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越清泉

    現代,己經驗證了這些,過去人們生活中沒有文化誤樂,下大田起鬨,磨洋工,女人們,東家串西家,說三道四,翻弄是非,真正的事情沒人願幹,社會效率低下,人們沒有幹勁,現在,生活節奏快,閒蕩的人少了,社會更和諧了。

  • 2 # 山野之一介村夫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作為東周王室圖書館長的老子在史書中看到周王朝的光輝歷史,但現實是東周還不如一個小諸侯國,誰都來欺負,又逢王子朝事變,老子就希望有個“太平盛世: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3 # 美之星暖通

    老子出關時,並不想留下任何文字,是尹喜再三請求,他才寫了5000言。

    老子,不想寫,是因為天道與人道相悖,真正的天道是不被理解的。

    天道損有餘補不足,人道損不足奉有餘,完全相反。用天道行人間事,必無好果。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此天道非人道。人道如此,萬事不成。

    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此也是天道,而非人道。能行此道,千秋萬代,亙古不滅。

    人道,起源於自私基因,滅亡於高科技自戕。行此道者,短則百年,長則萬年,必自掘其墓。這是人類必然結果。

  • 4 # 紅利一點

    因為他認識到了人類社會的本質,這樣的社會才能長久延續。人類從30億增長到75億的70多年裡,從資源的日益緊張短缺,我們還看不到危機嗎?

  • 5 # 雲水禪心hxl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命的禪法,就是生命的安靜。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世外桃源的生活,總給人以遐想和力量。

    子曰:小國寡民,雞犬相聞,直至老死,不相往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相爭,天下混亂。老子的思想精髓就是“道”和“德”,以“人之道”效法上古聖賢。老子的“小國寡民”,是希望沒有戰爭,沒有苛捐雜稅,天下太平。那裡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百姓應有盡有,沒有私心雜念,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到處一片文明祥和。這是一種超脫現實的理想主義社會,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而我們現實社會中,利慾功心勾心鬥角,常常被折騰得憂鬱叢叢,精疲力竭。物質上不受牽制,精神上才能獨立。生活到最後,終歸於心。內求於心,才能真正的超然物外。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生活得越理想,心地越純潔,陶然於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老子的“天人合一”充滿智慧,是人間真理,是生命的指路明燈!

  • 6 # 叄牛不讀書

    老子的這句話,是講小農社會和小農經濟才是理想的社會生活狀態。這句話進一步的真正含義,則是說一個精神獨立和人格自尊的問題。

    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領邦之間可以互相看得見,雞鳴狗叫之聲相互聽得見。百姓自給自足,到老死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正是老子認為的理想社會。老子認為,國家管理的規模要小一些,管理的事項要少一些,小國寡民的管理模式,則能讓國與國之間相安無事。

    那麼要多小呢?最好是小到村子與村子的距離。在這樣的小國中,百姓完全自給自足,獨立生活,儘量不求他人,所以“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春秋之前的周朝社會,是集體公社的管理模式。百姓的生產和分配都是由官吏直接管理,人們必須一起勞動,一起生活。到了自耕農時代,經濟到戶,各家各戶自給自足,百姓之間各自獨立。

    獨立的小農經濟,似乎一向被我們所詬病,特別是在崇尚經濟共同體的現代社會,更是如此。似乎小農經濟就是不思進取,既落後又缺少規模,無法形成合力。

    但如果我們將眼界從經濟的角度放開,就會理解到,小農經濟並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更為重要的,它是一個精神獨立和人格自尊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個人越是獨立,則人與人之間越缺少交往。

    就像現在的我們,擁有著較強的獨立性,而現在的城市生活中,住在同一個樓層單元的人,往往也是“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認為這種獨立自主的生活,恰恰符合天道的秩序。反觀那種由管理者直接組織和控制的集體生活,都建立在嚴格的階級基礎上,完全破壞了每個人“自富自化,自正自樸”的可能。

    那麼獨立自主的個人之間,關係該怎麼處理呢?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給出了答案:“有德司契”,人就按照契約辦事。如果有人不按照契約辦事,甚至有人侵害他人權利和生命怎麼辦呢?

