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法自學
-
2 # 零零阡陌
宋代書法為什麼要尚意:要了解宋代書法,我們先了解一下宋代歷史和宋代詩詞歌賦,以及宋代對於藝術的追求,首先一點宋代重文輕武,促使宋代文化進入空前盛事,詩詞歌賦上用詞優美,意境營造也是如此。
第二點,書法在任何時候都是追求意的,意也就是精氣神,也就是字的氣韻,一幅書法的意就是作品的靈魂。
具體表現:宋徽宗趙佶瘦金體 蘇東坡 黃庭堅的作品都是這樣。
-
3 # 愛生活愛書法
宋代書法比較著名的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世稱“宋四家”。他們各人的書法風格各不相同,但都能強烈地表現出個人的藝術個性。
蘇軾是我國文壇上的一個怪傑。其文、其詩、其詞、其書、其畫無不讓人感到他博學多才。蘇軾的書法特色用筆豐腴,筆力雄健,其字敦重而肉稍肥,雖然偏肥,但能臥能起,肥而有骨。他自己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非常注重寫意。
黃庭堅的書法與蘇軾截然不同,他的字矯變縱橫,勢若飛動,把字寫的舒展開張,這種特點我們在《松風閣》書法中完全看的出來。
米芾的書法作品我們可以用“沉著痛快”這四個字來慨括。他的行書從真楷中來,故落筆不苟,而點畫極有深意,既是一點微如粟未,點極精到,圓融飽滿。未芾的行書善用露鋒,他的行書非常重視一個“勢”字,自稱“刷書”。他非常反對作書矯揉造作,行書屬於那種陽剛的書風,這也充分地表現出他個人的藝術個性。
在這四人中,唯獨蔡襄比較守舊。從這些大家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宋代書法為什麼會繁榮?這就是“尚意”的結果。
-
4 # 子凡書法課堂
你好,我是子凡的書法日常,我來回答一下您這個問題。
1.宋代為什麼要尚意?這是因為宋代文化發達,不僅超越前代,更為元明所不及。宋代在政治制度上確立了文人集團的核心地位,一方面使文人的政治、道德、倫理意識大大增強,另一方面使文人極需心靈解脫的棲息地,因此各類文藝都得到了重視,並適應他們的需求而有較大的變化。文人們在強調書法也要載道的同時,又視書法為適意的雅玩活動,從而弱化對形式的斤斤計較,追求其表現文人情趣的功能,形成謂“尚意”書風。
2.具體表現
尚意開新的北宋書法
北宋前期,文人對書法並不看重,名家多是五代遺民,著名者如:李建中,人稱“李西臺”,書法用筆沉穩,結構樸實,風神內斂,代表作有《土母帖》
北宋書法的興盛始自歐陽修和蔡襄等人。歐陽修,他一方面大力推崇唐人,編撰《集古錄》,使被遺忘的古代作品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來,另一方面倡導學書消日、不計工拙的書法創作觀念。他還推舉蔡襄、提拔蘇軾,從而為宋代書法開創了新的局面。
蔡襄,晉唐兼修,各體皆能。使五代衰颯之氣為之一振。他的作品體現出一種輕捷靈動灑脫自然的風味,初步形 成宋人的特色。代表作有《澄心堂紙帖》、《腳氣帖》等。
蔡襄澄心堂帖
蘇軾、黃庭堅和米芾是北宋書法的高峰,後人以蘇黃米蔡並稱為“宋四家”。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標舉“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觀念,以“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為審美準則。他的書法出於二王和顏真卿,而遺貌取神,信手揮酒,觸處成妙,形成“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的氣質,即使不合法度處亦自具風韻,每每人得意外之喜,其代表作《黃州寒食詩》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蘇軾寒食詩帖
黃庭堅,蘇門四學士之一,力倡學養、胸襟、不俗和有韻,為書法進-一步文化作出了很大貢獻。他的楷行根源於柳公權和東坡,又融會《瘞鶴銘》,形成獨特的輻射式結構振動筆法,代表作有《松風閣詩》。他又致力於狂草,結構開合變化強烈,用起倒擒縱靈活運用,又引進小草點法,章法穿插落、節奏鮮明,形成獨特的面目,是狂草書的新鋒,代表作有《廉頗藺相如列傳》諸座等。
