一團:“今力不足以拒敵,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 (《三國志•王平傳》)。這個辦法就是讓對手進入漢中腹地,自己把精銳部隊駐紮到諸葛亮時代新築的“漢、樂二城”這兩座要塞裡固守待援。這兩個要塞堅固到什麼程度?後來魏國鍾會攻破陽平關,圍困這兩座要塞一直到蜀國滅亡都沒有失守!這是最保險的辦法。

      但久經沙場的老將王平冷靜異常,如同街亭戰役之前,他冷靜的對形勢做了分析:“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 (《三國志•王平傳》)。當時蔣琬、費禕統領的蜀軍主力在涪縣,距離漢中太遠,如果固守漢、樂二城雖然可以保住兩座要塞,但是漢中將徹底失去,這樣的情況將讓蜀國門戶洞開,如果人心浮動不好應付。王平的分析不光是知兵,也是知勢。同時他再次拿出了自己的計劃:佔據興勢山,封住儻駱道口,把曹爽十多萬大軍堵在山谷中施展不開,同時為了預防曹爽可能繞道,王平親自率領預備隊數千人,防衛黃金峽口,為援軍到達爭取時間。

      也不知道曹爽是不是倒黴,大軍在儻駱道里遭遇了幾十天的大雨,好不容易走到道路的盡頭,又被興勢山阻擋住,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姜維統領的虎步軍和其他蜀國援軍一起趕到了漢中前線。曹爽見到這場面,那是非常不爽。但是也沒有辦法,他只能率軍撤回關中,但此戰魏軍損失不大,主要損失的是從雍涼當地徵調的馬匹、車輛,把整個關中地區搞得民窮財盡,真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蜀國再次憑藉天時、地理順利擊退了魏國對自己的第二次大規模進攻。

      但是這一仗對魏蜀兩國都帶來了巨大影響。曹魏方面曹爽的失敗向時人證明了自己的無能,曹爽為了自己統治加速了打壓司馬懿的步伐,但已經失去了所有士族人士的支援,最終經歷高平陵事變,被司馬懿一舉剷除,從此,曹魏宗室再也不掌兵權,司馬家族代表士族已經成為曹魏帝國實質上的主人,剩下的只是履行一道手續而已。

    此戰對蜀國內部戰略方針的影響可能也是致命的。因為這一戰後,姜維對魏延和王平的戰法做了檢討:“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三國志•姜維傳》)但是姜維認為“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 (《三國志•姜維傳》)意思就是說,這樣消極防禦雖然可以把對手擋回去,但是不能殲滅對手,姜維要打殲滅戰,他擬定了自己的作戰計劃:“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三國志•姜維傳》)這個計劃說穿了就是誘敵深入,堅固據點阻礙敵人後方補給,一旦敵人撤退後方的堅固據點可以把對手的退路限制在幾條小道上,最終加以殲滅,形成大殲滅戰。這個戰法有點類似蘇德戰爭德國元帥莫德爾的防禦戰術,建立堅固支點,作為防線支撐,當防線被突破時,並不撤退,而是利用堅固支點繼續牽制對手的其他部隊,當敵人突破防線的集中兵力節節抵抗,當對手失去攻擊鋒芒的時候,立即組織裝甲部隊從兩翼反擊,包圍殲滅突出的敵人,而後恢復防線。這個戰術的要點有兩個,一是防禦支撐點夠堅固,二是反擊的力量要夠強悍和足夠快。

    若不是王平逝去,蜀漢不可能結束的這麼快,讓人嘆息。

  • 3 # 我愛逸想天開

    蜀漢陣營最遺憾的將領莫過魏延。

    其實關於魏延的能力不必多說,劉備活著的時候就非常欣賞他的才能,不僅對其進行破格提拔,而且還讓他擔任守衛漢中的重任。魏延打仗有勇有謀戰功卓著,在軍隊中也有很高的威望,是蜀漢後期為數不多能夠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

