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9老王頭
-
2 # 男人要對自己狠一點13
其實大蒜一畝地大概也能收三四千斤,按正常價也就一塊左右一斤,不過前幾年被實力雄厚的中間商惡意壟斷,大量囤貨,低價收,高價賣,導致蒜農種植的積極性不高,所以前兩年價格很高,但今年由於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能過剩,所以蒜農地裡的大蒜價格比較低,而且今年受疫情影響,產品滯銷,物品流通不暢,導致差價偏大
-
3 # 為搬磚而活著
我認為不正常,中間商賺的太多,也可能是惡意囤貨加價炒起來的,這樣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使用者不捨得買,農民不捨得賣!打擊種蒜人的積極性!
-
4 # 小偉遊釣
價格低的原因是,有一下兩點,大家看看我說得對不對。
1 價格低主要是收購商把價格壓住,農民不買也得買,所以往往我能看到的都是農民的心酸與無奈。
2 建議建立合作社,這樣對農民有保障,收購商無法壓價,成熟的蒜合作社統一回收,這樣收購商就會怕拿不到貨源,都會統一把價格太高。所以還是有很大的空間來提升農民的收益,就要看用什麼樣的辦法去控制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這也是個人的看法,說得不對希望大家多多理解。
-
5 # 一縷清風忘憂草
在中間商眼裡10塊一斤也是正常的。
我家裡之前是種蒜的,一斤蒜出土也就5毛錢左右,1塊基本看不到,2017年有中間商來我們家收蒜,一斤才給2毛錢,怎麼辦?不賣吃不了,賣虧死,沒辦法只能賣。但是每次看到超市裡的蒜都到了10塊錢,心裡根本不是滋味,完全不能理解,中間商和超市到底賺了多少錢,而我們辛苦一年的農民連10份之三都看不到,在中間商眼裡,這就是正常的,而我們認為不正常。
現在電商這麼發達,為何還居高不下。最近大衣哥直播帶貨都被中間商埋怨了,中間商認為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而大衣哥只是為了讓農民都賺一點而不在乎這些,實際上蒜農2塊的售價也賺不了多少,只能是賺一些辛苦錢,大家都知道電商方便,可是蒜價依然下不來,為何? 我認為還是大家不相信電商,覺得電商賺的更多,實際上還是大家不清楚。
這樣的不正常會持續多久?轉換回來,中間商也不容易,畢竟全部依靠電商,中間商,超市都會面對強大的壓力,工作人員失業會在所難免,可是不透過電商,所有產生的成本將會落到消費者身上,其實沒辦法杜絕,畢竟每個人都需要生活,需要生存,不正常也只能面對。
結論:不正常大家也都面對了,社會的消費就是這樣的, 又出低價的也有出高價的,看你怎麼去接受,並沒有強買強賣,大家合理接受。沒什麼好辦法,您怎麼看?
-
6 # 農家二少
相信更多人更願意是新鮮的大蒜。消費者愛吃的,才是價格更高的。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但在今年的大蒜行情中,卻完全顛倒了過來。在超市裡,老蒜的價格能賣到10元一斤,而在農村,農民往外賣的剛剛從地裡挖出來的鮮蒜只有7毛錢一斤。
有人說了,這可能是中間商的問題,也就是說是奸商在故意壓低價格,獲取利益,讓農民吃虧。
的確,中間商的利潤過高,是大蒜不掙錢的一大原因。不過,我們也得清楚的認識到,大蒜如果沒有收購商的收購和儲存,可能連7毛錢都賣不上。原因很通俗易懂,大蒜不是快消品,它更多的是一種食材佐料,消費週期比較長。而農民又沒有專業的冷庫來進行貯存,只能靠大蒜收購商來完成這一項工作了。
所以,對於貯存的大蒜收購商來,想從大蒜上獲取利潤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其實,鮮蒜之所以價格不高,有這麼三個原因:
一是大蒜整體市場行情不如去年好。
二是鮮蒜水份太大,在運輸等過程中都水份都會降低,完全成曬蒜後,大約能折耗30%左右的斤稱,這一折耗也是由農民來承擔的。
三是鮮蒜蒜根泥土太多,一般大蒜挖完了都會抖一下土,尤其是機械旋耕出來的大蒜,帶得土更多。
這些土隨著大蒜的一次次搬運或加工都會漸漸的掉下去,也就是大蒜的重量會進一步降低。
因此,鮮蒜的價格比老蒜要低,也在情理之中。但低十幾倍這個價格還是讓農民難以接受。
未來,如果要想鮮蒜的價格能上漲,那麼必然要改變傳統的大蒜經銷模式。不僅僅靠儲存大蒜賺錢,更得把像蔬菜那樣直接賣到城裡超市裡