黃庭堅松風閣詩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海嶽外史等,襄陽人,曾官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 他深人晉唐傳統,具有十分卓異的臨摹功夫,善集古字,奉行“無刻意做作乃佳”的書寫理最終以“刷字”自許,樹立自己的風神面目,以沉快、隨意揮灑而無不如意的書寫風格,在行書史樣蹊徑,成為影響於後世的最重要的風格型別代表作《苕溪詩卷》、《蜀素帖》等。
米芾蜀素帖
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用。
-
5 # 逆思散思慎言君
唐人把法度玩弄得臻於至尚完美,宋人在法度上已無空間。是不得已而為之。
加之北宋時期物阜民逸,文人地位顯彰,激發了他們的意象,訴諸筆端,即為不拘法度另類精彩的意趣
-
6 # 壽州居士書法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書法有“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之說。宋代書法,承唐繼晉,開創了一代新風。“尚意”也就是說書法家在作品中張揚個性,表達性情,不受法度拘束,任由感情自然流露,縱橫馳騁。宋代書法,承唐繼晉,上技五代,開創了一代新風。
宋代書法家重視自身修養,胸次高、讀書多、見識廣,為前人所不及。宋人尚意,表現在書法上,就有著異與唐代的、不同的審美風範。重行草、崇流美的尚意書風,韻外之致,意在筆先,不僅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而且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蘇東坡開創尚意一代書風,書法轉益各師,自成一家,其書早年姿媚流美,中年端厚圓勁,晚年性穩意沉,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用筆厚重勁健而又縱橫灑脫,融雄偉與清逸於一體,筆勢欹斜而神氣橫溢,開尚意一代書風。把尚意書風推到了極致。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他繪畫上創“米氏雲山”,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他在書法也有極高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米芾書法上不為法囿,下筆奇縱變幻,痛快淋漓,有風檣陣馬、快刀利劍之勢,《苦溪詩卷》《蜀素帖》是其傑作。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
7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這個問題應該從藝術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環境來談。
晉以前,書法可以簡單歸納為“完美記錄”的追求。當時並沒有真正把書法作為獨立完整的藝術門類,無論鼎文、簡書、漢隸以書傳名的並不多,就是章草,也有“急就章”之說。而隸書,更有“奴隸”之說。
到了晉朝,時世久亂初寧,文人雅士懶心於仕途,於是縱情山水,以文為樂。這種時代環境造就了六朝文化的繁榮,也促進了書法的繁榮。而這個時期,文人的心態閒散而清雅,戲於流觴曲水,以琴棋書畫自娛。自然就形成了晉人商韻的文化時尚。
而唐代,經歷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經濟、文化都走向繁榮。而唐朝在文化上也崇尚法度,無論在詩的格律,還是書畫上,以法為尊,成就了格律嚴謹的近體詩和法度森嚴的楷書四典範。
而宋代,輕武尚文,文化追求以自由和意趣為風尚。就宋詞而言,在唐代,被稱為“詩餘”為士大夫所不屑。而到了宋,以漢樂府為藍本的宋詞則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取其意而任其形。這種文化觀,自然也影響到了書法和其他藝術。
所以,宋人書法“尚意”可以理解為追求“意識層面的境界”。簡單說,就是一個人的書法,到底表達了什麼樣的審美主張。從宋四家的作品來看,書法創作經過晉韻、唐法的洗練,開始由單純的“形”的塑造向發展到“意”追求。
-
8 # 馬拉泥的日子
