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庚庚向上
-
2 # 農村創業高華
農民工工作不是為了自己啊,現在農村家庭如果需要脫貧,讓自己家人吃得飽就必須有一個家庭成員去城市務工。不然農村家庭很保障一家子能不餓肚子的,可能你看見的那個農民工就是這樣的家庭。他家裡可能有幾個兒女在校讀書,家裡可能有年邁的父母需要贍養。他一天賺二三百,可是他需要養活的人除了他自己還要四五個,他怎麼敢大方,怎麼沒壓力啊。
農村,我家就在農村,就以我家為例吧,算算我家開銷,我家開銷算相對於農村而言比較大的,家裡還有個妹妹在讀書,糧食不用發錢,柴米油鹽,蔬菜水果。都是要發錢的。不算住,房子是自己家的。一家4口,每年要發錢買幾套衣服吧,這要發錢吧。很多農民工兄弟家裡有小孩要讀書吧。比如我妹妹的校車費,一個學期就要780的校車費。還要交學雜費和生活費。
再看看現在的農村生活吧,就算蔬菜不怎麼發錢,每天整得吃肉吧,現在豬肉多貴啊,家裡有小孩,水果也要偶爾吃一下吧。如果是剛出生的小孩,壓力更大,奶粉需要錢吧,讀幼兒園壓力還要大些。我家每月開銷要幾千元,其他農村家庭可能低一些,當然有更高的。
在我們來看看,農民工兄弟,每天賺二三百,房租水電需要錢吧。自己要生活吧,早中晚加房租就要去掉千百塊了。最主要是,不是每個月有錢發吧,有些工地幾個月才發錢,當然現在規定要每月發錢。如果不能每月發錢呢,他每月需要向家裡寄錢啊。
真的不是開玩笑的,如果那個農民工兄弟是30-50歲左右的兄弟,那他的壓力真的非常大,農村一家子真的全靠他了。農村真的就業機會非常少,可以說是沒有。靠著種地的那一畝三分地,只能保證家裡有糧食吃,無法保障自己家人生活的好。我是農村的真實情況。
所有啊,碰到節約的農民工兄弟,請別嘲笑他,他可能肩負著一家子人生活開銷的重擔。我是高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現在致力於家鄉的發展和建設。喜歡討論三農話題的朋友,請點點關注,我很樂意和大家討論各種三農話題,謝謝大家!
-
3 # 老邪農語
我父親也是農民工,我沒有畢業的時候還幫過我父親抬水泥,辛苦得讓我想哭,一天確實可以賺兩三百,花幾塊錢,卻猶豫了,這樣的情況我非常地理解。
農民工付出的汗水,值得讓他們掙到這個錢,記得我還在工地的時候,只是一個早上,就讓我受不了了,雖然我做的只是小工,但是一早上下來疲憊不堪,幸好畢業後順利找到了工作,不然我真的不願意賺建築工那些錢。有時候被曬一個上午,人就如同一個機器,真的很辛苦。
下面我以個人的親身體驗,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花五塊錢就猶豫,這是本能反應。為什麼這麼說呢?
選擇做建築工的人,也是生活所迫,家裡有兒有女,不得已而為,這份工作真的就如同在玩命一樣,每次看到大家都站在高處,我自己都心慌。當打工的人賺到一天的工資的時候,不論多少,總會莫名想到家人,家人們吃飽喝足了沒有,於是他們猶豫了,這是本能的反應。
當農民工猶豫時,他們心裡想的,或許是這錢的來之不易。
這份工資來得不容易,我看到工地叔叔們有的都被瓷磚劃到手了,依然在工作,身上的汗像水一樣滴下來,但是收工時間沒到,堅持到最後才能拿下這兩三百塊。換位思考一下,拿命換來的錢,花的時候不該猶豫嗎?錢畢竟不是大風颳來的,不能浪費。
花五塊錢就猶豫,或許猶豫的是飯菜,而不是錢。
