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美國的科技隊伍中,華裔科研人員約佔30%到40%!而美國本土成長的科學家佔比竟然只有約25%!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數字啊!不僅如此,這些華裔科學家大都從事最為重要的基礎科學研究,也就是說美國的華裔科學家為美國做的貢獻竟然比本土美國科學家更高!
2
回覆列表
  • 1 # 寒石冷月

    當你看到在美國華裔科研人員竟然達到30—40%時,你肯定會非常震驚吧,因為這些科研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國內雙一流高校畢業,後去美國留學而留在美國發展。在中美兩國科技競爭越來越激烈之時,大家是否意識到我們在為競爭對手培養人才?

    據領英進行的一份985高校(現在叫雙一流)在美人才統計,數量竟然達20萬之多。

    很多網友都特別好奇,中國那麼多雙一流高校,這麼多年到底為美國培養了多少人才?據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領英)不完全統計,在中國39所985高校流向美國的人才約有20萬人。從行業分佈來看,大部分985高校人才在美從事高新技術行業,計算機軟體、半導體硬體、金融領域、高校教育、科研工作。一批批中國985高校的精英人才,紛紛去美國發展,並最終獲得美國國籍,為美國政府效力,對於這種現狀,我們作何感想呢?科學沒有國界,從中美科技競爭來看,顯然是沒有道理的。

    在美半導體硬體研發人才,約有6500多人來自中國985高校這些我們曾經以為的天之驕子。

    大家都知道我國華為公司,為什麼被美國視為最強的對手,一直不斷封鎖和採取各種手段阻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就是因為他們不想讓華為佔領美國市場。而美國半導體硬體之所以人才濟濟,有中國985高校的巨大“貢獻”。據領英統計,全球前50強半導體企業中(包括英特爾、英偉達、博通、高通、AMD、Marvell等等)來自國內主要985高校校友從業人員約有6500餘人,一半以上是Senior Level以上職位,其中3500餘華人在舊金山灣區工作。

    隨著中國經濟在全球表現越來越出色,很多在美科技人才正慢慢迴流,但仍有大師人才仍然不願意回國效力。

    最近幾年,選擇從美回國發展的人才越來越多,這利益祖國經濟的繁榮,國力不斷增強。儘管這樣仍然有絕大多數在美華裔科研人才不願意回國效力,據統計這個資料已經達到美國科研人才的30—40%,而美國本土在這方面的人才才僅佔25%,其他人才來自世界各國。可能有些網友很奇怪,這些華裔科研人員心中難道沒有家國情懷嗎?有一部分有這是肯定的,但仍有很多人心中只有精緻的利己主義思想。但不知將來中國在科研方面全面壓倒美國時,這些科研人員是否會動想回國發展的念頭。

    結束語:在追求個人理想與價值的過程中,該走的終歸是走了,你想留也留不住。但是當祖國日益強大,經濟在全球矗立潮頭時。不知道那時想回的科研人才,是否還能回得來,恐怕到那時根本沒有他們的位置了。

  • 2 # 義門陳孤舟蓑笠翁

    扯淡,有這麼高比例,那不是給你統治科研院科研所啦?太多人喜歡意淫,認為在美國的中國人厲害,牛逼,能出國說明他們的確很厲害,這必須承認的,但咋沒見到這些985/211出國留學的獲得諾貝爾獎呢!

  • 3 # 楊曉東的瓷吧

    這個命題和“為什麼北漂的人那麼多?”是一樣的。從客觀上講,留學人數只增不減說明國外學校在學生深造的實際效果上具有優勢。這並不表明國內學校不具有優勢,學生的選擇是自由的,選擇的結果也是有統計資料可考的。至於美國華裔科研人員佔比的問題本沒有什麼可糾結的,因為美國是移民國家,而華裔在學習能力上有著優勢,人才輩出並不新鮮。是否移民、是否回國,是根據留學生對自身發展、生活環境等多方面考慮而自由決定的。吸引人才需要在各方面下功夫,營造適合精英發展的環境。隨著國力的提升,對歸國人員就業環境的改變,會有更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的。

  • 4 # 姑蘇講堂

    說實在的,看到這樣的資料,作為教育者我的內心很不爽!我們基礎教育辛辛苦苦培養的孩子,那些頂尖的人,最終都去為美帝效力了!

