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基月累
-
2 # 三教九流一枝花
當基金已成往事: 基金漲多了你贖回,跌多了名聲差沒人買,那就漲一點再跌回去上下拉鋸,你不掙錢不贖回,那我就用大家的錢穩賺手續費(管理費),年薪不高几十萬、上百萬沒問題。還能偷偷的玩個老鼠倉掙點私房錢,個個基金之間還可互相接盤此消彼漲,捧出個名星基金(基金公司內部人員或相關人員可提前買入該基金不違法,還能因其上漲而獲利)及其經理人,引誘更多的人買基金。這就是基金公司的套路,基民的死路。 基金公司掙錢的方式不改,百姓永無寧日。
公募與私募基金的業績報酬不同。公募基金不提取業績報酬,只收取管理費。而私募基金則收取業績報酬,一般不收管理費(也有收的)。對公募基金來說,業績僅僅是排名時的榮譽,而對於好的私募基金來說,業績則是報酬的基礎。
現在實際上,基金已經沒一個好鳥了。掙錢是你命好,賠錢是你的歸宿。因為規則就這麼定的。誰不知道基金靠手續費掙錢。牛市基民命好,熊市就活該賠錢了。
定投基金也是扯淡,不是牛市也賠個底掉,趕上個股市小反彈能喝點湯吧了。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那樣的私募經理百姓們是不會碰上的。而且有朋友做擔保,只賺不賠。而現實生活中這種私募只有富豪們才能組織並實行。
想當基金經理要上大學,好好學習金融知識,考個證就行了。當然哪個基金公司要你就靠實力了。如怎麼自己又掙錢又叫基民說你好!賠錢了基民還不罵你。整老鼠倉又查不到。坑爹,爹還沒發現。不違法又坑人的招都要會。2019年股基掙錢是股市反彈小牛市,你要會往自己臉上貼金說是自己操作的好才使基金掙錢。其實散戶買個格力電器股票放著能掙一倍的錢。等等。
基金公司靠什麼賺錢?
2019-10-10
基金公司可以分為私募基金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它們之間的盈利方式有一定不同。
公募基金公司一般按照合同約定向投資者收取一定的申贖費用、基金運作費用,不同的基金公司、產品其收取的費用可能有所不同。而私募基金公司則在收取一定管理費的基礎上,再參與業績分成。
也就是說公募基金不管賺錢還是虧錢,它都會收取固定的手續費,而私募基金主要是從賺的錢裡面分成,賺的越多基金公司分成越多。
同時不同的型別的基金,其收取的費用存在一定的差別。A型別基金,在申購時扣除申購費用,一次性繳納,而C 類基金,無申購費用,但是按持有日收取銷售服務費用。
比如,小李購買某C類基金10000元,持有一年,在購買時與基金公司簽訂合同,申購時不收取申購費用,收取一定的運作費用,即管理費用每年0.7%、託管費用每年0.2%,基金銷售服務費用每年0.4%,持有天數大於30天不收取賣出費用,那麼小李持有一年需要繳納的費用為10000×(0.7%+0.2%+0.4%)=130元。
-
3 # 沉默i是金
如何選擇好基金,或者說如何選擇能為投資者持續賺錢的基金,這確實挺難的,挑選好基金並不容易,需要從幾個方面選擇
首先要看累計淨值:這個就很簡單些,累計淨值等於單位淨值加上該只基金的分紅,在一定的時期內,累計淨值越高,表示基金的賺錢能力就越強。有人跟我說過買某某基金,你看它的累計淨值都這麼高了,肯定不錯。其實這是不對的,累計淨值裡面包含了時間,假如一隻基金成立十年的累計淨值跟成立五年的淨值比起來一樣,那麼它也不會有多麼優秀!