“晉人尚態,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可以看出每個歷史時期由於社會思潮,文化形態在以上的表現。宋人尚意書風的內涵源於宋代重哲理性、重書卷氣、重風格化、重意境表現。
蔡襄書法
宋人尚意的含義:宋人的書法主要以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為代表。他們的書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泥於法度。自出新意,塑造風格。聰慧絕頂的蔡襄、自出新意的蘇東坡、傲視古人的黃庭堅、蕭散奇險的米芾,他們在力圖表現自己書法風貌的同時,凸顯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
蘇軾書法
宋代的書法家大多是達官顯貴,士大夫,們追求閒情逸致、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願意受到“法度”的束縛。書法講究線條肆意流暢、任由灑脫的效果;書法精神注重意境。字型追求意趣、天成。
米芾書法
宋人尚意在書法上的影響
講究書法裝飾美。到了宋代,書法印章出現,書法也講究章法佈局、用筆用墨、鈐印蓋章,提升了書法的藝術價值。也是從宋代開始書畫掛於廳堂之中,匾額懸於門楣之上,多了幾分裝飾和古雅之氣。
玩石成為時尚,由於印章的出現,玩石頭也成了雅興。出現了壽山石等”四大名石。
黃庭堅書法
-
9 # 豐城遊子shaoxing
書法作為藝術,它是時代的產物,藝術需要符合時代的需求,這是藝術生存和發展的規律。
書風上“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之說。宋朝的書法在五代十國之後,逐漸對唐法開始進行批判性接受。
這也是當時政治和經濟所刺激下的時代必然性。政治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與戰爭,宋朝開始“尚文抑武”,取得相對的穩定。
經濟上,宋朝出現商品經濟的繁榮,人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加強。
那麼表現到書法藝術上就是逐漸打破唐代書法的死板法度的束縛,開始表現個性的藝術,這就是“意”的產生。
主要表現在宋四家—蘇軾,蔡襄、米芾、黃庭堅的書法藝術表現上。
-
10 # 若蘭齋芝蘭雅集
“尚意”是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徵,東漢蔡邕,其《筆論》中特別強調了一句“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意思是:所作之書,務必有形象感,才算是書法。 形象是藝術的基本特點,說明漢代的人們對於書法,除了為實用,已有明確的藝術效果要求。到東晉時,王羲之讚美一些形象生動的書作為“有意”、“大有意”,也是這個意思。南齊時,王僧虔著《筆意贊》,雖沒有對何以謂“筆意”作專門解釋,卻是以王羲之書作例證展開對“筆意”的論述。文中稱“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顯然這個”意”字也是指書法所產生的書寫結字、韻律與節奏等融合在一起的神采和生動形象感。
對於這種在書寫中求生動意味之象,唐人孫過庭認為是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張懷瓘除了稱它是“無形之象”外,還說它是“無聲之音”。
隨著唐代經濟繁榮的實用需求大增,保持晉唐法度的書法基本面目以增強其普及與實用性,依法度作書一度是最有利也最便利的。
北宋時期,文人士大夫“尊儒道、禪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作為北宋文壇領袖“宋四家”之首的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所體現,他的成就和影響力,有口皆碑。也是宋代書法“造意”的重要推動者。首先他在《論書》中提出“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這一觀點體現了蘇軾的人生哲學思想和藝術審美觀念,“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蘇軾書學以“二王”為宗,崇拜顏魯公、李北海,說明他不拘古法,自出機杼。