    而且,越是好的大學、越是聰明的學生,大都去了美國,入了美國籍。下面我們來看看兩組資料:

    第一,據領英資料統計,中國39所985高校畢業生中,總計有20多萬人,留在美國沒有回來。

    他們都在為建設美國、為美國的高科技霸權,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第二,中國最頂尖的北大、清華,每年有多少學生出國留學呢?

    清華:每年有27.5%的本科畢業生出國留學,6.7%的碩士出國留學,12.6的博士出國留學。其中有69.5%的清華學子選擇去了美國,而這些學生中有86%的學成後沒有回國!

    北大:有31.6%的本科生出國留學,3%的碩士生出國留學,而博士生出國留學的高達17.8%。其中,學成歸國的只有4%,96%的人選擇留在美國。

    要知道,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是全國各地最頂尖的孩子啊!

    非常可惜的是,這些人才最終沒能為建設祖國出力,反而在幫助美帝!

    也許,美國的待遇很高,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也許,美國的科研條件好,能助力他們取得更好的成就。

    也許,美國的科研環境好,更利於他們出成果!

    但是,我覺得這都不應該成為他們,不為國效力的理由!

    除非他們就是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美帝一向以虛偽的“科學無國界”,作為招攬國際人才的說詞!但是,從美國對華為、對中國的無恥打壓,對華為、對中國的瘋狂技術封鎖。你還會覺得“科技無國界”嗎?

    科學可以無國界,但是科學家卻是有國籍的!說白了,你是在幫誰?你這是在幫美國打你的母國啊!打那個曾經生你、養你的中國!

    所以,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留學政策等,都應該反思,都應該做出一些改變了!必須要約束這些出國人員,要求他們學成後必須回國效力!

    大家說是不是這回事?

  • 5 # TS禪心

    這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權威資料顯示,中國科學和工程領域人才出國滯留率平均達87%,人才流失佔世界第一。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精英人才“有家不回”?截至2012年底,大陸累計出國留學人數達到264萬,留學回國人員僅為109萬人——出、歸“赤字”超過150萬人。到2013年,中國人才流失量居世界首位。

    而事實上,早在2002年,布魯金斯學會中國研究中心的李成博士這樣告訴記者。李成曾負責過百人會關於中美民眾對視調查,他說,從全美範圍來看,華人移民所受教育的水平高於美國成年人口的平均水平,華人移民從事專業工作的人口比例也高於美國白人,華人中高收入家庭的比例已超過了美國本地人的平均水平。華人日益提升的教育水平使他們在經濟、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加州矽谷是美國高新科技經濟的大本營,在那裡,資產以千萬美元計算的華人科技新秀不乏其人。美國國家科學實驗室中受聘的科學家,有近一半為亞裔,其中華人科學家又超過半數。在美國著名的高校中,自然科學系科的主任也有近1/3為華人,全美12萬名著名科學家中華裔佔3萬。

    其中有許多極具代表性的人物,比如美國現在國內最大的陸基核力量,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的總設計師,中國東風導彈之父梁思禮的同學林燁博士和號稱美國最帥戰機F-14的總設計師林鶴紳,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等等。而在美國最著名,最權威的華人組織非百人會莫屬,其成員全是美國國內各個領域,最具影響力與代表性的頂尖華人精英組成,想要加入必須由正式會員的出面推薦,並要經所有正式會員嚴格稽核過關。