    但是等到諸葛亮掌權之後卻對魏延極力打壓,僅將其當作一個衝鋒陷陣的將領而已,甚至最後還任由他和楊儀爭權。魏延雖然打仗很有一套,但是在政治權謀上卻一竅不通,完全不是楊儀的對手,因此含恨而終,如果魏延能夠一直為蜀漢效力的話,必定是一位絕頂戰力。

  • 4 # 紙上談千秋

    魏延,名將未死於北伐戰場,反死於小人之手。蜀漢自斷一臂,滅了活該。

    魏延才是真武將,劉備在世時對他是真正的重用。守漢中時獨獨提撥魏延,魏延豪情萬丈“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北伐本來就是無奈之舉,蜀漢國庫空虛,經濟根本支撐不下去,諸葛亮的步步為營耗時費力,如果諸葛亮是曹魏一營,這無疑是妙招,就好像司馬同志對付諸葛亮那樣,你蹦任你蹦,老子餓死你。

    所以諸葛亮在軍事上是無能的,魏延的子午谷奇襲能不能成功呢?答案肯定是不一定,但很符合蜀漢情況,因為蜀漢經不起長久的消耗,速戰才是王道。而魏延只帶少數人馬奇襲子午谷無疑是正確的。

    可惜他碰上的不是知人識人的劉備,而是諸葛亮。性格不符。好不容易諸葛亮死了,魏延覺得自己的天地剛開始,就死於蜀漢內鬥小人之手,蜀漢自斷脊樑。後面只是苟活,姜維死死守著諸葛亮的計策,不過一個應聲蟲,諸葛尚且無功,一個應聲蟲能才大事???

  • 5 # 吐槽情感小袁

    應該說是關羽張飛 東吳屬周瑜和呂蒙!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被呂蒙追著打,性格使然,一代英雄落幕,張飛,自關羽之死,也是同仇敵愾,因醉酒被小將殺害,可謂是悽慘。三國兩位名將,生時驚天地,死時化淒涼!

    東吳,周瑜才能堪比諸葛亮,不分伯仲,能有預知未來之能,三國把諸葛亮的能力放大,最後吐血而亡,悲哉,呂蒙,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才能,但是內心比誰都要強,戰術比關羽張飛強很多,尤其詐病騙關羽,!最後因為東吳不堪劉備壓力,呂蒙死!

    自古英雄多薄命!

  • 6 # 痴語呢喃1988

    魏延,蜀漢軍中被抹黑最厲害的將領,也是蜀漢陣營最令人遺憾的將領。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權,過程中被設計誘殺。死後魏延背上了反叛的罪名,可謂是蜀漢第一冤案,後世之人對他誤會也頗深。

    《三國演義》中塑造的魏延是一個囂張跋扈的反骨仔,先是導致了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失敗,臨死之前更是狂妄地連說三聲:誰敢殺我,最終被馬岱斬於馬下。

    後三國時代,除了姜維,魏延是蜀國唯一能拿的出手的一個“帥”級人物;而且在蜀軍陣營中,姜維的威望和資歷都沒有魏延高。

    諸葛亮死後,論資排輩,魏延當屬第一。可是這樣一個人物,沒死在伐魏的戰場上,卻死在自己人手中,實在是令人咦噓不已。

    如果魏延不死,魏延是資深主戰派肯定會繼續北伐,他能統帥伐魏軍隊肯定比姜維多,我個人認為魏延的北伐戰果會比姜維高。

    退一步來說,魏延即使沒有掌權,即使打個下手也好啊。姜維九伐中原,但是每次都很乏力,身邊幾乎沒有可用之才。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後期蜀國本就沒什麼將領,連投降的夏侯霸都要重用,魏延不死,姜維不至於連一個相互照應的小夥伴都沒有。

    正史中沒有提及魏延什麼時候開始投靠的劉備,至於什麼諸葛亮看出魏延有反骨日後必反,完全是無稽之談。有一點可以確認是魏延是從劉備入川開始展露頭角;之後被劉備器重,魏延也很爭氣,屢立戰功。