之後蘇軾在《石蒼舒醉墨堂》詩中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這就不難理解書法的“法”作為他是抒“意”的手法,是與體現主體精神修養、藝術見識之“意”相結合來充分表現書法之美。“意造”不是“臆造”。蘇軾的“意造”觀,有豐富的內容:首先它以法求書之“神氣骨肉血”效果,是“出新意”、“寄妙理”的意味之象。可以說蘇軾的“法”和“意”是一脈相承的。“書如其人”、“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說的正是書法家的內外兼修之道。可見,蘇軾的書法非無法,而是法在其中,意露表層。到這時候,這個幾乎被時代書人忘記的“意”字,在蘇軾以及“宋四家”之黃庭堅、米芾,蔡襄等人的推崇下,才重又被重視起來。 它不僅是傳統涵意的繼承,而且又賦予了以精神修養為根本的新內涵,從而使書法作為民族文化形態,其意義與價值更為深化,也提高了一大步。也就是說:“意”在 人們有了“法”的認識以後重新以更高的要求被提出。它是文字元號的運用,更是以個人精神修養和能力創造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意味雋永的意象。
被譽為行書第三的蘇軾《寒食帖》。
黃庭堅《松風閣》
宋人“尚意”的“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倡導書法創作中的個性化和獨創性。
-
11 # 琴音萬古
這種說法是不諳脫離著中國人思維發展帶動文化發展,促進社會發展這很重要的一面。書法是文字抽象下人的意識抽象反映,是人為建立新的社會形態的反映。書法的發展無疑反映著中國人特有的思形式進之尋找“天人合一”的自然理性塑造人的自我與建立社會形態。晉代是人們體證認識這一理性的反映,唐代是以法制態度束縛規範人與社會的理性時期,宋代是對這尋到的理性人格與社會的瀟灑玩情。這些全然抽象反映在書法的態度意識上。
-
12 # 杉石
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論述不同歷史時期書法藝術總體風格時,首次提出了“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態”的說法。他的這番論述,高度準確地概括了各時期書法藝術的特徵。
所謂“晉人尚韻”是說魏晉時期的書法藝術風格更注重追求氣質風韻。魏晉時期書法藝術的這種特點是受當時的時代文化背景影響形成的。漢末魏晉六朝時期,政治混亂,傳統儒家思想一統天下的局面被逐漸打破。學士文人們紛紛從兩漢經學的陳腐教條思想中解放出來,人們開始鍾情於玄學。
東晉王羲之書法玄學中老莊崇尚自然,崇尚精神世界徹底解放的觀點深刻地影響了魏晉時期的文人墨客士大夫們。在親近自然、親近山水的莊學思想影響下,晉人以虛靈的情懷,以玄學的思維境界去體會和感受自然,並最終建立了表裡澄澈,韻高千古的藝術風格。
進入盛唐以後,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的全面大繁榮和大發展,而唐代建立起來的科考制度也對書法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書法藝術發展至唐代,以實用性不斷加強為特徵的總體發展趨勢,到唐楷時達到極致而定形,科考制度的建立使唐代的書法藝術向著迎合功利的方向發展,書寫更嚴謹,更講究技法和法度。
中晚唐時期,禪宗發展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在唐代以後的北宋時期,禪宗思想的流行達到了熾盛,禪宗的思想觀念,思維方法廣泛滲入到社會各界,禪宗思想極深刻的影響了北宋時期的文人墨客們,佛教禪宗“頓悟”、“妙悟自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等思想觀點深深地融入到北宋文人的精神和血脈之中。
在佛教禪宗思想影響下,北宋時期的書法家們對晉代和唐代時期的書法進行了梳理與分析,他們認為晉人書法更符合禪宗“進入自由,直見本心”的審美思想,而唐人書法過多的講究繁鎖的技法、過於講究法度的風格是對書法藝術的一種束縛,是與佛教禪宗“妙悟自然”的教義理念相違背的。
所以宋代書家力求突破唐代遺留下來的書法藝術理念所產生的影響,摒棄唐人書法中那些複雜繁瑣的技法,從唐人書法嚴謹法度的束縛中走出來,去追求建立新的審美氣象。
