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鳶都龍城
-
2 # 西風悍馬
一、徽州牌坊
徽州牌坊濫觴於漢代,盛於唐宋,至明清而登峰造極。現存的100多座牌坊中,從內涵看既有標誌坊、功德坊,也有貞節牌坊;從材質看既有石質,也有磚木構造。著名的歙縣棠樾牌坊群、許國八腳牌坊和黟縣西遞胡文光牌坊等,已經成為徽州文化的著名地標。
二、徽州祠堂
祠堂中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而進入祠堂的祖宗必須是生前享有功名,或教化有功,或躬身踐行封建倫理道德有突出表現的人物。在古徽州的土地上,儲存最為精美的祠堂當數績溪龍川“胡氏宗祠”,而規模最為宏偉的當數呈坎的“貞靜羅東舒先生祠”。
三、徽州民居
受封建宗法制度的約束,和光宗耀祖責任的驅使,發了財的徽商們,把大量的財富帶回家鄉,圍繞著宗祠,建造起一幢幢精美的住宅。
房屋外牆雖然樸素,但住宅內部往往卻極其奢華,磚雕、石雕、木雕的構件被大量採用,財大氣粗的徽商住宅,佔地面積之大,內部設施之完善,又集彩繪、三雕於一室,被後人稱之為“民間故宮”。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三種地方傳統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三雕"以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儲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俱、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
徽州三雕是古徽州人民聰明才智的藝術結晶,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組成部分。徽州三雕的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戲文故事、花鳥瑞獸、龍獅馬鹿、名勝風光、民情風俗、漁樵耕讀、明暗八仙和博古吉圖等。其雕刻技法,通常多為浮雕,雜有透雕、圓雕、線雕與多種技法的並用。
湯顯祖曾言:“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今天的人們再踏上徽州這片土地,除了會有想起此話時的千愁萬緒,也難免會為精妙奇絕的當地建築讚歎不已。
祠堂、民居和牌坊並稱為“徽州古代建築三絕”。
祠堂祠堂是祭祀先祖的場所,徽州古祠除了承載宗族文化的深厚內涵以外,在建築藝術上,也堪稱傑作。
最知名的徽州祠堂應該是位於績溪縣龍川村的胡氏宗祠,從這裡走出了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紅頂商人胡雪巖、國學大師胡適。當人們訝異於胡氏家族為何能人才輩出時,也許可以從這座祠堂找到一些答案。這座三進七開間的祠堂,採用了重簷歇山式屋頂,遠遠望去,便覺肅穆莊重。
裡面的雕刻裝飾精美異常,尤以木雕出彩,被專家稱作“木雕博物館”。在安徽省博物院展出的一副“荷蟹圖”中,荷花的圖案貫穿了四扇門板,寓意和氣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除了荷花以外,第一扇門板上還雕有螃蟹,寓意“和諧”;第二扇則雕以鴛鴦,與荷花一道寓意“和美”;第三扇上雕的河蝦,因被當地人稱為“順”而寓意“和順”;第四扇所雕青蛙蛙鳴響亮,故寓意“和鳴”。胡家人將他們要向子孫後代傳達的重要觀念以圖畫的形式刻在宗祠的每一處構件上,生動有趣,令人印象深刻。不難想象,當胡家後人一次次踏進這裡祭祖時,就會一次次重溫先輩們希望透過這些圖案帶給他們的教化……
當然,還有矗立於歙縣呈坎村的羅氏宗祠,休寧縣的王家三槐堂,棠樾村鮑氏家族特別的女祠清懿堂……
觀徽州古祠,能窺得徽州人對過去的反思——我們是怎樣創造瞭如今的輝煌的?與人為善,或勤勉治學,不忘過往,方能走得踏實。
民居徽州民居,總叫人想到青磚黛瓦馬頭牆,一派寧靜安逸的景象。走進它們,生活裡的智慧便隱藏其中。
西溪南鄉的老屋閣有一位著名的設計者——江南才子祝枝山。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土地貧瘠的徽州騰不出太多的空間來建房,所以徽州民宅多為兩層的樓房。
老屋閣正是明代中期徽州民居的代表作,一樓被用來陳放家中雜物,二樓才是人住宿的地方。房屋中間往往有一個天井,可以透光通風,與天井下的水池一起起到調節室內溫度的作用。二樓天井周圍安一圈飛來椅,又被稱作“美人靠”,過去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閣女子就是在這裡閒度時光。
最令人叫絕的是充滿智慧的“流沙牆”的設計,向牆體中間注入極細的流沙,可以防盜。假如有盜賊想要入內行竊,要麼得用梯子翻過高高的馬頭牆,要麼就得在牆上鑿洞。然古時梯子的使用是有規定的,一般民用的梯子遠不足以助人到達馬頭牆的頂端,只有雲梯才能滿足需要,但云梯卻是軍用。
這樣一來,便只剩鑿牆而過的方法了,但牆內的細沙會從所鑿的洞中不斷流出,待一整面牆內的沙子都流盡,主人家大概也能發現了。高高的馬頭牆以牆體包裹裡面的木結構,當某一戶失火時,不至於成片起火。
被稱作“花廳”的馮仁鏡宅顯示出另一種藝術的智慧:門口精緻的磚雕門樓、屋內精美的木雕構件,題材廣泛,內涵豐富,讓人捨不得眨眼。
觀徽州民居,便邂逅了徽州人在當下的時光——我們如何享受現在的生活?傾盡智慧,或寓以情趣,熱愛當下,始得自在。
牌坊作為中國特有的紀念性建築,大多數人提到牌坊的時候卻以為只有貞烈的寡婦才能立牌坊,這樣的認識顯然是不夠全面的。
其實,牌坊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標誌坊、功德坊、節烈坊和百歲坊。位於歙縣許村的雙壽承恩坊相傳就是朝廷為了表彰當地一對百歲夫婦而立的,屬於百歲坊,它的建立正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這一傳統美德的體現。而另一個令人感動的牌坊則是建於元朝的鄭村貞白裡坊。一個名叫鄭千齡的小小縣尹,一生廉潔奉公,一心只為百姓,於是受到一方鄉親愛戴,大家以一座牌坊來紀念他。這大概就是最早的“感動中國”了。
不同於徽州大地上其他牌坊單面四柱的結構,許國石坊四面八柱,也就是俗稱的“八角牌樓”,如今仍在歙縣縣城中跨街而立,氣勢非凡。
上面的花紋精緻繁複而又飽含深意:“巨龍騰飛”象徵皇帝,以示許國對上忠誠;“英(鷹)姿(雉)煥(獾)發”頌揚皇帝年輕有為;“魚躍龍門”表示許國乃科班出身;“三報(豹)喜(喜鵲)”則喻許國的三次升遷;“威鳳祥麟”稱頌當時文風鼎盛;“龍庭舞鷹”暗示許國的超然地位;“瑞鶴翔雲”寓意天下太平,又象徵許國的品格高尚脫俗;“鹿鳴圖”象徵當時的社會吉祥安樂,國泰民安……
還有環繞在下的12只石獅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在什麼東西都可以批次生產的現代,這樣一座獨一無二,處處透著巧思,訴說著當時人的理想的牌坊令人驚歎不已。
不知道在那個時代,它激勵了多少的學子為了能獲此殊榮而晝夜苦讀?
觀徽州牌坊,便曉得徽州人對未來的期許——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健康長壽,或功勳卓著,未來有所期待,才能有所成就。
徽州人將他們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寄託在祠堂、民居和牌坊三種不同的建築上。你來或不來,它們就在那裡,靜靜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