    魏延先後任牙門將軍、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劉備即位後,拜魏延鎮北將軍;諸葛亮北伐時,魏延又任涼州刺史,封都亭候。魏延人生中巔峰時刻是他曾單獨率軍西入羌地,大敗魏軍,此役之後魏延被調為徵西大將軍、授假節,封為南鄭侯,奠定了自己在蜀軍第一將領的位置。

    從魏延官職來看,他是一路升遷,這也說明魏延在軍兢兢業業多年,沒犯過錯,立過戰功,而且有獨自帶兵的能力。

    劉備自封漢中王的時候,魏延就任漢中太守,當時軍中地位就已經僅次於關羽和張飛,和黃忠、馬超平級。這批老將領死後,蜀營中無人能與之媲美,姜維也只是諸葛亮北伐過程中收服的降將。

    可是因為內部鬥爭,鋒芒太盛的魏延被幹掉了,之後楊儀洩私忿將魏延三族盡數誅殺;可是楊儀本人下場也很慘,他之後又和蔣琬爭權,被劉禪貶為庶人,羞憤自殺而亡。

    其實諸葛亮死後,蜀漢的境遇並沒有太大變化,倒是之後的一番權利爭奪戰,內耗了蜀國國力。

    說一千道一萬,魏延之死是“馬謖失街亭”之後最令人遺憾的事。魏延不死,至少蜀國國祚可往後延續十年;魏延不死,他肯定會使用諸葛亮生前不讓他用的“子午谷奇謀”,甚至一擊擊潰魏國也說不定。

    至於你說後世分析“子午谷奇謀”不可能實現,我個人想辯解兩句,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百把握的戰爭,只有不敢嘗試的人。

  • 7 # 凌煙閣論史

    要說蜀漢陣營最令人遺憾的將領,則非關羽莫屬。

    因為關羽的驕矜傲慢,導致荊州丟失,關羽自己也身首異處。荊州丟失,則破壞了劉備諸葛亮“地跨荊益兩路出擊中原”的戰略規劃,使蜀漢失去了對外主動出擊的一個前沿基地。

    而實際上荊州本來可以不丟的,關羽自己也不會被殺的,這一切都因為關羽性格驕傲,行為魯莽,終於惹禍上身。

    關羽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關羽愛跟革命同志爭虛名。

    關羽是劉備的義弟,又鎮守荊州,獨當一面,在劉備奪益州的過程中,相當於把大兵營交給關羽了。但是,在這麼重要的崗位上,關羽卻差點因為嫉妒馬超,想要放棄職責,回去與馬超比武,以分個高下。

    馬超因為曾經打敗過曹操,人又帥,歸順劉備之後,當劉備圍攻成都時,馬超從漢中趕到成都城北。結果成都城中人因為馬超的威名而驚恐,不到十天的時間,成都軍民的抵抗意志就崩潰了,劉璋隨即開城投降。

    結果這就惹得鎮守荊州大本營的關羽不服氣。關羽寫信給諸葛亮說,我要回去跟馬超一決高下。

    幸虧諸葛亮水平高,他回信說,馬超只能與黥布彭越這類武夫相比,怎麼比得上你關羽美髯公絕倫逸群呢!一頓猛誇,才把關羽安撫住了。

    其次,關羽不善於處理部下關係,導致荊州內部人心離散,成了丟荊州的重要一環。

    糜芳和傅士仁兩位蜀漢官員,平時就被關羽看不起。偏偏這兩位在軍資供應上出了問題。關羽當即放話了:我回去要治他們的罪。

    在軍事鬥爭時,在各方勢力交錯局面下,這種話語不能說,甚至態度都不能流露出來。關羽這話很快傳到糜芳傅士仁耳中,這兩位保命要緊,立刻投降了孫權。結果,關羽攻打曹操呢,後方的大門卻開了,腹背受敵。

    第三,關羽不懂政治,沒有處理好與孫權集團的關係,結果惹禍上身,丟荊州、失性命。

    在關羽進攻襄陽和樊城時,曹操手下司馬懿蔣濟等人建議:虛封江南給孫權,讓孫權從背後攻打關羽。孫權此時多少還顧及孫劉聯盟,就先派人為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以試探一下關羽的態度。