    老子同樣說得很明白:“常有司殺者殺”,那就交給司法機構進行處理,傷人性命就應該依照法律處死。

    在這裡請讓我多說一句題外話,老子認為國家管理的事項越少越好,但並不是說國傢什麼都不管理。老子認為國家只需要在軍事、司法、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上進行管理就可以了,其他的事項就應該完全放手給老百姓。

    老子所處的時代,世襲貴族控制下的集體農村公社解體,大量獨立自耕農出現,是中國春秋時期最顯著和最深刻的社會變革。老子從自耕農的身上,看到了一種新的社會景象,這個景象也的確成為了之後二千多年中國農村的景象,並且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老子認為,天道無處不在,本身固有,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獨立自主。天道的秩序是平衡和諧的秩序,所以獨立自主的人們之間的關係,才是平衡和諧的關係。

    事實上也證明,凡是強行破壞農村小農經濟和土地所有制的做法,最終都遭到了失敗。農村集體公社的做法,在王莽新朝時實驗過一次,在二十世紀中期也嘗試過一次,最終都因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終止。

    我們的農村仍回到了老子描述的“鄰村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景象之中。這種相對獨立的自主生活模式,符合老百姓的生存繁衍,安寧與幸福的需要。

    這種無為而治,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陸賈(西漢思想家)在他的《新書·至德》中,有了更形象的描述,請允許我摘錄一段:

    “君子之為治也,塊然若無事,寂然若無聲。呂裡不訟於巷,老幼不愁於廷。近者所無議,遠者無所聽。郵驛無夜行之吏,鄉呂無夜召之徵。犬不夜吠,鳥不夜鳴。老者息於堂,丁壯者耕耘于田。”《新書·至德》陸賈(西漢)

    這樣的理想社會,難道不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社會嗎?

  • 7 # 桑太山

    這正是老子思想的侷限性,那個年代還處於農耕時代,商品交換和科學技術很不發達。人們大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典型的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但是那種思想與現代的世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互利共贏是格格不入的。這就是典型的小農意識,:這種觀念放在現在肯定會亡國的,還是組織起來社會才能進步。

  • 8 # UU49298428

    站在2020,展望2萬年後的22020。人類或許又繞回小國(球)寡民的時代了:人類走出太陽系,在廣闊宇宙生根發芽。看慣了人類歷史上的種種秋月春風,資訊不對稱被徹底解決,往來閒談插科打諢已經激不起一絲波瀾,新環境豐富的資源有待開發,每個人手上的事是新成果而不是低價值勞動,沒時間和精力四處優遊。

    兜一大圈,人類又繞回去了。也註定更遠的未來,人類又會繞回現在崇尚競爭的時代。

  • 9 # 出於幽谷

    老子是楚國人,姓李,名耳,字聃。在周朝做管理藏書的史官。與孔子同時稍長。他提出的這個理想社會,主要原因應該是兩點。

    一是周室衰微,淪為小國寡民。據《史記》《左傳》知,老子時,周室衰微,禮崩樂壞。《史記》說, 老子長期居住在周京。看到周王室衰敗下去, 於是就離開了 。早於老子的魯哀公元年,周天子派太宰咺去魯國送惠公、仲子的葬品,就亂了禮法。

    按禮天子死後七個月下葬,諸侯死後五個月下葬, 大夫死後三個月下葬,士死後一個月下葬。而魯惠公已死,周天子葬物還沒送來;仲子沒死呢,藏品卻送來了。其做法不僅主兇,而且典型的腦殘,自壞禮法,逐漸把宗主大國變成了虞衛小國,諸侯自不把周天子當回事,其王朝存續苟延殘喘而已。

    殘酷的現實是, 周王室已成為事實上的小國寡民。諸侯除其方國利益,需用周王室裝裝門面外,基本上不鳥他們。因此,身為管理藏書的史官,老子目睹了周天子及其王室衰微、生存的現實,清楚他們視野就是一畝三分地的小國寡民日子 ,再跟其混下去,也沒啥意思。於是,三十六計走為上,出關時留下了《老子》。