如今個這時代,花五塊錢能買到什麼好東西?或許也就只能喝一碗粥,農民工不捨得花錢,而工作時又要耗費力氣,我之前每次吃完早餐沒多久又餓了,農民工在猶豫的事,這麼點吃的東西,能吃飽嗎?要不要加點錢,吃點更有營養的東西,這種想法,只有真正站在工地上的人才會理解得了。
當你看到他們在猶豫的時候,請不要嘲笑和譏諷他們,換位思考,也許你也會這麼做。
農民工這樣的群體,真的很不容易,反正我都感受過的,如果你的父母,或者其他的家人,做的就是這樣的活,請給他們多一點關心和支援。當他們被認可時,再苦也會感覺到值了,他們為城市化建設做貢獻,值得被人尊重。
-
4 # 安子糧
每個農民工背後都是一個家庭。
一天二三百,擱現在是比較普遍的,只要人不懶,實在點是能拿到的。
外出務工是有生活成本的。各方面算一筆。
首先:房租水電一月少說也在三百,每天摺合十元。話費按一月一百來算。摺合每天三元。交通出行每天少說五到六元。這些硬性成本基本一天二十元了。
其次:三餐必不可少,早餐呀…五元基本上最低標準了,畢竟一個煎餅都五元起步了。
工地基本都是不管飯的,中午自己吃。快餐十元一份。夏天水是必不可少的,三元一大瓶。
晚上下班自己做相對能好點,一頓飯成本大約四元。
然後幹工地的大多都抽菸。以西安來說目前價格墊底的煙少說也都七塊錢了。一天一包基本上夠了。
現在算一下。早餐五塊,中午飯和水十二,晚上四塊,煙七塊。二十八。這是一天的生活成本。
這是一個人每天的成本。
下面來說說工地。工資按照兩百一天來說吧。三百的都是有技術要求的。
請注意!兩百一天!是日薪。不等同於月薪六千的!
工地停工有很多種因素,停電,下雨,上級檢查,缺少材料等等很多原因。這麼多的原因從側面證明了時常停工。
一個月在一個工地倘若能做夠二十五個工,這絕對能算是穩定。這麼一個月能拿到五千塊錢。
剛才上面算過。硬性成本每天二十元,生活成本每天二十八元。加兩塊錢的零花錢吧…湊個整五十…那麼一個月一千五。有沒有覺得漏算了某些東西,不計較了,漏算的多了。
五千收入出去一千五開銷。盈餘三千五。看著不多,卻也不少。花起來就不知道了。
倘若家裡有兩個孩子,大的上幼兒園,小的吃奶粉。敢不敢算?
還是以西安為例子。村辦幼兒園按月收費,一個孩子九百一月。奶粉按照六百塊錢一個月吧。很廉價了…
看到這裡大家發現了沒…上面都是按照一個人的生活成本計算出來的
現在把收入用於一家人…
帳算不下去了,因為一個人一天兩百塊錢在西安帶兩孩子上學收入根本不夠支出。或許有人會說算的不合理,或者不要抽菸了,每個月還能省兩百塊。
這是生活,是算不出來的。不是不抽那一包七塊錢的煙就能解決是事。
在西安兩口子帶兩孩子,背後畢竟還有一個公公活著婆婆。兩口子上班老人照看孩子,一個人的收入用於捉襟見肘的生活,一個人的收入留作那微薄的積蓄。
兩個人的勞作養活一個五口之家,
還能有多少積蓄呢…
有很多很多都沒有去算,衣食住行…
這裡面有我,我就是這樣的務工人員。我現在能拿到三百,生活仍舊很緊張。
有千千萬萬個我,過著千千萬萬種不一樣卻有一樣的生活。
-
5 # 李等元
1.現在物價上漲,家庭消費開支大,一個人一天吃三頓飯,早飯5,午飯和晚飯吃麵條,兩次24元,一個月就870元,還不算住宿,交通和通訊費用。一個人扛起一個家庭,家庭基本生活開支,一般兩個孩子教育費用,老人贍養和醫療費用,你細算,能有多少預留。
2.工作收人不穩定,有多有少,不是每天都有活幹,沒有保障。
3.為了留給孩子,媳婦和老人留更多,只能委屈自己!
4.勤儉節約是種美德,賺的是血汗錢,不容易,花錢更珍惜.