    此時的關羽,代表的是劉備集團,不是他個人。如果關羽考慮到這些,那麼即使他看不上孫權的兒子,也該給個合理的理由,讓對方能下得了臺階。

    但關羽卻不管不顧,不同意,還大罵孫權的使者,順道把孫權和他兒子一起罵了。從三國志的記載看,關羽沒給任何合理的理由,也就是沒給孫權任何臺階。

    孫權大怒,終於下定決心與曹操聯盟,奪取荊州。

    荊州作為劉備託付關羽的大本營,與孫權曹操集團接壤,關羽擔負著重大的外交責任。曹、孫兩方任何的交聘行動,關羽都應該首先從集團利益考慮,從大局出發,穩妥做事。但是,關羽的做法偏偏與之相反,不但不能維護關係,反而惡化了與孫權集團的關係,最終直接導致荊州丟失、自己身死。

    結束語

    從上述三個方面看,關羽處理內部關係和對外關係不當,導致自己兵敗身死。關羽自身的政治水平不高,基本可以判為不及格;性格驕矜傲慢,情商方面也總體上不及格。

    關羽其實不適合擔任荊州一把手這種高級別的領導,它鎮守一個州郡差不多。再追究一步的話,是不是可以說劉備諸葛亮用人不當呢?

    荊州丟失,對蜀漢的破壞力相當巨大。首先,這直接導致了後面劉備和張飛跟著死亡;其次,使蜀漢出擊曹魏的出口只剩下漢中一個方向,而漢中被秦嶺阻隔,用兵和後勤都很艱難,難有作為。可惜,這一切都是關羽的缺點所導致的。

    因此,蜀漢陣營最令人遺憾的將領就是關羽。

  • 8 # 揚韓若鑫

    蜀漢陣營最令人遺憾的將領當屬馬超。

    馬超為西涼馬騰之子,字孟起,白馬白甲銀槍,人稱“錦馬超”武藝高強萬夫莫敵。十七歲即隨父勤王,屢立戰功。在潼關曾殺的曹操割袍斷須,可見其智勇兼備。後人稱三國前表呂布,後表馬超。他所帥的西涼軍戰力爆表,曾讓曹軍聞風喪膽。

    歸附劉備後,拜封平西將軍、左將軍、驃騎大將軍,兼涼州牧。

    馬超自歸附劉備後,雖人帥藝高,但實際上一直未受重用,於任上鬱鬱而終,亨年四十七歲。

    馬超少年時代即威風八面,大殺四方,到蜀漢陣營卻獨守涼州,有力無處使,空有大將軍之名,而無大將軍之事,致使馬超一直悶悶不樂,壯年而終。令人遺憾之極。

  • 9 # 松仁

    馬超,作為當時打的曹操割須棄袍的“錦馬超”自從投奔了劉備後,劉備為了防他也只給了高官俸祿看似風光卻不受重用,讓馬超空有一身本領而無處施展,而且身負殺父之仇,近乎滅族。而不能報,年僅40幾歲就抑鬱而終。死後只留下“重用其弟馬岱的話”!

  • 10 # 秋澀之

    趙雲,史書中,趙雲前期主要負責照顧劉備的一家老小,保障劉備的後勤問題,即使到了後期,五虎上將中他的職位不算很高,也沒有實際的兵權,但他依然為劉備兢兢業業打江山。

  • 11 # 錄哥看世界

    蜀漢,最遺憾的將領是馬謖。

    馬謖從小聰慧,飽讀各種兵書,後又得到諸葛亮的親自教導,諸葛亮視為將來自己的接班人,蜀漢的頂樑柱!諸葛亮能親自教導,說明他是有真材實學的,得到了諸葛亮的認可,肯定有過人之處。

    但是,可惜的是,諸葛亮剛剛打算要重用他,讓他練功立業時,不聽部署,剛愎自用,失掉了街亭,導致自己一命嗚呼,被徹底的訂在了歷史的恥辱柱強。

    馬謖的街亭失敗,徹底的斷送了蜀漢的最後一點希望,至此經過多少人流血建立的蜀漢只剩下歸途!