    禮崩樂壞的現實,如與老子同時代孔子說季平子: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有人問管仲知禮乎 ?孔子說: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是故,夫子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既然天下歸不了仁德,方國林立, 爭權奪利,為一己私利,互相殺戮,慾望吞噬了人的本性,在老子看來,倒不如小國寡民, 雞犬相聞, 老死不相往來, 各過各的日子, 迴歸自然,社會更和諧。

    二是諸侯混戰,戰爭不止。按照《左傳》的統計, 在老子出生及其生活的這段時間內 。春秋幾乎每年都有戰爭 。今天楚晉相爭, 明天秦晉相好, 後天齊魯反目,之後宋鄭互伐。諸如此類 ,不是結盟, 就是修好,然後變故等等。沒有永遠的朋友, 只有永遠的方國利益 。

    據《左傳》一書介紹, 春秋242年間,共發生戰爭 483次 。幾乎每年都發生幾次戰爭。諸侯之間,方國之內,大小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不是戰爭,就是走在討伐的路上,或者正在結盟起誓,準備討伐其他諸侯,這已經成為春秋戰國的一種常態 。

    在老子(大約580~500)生活的時段內,仍然是沒有結盟、戰爭,沒有諸侯爭霸,反倒成為一種不正常現象 。如魯襄公二十年年, 孟莊子會莒人, 盟於向……魯國與莒國媾和;夏,盟於潭淵……譚淵是衛國地名。魯襄公和晉侯、齊侯、 宋公、 衛侯、鄭伯、 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潭淵結盟,目的為了與齊國講和。

    結完盟秋天,魯國就算邾人於襄公十五年十七年攻打魯國的帳, 孟莊子率兵攻打邾國進行報復 。

    老子就生活在這樣背景下的偏安一隅的周朝京畿。所以,老子認為,小國寡民, 雞犬相聞, 老死不相往來,過自己的日子,為人生的一種大快樂,也成為《老子》的理想國之一 。

  • 10 # 窺探者

    坐在逍遙椅上和坐在油鍋裡,你認為哪一個會讓人更容易靜下心來?最關鍵的是自己的心靜才能進階,但是很明顯環境也不能忽視,雙管齊下效果會更好。

    老子是從宇宙真理的認知中來闡述人應該如何修行,社會應該如何營造,原則性問題就是讓大家更容易入靜,保持心的平靜。而描述的社會是如此的低下,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飯,吃飽不餓的狀態,將人的活動範圍降到最低,看樣子老子不喜歡讓人過分的交流。這樣的社會在我們看來和原始社會有的一拼,不知道是我們進步了,還是老子的理念出了問題。

    你是坐在搖搖椅上曬太陽?還是圍著油鍋汗流浹背的看著裡面的美食?

  • 11 # 六八一七七九六一正

    塞其兌,卡其門,措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弱其志,強其骨,虛其心,實其腹,安其居,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公平交易,誠信經營,良性互動,和合守衡!契緣格性締命局,明正定心安身家,各個具足證正果,圓成夢想真善美!這是苦難人生要圖的理想吧!

  • 12 # 經海山

    的而且確是這樣的,如果全世界是一體的話。即是全世界政令出於一處,世界趨同,同步進退,這樣的情形下,這樣才是社會、甚至是人類最舒服的狀態。

    但是,在現實中,這個競爭激烈的世道,就完全不是這回事了。一定要發展好了,才能儲存自己,站於世界民族之林上,才能談及理念、理想。否則,被湮滅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說什麼再遠大的抱負,也是枉然的。

    限於當時的條件和認知,老子聃論的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是符合當時天下蒼生對於世界的認知,也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的,在當時會是一個很新穎,很先進的一種理念。

