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
2 # 墨田草根
很好的了,有功底,要說問題嗎,誰又能說誰寫的字,一點問題都沒有呢,可能古人也很難做到吧。
糾正毛病也不是三個字就能解決,慢慢來別急,學書法急不來,想吸取古人精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古人的書寫水平也是一點一點積累的。ok
-
3 # 大盛書法
其實從你寫的三個字來看,你還是有很好的基礎,堅持下去就會取得勝利!
《書譜》提出:“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其一,你寫字時要注意運筆中鋒側鋒並用,筆鋒或藏或露,忽起忽倒,筆勢縱橫灑脫,達到心手相忘之境。
其二,你寫字時要注意方筆與圓筆之間的對比,筆畫斷與連、粗與細的對比,筆畫之間疏與密的對比等等。
其三,你寫字時要注意字型疏與密、虛與實、粗與細、主與次幾個方面的對比。
我從名家裡找出“落”、“同”、“勢”三個字和你寫的字進行對比,可以找出差距!
一、“落”字
二、“同”字
三、“勢”字
-
4 # 37號鋪子
首先,這幾個字寫得很棒。筆法和結構的特點都抓住了。一看就知道是書譜的字。
書譜和二王是一脈相承的,承襲了王羲之十七帖的筆法。但用筆上有所區分。區別主要體現在,書譜的圓筆增多,使書寫性更加流暢。
如果拋開原帖,作者在自己的創作中能運用到這種臨帖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但如果要對照原帖,追求更高的相似度,那麼,我把原帖找了出來,這樣比較有利於直觀的比較。
圖一,整體字形基本把握住了。但首筆入筆方式不對,原帖切的角度是往內,再往下出鋒,線條是直的。第二筆入鋒方式也不準確。原帖是切筆向下出鋒,然後轉彎後往右下方向斜收,鉤在第一豎的略下方,不是平齊。再就是,口的收筆和形狀不對。原帖是重筆重按下去,左右點位置略有不同,右在下。見圖一。
圖二最大的缺點是幾處空間的處理。下部洛字,左低右高,你正好寫成了左高右低,筆法基本沒問題。見圖二。
第三字,整體上你的字寫得過長,主要是因為左邊上提的時候角度太大,把字拉高了。下面力字也有小小的偏差,圖中已作了說明。
臨帖的首要任務是解決筆法和字法的問題,單字一定要過關。那麼,單字訓練的主要方法就是多觀察對比,從筆法,字形,角度等各個細節去摳。
作者的這種嚴謹認真的態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順祝進步。
回覆列表
1、第一個字“落”稍好一些,但是上下缺少聯絡,橫的收筆筆勢與下面起筆不舒暢。
2、第二個“同”字書寫不自然,第一筆收筆不美,第二筆不乾脆,內部佈局不錯,也是缺乏聯絡性。
3、第三個“勢”字有點散,行筆折筆的方法用翻筆解決為好。
建議:在臨摹學習時還是要看仔細每個字的取法、筆法、字法再下筆。只是代表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