    馬謖,遺憾是因為,他有全部成功的基礎,所有成功的條件都具備了,就差一步沒有成功,他的遺憾折射的是蜀漢的遺憾,他的命運,就是蜀漢的命運。諸葛亮揮淚斬的不是馬謖,是自己親手扶持起來的蜀漢!

  • 12 # 芝城小趙

    我是喜歡歷史的小趙,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蜀漢陣營最令人遺憾的將領,以我的理解是馬超。下文具體分析下具體的原因。

    馬超前期的經歷

    談起馬超,想到演義中對其出場的描寫:面如冠玉,目如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聲雄力猛。因衣著講究,舉止非凡,故人稱“錦馬超”。

    馬超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192年,馬騰起兵勤王,討伐李傕、郭汜,錦衣少年馬超,眉目俊朗,英姿勃發,一槍就把李傕手下的大將王方挑於馬下,並且生擒李蒙, 頓時震驚了全場。

    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

    公元211年,曹操治兵關中,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兼併隴上諸縣,並得到張魯相助,攻略涼州,隨後馬超佔領了涼州,殺了刺史韋康,並擊敗了前來救援的夏侯淵。這或許便是他此生戰績的頂峰!

    公元213年,楊阜、姜敘、梁寬、趙衢等人合謀,數處起兵,馬超進退狼狽,亡歸張魯。

    馬超歸劉

    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

    214年馬超率領軍隊投奔劉備,成都震恐,劉璋出降。成都平定後,馬超拜為平西將軍。217年劉備與曹操爭霸於漢中之地,劉備派馬超與剛剛在巴西大勝張郃的張飛、吳蘭、雷同等將領屯兵於下辯。而馬超卻策動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響應劉備,牽制曹軍先鋒主力。

    《三國志:武帝紀》: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劉備稱王后,遷升馬超為左將軍,假節。當時馬超的風評太差,以漢族的價值觀來說,馬超肯定算德行敗壞。常懷畏懼。在此情況下,告發了和他來往的彭羕。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彭羕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複道邪!”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彭羕傳》

    222年,馬超患了重病,上疏給劉備:"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 同年十二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

    總結

    馬超少年成名,勇武過人,割據時期,威風凜凜,當初決定造反,明知此事結果將害死身在曹營的父親及兄弟,他卻對韓遂說出:“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他的起兵間接害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和兩個弟弟,還有宗門兩百餘口!得不到主流價值的認可。姜敘的老孃罵馬超就反應了其人品德行。

    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

    後期軍事上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作為,和前期有著天壤之別。雖然劉備彰顯其位。但他時懷畏懼。或許是因為叛逆後的這幾年在蜀中的抑鬱畏懼,或許是長年的顛沛流離,或許是因為心中對家人的愧欠,更或許是自己內心深處無法得到認同的孤獨馬超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赫赫威名的錦馬超。

    最後附上陳壽對他的評價: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 13 # 家裡有礦666

    蜀漢最令人遺憾的將領非錦馬超莫屬了。

    馬超被稱為西涼錦馬超,那並非浪得虛名。因他容貌俊秀,英姿勃發,著獅盔獸帶,披白袍銀甲,故而有綽號“錦馬超”。

    馬超的父親馬騰乃一方諸侯,馬超是正宗的官二代,集高富帥於一身。

    馬超是當時威震北方的猛將,曾經打的曹操“割袍斷須”,有“不減呂布之勇”,實乃三國英雄中的翹楚。

    可惜馬超一出場即人生巔峰,之後便高開低走。中了曹操離間之計,與韓遂失和,被曹操進佔關中,逼使馬超退歸涼州。最後曹操將馬超全家200餘口全部處死。馬超孤身一人投奔漢中張魯,不被信任,又轉投蜀漢,也並不如意。諸葛亮曾對劉備評價馬超:“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但他話鋒一轉:“馬超乃黥、彭之徒”,意思是馬超是西漢英布和彭越之類的人。馬超在蜀漢並不受重用,一身抱負不能施展,最後壯志未酬,英年早逝,令人可嘆!