-
7 # 艾條王
不正常,中間商是一個原因,超市也是一個原因,超市即便進貨便宜也不一定讓利給消費者,因每個超市的距離都不會很近,都會離得遠比較遠,周圍的人都在附近開的超市購物,即便遠些地方便宜點,也不會捨近求遠去買,有也是極少數,超市撐握到這個特點就不會讓利給消費者!很多人認為是中間商賺去了,我認為超市才是賺了大頭的地方。
-
8 # 殷林華
正常。超市裡還是去年的陳大蒜,原來的價格高點。而現在地裡的大蒜,今年種植大蒜的農戶太多。多了不貴之稱,所以賣到了6毛8分錢一斤是實事。
-
9 # 楊啟國Y
樓主你好,你說今年蒜農地裡的蒜價七八毛一斤,但是超市還要賣七塊左右一斤,這個問題應該過一段時間,超市的售價,也要便宜下來的。因為現在網際網路那麼發達,人人都知道行情,國家也有可能對蒜農一點扶持。
-
10 # 燕子不一樣
農民賣大蒜分嫩蒜跟老蒜。
半個月之前,我們江蘇這邊,農民在地裡賣的嫩蒜才五毛錢一斤。
昨天我在超市裡也看到了,超市裡賣的大蒜也分嫩蒜和老蒜,嫩蒜的話我們這邊,現在超市裡賣兩塊多錢一斤,老蒜的話賣五塊多錢一斤,一分錢一分貨。
我記得前段時間我們這裡收蒜薹的時候,批發商在蒜地裡,跟農民收購價就是三塊多一斤。但是我到超市裡去買蒜薹的時候,超市裡邊蒜薹才兩塊多錢一斤。
我分析了一下,就是蒜地裡農民那個蒜薹比較好一點,超市裡那個蒜薹沒有蒜地裡農民的蒜薹那麼好。
一般價格貴一點,東西要好一點。
-
11 # 我是玉玲
我們這賣的1.3元,還有1元的,那裡有7塊錢一斤的覺得不可思議啊。老家蒜地裡5毛錢一斤,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值得深究啊!
-
12 # 果園小王
這就是中間商起的作用,讓農民賤賣農產品,農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又能賺幾個錢,如果讓農民學會網上直銷,就算一斤5塊直接賣給客戶,是不是這一年農民不會白辛苦,更有助於農民脫貧致富
-
13 # 皇家小亮
現在農村,很多人開始承包地來重果蔬。在種之前的願望,都是種的東西能賣個好價錢。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很多卻是在低價出售。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這也是無奈之舉。今天我們所討論的主題是,蒜農地裡大蒜賣七八毛一斤,而超市的價格卻達7塊一斤,正常嗎?
其實,很正常,這種現象也很普遍。但是,對於農民來說,賣出與買進的價格相差太多,這一點卻不正常。然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單一的銷路讓農民沒有多餘的選擇。不管是蒜農,還是種其它作物的,他們的銷售渠道往往很單一。一般就是等收購方來收購,沒有多餘的選擇,自然也就抬不起價,賣不了好價錢。雖然,現在有部分農民也開始直播賣貨,但也只是少部分而已。對於大部分農民來說,對其不瞭解,也不會,進而,傳統的銷售模式,才讓農民更放心。
第二、收購方把價格壓得很低再收購。作為收購方,當然是想以最低的價格收購東西了。他們是商人,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收購時壓得越低,賣出時才能賺得更多。可這往往就苦了農民了,畢竟,辛辛苦苦種出的東西,卻賣不了好價錢,多糟心啊!而且作為農民,不賣也不行。因為不賣的話,可能就要砸在手裡,到時連本錢都收不回來。所以,哪怕價格被壓得很低,也只好勉強賣了。
第三、多次轉手,中間商把價格抬高後再出售。收購方收到後,往往不是直接賣給了超市,而是轉手賣給了其他的中間商,然後,其他中間商在轉手或者賣給超市。中間可能會轉幾次手,到了超市的價格,自然而然就抬高了很多。所以,超市賣出的大蒜才會達到7元7一斤。
所以,有了以上原因,才會導致農民賣出時價格低,而超市賣的時候,價格卻高了很多。
如何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
1.打虎還需自身硬,把作物種好才是關鍵。
2.尋找更多的銷售渠道,以及合作方。
3.學習新的知識,採用新的銷售模式。
-
14 # 我已不再年少1981
正常不正常,要看對誰來說,對中間商來說,他覺著是正常的,對農民來說,他們就覺得不正常,你收我的是七八毛,賣的卻是七塊,誰心裡也不會舒服,差距實在太大了!
