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見沈華

    這個題目問的比較散,內容太寬泛,所以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想從漢代的玉璧的特點上給你做一個解答。

    在歷史文獻當中記載的6種瑞玉,按禮儀上使用的說法,是戰國和漢初的經學家理想化的禮器之一,這6種瑞器當中只有玉壁和玉圭兩者可繼續作為禮儀使用,玉璜和玉琥都已經作為佩飾使用,而玉琮和玉璋在漢代似乎就已經不再製作了。

    漢代的玉璧品種非常豐富,主要有蒲紋璧,谷紋壁,螭紋壁,廓外帶有裝飾的壁,鏤雕玉璧等等,蒲紋壁有一個主要的特徵,玉質多是用水蒼玉,顏色似青玉,但是壁中間帶有白斑,少數是青玉,第二點,玉壁的表面亮而有光像玻璃光,但是顏色要發暗,帶有水沁或者土沁,第三玉臂壁上的粗陰線為極細的線條密集而成,而細線條則若斷如續,谷紋壁是從戰國時期延續下來的谷紋,像漩渦撫摸的時候有堅硬扎手的感覺,而且排列緊密,漢代的谷紋壁與戰國時期的不同,穀粒小而圓為較高的凸起,而且排列呢比較酥鬆,這類谷紋壁最早出現是戰國長沙地區的楚文化,由於楚文化對漢代的藝術影響巨大,所以在漢代的玉器中,這種玉器的形制也延續了下來。

    螭紋壁是漢代從楚文化中延續下來的,另一種物體大量使用在玉酒器與間距配飾上,漢代的玉璧,主要的功能除了作為禮器之外,更多的是作為葬玉,所以使用的環節不同,場地不同,玉器的形制和紋飾也有一些不同,具體的尺寸和厚度是要根據玉器的每一件功能不同而進行不同的調製的,在這裡沒有辦法一一詳細的說明。

  • 2 # 玩古賞今

    這個問題涉及的資訊量比較大,高古玉璧每個時期的重要用途和尺寸,規格都有不同的發展和衍變,紋路也是服務於用途的需要,各個朝代不盡相同,再此我將高古玉壁劃分三個階段史前文化時期,商和西周、戰漢三個時期加以說明。

    首先,史前文化時期

    玉璧的形制普遍扁大,此時用途主要是祭祀,禮璧為天。加上此時的切割工藝比較原始,玉璧基本都不太平整,厚薄不一,基本都是光面,很少雕刻內容,在紅山玉器中還有方型多孔玉璧,在良渚玉璧中會有簡單的神鳥紋或神鬼紋等,但圖案和形制無統一格式。

    其次,商和西周時期

    此時的玉璧出現了分化,一部分作為佩帶,一部分作為祭祀使用,並且玉壁規格變小,並且形制基本固定,圓形為主要形制,尤其在西周禮儀天下之期,配玉之風盛行,配玉的規格都比較小,一般在2釐米至8釐米以內,並且此時的玉璧圖案變的複雜,基本很少有光面的玉璧,什麼夔龍紋、雲雷紋等出現開始裝點玉璧。

    第三,戰漢時期

    戰漢時期的玉璧是中國玉璧製作最精良的時期,各種精美的紋路,什麼蝌蚪紋,浦紋、蠶紋等都出現了,而且還出現了出廓和透雕玉璧,此時的玉璧製作精良,但是祭祀和配戴用料發生了分化,此時最好的料做為配玉,而祭祀用的玉料稍次,一直到西漢出現了歷史上最大的玉璧,尺寸直徑可達到40多釐米,規格比較震撼。

    總之,高古玉璧的尺寸,厚度,規格,用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但都是適應朝代的發展而需要,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到西漢發展到最高峰,之後中國玉璧的祭祀用途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完全成為了佩戴把玩之物。

  • 3 # 銀杏yx

    高古玉璧收藏,是高古玉器收藏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高古玉器收藏興起的早期,由於高古玉璧被發現的數量少,加之高古玉璧多為優質和田玉雕制,器型規整大氣,雕工精美,往往被收藏者視為國寶。在拍賣會上常常拍出天價。後來隨著高古玉璧被發現的數量的增加,及對高古玉璧研究的深入,收藏界對高古玉璧

    作為最高品級的禮器的評價更加明確。

    《周禮》中記述了“以玉作六瑞,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的周代以玉器為禮器禮儀規制。其中,以蒼璧禮天,所指的就是用玉璧祭祀上天的玉璧用途。

    透過對考古發現的各個不同時代的玉璧研究考證,早在華夏各部族進入文明社會之前,有些部族就已開始使用素玉壁、素石璧祭祀上天,祈求上天保佑本部族風調雨順,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夏、商、周、春秋、戰國、兩漢及其之後的各個朝代,都遵循帝王用玉璧祭祀上天的禮儀規制。也因此,高古玉璧也就在各個朝代佔據著最高禮器的地位。

    高古玉璧的尺寸、厚度、規格,從我個人收藏的及見到的館藏、私藏的高古玉璧的尺寸,一般高古玉璧直徑在23釐米左右,個別大的也有直徑40多釐米的,個別小的也有直徑10幾釐米的。厚度,一般高古玉璧的厚度在0·5釐米左右,但由於當時加工工藝水平影響,同一塊玉璧也會出現,薄厚不均的情況。規格,高古玉璧多為圓形,戰國時代高古玉璧有些會呈左右兩側出廓,兩漢時期高古玉璧有些會呈上出廓。

    有些高古玉璧還會雕刻宜子孫等吉語,有的還會雕刻歷史事件等。

    分享商代玉璧、戰國玉璧、幾件漢代玉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8,為什麼還要去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