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碰就倒3

    您好,這個問題是所有喜愛格律詩和填詞人士都會遇到且感興趣的話題。首先,我們要明白舊韻(現在多以平水韻為主)和新韻(多以中華新韻為主)主要區別在哪裡?舊韻是按近體詩也叫今體詩的發音為標準的平仄,新韻是以現代人發音為標準的平仄。我個人覺得,舊韻和新韻各有千秋,不分伯仲。有時,為了能把作者寫詩的目的和情感更準確的用最精煉最易懂的詞彙表達出來,所寫的每一個字都很難用同義詞或字去替換去修改,那麼,最好先用舊韻去檢測下,是否合轍押韻,對賬是否工整,如果舊韻不能押韻,再用新韻去檢測下,還是不能押韻,就要尋找相應的詞彙去替換,這個時候,個人覺得用新韻比較好,因為詞彙的表達可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 2 # 書法家王獻民

    不要八股文,不要框框,要內容,支援新韻,

    詩是傳播文化的一種工具。簡短明瞭,容易看完,內容要健康,積極向上,閱讀順口,目的就達到了。

  • 3 # 自由自在的老蘇

    我也喜歡格律詩,但我始終用新韻寫作,主要是我覺得現代人一定喜歡讀這樣的格律詩,舊韻我不排斥,我覺得這個問題沒必要爭論不休,只要喜歡用什麼韻都不是事,關鍵是寫的格律詩拿出來讓人讀著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就好,不能因詞害意,要用形象說話,一首格律詩得讓讀者有現代氣息就好,不要讓人感覺是古人寫的。也不要有標語口號似的湊句。

  • 4 # 蟲藝雜談

    無論格律詩還是散文詩 校園詩 朦朧詩 或者打油詩 只要存在就有他的天地 因為這些都是情感的抒發 擬人擬物的寫真 又是優美語言的表述 各有各的美 格律詩如果是前人的驕傲 那麼朦朧 校園 新詩體可以算著時代寵兒 所以只要是美的 流傳無懸念添彩是必然

  • 5 # 糊塗人唄

    我想起了著名畫家齊白石老人說的一句話:“似我者死。”

    即一味地摩仿齊大師的手法也就走進了死衚衕。

    當然不是說寫律詩要遵循舊韻不好,真是一味地追求肯定有其侷限,本來寫詩就是為了寫出其意象的東西,有時這必須寫出其精妙的字句,可有限於韻律不得不另換其字句,詞。那神其象也就談不上了。

    所以,我個人觀點還是不主張一味追求舊韻,寫一寫新韻要好一些,特別對於我們這一批初學者,不然早早就洗洗睡了,沒有觸及詩夢的機會了。

  • 6 # 鹽都春風

    格律詩來用新韻還是舊韻?歷來眾說紛雲,好像都有道理。我覺得模糊一點好。根據每人的喜好而定。

    一般寫格律詩的人多用平水韻。與格律的要求,如詩律,的式,平仄,對仗,押韻及立意等較為合宜。

    對於不喜歡用舊韻,而用新韻者,最好註明新韻為好。也不是用新韻就不能寫格律詩,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推廣新韻寫詩。

    詩寫得好不好,其實與用舊韻還是新韻無關。

  • 7 # 穀雨那天

    古人寫詩多為呤唱,故對平仄韻律極為講究。今人寫詩少有呤唱,對韻律關係在一定範圍內可適當靈活一些。過於追求古韻會使詞意的選擇受限,一點不講格律便失卻了古詩的意蘊,可在韻律與詞意間尋找某中平衡。從普及格律詩的角度講新韻很可行,是發展趨勢,對於不忘初衷的古韻愛好者可在小眾範圍內傳承格律精華,以成善舉。

  • 8 # 封護勝463

    這個問題是個很現實的一個問題。過去古體詩和近代的格律詩,都是以文言的舊韻為主(後人總結為平水韻)。隨著普通話的幾十年的流行,現在懂得平水韻的人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因為那是幾代人從認字開始,就學習標準的普通話,平仄的發音全以字典為主,所以才有了中華新韻的普及。我個人覺得寫詩詞還是用中華新韻比較穩妥。

    第一,懂中華新韻的受眾廣泛

    在過去的舊韻中有很多的去聲字,在字典編撰的過程中,都重新做了歸類。把一些去聲字,都編入了三四聲字裡面。還有一些南方話的發音與北方的差異,都統一歸入了新韻。舉個例子說吧,詩詞當中常見的""字古音讀(xla),現代社會讀(xle)。讀音不同就產生了押韻不同的使用,但是字的意義並沒有發生改變。

    第二,在寫古詩詞的時候註明新韻還是平水韻

    為了能更好的表達出作者的情感,寫出有感染力的詩詞。又能與古韻有所不同,在寫出作品的同時,都要註明用的是平水韻,還是用得是中華新韻,這彷彿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則了,註明了就更加便於人們拜讀和欣賞。中華詩詞文化,是享譽中外的文化瑰寶,不管你是用什麼韻,只要能把詩詞文化發展壯大,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就完成了我們這代人的光榮使命。

    第三,用新韻寫出律詩一樣的詩情畫意

    用什麼韻律寫詩,說一千道一萬,都是使用不同的工具而已,真正能寫出唐宋時代高水平的詩詞,還要看詩人的氣度,情懷,表現能力。討論韻律的問題,和能不能真正寫出好詩,沒有必然的聯絡。所以,我還是傾向於用中華新韻。