當然了,農民賣價低是有原因的:收購商只要把價格壓到最低,他的利潤就能最大化,收購商就那麼幾家,農民是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農民沒有定價權。 農民的心酸與無奈就是這樣形成的。
農產品要想把價格賣的高一點,那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成立合作社,種植銷售一條龍服務。這樣收購商無法壓價,農民也多了一條選擇。
這是我自己的一點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你多多諒解!
-
15 # 科學興農
提要:大蒜行情兩重天,產地七八毛超市五六塊,差異為何如此大?
今年疫情一來,人力用工成本、物流成本都增加了不少,而且尚能夠在疫情期間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更是不易,為了支付員工的工資以及維持企業運營,部分商品的價位也相對偏高了一些。
不過上述絕非產地大蒜價位如此之低的唯一原因,據瞭解最近一週大蒜行情持續上漲,如今產地的大蒜價位也基本上已經達到了1元每斤的樣子,這說明一點就是之前大蒜價位偏低的原因是蒜商在持續的壓價,當然了對於蒜商而言,在大蒜上市之初,他們也確實有壓價的資本。
一方面大蒜集中上市,農民著急售賣,蒜商趁機壓價能夠賺上一筆。另一方面則很大程度上還是蒜商接著疫情趁機發大財,疫情讓很多農民也誤判今年大蒜市場外銷困難,說實在的,今年大蒜外銷也真的困難,這還真的沒錯,但是即便如此,大蒜價位也還不至於如此之低吧?低的過於離譜就顯得有問題了。而蒜商也正是抓住了農民的這種心理,趁機的發起了“疫情財”。
-
16 # 蛋蛋要聽話
這個問題老生常談了,物流,中間商,包裝都要掙錢,雖說地頭蔬菜價格不高,但是到老百姓餐桌上就貴了,所以說,減少中間環節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但是七塊一斤有點離譜了,這個時候,就你需要開啟各種購物軟體啦,電商絕對比這個超市賣的便宜,我剛買了十斤,泡了糖蒜,十幾塊錢還包郵
-
17 # 宗元三農堂
今年大蒜主產區價格非常的低,一般賣價為78毛錢一斤,個別地方價格低到了兩毛錢一斤,可以說讓蒜農虧得一塌糊塗,每畝地至少虧1000元左右。根據一些地方,大蒜的賣價是以母來賣,一畝大蒜只賣1500元或者1600元,不再進行論斤賣了,這樣每畝大蒜至少生產2500斤,可以算算能夠虧損多少了。
但是現在超市裡一些大蒜價格確實非常的貴,目前超市平均價格在三元左右一斤,個別超市的價格突破了7元一斤的行情。超市的價格如此之貴,而蒜農的價格則便宜到等於白給,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首先,今年大蒜總產量的增產,使得大蒜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去年冬季由於大蒜價格非常的,導致了蒜農大面積的種植大蒜,使得今年大蒜產量增加。至少今年大蒜的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34%以上,可見打算今年價格下跌勢在必然。
其次,大蒜價格的下跌與中間商有直接的關係,或者說與蒜商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收購商大力的壓價大蒜價格,導致了當地的蒜農沒有辦法,只得把大蒜賣給這些蒜商。其實大蒜每年都是由這些中間商或者收購商,操縱著大蒜的價格,也就是出現了壟斷的現象,讓蒜農虧得一塌糊塗。
第三,由於疫情的原因也使得大蒜價格出現了下跌,畢竟在運輸方面造成了大蒜成本增加。好多地方有依舊是限制運輸,畢竟跨區域的運輸產品還是受一定限制的。