宋代書家將追求心性的率真表達,將追求情感的自然流露放在藝術創作和欣賞的最重要位置,隨著宋代的文人墨客們追求自然,追求自由心態的覺醒,這種藝術上“率真、寫意、求拙、求趣”的審美觀點被越來越多的宋代書家所接受,並最終形成了宋代書法“尚意”的美學潮流。
“尚意”書法風格的興起,是宋代書法家們最具雄心的偉大藝術變革,也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書法藝術特徵的轉變。“尚意”書法自宋仁宗時期進入醞釀準備之中,經宋英宗和宋神宗二朝的發展,到宋哲宗時期逐漸形成美學思潮,並漸呈鼎盛之勢。
宋代尚意書法的代表性人物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這四人,也就是後人所稱謂的“宋四家”。在“宋四家”中,蘇軾是尚意書法思潮的引領者,蘇軾的書法點畫結體皆不拘於定勢,亦少雕琢做作,力求自然天成。蘇軾始終無意專職於書法,也無心做一個書法家,他總是將筆墨寄寓在詩詞文章之間,於無意,無法之中自出新意。
蘇軾自評說: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耳…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蘇軾藝術上自然寫意的開放性思想對宋代書家的影響極為巨大,在他的引領下,北宋時期書法尚意思潮迅速呈現波瀾壯闊之勢。
北宋蘇軾書法黃庭堅是北宋尚意書潮的另一位傑出代表人物,相比於蘇軾的“無意於佳乃佳”,黃庭堅的書法對“意”的理解更進一步,黃庭堅認為“意”既是書者的意念、思想情緒的表達,也是書法的形式和技法規律的展現。黃庭堅認為“意”是借書寫形式來展示的一種神韻,而這種神韻又與自然及日常生活關聯緊密。黃庭堅說:
“山谷右黔中時,字多隨意曲折,意到筆不到。及來僰道,舟中觀長年蕩漿,群丁拔棹,乃覺少進,意之所到輒能用筆。”
北宋黃庭堅書法北宋時期尚意思潮的興起,使書法藝術從崇規尚法迴歸到天然本真的狀態,尚意書風注意意境的表達,強調自由的揮灑和壓抑情感的釋放。宋代書法家米芾以痛快淋漓的用筆,不飾雕琢的結字,以風牆陣馬的取勢,在他的書法中明確地履行了這一美學理想。
米芾天真率性的行草書作,對中國書法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深刻的啟迪和影響作用。米芾先用復古的理念去探究古人書法藝術的真諦,在學有所成後,又衝鋒到尚意書風時代潮流的最前沿,成為蘇黃之後,北宋書法尚意思潮的又一位領軍人物。
宋代米芾書法尚意書法的主要特徵是將書法的技巧放在極次要位置,將技巧服從於主體的精神。書法創作的宗旨不再侷限於追求工巧研美這一方面,將“趣”和“拙”亦納入藝術之美的展現範疇。
宋代尚意書風的興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其起源和發展的過程涉及到社會、政治、文化和經濟等方方面面。但其主要原因還是唐代書法在“尚法”的藝術追求達到極致以後,後世必然要求新求變的結果,也是宋代佛教禪宗的興盛所帶來的藝術思想的解放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所導致的結果。
回答完畢。
-
13 # 趙如才
宋代書風尚意,重哲理,重書卷氣,重風格,重意境。
宋代書風個性十足,獨創性強,尚意抒情,一改唐楷筆法,直接與晉帖行書遺風接軌,實現標新立異新的審美。
宋四家蘇黃米蔡都學富五車,知識面廣,崇尚個性。獨特的個性與深厚學養,對形成尚意書風,有直接關係。
從性情說,蘇軾通脫不拘滯,米芾顛痴。
從學養說,蘇軾詩書畫三絕,黃庭堅詩書皆精,米芾詩書印皆能。
追古法,崇性情,蔡襄依古而稍放縱,米芾肆意展開,但筆法仍講淵源。蘇軾逐漸脫離成法,用筆漸見怪異。黃庭堅師心自用,多見怪誕之處。
在書風上追求性情。蔡襄風雅卻立身謹慎,蘇軾敢反叛,提出"我書意造本無法",黃庭堅銳利執著,米芾以顛狂行世。
-
14 # 尼古拉斯憶心
“宋尚意”是清人對宋人書法風格的概括,當基於北宋蘇、黃、米等書家的書法理論與實踐的特性。
我們也可以依此將宋人書法“尚意"的屬性總結為張揚個性、書寫襟懷、重視學問幾個方面。宋代書法“尚意宣情”既符合書法發展的本身規律,又與時代的種種因素有關。從書法內部來看,發展至唐代,楷書已經登峰造極,宋人在這個領域已經沒有了拓展的餘地,唯有開闢新書風,才能構建本時代的藝術風格。