  • 9 # 老許Shaojie

    推陳出新,接新續舊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趨向真理趨向實用趨向簡捷的一種自然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任何人都阻擋不了。

  • 10 # 武漢宏慶疏章閣

    新舊韻觀

    七絕難成掛竹枝,

    格律不合列古詩。

    琅琅上口抒胸臆,

    莫求舊韻作書痴。

  • 11 # zdzamsl

    任何作品其最終目地都是為了影響他人,影響社會。那怕是個人的淺吟低唱,風花雪月,情感悲傷,喜極而泣,豪情壯志,遠大理想,都會在社會生活中引起或多或少的反響。格律詩也如是。在古代、近代史上都有許多古韻精品成為時代的印記。影響著文壇的走向和社會生活的形狀。因為那個時空適合舊韻,適合當時人們的認知習慣。

    時至今日,新韻的流行恰好反映了時代的進步,文壇的進步。推陳出新永遠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與古代詩詞環境不同的是詩詞逐漸由少數文人的象牙塔裡走出來了。成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並積極參與的文化生活。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大眾的參與,新韻的產生與普及已成為趨勢。新韻易學,易於掌握,幾乎人人都可以順口來上兩句。隨然有些作品有驅於“順口溜”、“打油詩”的蔽病,但文壇上更多的是出自人民大眾心聲的優秀作品。

  • 12 # 周大琴

    關於自古傳下來的格律詩,要加強學習傳承不能丟,對"五四"之後創的新韻自由體詩可廣泛運用。齊發並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文藝創造必興之路。

  • 13 # 拙筆淡靜

    什麼叫“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是唐朝以後成型的詩體;主要分為絕句和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和七言。格律詩的篇式、句式有一定規格,音韻有一定規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則。

    既然如此,何來“新韻”“舊韻”?倘若破除了原有格律詩必須遵守的規則(包括韻律),那還能叫“格律詩”嗎?這種詩體明顯只能起一個新的現在的(新韻)名字嘍!

  • 14 # 悠701

    格律詩還是用平水韻好,中華文明講的是一個傳承,用平水韻寫格律詩,可以給後人理解唐朝以後留下來格律詩的傳承。而詩詞曲賦與古風自度和西方詩很多種詩詞歌賦的寫法。為什麼一定要唯我獨尊的毀掉格律詩這詩詞歌賦中的傳承哪?我也寫新韻詩(雖然符合格律詩的某些寫作方法,我定義為自度),也寫格律詩(平水韻)。詩有很多種寫作方法,沒有必要難為自己,也不要人云亦云的斷送了中華文明的一個傳承,害了後人。

  • 15 # 塞外詩原

    我是支援新韻的,因為現在各項文化都進入了新時代,而詩詞卻停留在唐代,我們現在讀古詩詞是用我們現代的語音讀的,如果按平水韻去讀,那音調和現代語言是很不和諧的。

    再說詩詞要發展就要有校園詩教,讓小學生去學新華字典上沒有的平水韻和入聲字也不現實。

    現在愛好詩詞的人越來越多,因為詩詞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顆最璀璨的明珠,人們不單是愛詩更愛詩人,因為好詩,都是好人寫出來的。愛詩之人和寫詩之人都是民族的精英。

    中華詩詞正在被囯人和世人所愛,中華詩詞要有新的飛躍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改用新聲新韻,有國家級文化部門按照新華字典的四聲平仄,韻律調並等,出臺一個統一規範,更新更好的詩詞韻律工具書,進行改進推廣。讓中華詩詞再現盛世輝煌。

  • 16 # 雲遊於方寸

    我個人覺得不必拘泥,喜用平水韻的就用平水韻,喜用新韻就用新韻。但究其根底,平仄及用韻是為了使詩歌讀起來琅琅上口,富有音樂的美感,所以,寫得好不好,美不美,讀著拗不拗口,才是關鍵的問題。

    《平水韻》和《詞林正韻》是古人歸納總結出來的,有些讀音,在當時是自然的,好聽的,但是時代變迀,有些古音今已經不存,或者發生了變化,再硬要去套用,未免就有些食古不化了。《中華新韻》是今人的歸納總結,與古代韻書一樣,同樣可做為寫作的工具。

    工具只是工具,詩詞寫得好不好,合律和壓韻,只是一個及格線,是一個入門的標準,評價一首詩的好壞,還是看意境,看格局,看是否使人產生審美的快感。

  • 17 # QING祝來FENG

    如果想讓自己寫的格律詩詞具有古韻味,就適宜用平水韻,而且儘可能地用一些稍為舊一點的詞和詞語。如果要顯示現代味,則用新聲韻,並且要大膽用一些流行性的詞或詞語。

    當下大多數人還是認可使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寫作格律詩詞,本人認為最好新舊韻同時寫作,做到全面發展。

  • 18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因為沒有研究過韻律,古今韻差異在哪兒?個人以為生活在今天以現代的韻律為好,不會出錯。也許會出現什麼古香古色之類觀點,真的是嗎?時移境遷,如何能古也?還原不了古景古境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所以與時俱進吧!

  • 19 # 讀亦悅乎

    所謂的格律詩,無非就是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罷了。

    寫詩,無非簡單繪景抒情,只要內容健康向上,就是好詩。

  • 20 # 老魏的詩以及其他

    由於過於追求韻腳而影響到表情達意,就有點捨本求末了。更何況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切都是變化的,包括韻律。所以個人認為,無所謂新韻舊韻,關鍵是意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男領導和女員工上班路上同小區相遇,要不要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