    說到美國教育,資深的數學老師們從六十年代中開始發覺到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全國性的考試成績也年年下降;從事尖端科學研究的人士感嘆後繼無人;美國大學研究院學生,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只佔少數,一位教學三十多年的大學科研教授於1963到1973年間,每年都回母校為大學生講學,學生的反應,年年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在1973年那年,他突然發現學生們的理解能力明顯的下降,學校的物理教學完全改觀,學生們不再學習如何解決物理題目,而是看大眾化的科學節目。

    據美國教育部報導,七千萬的青年人是功能性文盲;美國的公司發現很多高中畢業應徵者不識字、不會計算或思考;一家大公司發現全國性的應徵者中,80%的人沒有透過七年級的英文和五年級的數學;另一項報導發現,十七歲的青年中只有7%俱足上大學科學課程的程度;美國十三歲的孩子在一項國際性的科學數學考試成績是十二個國家中倒數第一名。

    根據2013年統計,美國移民人數在過去20年間翻了一倍,達到4600萬,佔全球移民總數的1/5,移民造就了美國科技創業的蓬勃發展——在1995年至2005年成立於美國矽谷的高科技公司中,52.4%的創業團隊至少有1人為外國血統,該比例遠遠高於全美平均水平的25.3%,若以公司市值計算,美國前25大科技公司中有60%的創始人是一代或者二代移民。其中包括市值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蘋果和谷歌。喬布斯的父親是敘利亞人,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出生在前蘇聯。

    根據有關機構統計,矽谷共有8000多家電子、軟體、通訊類公司,其中3000多家企業是由華人或印度人工程師擔任主要職務,華人員工人數多達25萬人。另一項調查顯示,約五分之一的矽谷具有華人血統,約18%的華人擔任著矽谷的公司總裁。

    而這25萬華人中,有將近2萬人是畢業於清華大學,為何會有這麼優秀人才聚焦在矽谷?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在一次訪談中,提到美國一直在全球收割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

    而美國收割人才主要採用2種方式:

    一是豐厚的待遇。美國一直採取高薪的方式,收割全世界的頂尖人才。

    二是寬鬆的工作方式,美國一直倡導自由,工作環境也相對寬鬆,這對科研工作者來說,可能是最喜歡的一工作環境。

    人才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科技競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競爭。如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所說,美國最大的優勢不在於美國的教育有多好,而在於美國可以透過科技移民,收割全球的教育成果,這也是美國之所以強大的原因之一。

    從1970年代起,亞洲就成為當代美國技術移民的首要來源。 由於許多亞洲國家曾長期遭受歐美列強的殖民統治,它們在戰後也因為工業化的發展而進入社會轉型時期,其人口壓力、經濟落後和生活水平低下等因素合力發酵,使亞洲各國都出現了其人口在國內、國際和洲際三個層次上的大規模遷移與流動。大批技術移民流向美國,既是亞洲各國人口流動的組成部分,也是亞洲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序中的必然趨勢。

    《紐約時報》引述權威資料揭示:2002年在美國拿到科學或工程的博士的外國留學生,到2007年仍然留在美國的比例為62%。其中,各國留學生留下來的比例不一。

    中國的博士有兩千多留下,佔中國留美博士的92%,比例高居各國第一。印度的博士有六百多留下來,佔81%,排在第二位。加拿大的博士有55%留下,排第三。第四是德國博士,52%留下。中國臺灣地區的博士有43%留下,居第五。接下來的名次是土耳其(42%)、韓國(41%)、日本(33%)、墨西哥(32%)、巴西(31%)、泰國(7%)。

    許多人才交流人員表示,交流學習是為了學有所用,體現自身價值或者獲得相應回報。可在中國國內,不少交流回國人員無法施展自己所學技術,不少國企單位有嚴格的用人機制,不能讓這些交流人員學以致用。另外,中國國內高階知識人群普遍待遇不高。從國際間比較來看,中國知識分子群體平均收入只及發達國家的1/30—1/20,這種懸殊是誘使出國人員有家不回的重要經濟因素。其次,有些人才無法認同中國國內的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在交流期間產生對其他國家的認可也不在少數。