  • 13 # 水推船移

    謝邀!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弄清楚一個前提,那就是老子那個時代,所謂的國,不是今天的國。那時的國是天子裂土所封之諸多公侯伯子之國。今天的中國古時稱天下。著名的漢武帝的推恩令,實際上就是老子小國寡民易治思想的實踐。而秦始皇的郡縣制推廣又是老子小國寡民易治思想的終極實踐,徹底消除了諸侯紛爭的制度基礎。所以始皇之後乃至漢代郡縣制為主的集權體制下,雖然仍有少量的功臣獲或宗親獲封國,但封國範圍是越來越小,猶其是漢武帝推恩令後基本上諸侯之亂戰患基本消除。所以說小國寡民易治指的是小諸侯國寡諸侯民而天子易治天下。

  • 14 # 一越百川

    現代人類越來越崇尚自由之路,丟掉了自信,丟掉了夢想,丟掉了希望,連娃娃都不想養了!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究其原因?大多都是來自生活中無形的壓力。

    從古論今,縱觀歷史,我還是非常贊同古人的偉大智慧,只可惜時代不同了,現代人生活的節奏已經完全顛覆了古人的想象,經過不斷的創新與努力,開拓與競爭,從天上到地下,整個世界無不充滿了科技帶來的衝擊與享受,突飛猛進的社會發展趨勢完全超出了我們自己的想象,而這一切的一切也並非是大自然與人類相處時產生的碰撞所帶來真正想要的東西……

    沒有了藍天的白雲,失去了清新誘人的空氣,少有了田野中無束無拘的暢想與歡樂,使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彷彿變得越來越沉重也越來越模糊。我不由的想問?我們到底是在前進的道路上走向了毀滅,還是在無法後退中選擇原始的過去踏步而行。人類與自然的和諧是不需要任何刻意的追求,一旦打破了天地萬物之間的平衡,我相信最終都是無法挽回的災難。物極必反,才是大自然中最根本的靈丹妙藥。

  • 15 # 王軍的思考

    理想社會就是所謂若關係社會,由規則管理,不必因為利益而建立強關係,各自人格獨立,衣食無憂,所以是理想社會。

  • 16 # 東方太極

    當時是天下的概念,天下共主是周天子,老子所謂國指的是諸侯國。小國寡民實際上就是強幹弱枝之策,即加強周天子權威和實力,而弱化諸侯勢力,使諸侯既沒有能力互相征伐,也沒有力量和膽量來造大周朝的反(歷經數百年滄桑,天子與諸侯以及諸侯之間的親戚親情早已蕩然無存),只能聽命於天子,從而維護周朝的統治權威。這恐怕也是後來各個朝代的削蕃和限制功臣權貴的理論根據吧!

  • 17 # jacmat

    第一:理想的社會已經說明了是理想,是拋開一切現實不利因素的理想。

    第二:理想社會也是理想個人及理想人際關係的極端體現,歸根結底是理想個人的極端宏觀體現,我想用金剛經裡的話來解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所住心而生極樂世界就是人追求的終極目標。

  • 18 # 諸心非心

    因為可免是非。

    沒有是非就是福,有了是非易招災,尤其對小國。

    別忘了前面還有一個雞犬相聞的前提。是說在世間生活的人,而不是避世的隱者。

    這個是他老人家特別對當時的現狀出的辦法,不是普世觀。許多人都就事論事了。包括老子的“絕聖棄智”,可不是讓人真的糊塗,是“見山還是山”的那種思想境界。

  • 19 # 四野的

    在舊紙堆裡翻幾句黴味十足的古人夢囈講“理想社會”,還不如抄襲一堆穿越人物編神話社會過把癮!

    一個當今有現代物理天文基因生物知識;看著火箭飛船登月車繞月取土返回;持著電子移動裝置罵街噴粗話;就要智慧終端意識交流的人類了,不是已經在“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里了嗎?真是身在其中不知也,看來這社會不理想!