其次是基金經理及其管理團隊。這點應該是很重要,需要長期跟蹤。基金業績好壞的決定性因素是在基金管理人。一隻基金的成敗,除了取決於基金經理乃至整個公司的實力,更取決於管理人是否有一顆“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責任心。
還有就是最大回撤率。專業人士認為這個指標甚至比常用的波動率還重要,因為一般情況下激進型基金收益雖高但回撤幅度也非常大,漲的時候可能一飛沖天,而跌的時候可能墜入谷底,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最後是業績。這個業績不是每年業績,而是指更長時間的業績。需要投資者細心觀察和跟蹤,一些專業人士在判斷一隻基金業績好壞時,不僅不會去看年度排名,而且還儘量避開牛基的光環,背後的理由自然是牛基不但不是“餡餅”,而很可能是“陷阱”。所以說基金年終業績排名僅是選擇好基金眾多指標中的一個參考選項,投資者需要理性、全面去地看待它。
-
4 # 黃金致富
可以根據以下四個步驟進行篩選:
步驟一:觀察基金投資的內容和行業的趨勢
1. 基金有分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等,股票型基金風險最高,混合型基金次之,債券型基金最低,因此基金的投資內容是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選擇。
2. 基金投資型態有分價值投資、成長投資、行業投資、趨勢投資等,如果投資人能夠中長期持有基金追求穩定的收益,那麼可以選擇價值投資型別,如果中長期持有卻追求較高收益能夠忍受較大幅度的波動,那麼可以選擇成長投資型別。假設市場風格目前屬於成長風格,那麼成長型別的基金在配置上就可以把倉位放大一點。
3. 基金成立時間是一個比較容易忽視的觀察細節,一個基金的績效表現有時候跟成立時間是有很大的關聯,假設某個基金成立時是在牛市尾端,然後遇到股市下跌而虧損,那麼可能到下一輪牛市來臨之前都會是績效不佳的狀況,成立時間長短展示了基金是否經歷過完整的牛熊階段,可以讓投資人觀察不同階段的基金表現是否符合自己的理財需求。
步驟二:透過歷史排名做篩選
1. 雖然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績效,但是要從市場上超過6000只的基金去做篩選也是一個難題,因此將同類型的基金放在一起去做歷史業績的對比,就可以快速縮小選擇基金的範圍,根據篩選出來的基金再去買入。
2. 一般會運用晨星星等去篩選,晨星網會把成立三年以上的基金進行評比給予星號,總共有五顆星,三顆星以上就表示中長期的績效比較好。
3. 四四三三法則也是經常運用的一個排名篩選的方法,這個選基方法是先分析基金過去中長期的績效表現是否在同類型基金中的前1/4,掌握基金中長期表現是否優秀,再看短期績效是否在同類型基金中的錢1/3,是去觀察基金短期是否有跟上熱點。如果短中長期績效都落後,那肯定是不能買入的基金。
步驟三:瞭解基金經理團隊
1. 基金公司的背景也是投資人需要關注的,老牌的基金公司相對在品牌上和產品上能夠提供投資人較安全穩健的信賴感。
2. 經理人任職穩定度,在A股有所謂的基金冠軍魔咒,今年表現好的經理人明年可能就離開了,那麼基金的績效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下滑,或者是基金經常更換經理人,這些對於一隻基金來說都不是好事情,所以觀察經理人穩定度可以看出基金是不是優秀的好基。
3. 經理人管理基金期間的績效,這個是投資人最關心的核心問題,因為一隻基金績效好不好跟操盤的經理人是有直接關聯性的,所以觀察經理人在牛熊市階段的操作績效可以看出經理人的管理能力,這個部分有個小技巧提醒大家,基金經理人管理的基金數量儘量在五隻基金之內,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管理過多的基金是很難兼顧的,因此挑選基金管理數量越少的越有利。
步驟四:份額篩選
1. 基金規模的變化是需要去關注的,規模太小未來會有被清算的風險,規模太大操作上績效可能不容易突出,因此儘量選擇規模介於10億和100億之間的基金。
2. 基金持有人結構以機構和個人兩類為主,對於投資人來說可能是容易忽略的指標,觀察持有人結構中機構佔有的比例多少就可以判斷這個基金是否可以繼續持有,或是決定買進賣出的時間,機構選基金以穩為主,長期來看會有超額收益,機構如果長期重倉基金,那麼基金經理的穩定性就高,基金長期的業績也會比較優秀。
總結:如果能夠有效運用上述四個步驟,就能夠為自己選到一隻好基金,基金不是收益越高越好,而是選到業績穩定相對靠前的基金,能夠長期持續穩定的提供收益。
-
5 # longonly
如何挑選基金:
①一般從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來比較,看看5年以內的各個階段的表現,儘量挑選之少排行在同類基金中的前30%的,因為可能有個別階段會表現有點意外;其次,看看基金的最大回撤,可瞭解一下基金的中長期平穩性,風險敞口有多大等。
②像債基這樣的,一般都比較平穩,那就單純的比較年化收益,績優者勝出。
具體如何去操作買賣:
①一般場外公募基金,優秀的基金經理或者明星基金經理首發基金,基金行業、策略都不錯時,首發即認購,現在好基金都是限額配售,認購的籌碼成本低,開放後如果走勢健康可逢底補倉;也可以設定基金定投,可以設定止盈點。
②指數基金,首發認購,認購期成本低,上市交易後可以高拋低吸,可以選擇避開指數回撥期,也可以買入持倉待漲。
-
6 # 靈機說財經
現在市場上的基金家數很多,目前有資料可以進行比較的基金就有3000家以上。選擇一家合適的基金,必須要經過嚴格篩選,才能找到真正能為你生金 的基金,這個過程馬虎不得。你的前期工作沒做好,後期你手裡的錢就會跟你鬧革命。投資基金的成敗其前期的調研篩選工作的成功與否,將是你投資基金能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選擇一個合適的基金該如何選擇關鍵還要看你認可的是什麼觀念。關於如何選擇基金的問題從來都是有兩種不同的觀念。其一是主張這已經不是一個可以單打獨鬥的天下了,即使某個基金經理做的再好也是他所在平臺團體的力量,這種聲音主張要主要看基金平臺。
2.另外一種主張是人本的觀念,具體理論原理就是,基金是從買賣股票中來獲取收益產生業績的,股票是人操作的基金同樣也是人操作的,平臺只是負責大方向是戰略層面的問題,而團隊的調研也只是協助,如果真正一線操作基金的經理不堪大用,後臺支援的再好也是枉然。
我們現在要選擇基金,平臺和後臺的調研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線的基金經理不過關其他一切都可以看作零。所以我的主張是要嚴格從目標基金的一線基金經理的調研篩選開始入手。
通常對基金過往業績總會有聲音呼籲要辯證看待。我不同意這種主張,雖然這種辯證看問題的方法可以從眾多業績不佳的基金中找出幾個被錯殺的目標基金,但是同時這種方法也給那些業績不佳的基金以混餚視聽的操作空間。
我的做法是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漏過一個的原則,市場上基金足夠多,可你手裡的錢只有這一份,不給任何業績不佳的基金任何可以混餚視聽的理由,即使因為這個原因錯過一兩個機會也是在所不惜。這就是我選擇基金方式的核心精髓。
其實挑選能給你生金的基金說難很難說容易也不是太難。股票是人操作的,基金也是這個道理,投資任何行業的基金無論前景多麼光明最終操作的總歸是人。操作基金的人才是保證基金運作成功的根本因素。認準了這個決定性因素,分析透了這個決定性因素,你的基金投資才不會偏離了方向。
可是你所不知道或者從來沒有注意到的是,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平均跳槽時間是一年半左右,為什麼會是這麼個時間大家應該能想明白吧?所以,要選擇基金最先關注的就是操作它的基金經理的履歷,如果比較貼合上述基金經理的跳槽習慣,請忽略以前對該基金的研究成果重新挑選基金目標。挑選能給你生金的基金挑對了操作的基金經理,你的基金投資方向就不會錯了,但要注意各家基金公司的風格習慣。有些公司就是大鍋飯操作好不好不影響基金經理繼續在公司混日子,這種公司要研究透選擇基金專案時已經要第一時間遮蔽,直接忽略一切前期研究成果,在這種公司運作下沒有任何道理可講。只有在遮蔽掉這類基金公司後,你對基金操作經理的履歷研究成果才真正有意義。在如此苛刻的操作基金經理的履歷篩選下,還能被你留下的基金經理的名字,以後就是你基金投資生涯應該緊跟的群體,你要對他們不離不棄。
下面要考慮的就是所選投資基金歷年來的表現。這就又回到了前面講過的問題,為什麼基金經理一般平均跳槽時間在一年半左右?就是因為如果前一年基金公司如果賬面收益如果不佳的話,第二年為了再次向外推銷的話就要臨陣換帥,讓再次跟進買入這個基金的基民有一個說服自己買入的理由。
為什麼證券公司都喜歡推銷新基金?因為新基金只能看概念看炒作看不了業績,沒有再次推銷往年基金的壓力大。而我們應該選擇的基金專案,其實是有很多聰明資金早早介入了,這些基金反而沒有藉助證券銀行等渠道進行促銷的動力,而我們要做的是努力使自己變成聰明資金。說到這裡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來了,我們選基金的歷年表現,究竟是以什麼指標來評價基金的優劣?是選近年收益最高的嗎?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問問你的本心,你投資基金究竟是帶著什麼目的來的?