    我們和印度比較一下就明白。中國的人均GDP為九千多美元,比不及三千美元的印度要高出三倍還多。按說,印度人留在美國的動力比中國人大得多。 另外,印度曾長期為英國的殖民地,英語為官方語言。印度的留學生到美國,語言、文化上的障礙要小得多。換句話說,印度人留在美國,生活起來也比中國人容易些。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的階段,年輕人越來越少。印度則還是個非常年輕的國家,勞動力有得是。從人口學的角度看,年輕學生在中國更是奇貨可居。但是中國在這方面居然還是被印度擊敗。

    因此在筆者看來,中國人才的海外滯留率如此之高,其根本還在於教育與文化,正因為中國的教育太過功利化,片面強調競爭與利益,最後人才學有所成後,很自然的會追求福利與待遇的優厚,其作用分兩點,一點是造就功利化的官員和學者,從而形成某些人才只想一門心思往上爬,才會導致不聽科學聽權力,外行管內行,以及學術抄襲,造假等現象的層出不窮。

    第二點就是某些真正致力於科研,雖有實際能力人才,但受到上層的羨慕,嫉妒與打壓,不受重視,甚至屢次出現科研成果被上層竊取,比如中國某大學出現過某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被所在大學以學校名義申請國家專利,而其本人只得到極其微薄的獎金,在某些國企,創造一項專利成果,領導得到的獎勵甚至遠比發明者本人要多的多。

    另外一個就是文化層面了,一個不重視民族文化,文化不斷西化,以西方文化為發達標準的國家,必然是崇洋媚外的,那麼出現這種事也就再正常不過,一位美國律師是如此評論盲目西化的中國的: 一個把演藝界明星捧得比天還高的民族是不堪一擊的。記得你們中國有句詩吧?“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杭州當汴州”!一個連科學家、哲學家、作家和自己的中醫事業、文化事業都不重視的國家。即使航母再多,兵力再強,也形同虛設,不堪一擊!反過來說,移民的人也必然是一些把個人得失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的人,今天因為利益可以背叛中國,明天同樣可以出賣美國,這樣的人走了也就走了,沒必要扣愛國主義的帽子,也不值得可惜。

    我是學外語出身的,卻從來沒有動過念頭要出國。我讀外語的時候,美國像天堂一樣,很多人上外語學院,都是為了去美國,或者留學。到今天我都認為,作為一箇中國人,身上哪怕是喪失了一點點民族的意識,這個人我覺得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在美國,你看不到所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但是美國人非常愛國,民族自尊心非常強。而中國人,雖然小學開始我們就戴紅領巾、宣誓,但民族和國家意識,卻非常之淡薄。——金鐵木

    “我在美國有一個好朋友林燁,當年我們在美國留學,我回國了,他留在了美國。他是波音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他搞的是美國的洲際導彈(民兵導彈),我搞的是中國的洲際導彈(東風導彈)。 他的年薪是30萬美元(上世紀80年代),我的工資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住在西雅圖一個小島上的高級別墅,回國時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我住在很普通的單元房子裡。有人曾問我對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他乾的導彈是瞄準中國的,我乾的導彈是保衛我們祖國的!”——梁思禮

  • 6 # 肚子有個咕嚕雞

    也許中國人擅長解決問題,歐美人善於提出問題。所以中國人在國外打科研工更好。到了中國提出個課題可能都難,課題提不出考評就提不上,所以還是留國外了

  • 7 # 天煞1997

    說實話,我真不相信有那麼多比例的中國人才去了美國,原因很簡單,我一親戚小孩,一本大學畢業,去美國留學,一年費用大概80萬人民幣左右,畢業後想留在美國的話,首先得有單位接收你,然後需要參加移民局的抽籤,抽中機率非常低,那麼,有多少個高階人材學子家裡花得起80費用去美國留學,留學後能順利找到單位並恰好被抽中,這個機率非常低,相比國內高階人材人數,這人數幾乎不成比例。