第四,中國的市場的體制影響了大蒜的銷售。對於城市的農貿市場很多農民是進不去的,只有那一部分的中間商才能夠到城市的市場上去買賣,或者說只有這些中間商才能夠把外地的大蒜調到當地的農貿市場上,然後再批發給當地的超市裡面。如果說城市允許擺地攤,這樣會使得大蒜滿大街都是的,那樣消費者可以買的方便,農民也可以賣的價格好一些,當然就沒有壟斷現象的發生了。
總之,農民是最苦的,俗話說“貨到地頭自然死,貨到市場自然活”。農民生產的東西就是不值錢,如果值錢的話,那麼收購商都會打壓,這就是貧苦的農民的勞動的結局。中國必須對市場體制進行改革,讓農產品自由的到市場上去買賣,城市裡面市場不能夠限制農民去買賣。擺地攤其實就是允許農民進城買賣東西,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農民的農產品及時的賣出去。才不會出現農民賣的大蒜價格只有7~8毛錢一斤,甚至有的只有3~5毛錢一斤,而城市超市裡的大蒜價格就達到了7元錢一斤的行情。這是坑了農民也坑了消費者,肥了中間商和商販。
-
18 # 農夫也瘋狂
今年打算的行情不僅是不樂觀,簡直就是慘跌。在去年的時候,客商去地頭的收購價,基本可以維持在2塊錢以上一斤。再來看看今年,普遍收購價都是低於1塊錢的,有些地方的收購價更是跌到了五六毛錢一斤。但是就算是這麼低的價格,來收購的可少還少得可憐。
據種植大蒜的農民透露,種植一畝大蒜光是種子就要1500元再有,還有肥料600元,土地租金、人工費用等1500,這些加起來平均一畝地的成本就是3000元以上。如果自己不請人,不租賃土地,那種植的成本低一點,也至少在2000元以上。而大蒜的畝產大概是3500斤,按照現在七毛錢一斤的收購價,一畝地的產值就是2400塊錢。這對於農民來說,種植大蒜是肯定虧本的。尤其是哪些成本土地,大規模的種植戶,種的越多就虧得越多。那為何在產地賣幾毛錢一斤多大蒜,在超市卻搖身一變要六七塊錢一斤了呢?
那超市的大蒜和產地的大蒜,價格為何相差如此之大呢?這是因為中間商也要掙錢,產地賣的但是鮮蒜,也就是剛從地裡挖出來的溼蒜,而且是批次的收購價,價格肯定是要低一些。而超市所賣的,基本都是加工好的幹蒜了,不僅沒有了泥巴,而且還晾曬乾了的。這樣有損耗,自然就要算到成本里面去,而價格就會上調。
同時大蒜從產地,經過客商的收購,然後運輸到城市裡,在經過大小批發商才到達市場,每一層的中間商都要掙錢,所以價格肯定要貴了。經歷過的中間商越多,大蒜的價格就越貴。所以在產地幾毛錢的大蒜,到了消費者手中七八塊,這個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也是正常的。
-
19 # 三農堂廣訊
面對這個問題我也是到了一些超市去看超市中的大蒜價格,超市的價算價格也還是維持在七塊一斤。而對比農村田地中七毛一斤的大蒜,我眼前一懵覺得是非常的不可思議,為何差價如此的離譜。究竟是菜農們被中間商壓了差價還是今年的運輸成本增加。我問了一些從事大蒜儲存的中間商得到了答案,首先在我們超市中看到七塊錢一斤的大蒜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出的大小和品相較好的大蒜。在一噸大蒜當中也只有少許的那麼一些才能達到超市的上架標準,然而剩下來的一些大蒜往往都是被送去一些餐廳和加工廠。
其次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運輸的成本問題,有的地方比較遠,那麼價格就會給增高,還有的就是有的超市裡銷售的大蒜價格高,主要是大蒜為幹大蒜,像幹大蒜的價格也是比較高的,曬乾的大蒜水分減少了之後,成本就會增高,加上今年又是因為疫情的原因餐廳和加工廠對大蒜的要求和需求變得非常低,即使是以前紅火的聽聽和加工廠也是對大蒜的需求量不足往年的1/3,於是大量的殘次品大蒜就被浪費掉了。還有的就是今年的大蒜價格不高的原因還是因為農民跟風種植大蒜,導致大蒜產量猛增,卻出現了價格低的情況,這樣也就導致了農田中大蒜七毛一斤的主要原因。
-
20 # 阿坤鄉野說
問:今年蒜農地裡大蒜七八毛一斤,但超市蒜價格卻達7塊一斤,正常嗎?