你對本錢的被侵蝕究竟承受力是多少,是否願意接受可能被侵蝕本金的後果?一般而言基民們都是不願意接受可能被侵蝕本金的選項的,那麼這個時候,近年收益最高並不是最優選項,最優選項應該是在連續N年投資中沒有出現負收益的基金,只有接受了如此苛刻篩選後選出來的基金,才是真正挑選出來的能給你生金的基金
-
7 # 十八哥投基理財
1.主題概念。
確定一個主題板塊和概念,在天天基金網裡找到主題篩選基金,可以看到目前所有板塊不同時期的漲跌幅情況,以目前比較火爆的板塊為例,有券商,科技,醫藥,保險等。確定近期收益較高的板塊後,進入主題。
2.主題個體基金選擇。
進入主題後,系統會列出所有的單個基金的漲幅情況。挑選前十隻基金加入基金對比。在這裡,以科技板塊-中國產晶片為例。前十隻依次為萬家行業優選混合、國聯安優選行業混合、廣發小盤成長混合、諾安和鑫靈活配置、銀河創新成長混合、銀華內需精選混合等十隻混合型基金。怎麼從這十隻基金選出更加靠譜基金呢?
(1)一週收益率。
一週收益率排行前五的依次為:國聯安優選行業混合、泰信優勢增長混合、銀華內需精選混合、廣發小盤成長混合、銀河創新成長混合,最高周收益率近5%。
(2)三個月收益率。
三個月收益率排行前五的依次為:萬家行業優選混合、泰信優勢增長混合、諾安和鑫靈活配置、國聯安優選行業混合、銀河創新成長混合,最高周收益率近33%。
(3)六個月收益率。
六個月收益率排行前五的依次為:萬家行業優選混合、國聯安優選行業混合、廣發小盤成長混合、諾安和鑫靈活配置、銀河創新成長混合,最高周收益率近61%。
(3)一年收益率。
一年收益率排行前五的依次為:銀河創新成長混合、萬家行業優選混合、廣發小盤成長混合、國聯安優選行業混合、諾安和鑫靈活配置,最高周收益率近61%。
結論:從各階段收益率來看,銀河創新成長混合排名一直在前五,屬於強者恆強級別。
對比基金成立時間,規模,挑選成立時間至少有三年到五年的,基金規模在10-50億之間,規模太小容易暴雷,太大不容易調倉,配置靈活性較差。
3.業績評級和資產配置
從業績評級來看,廣發小盤成長自成立以來一翻了11倍,萬家行業優選翻了8倍,銀河創新翻了5倍;評級水平來看,銀河創新、銀華內需、廣發小盤等評級都有滿分5星表現;再看資產配置,廣發小盤配置涉及了醫藥、科技、新能源,銀河創新成長配置基本全在科技這一塊,這兩隻基金配置就廣發更全面一些,配置更加合理。結合當下形式,醫藥板塊上半年漲價估值過高,上升空間有限,而對於科技板塊大機率是發展方向!