從哲學領域來看,當時的禪宗崇尚自然、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逐漸為士大夫普遍接受併成為文藝創作的指導思想。從政治環境來看,宋朝重文輕武,以至文人地位大大提升,文化氛圍極其濃厚,文人士大夫競相以學問相尚。
凡此種種,又適逢蘇軾等這樣的藝術天才誕生於其中,促成了“尚意”書風的實現。但“尚意”並非把技法提高到什麼程度,更非隨意揮灑。 “尚意” 代表書家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都是對傳統書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後,才著意於個性風格的表現。“尚意”是把書家上升為主體,使書法與書家的情感、個人的意趣緊密相關,並進一步與書家的學養聯絡起來。
它把書法的功能擴大化,使書法在實用性的基礎上,成為文人抒情達意、表現自我的一種手段,從而引導人們對書法的神采予以更多的關注,走上了另一條審美之路,使書法在晉唐人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豐富。“尚意”的審美選擇使宋代書壇脫離了前人的籠罩,具有本時代特點。
由於行草書是最適合於抒情達意的一種書體,因此“尚意”促進宋代行草書的發展,形成中國書法史上繼魏晉行書繁榮之後行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宋四家”也以行草書而揚名於世。
-
15 # 小緣哥
哈嘍哈嘍大家好,最近和小夥伴一起討論了宋朝書法的特點!其中發現了很多要點,今天我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說一下宋書尚意的特點,宋朝尚意思潮的開拓者是五代時期的楊凝式。楊凝式是個過渡性的人物,他的書中有唐人尚法所培養的嚴格的法度精神。同時,藉助其佯狂行為,又在書中加進了抒情的因素。這些卻給予宋代書家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以極大的啟發,從而使宋代的書法形成尚意的趨勢。
宋人書法“尚意”,是相對唐人書法“尚法”而言的。尚意就是崇尚“意境”或“意趣”,不拘泥於唐人成法的意思……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倡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這些在書法上有所體現,如果說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體現,那麼到了宋代,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要墀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即“書卷氣”,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
-
16 # 天華溫老師
宋書尚意是多方面造成的必然結果。
第一:晉唐筆法失傳,蘇軾曰:“自顏、柳氏後,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歐陽修曰:“書之盛莫盛於唐,書之廢莫廢於今。”晉唐筆法至楊凝式後徹底失傳,宋人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悟性,學習書法這也是尚意形成之根源。當然蘇軾天賦極高研究極深得晉唐筆法最多。
第二:無心散卓筆的流行,晉唐毛筆製作繁雜,成本極高,無心散卓筆(今天毛筆)工藝簡單成本低,劣幣驅趕良幣,晉唐毛筆工藝失傳,毛筆改變書寫方式風格也跟著改變。
第三:時代必然,唐代尚法走到極致,後人無路可走,只有想辦法改變。
第四,:印刷技術產生,宋人普遍讀書量遠超晉唐促使向個人風格靠近。
(附蘇軾、黃庭堅、米芾、張即之作品)
-
17 # 老陳聊書法
“尚意”的說法,是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提出的,他結合不同朝代的書法特徵做出了一個大致的概括,即為:“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說到宋代“尚意”的代表人物,那可是非蘇東坡莫屬。蘇東坡在詩、詞、書、畫方面才華和建立其實是很突出的,甚至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只是那個時代的古人還不知道建宗立派,創立自己的相關理論體系而已。