  • 14 # 沉睡的天堂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黃忠,或許本人還不想這麼早逝,哪怕自己已經進入古稀之年,也想為蜀漢王朝揮灑一片熱血。無他,只因為他不是關羽張飛這樣跟著劉備一起創業、打天下的好兄弟;只因為他不是早就聲名在外的西涼名將之後的馬超,而是一個在年輕時期沒有多大作為的老頭子。

    劉備對他有知遇之恩,更有器重之情,所以他每次作戰,都身先士卒、勇冠三軍,憑藉斬殺夏侯淵才真正擁有進入蜀漢王朝高階武將序列的資本。

      雖然不是戰死沙場,看似不怎麼虐心的結局,或許正是黃忠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然而,論遺憾程度,蜀漢王朝最遺憾的名將卻另有所屬,他就是被所有三國迷喜愛的武將——趙雲,趙子龍。

      趙雲為何會成為蜀漢王朝最遺憾的名將呢?

      其實也很簡單,第一點,趙雲一生被劉備器重,卻因職位稍微偏低,而往往被世人誤解,這是別人對趙雲待遇和能力資歷不匹配的遺憾。

     

    劉備在荊州的時期,麾下只有三個將軍名額,分別是蕩寇將軍關羽,徵虜將軍的張飛,和偏將軍的趙雲,連諸葛亮和龐統還只是軍師中郎將,值得一提的事,趙雲還領了桂陽太守這個實權職位,坐鎮一方,具備獨立領兵職權,而且這個權力一直保留著。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趙雲還是劉備防備孫夫人,掌管內事的主將。

      有人就說了偏將軍很小啊,再說當時的劉備身邊的人才少,才顯得趙雲重要,等劉備入川之後,趙雲的重要性就降下了,官職就再也沒升遷過。其實不然,要知道赤壁之戰的主導者周瑜,當時的職位也是偏將軍,呂蒙拿下荊州後封的也就是偏將軍,由此可見,當時地方諸侯封官的特殊性。

      其次,劉備入川,趙雲是作為第二梯隊進入蜀中的,而且獨領一路兵馬,直到劉備拿下成都,封了一個翊軍將軍,雖然是一個雜號將軍,卻是劉備首創,有著輔佐之意。這個時候關羽、張飛、黃忠也都是雜號將軍,唯獨馬超身價高點,為平西將軍。

      隨後劉備稱漢中王,之後稱帝了,趙雲的升遷之路就沒有記載,很顯然這裡有史料的缺少。不過,從劉禪稱帝,趙雲從中護軍,徵南將軍,升遷鎮東將軍可以看出來,趙雲在劉備稱王稱帝的過程時候,肯定相對應的升遷了。

      劉備稱王的時候,關張馬黃成為前右左後四位將軍,唯獨缺了趙雲,這個時候的趙雲很有可能就擔任中護軍。中護軍這個職位不簡單,蜀漢王朝沿用漢朝的軍事制度,中護軍的職掌為掌禁軍,總統諸將,並且主武官選舉。中護軍直接負責選拔下級武將,執掌禁軍,非常容易形成忠於自己的軍事勢力,所以很多情況下作為領導人,必須選擇絕對信任的重臣擔任,對於劉備而已,趙雲就是最佳人選。

      由此可見,趙雲的官職,雖然被馬超,黃忠的後期武將超越,但是其實權地位,以及劉備對他的信任一直很高。絲毫不比關羽、張飛差。

      第二點遺憾,是趙雲對自己的遺憾,無情面對昔日戰友的去世,以及在先主的託付下,沒有完成匡扶漢室的遺願。

      趙雲是蜀漢王朝第一代名將之中,活得最久的存在。曾經昔日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關羽、張飛都相繼離世,連對自己無比信任的先主劉備,也在東征失敗後,病逝白帝城。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雲也老了,更加想念昔日的兄弟,又不能忘記先主的囑託,在諸葛亮北伐曹魏的時候,在古希之年也欣然領兵出戰,最終的結局雖然沒有成功,卻也沒有多大損失,不過這也是趙雲為蜀漢王朝盡了最大的努力。憑藉趙雲的一人斷後,換來全營無損,不難想象他不愧稱之為虎威將軍。