以上,只是複利一點通的個人思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具體選基還得綜合考慮全方面因素。
回覆列表
現在,銀行的存款利率逐漸降低,而通貨膨脹卻逐漸加,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把錢直接存在銀行裡,都會選擇一些理財產品,希望自己的資產能夠保值增值。大多數人一般會選擇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有4%~5%左右,勉強能夠跑贏通貨膨脹。有理財經驗的人一般不會把資金給銀行打理,而是自己購買基金或者股票。
對於投資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來說,股票確實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一般情況下,股票的收益率都比銀行理財產品和基金高,但是,前提是你得選對了,因此,股票投資面臨的風險也是較高的,正所謂“高風險高回報”嘛。
而我們大部分投資者,投資經驗都不是特別豐富,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股票,因此,基金可以說是普通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投資基金,相當於把資金交給專業投資人(基金經理)進行投資,省時省力,而且能夠分散風險。目前,市面上發行的基金,無論是從種類上還是數量上看,都是數不勝數,投資者的選擇範圍也特別廣。但是,也並不是每一隻基金都可以隨便投資的,畢竟“投資有風險”。因此,我們在投資基金的時候一定要火眼金睛,挑選出優質基金。那麼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基金呢?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衡量一隻基金的好壞呢?
股票基金、指數基金我們都知道基金的型別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最好還是選擇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這兩類基金相對來說波動較大,比較適合定投,同時收益也較高,當然風險也比其他型別的基金大一點。
股票基金在選擇股票基金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的行業,這就類似於選股票也要先從行業開始選擇,朝陽行業才有未來,才有發展空間,也才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所以,我們要儘量避開夕陽行業,選擇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和公司,比如消費行業,醫療行業,科技行業等。只要有人,就會有消費需求,醫療需求。而社會要進步,就必須發展科技。
指數基金如果還是把握不好具體的行業方向,想把資金分散到各個行業領域中,從而分散投資風險的話,那我們可以選擇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屬於被動型基金,它跟蹤的特定指數,目前主流的指數包括上證50,滬深300等,可以說這兩個指數已經基本包含了國內絕大多數著名的公司,如茅臺、平安、招商等。除了國內的相關指數外,還可以投資國外的相關指數,分享世界的經濟發展成果,例如納斯達克指數,世界著名的微軟、蘋果、谷歌等等公司都是該指數的成分股。當然還有標普500、日經225等指數基金。
基金持倉前兩部分我們都是從宏觀上來進行選擇判斷的,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如何從細節上來更加具體的判斷一隻基金的情況。
在選擇基金的時候首先一定要了解這隻基金的持倉情況,看看他的資金是怎樣分配的,多少用來投資股票,多少投資債券,資金分配是不是合理。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看看該基金投資的股票(或者債券)是不是符合他的投資理念。有些基金會做 “掛著羊皮賣狗肉”的事情,例如,它取個“科技創新主題基金”,吸引大量投資者購買,結果持倉情況全是消費、鋼鐵等行業的股票。所以,在購買基金的時候一定要詳細瞭解基金的持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基金經理我們購買基金就是把錢交給專業的投資者幫忙投資,也就是基金經理,所以基金經理在基金的執行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主動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對於主動型基金而言,基金經理的操作空間較大,好的基金經理能夠很好的把握市場動向,及時對倉位和標的進行調整。此外,還要關注基金經理過去幾年的業績表現,管理的基金最好保持長期收益,也最好不要出現太大的波動。最後,還要了解基金經理同時管理著多少隻基金,最好不要超過5只,如果管理的基金數量太多,很難面面俱到,難免會有所側重。所以,在分析基金經理的時候,要從多個維度來考慮。
基金規模最後,還應該多留心一下,看看該基金的規模。一般情況下,最好避免投資基金規模在5000萬以下的基金。因為當基金規模連續低於5000萬資金就有清盤的風險,雖然可能性不是很高,但是萬一被清盤不就乾瞪眼了嘛。所以,這種能夠主動規避的風險完全沒有必要去承擔。因此,我們在選擇基金的時候,最好選擇7000萬、8000萬以上規模的基金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