價格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也和中間商成本有一定關係,但蒜農那七八毛一斤,超市價格7塊一斤不正常,因為中間商運輸等成本沒這麼高。下面的文章,阿坤和大家一起分析一番,超市大蒜價格是否正常,由什麼原因所導致!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原因一,大部分蒜農將蒜囤積,市場上大蒜量並沒有想象的多
現在正是大蒜集中上市期,例如產蒜大省河南,地裡面的大蒜收穫接近尾聲,由於地頭大蒜價格太低,一般價格在六毛錢一斤左右,大部分蒜農決定囤積起來,等著大蒜集中上市期過去,大蒜價格回升上漲了再賣,所以市場上流通的大蒜量,或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這多,另外,據阿坤所知,大多數超市大蒜價格並達到七元一斤,阿坤這邊超市也就三四元一斤罷了,題主有一概而論一葉障目之嫌。
更何況,田間地頭收七八毛一斤,並不代表著蒜農一定賣,畢竟這個價格刨去成本,賺不了什麼錢,像阿坤這邊的豫東地區,租人工收大蒜的話,一畝地價格已經到了900元一畝,所以蒜農大部分都將蒜囤積起來了,市面上大蒜量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
二,超市農產品價格一般都稍貴,屬於正常現象
相同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產生的價值是不同的,喝了一瓶水在水廠分文不值,但到了缺水的沙漠,它便成了軟黃金值錢物了,這個道理放在超市一樣,農產品在田間地頭不太值錢,但到了超市就不一樣了,從地頭到超市需要層層流轉,每過一次手都產生一定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運輸成本、人工費用、老闆抽成、租金成本等等,這些最終都會加在超市產品價格上,所以超市農產品價格高,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不會像題主所說差距那麼大。
總之阿坤認為,超市裡面大蒜價格比地頭高,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但大部分並不會高出那麼多倍。對於此現象,您怎麼看?
回覆列表
感謝官方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相信更多人更願意是新鮮的大蒜。消費者愛吃的,才是價格更高的。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但在今年的大蒜行情中,卻完全顛倒了過來。在超市裡,老蒜的價格能賣到10元一斤,而在農村,農民往外賣的剛剛從地裡挖出來的鮮蒜只有7毛錢一斤。

有人說了,這可能是中間商的問題,也就是說是奸商在故意壓低價格,獲取利益,讓農民吃虧。
的確,中間商的利潤過高,是大蒜不掙錢的一大原因。不過,我們也得清楚的認識到,大蒜如果沒有收購商的收購和儲存,可能連7毛錢都賣不上。原因很通俗易懂,大蒜不是快消品,它更多的是一種食材佐料,消費週期比較長。而農民又沒有專業的冷庫來進行貯存,只能靠大蒜收購商來完成這一項工作了。
所以,對於貯存的大蒜收購商來,想從大蒜上獲取利潤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其實,鮮蒜之所以價格不高,有這麼三個原因:
一是大蒜整體市場行情不如去年好。
二是鮮蒜水份太大,在運輸等過程中都水份都會降低,完全成曬蒜後,大約能折耗30%左右的斤稱,這一折耗也是由農民來承擔的。
三是鮮蒜蒜根泥土太多,一般大蒜挖完了都會抖一下土,尤其是機械旋耕出來的大蒜,帶得土更多。
這些土隨著大蒜的一次次搬運或加工都會漸漸的掉下去,也就是大蒜的重量會進一步降低。
因此,鮮蒜的價格比老蒜要低,也在情理之中。但低十幾倍這個價格還是讓農民難以接受。
未來,如果要想鮮蒜的價格能上漲,那麼必然要改變傳統的大蒜經銷模式。不僅僅靠儲存大蒜賺錢,更得把像蔬菜那樣直接賣到城裡超市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