      令人遺憾的事,這位虎威將軍,在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就去世了。

  • 15 # 曲家三太子

    應該當屬於趙雲,重圍之中兩救公孫瓚說明趙雲勇武,於劉備勢微式相助且不離不棄說明趙雲忠義,赤壁後期取四郡後主時期隨諸葛亮伐魏獨領一軍屢立戰功說明趙雲有謀略,這是帥才,可惜被劉備雪藏,未能一展生平韜略。

  • 16 # 聾王異史

    當然是馬謖。諸葛亮的一點私心,加上馬謖浮誇的秉性,一錯再錯,毀了大好前程。馬謖哥哥與孔明稱兄道弟

    劉備在蜀地站穩腳跟後,諸葛亮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他當時很看重馬良。馬良兄弟五個,個個才華出眾,但他最為突出,足智多謀,而且長相出奇,眉毛間生有白毛,當時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諸葛亮把他當作接班人培養,兩個人關係非同一般,馬良叫諸葛亮為哥哥。可惜的是劉備在夷陵吃敗仗時,馬良在軍中遇難身亡。

    諸葛亮把馬謖當接班人培養

    馬良死後,諸葛亮失去左膀右臂很痛心,開始培養馬良的弟弟馬謖。馬謖也是才智過人,但和他哥哥相比,比較浮誇。劉備曾經勸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你要好好考察他。”但是諸葛亮一方面覺得馬謖有才華,是可塑之才;一方面出於對馬良感情,馬謖最放心,於是一有空就找他談論政局兵法,從日出談到日暮。可見諸葛亮確實喜歡馬謖,把他當成接班人。

    諸葛亮想讓馬謖快速成長

    首次北伐時,諸葛亮動了私心,覺得機會來了,應該讓馬謖露露臉了,也能在戰場上磨鍊一下。《三國志·蜀書·馬良傳》記載,當時蜀軍有久經沙場的魏延、吳壹等老將,當先鋒是妥妥的,但諸葛亮卻“違眾拔謖”,排除眾議,讓馬謖當了先鋒。其實諸葛亮心裡有數,他已經讓趙雲帶兵在駐紮在箕谷作為疑軍,吸引了曹真的主力人馬。攻打祁山諸葛亮親自出馬,只要馬謖小心謹慎,首功應該是手到擒來,如果真這樣,馬謖仕途上就等著坐直升飛機了。但令諸葛亮沒想到的是,河山易改,秉性難移,正是他的溺愛,讓馬謖飄飄然,當主將後,剛愎自用,不聽勸告,錯誤的將部隊駐紮在山上,被張郃團團圍住,斷水斷糧,釀成了失守街亭的嚴重後果,斷送了北伐的大好時機。

    馬謖一錯再錯

    馬謖守街亭時,並沒有像《三國演義》說的那樣立下生死狀,失街亭是重罪,如果有人力保,加上丞相的面子,還是有迴旋餘地的。但是馬謖又犯了一個致使的錯誤——逃跑了。

    《三國志·蜀書·向朗傳》記載:“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馬謖戰敗後沒有誓死抵抗,或收拾殘兵敗將向諸葛亮請罪,而是撒丫子跑人了,結果連累向朗因知情不報,被諸葛亮免去官職。馬謖逃跑等於放棄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最後被捉住打入大牢,最後被斬首。

    馬謖本有光明的前程,如果拋棄浮誇,像哥哥馬良一樣踏實從事,或以諸葛亮為榜樣,事事謹慎,估計蜀國就沒有姜維什麼事了,但他卻在邁向成功大門時,絆倒在門檻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不追一個女生後,要告訴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