我們單說“尚意”的宋代書風。
我們都知道,宋朝開國之後,宋太祖趙匡胤為了消除“兵強馬壯者可為天下”的歷史隱患,重文抑武,最後是矯枉過正,形成了“以天下之大而畏人”的狀態。但是,作為大宋朝的文人卻成為古代歷史當中最富有、最自由、最幸福的文人。而作為這群文人當中的翹楚,東坡居士自是肆意的不得了,不得了的。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的書法出於二王和顏真卿,而遺貌取神,信手揮酒,觸處成妙,沒有了魏晉的唯美風韻,也跳脫出了盛唐的嚴整法度,從而自成獨特風格。究其緣由,我想是宋代書家們在相對寬鬆自由的文化藝術氛圍當中,有了書法在風韻和法度之外的更多的體會和感受,有了把書法的書寫當作一種個人意向表達的工具或方式的意願。
西方繪畫的古典主義向現代主義轉化的過程可以說與宋代“尚意”書風的轉變是異曲同工的,本質都是以強調個體感受為創作的主導思想。只不過西方人清晰地劃分了二者的界限。所以說,宋代書法的“尚意”是書法發展的主觀化、個性化的必然方向,具體表現有孟浩然的“長槍大戟”,有米芾的“刷字”,有宋徽宗的“瘦金體”等等。
總之,宋代的“尚意”書風其實是一個書法藝術發展的重要的變革標誌,扛大旗的人就是蘇東坡,他就是印象派的塞尚,就是後印象派的梵高。
回覆列表
“尚意”的說法,是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提出的,他結合不同時代的社會政治環境,對書法藝術的時代特徵做出了精準的概括,即為:“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換句話說,書法藝術在追尋傳統發展的同時,又會潛移默化地融入當時社會的政治人文因素,從而形成了風格鮮明的時代特點。
“意”為何物?我們結合電視劇《清平樂》一些片段來理解。
“意”可以理解為一種繼承和創新,但更加註重人們的主觀意識表達,凸顯個人氣質,養成個人風格。劇中仁宗對曹皇后說:”《女誡》不適用於寫飛白書,亦不是最適合你氣韻的字。”就體現了人們從“會不會寫”到“適不適合寫”的主觀意識的轉變,字不再只是文章的載體,更成了蘊含個人氣韻的名片。
“意”還可以理解為“以書寄情”側重於對文字內容、情感的表達,這種“意”更能展示出作品的張力,達到“文辭合一”的境界。劇中曹皇后評價仁宗寫的《范仲淹南京院題名記》時說:“以飛白書寫,確實形神相融揮灑飄逸而帶仙氣。”仁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抒發具象在了書法作品中,以一種更為直觀的形式展示在讀者眼前。
為什麼要“尚意”?
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戰亂時局,宋太祖提出“偃武修文”的政策。“士大夫”階層地位日趨上升,文人的“黃金時代”就此到來,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取消了唐代的“以書取仕”,考生自此不臨古帖,轉而專注於對“主考權貴”書風的臨摹,“趨時貴書”的盛行,“晉唐古法”的失落讓一眾書生成了書奴(指的是對權貴書風的亦步亦趨的模仿),宋太宗遂命王著制刻《淳化閣帖》重立二王書風大旗,有意擺脫唐人法度,進而達到“直追晉人風韻”的目的。歐陽修又立“尚意”旗號後經蘇、黃、米、蔡的推動與發展,“尚意書風”初步建立,同時宋代帖學達到高峰。
具體表現
“尚意”的最高成就,當屬蘇東坡的《寒食帖》。瞭解創作背景,體會作者當時處境是讀懂“尚意書風”的前提條件,因為“意”的定義就是對情感的抒發,首先作品中字的大小處理沒有任何規律可循,完全由主觀意識創造,正好應了那句“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再者,字的欹正變化之多,節奏跳躍之強則是作者情緒波動的直接體現。縱觀整件作品可以切身體會到東坡當時的鬱郁不得志和對時勢的無可奈何,這種直抒胸臆、暢快淋漓、毫無掩飾的情感表達,躍然紙上。或許東坡寫完此稿,心中亦有所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