  • 20 # 華勝視界

    其實老子的理想社會走的“復古路線”屬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更高層次,超越功利境界,道達“道德境界”,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是那個時代對於社會的幻想,就像空想社會主義一樣,一個烏托邦式、凡爾賽式的社會。

    其實,老子生活的時代,離現代(未來)很遠,但是離神話時代最近,因為夏商西周,奴隸時代向封建時代過渡的時期,生產力、人的慾望得到了更好的滿足,但是人精神生活稀缺,在軸心文明時代,人們更多反思事物本來比較多,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人性背後的弱點,以及文化對生命塑造。

    毫無疑問,老子的主張就是真理永恆不變,道就是規律,就是規則、秩序和規矩,所有人和事都要按照既定的軌跡發展,無論是順勢而為還是作惡,無論是爭還是不爭,都是理想國,都是大同世界,都是美好的東西和難以企及但包含希望的結局。

    但是我們要區分一個烏托邦式的問題,老子的理想世界,和我們的理想世界,以及西方哲學家們的理想世界的區別和聯絡。

    如果說網際網路生活,毫無疑問,透過技術構建、搭建、營造了一個“虛擬空間”每個人都能在這個世界中獲得存在感,快樂,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是不是當下的生活就是類似老子“理想國”中的社會。

    老子從春秋時代穿越過來,看到人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日子了,還是否堅守道法自然的處事原則和處事態度。

    再比如說,我們如果穿越到茹毛飲血,雞犬相聞的那個上古時期,我們有沒有思考生命本來,以及社會實踐過程中,具體生活規則和意識範疇的討論,無論孔子、老子、慧能意識是超前的,行為是不可思議的,關於最核心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關乎政治、文化、經濟、商業、外交、甚至是戰爭、和主權意識。

    理想世界就是自己內心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契合,就是個人與時代發展機遇的契合,每個人都無比堅定的做自己,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好生命的每一天,每個人充滿鬥志,為了理想努力,而不是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人需要真理,生命需要歸屬,我們都需要給自己畫一個句號,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有權力和義務為時代效力,與命運和天道無關,每個人的情感和情緒讓周圍磁場變化,每個人的意志和意念構成這個複雜多變的紅塵世界。

    老子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可以通往未來的路,可以覺悟真理真相的路,道德不是觀念中的“道德”,也非道經、德經,而是一種思考模型,一個可以輔助我們認知自己、他人、社會的一個工具,那麼我們糾結叫什麼,是什麼,就像問道於盲,坐井觀天一樣。

    道在心中,道在萬事萬物的變化之間,能感悟到但說不明白,講不清楚,同樣理想社會也是一樣,每個人闡述得都是自己心中的烏托邦,很難有同一片葉子,同樣烏托邦可以相似,可以重疊,但完全不可能一樣。

    而且小國寡民,國不在民數多少,而在於文化認同和價值歸屬,春秋戰國中無數國,國中有國,分封制和井田制把國家分成一個個小氏族,小王侯,利益集團被分割,就像歐盟一樣。

    人才流動和商業貿易往來不會受到戰爭和道德綁架,魯國的人可以在魏國效力,齊人可以做秦國的丞相,甚至打仗也是事先戰爭雙方說明情況,才開展。根本和後世的套路不一樣。

    但是相同的是人性、人心,文化和天道。

    我們要設身處地的考慮,去共鳴,去理解為什麼老子思想的重要一環是對於精神家園的探索,可不可以這樣講,老子也發現這個世界是被精心設計過的,系統最大的許可權,可以流通的概念就是老死不相往來。

    那麼一個驚人真相,老子想啟迪我們智慧,讓我們覺悟,1234,3和4之間還有一個常數,bleem,人處在三維世界之中,而有人,或者有特殊的靈魂,可以進入到bleem,或者更高維度的空間。而老子的理想世界是真實世界,只不過是靈魂,身體、生命層次的躍遷,得到的一個具體世界和空間的感悟。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是不是三生一個小世界,中世界,大千世界。只不過,這個秘密只有少數的聖人知道,但老子還是透過《道德經》告訴我們了。所以才有了後面道教修真、修仙、玄學和風水這些學說、脈絡、派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目加粗不帶鉤怎麼調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