-
6 # 打工仔小麼
我是90年的,目前工地掛大白,其實早上吃飯花四塊錢就很好了啊,我每天早晨都是一杯粥,一個雞蛋 兩個餡餅剛好四塊錢,本人一天能掙三百多,一天生活費平均20多塊錢不到30,當然隔幾天出去吃點好的又另算了。題主說的那種,都是5十多歲的老人他們掙得少了,就不捨的花了,但是你吃不好體力就跟不上,這是惡性迴圈啊[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
7 # 盧仁壯
第一養家,第二,養家,第三養家,第四,過慣了勒褲腰帶過日子習慣了,第五,自己花的少,都給家裡人用了,平攤下來感覺就沒有多少,在說物價上漲,感覺錢不經用
-
8 # 漫天塵
原因,
一,別看一天2,3百,其實工作很不穩定,中間很多各種原因歇工,實際上一年也就3到5萬,
二,農民工的工作普遍比較累,掙得都是血汗錢,掙得不容易,捨不得花。
三,農民工普遍都是家裡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太大。
四,農民工常年出門在外,過著聚少離多的“和尚生活”。在外時常想念家裡的老婆小孩和父母,平時發一點生活費也捨不得花,想著留給家裡買點肉改善生活,給孩子補點奶粉,給老婆買個小禮物……
我就是這樣的農民工!
-
9 # 大山裡的孩子馬哥
應該跟年代有關係吧,一般六零後七零後的人都是比較勤儉節約的。跟八零後九零後的消費觀念就完全不一樣了。教育跟經歷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勤儉節約。這就是時代的變遷。,
-
10 # 工地小金生活記
答:1、很多民工師傅都是一個人工作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整個家庭年入幾萬塊很多麼?大部分民工師傅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社會的壓力和肩上的責任容不得他們亂花錢,很多民工師傅早餐都是一個饅頭就著涼白開或者一個煎餅解決的,工地門口早餐店也大部分都是買饅頭包子的,而且大部分民工師傅都是不包吃的,午餐和晚餐都是去小小快餐店解決,所以工地門口一般都會有平價快餐店,也就幾塊錢一頓,飯管夠(有工地食堂的除外,當然一般工地食堂也都是平價飯菜);
2、民工師傅基本都是沒有五險一金的,生病了只能靠存的那點微薄的薪資,所以根本都不敢生病,但自己不生病也得為家人的健康考慮,所以很多民工師傅都是省吃儉用害怕家裡真有個什麼情況不知道怎麼辦,所以這也是他們省吃儉用的原因;
3、民工師傅賺的錢真正意義上流血流汗賺來的血汗錢,他們更加能體會到賺錢的不易,所以飯菜也都是秉著能吃飽就行。
-
11 # 明佬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通常工地的活都不長,大家都知道,農民工一般在城市裡打工,乾的都是工地的活,但是工地的活一般都不是很長,一般只有三個月左右,所以說一年工作的時間也沒有那麼長,基本上也就是九個月左右,還在工地上,有時候遇到颳風下雨的話,也就幹不了活了,所以說也就意味著一分錢拿不到,並不像城市裡,有帶薪的假日,是按日算的,所以說一年下來根本沒有那麼多錢.
-
12 # 棒奔霸
現在的農村主要收入來源,莫過於是外出打工,過去務農為本的農民,如今也變成了:農民工。這也是無奈之舉,如今種地很難賺到錢,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一斤糧食沒有一瓶礦泉水貴,如何讓村民愛的起來?選擇外出打工,才是最正確的途徑,透過自己的勞動、努力賺取全家的費用開銷,壓力可想而知,現在的農民工,有的時候一天能夠賺到二三百塊錢,雖然看著賺錢不少,但有時候吃頓早餐花上幾塊錢,還要考慮猶豫捨不得,這是什麼呢?
來的越不容易,越會倍感珍惜:
農民工賺的錢,都是汗珠子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換來的,每一分錢包含了汗水。如此來之不易的收入,怎麼能夠輕易亂花?即便吃早餐花5塊錢必不可少、對於很多人感覺是錢不多的事情,但對於農民工們來說,這5塊錢是需要自己努力好久才能獲得的。農村有句俗話也是話糙理不糙,叫做除了割肉疼,就是花錢疼,尤其是對於賺錢不易的群體來說,更要精打細算,才符合:吃不窮,穿不窮,不會打算就會窮,這也居家過日子的常態。
農民工不同於體制內的工作,有的工作是旱澇保豐收,不論你乾沒幹活,反正都有錢拿,收入相對固定之後,自然花銷起來就沒有那麼的緊張,但對於很多農民工來說,都是幹一天活,給一天的錢,如果遇到颳風下雨或者是其他的原因造成停工,自己在城市之中生活每天都有開銷的,自己不賺錢,反而要花錢,這一進一出可就差的多了,這也是為什麼看似農民工有時候每天收入高,但其實這樣的收入是不固定的,這也就形成了為什麼吃頓早餐都會猶豫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裡的花銷更多:
作為外出打工,全家是仰仗著自己往家裡拿錢,才能顧得住家庭平時的開銷的,自己在外面即使苦一點,但只要家人能夠開心,能夠不為錢而發愁,自己的這點苦算得了什麼呢?自己在外打拼,支撐自己的信念,莫過於是家庭,自己過的好賴是無所謂的,只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換來家庭的康寧,所以自己在外更要努力的奮鬥,能省則省,只為了能夠多攢點錢:回家。
-
13 # 同安精英
民工雖然一天掙二,三百!但是這是以天算的。要做一天才有二,三百,沒做就吃老本!不像公務員,鐵飯碗!而且民工很多是一人上班,全家務農的!不像城市工人退休不愁吃不愁穿!民工到了沒人要時只能回老家務農!所以要精簡節約,存一些錢養老!