  • 8 # 元芳有看法

    這是一個讓人震驚的數字,也是我們的教育之痛。很多人斥責這些人是白眼狼,是忘恩負義的漢奸,這種態度和語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們不願意回來的原因。我們總是在強調每一個人心懷祖國,立足本土做貢獻,但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是否給了他們足夠的尊重,是否給他們提供了好的平臺,面對這樣的現狀,我想我們更多的應該是思考,而不是張嘴就來的指責和謾罵。

    我想,沒有哪一個人願意背井離鄉,願意離開故土遠涉重洋,尤其是高階知識分子,他們的家國情懷並不比我們平常人低,越是這樣難得的科研人員,他們的胸懷並不僅僅侷限於過上好的生活,拿上優厚的薪水,他們更大的志向是實現自我的價值,能夠擁有自己的科研成就,他們不但有自己的苟且,更有詩和遠方,一肚子的學識需要徹底無束的綻放。

    我們的學術和科研是種什麼樣的環境,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很多人拼的不是科研技術,而是人脈和社會運作能力,是否爭取到專案,是否拿得到經費,很多時候看的不是科研技術水平。科研人員就應該讓其一門心思撲在研究上,而看看我們現實中的一些科研人員,好像撲在應酬上的時間更多一些。

    我認為,對於這樣的資料統計,我們應該感到慚愧,有愧於為什麼沒有給他們一個舒心的科研環境,可以心無旁騖的扎身於試驗室,少一些人情世故,多一些專注,讓真正有才有識的科研人員得到應有的尊重。

  • 9 #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這個資料,我專門去查了一下,並沒有找到資訊的源頭究竟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大的資料,不太好說,不過,我覺得這個資料值得懷疑,美國科研人員中,華裔咋可能佔據30%到40%呢?美國3億多人口,華裔華人只有370萬,只有美國總人口的1.2%,怎麼可能有那麼高的資料?但我看很多自媒體都在引用這個資料,如有很多加v的知名自媒體人如是寫到:根據查到的資料表明:在美國的科技隊伍中,華裔科研人員約佔30%到40%!而美國本土成長的科學家佔比竟然有約25%!

    這個資料沒有任何來源,不值得可信,不過,有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目前每一年留學畢業,回來的,只有80%,也就意味著,有20%的留學生並沒有回到中國,報效祖國,而是選擇了留在國外,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留學生,回來的比例更低,有媒體報道,回國率只有20%左右,這個需要反思,很多人甚至調侃,清華北大給外國製造了人才、培養了人才?

    看看那些高材生,畢業後,出國留學,畢業了,就留在國外,為外國服務,很多人說,科學沒有國界,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要看在哪個國家了,如果是跟我們關係好的國家巴基斯坦等,沒問題,反過來,你如果選擇在美國工作,給美國做科研工作,讓美國變得非常強大,特別是核武器、軍事科技等,而反過來,美國利用自己的強大,不斷給中國施加壓力、遏制中國的強大,不斷摸黑、詆譭、汙衊我們國家,這些正在在為美國賣力做科研的華裔華人華僑們,不覺得羞愧嗎?如果你做文化學術,也就算了,如果是給他們貢獻你的軍事、科技才華,那就真的是在給敵人做幫兇了。

    不過,這個也不難理解,很多華裔祖輩雖然是中國人,但他們早就不是國人了,他們的國籍是美國,他們為美國服務,也不難理解了。可惜的是,像顏寧這樣的,國籍還是中國,又或者,其他中國華僑,為美國軍事科技強大而服務,包括我們清華北大培養的高材生,卻最終留在美國,為美國服務,他們讓美國強大,美國再來壓制我們,這才是可悲可嘆可恨的,清華北大等高校,確實要反思了,為何我們培養的高材生,最終沒回來,跑去美國了?為我們的敵人服務?這才是需要反思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這一年關於旅行最美好的記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