-
14 # 365胖哥
應該跟年代有關係吧,一般六零後七零後的人都是比較勤儉節約的。跟八零後九零後的消費觀念就完全不一樣了。教育跟經歷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勤儉節約。這就是時代的變遷。,
-
15 # 帶你走進悲傷的自己
因為他們知道這是用自己的生命跟時間去換的錢,而且就這麼點,家裡也要養老婆孩子自己的爸媽,所以不管是花多少錢都會猶豫,比如你在家裡花個幾百都不猶豫,等你去了工廠一個小時十多塊錢的時候,你花幾塊錢你也會猶豫,因為那是自己那時間換來的,賺錢不容易,花錢快
-
16 # 曬太陽的方方
這個問題挺心酸的時候,從本質上來講,5塊錢在他們看來可以辦更多的事情。
這個問題對於每個人都可能成立,與工作崗位無關。如果一個人一天掙二三百塊錢,但是家裡有房有車,手裡有一定的資產或者存款,或者有個人可以依靠,我覺得他把掙的錢都花完,也會心疼。
-
17 # 爛漫花開
汗水摔八瓣,辛苦換來得錢捨不得花。
民工,背起行囊背井離鄉,往往是父母妻兒的殷殷期盼,是他們生活的希望,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家裡的頂粱柱。大多數人知識背影相對較差,沒有其它更好的謀生手段,只能靠自已的體力勞動來掙錢,對掙來的錢更加珍惜。衣服髒亂,不修邊幅,用雙手賺來的錢換來了家人的衣食無憂。
五塊錢的早餐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對民工卻分外珍惜。民工大多靠體力勞作,在北方大多吃更多的饅頭才能滿足體力持續不斷的供給,一方面五塊錢的早餐對於農村人特別是落後偏遠的農村來講還是有些浪費,因為在家裡五塊錢可能一家人的早餐都足夠了;另一方面物價太貴,根本填不飽肚子,更多想的是忍一忍就到中午了一塊吃。
不能只看每天賺二三百,在外務工的人都明白,現在工作難做,失業無事幹的日子隨時可能到來,所以更珍惜手的每1分錢。
-
18 # 鄭家小張
座標安徽四五線城市,老家農村,身邊很多人都在工地幹活,然後農村老家蓋房二三十萬,市裡給子女買房都是全款,忙大半輩子,急正常,不那麼省錢從哪裡來
-
19 # wfb523999
民工雖然是一天賺二三百,但是一年除去冬季,除去雨季。其實也不過五六萬塊錢。他們沒有醫保,沒有養老金,家中有老農民父母(也是沒有醫保,沒有養老金)。父母要孝敬 ,子女要上學。這個必須的。沒有怨言。又要修房子。他們辛苦一輩子,只到幹不了了。也積贊不了幾個錢。勞苦一生,窮苦一生。有個別磚家教獸。還不拿農民當人看。平常用錢真是能省則省。雖然是苦了自己,但是農民工的子女,也是很節儉。最苦的是農民,有誰能真正體諒農民。
-
20 # 犀利哥影評
身上肩負的重任壓的透不過氣,孩子的學費,父母的養老費。還有生活中各類雜費…
所以,對於農民工來說,使用每一分都得勒緊褲腰帶想想再付款。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現實的生活。奧利給
回覆列表
首先民工的兩三百一天並不是天天有,而是出工了才有,如果是雨天可能就沒的做,生病了更沒有。吃個五元的早餐,猶豫的人,大多數都有一本難唸的家書,為了臥病在床的老父老母,為了上學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