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UN醬的芭蕾舞臺
-
2 # 以古觀今
導言:唐朝末年,地方潘鎮將領擁兵自重,分割政權各自稱王。其中梁王朱溫勢力最大,公元907年,朱溫篡唐自立為帝建立梁國,唐朝滅亡,拉開了五代十國的序幕。隨後近70年政權更迭頻繁,其中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聯合契丹推翻了後唐政權,建立後晉,並將燕雲十六州作為謝禮分割給契丹,此後直到明朝燕雲十六州才完整併入漢人統治的版圖。
五代十國時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地擅於將,將擅於兵”,由此造成了國家被將領所挾制,將領被士兵挾制的滑稽現象。這樣的軍隊所維護的政權是極其不穩固的,“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章法統攝軍隊,打仗不能抗打,內部亂哄哄的,就像一盤散沙,一有風吹草動,就迅速瓦解。最有意思的是北漢、後蜀都勾結契丹圖謀中原,更不要說聯合共同抗擊契丹收復燕雲十六州。五代十國中,後周政治清明,周太祖郭威即位後,勤儉愛民,獎勵耕殖,招撫流亡,平均賦役,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周世宗接下來的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計劃打下了基礎。
周世宗剛剛繼位,後漢就迫不及待和契丹合擊攻打後周,史稱“高平之戰”,這場戰爭雖然最後後周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使周世宗柴榮認識到情勢不容樂觀。於是大刀闊斧進行軍隊革新,“自軍使以上及監押使臣並斬之,由是驕將墮兵,無不知懼。”,其後又廣招天下壯士,武藝超絕者,“署為殿前諸班”,裁汰老弱羸小,因此“諸軍士伍,無不精當。由是兵甲之盛,近代無比”。
自公元955年開始,周軍先敗後蜀,後伐南唐,盡取江北之地。先南後北,三次南征震懾了南方各割據勢力,為之後的北伐掃除了後顧之憂。
自中原內亂時,耶律阿保機乘機統一各部落,軍事經濟一時十分強盛。而周世宗時,契丹正是遼穆宗執政時期,這個時期,契丹內部政局動盪,遼穆宗也經常不理朝政,叛亂四起。
世宗自乾寧軍御龍舟,艛船戰艦,首尾數十里,至益津關,降其守將,而河路漸狹,舟不能進,乃舍舟陸行。瓦橋淤口關、瀛莫州守將,皆迎降。方下令進攻幽州,世宗遇疾,乃置雄州於瓦橋關、霸州於益津關而還。周師下三關、瀛、莫,兵不血刃。述律聞之,謂其國人曰:“此本漢地,今以還漢,又何惜耶?”——《新五代史》
公元959年,周世宗舉兵伐遼,周軍攻克了瀛、莫、易三洲。最後後周世宗因為重病而南返,莫州、瀛州歸後周領有,而遼軍加強防禦,不敢南下。由此來看遼朝也是準備放棄燕雲十六州的。
如果當時周世宗不死,是極其有可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其一:契丹內部政局動盪,統治階層不思進取;其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乘勝追擊,可振奮士氣;其三:燕雲十六州才分割出去不久,民族融合還沒完全形成。
再看看宋朝時候,雖然宋太祖趙匡胤一統中原,國力強盛,但是遼朝自遼穆宗死後,遼景宗時用人不疑,賞罰分明,執政有為,一度到達全盛時期。之後蕭太后執政時期更是勵精圖治,鼓勵農桑,四處征戰時,親自督戰,軍隊訓練有素,軍事經濟等綜合國力逐漸達到鼎盛。一方面蕭太后對內注重生產,對外訓練軍隊,嚴防死守。另一方面燕雲十六州地勢險要,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如此一來,宋朝想要收回燕雲十六州難上加難。
北宋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先後兩次圖謀收復燕雲十六州,皆以失敗告終。澶淵之盟後,宋朝更是注重文化教育,逐步形成重文輕武之風。宋太祖為了鞏固其來之不易的政權,為了防止重蹈五代藩鎮割據的覆轍,其在軍事上的改革,大大降低了武將的地位,國家開始朝著文化商業等產業發展,經濟繁榮。之後雖然宋太宗不忘收復燕雲十六州,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卻大打折扣。歷經兩次北伐失敗後,宋太宗之後的繼任國君都偏安守成,而非重振軍事力量。因此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志向已經在歷經幾代國君後消磨殆盡。
由此不難看出,後周錯失良機收復燕雲十六州,北宋從最初的勇武慢慢走向衰弱,導致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計劃一直沒有提上議程,最後也為他的不作為買了單。 -
3 # 填哥嗑歷史
匯入語:說到燕雲十六州,北宋人的心中,肯定是一把鼻涕兩行淚。
一把鼻涕,是因為他處在北宋的北方,相對較冷,兩行淚,是因為北宋為了這個地方,不僅損兵折將,甚至把國運都搭上了,就是這樣也還沒有得到這個地方。
它讓北宋被迫彎下了高傲的頭顱。讓宋人吃盡了苦頭。
北宋頭上的達克摩斯之劍
燕雲十六州簡介
燕雲十六州位於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在隋唐五代時期,這裡分別設立幽州、代州、雲州等十六個州。簡稱燕雲十六州,或者稱為幽雲十六州。
這是一塊位於我國農牧分界線的重要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地區跟北方又遊牧民族的重要分界線。著名的長城就是屹立在燕雲十六州的北部。
這裡山巒交錯,易守難攻,是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更是進攻遊牧民族的前哨。
因為從這裡往北,就是一望無際的蒙古高原(又稱大漠)。往南,則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對於中原政權來說,如果這裡丟失,則中原立刻暴露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這樣,中原不是政權不保(明朝),就是得重兵保衛。且整日擔驚受怕(北宋)。
因此,燕雲十六州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屬於兵家必爭之地。歷朝歷代的中原政權,都在這裡重兵把守。並且多次在這裡與北方民族陷入鏖戰。
五代後唐末年,沙陀人石敬瑭為了篡唐稱帝,以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為代價。換取契丹大軍幫助推翻後唐。因此,燕雲十六州落入契丹之手。他成了懸在漢人頭上的達克莫斯之劍。
燕雲十六州地形
後周世宗親征燕雲十六州之戰
十多年之後,後周世宗即位。雄心勃勃的後周世宗,立志統一中原。經過多年征戰,後周世宗先後打敗了南方的割據政權和北方的北漢。
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周世宗
因此,後周世宗決定先攻取燕雲十六州。並且做了多方面的準備。
周世宗顯德六年,親自率領大軍北伐。北伐的大軍直入燕雲十六州,所向披靡。遼朝遼寧州刺史王洪、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刺史劉楚信望風而降,易州刺史李在欽被擒。僅僅五十二天的時間,周世宗輕而易舉的佔領三個州十七個縣。
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關南平,凡得州三、縣十七、戶一萬八千三百六十。是役也,王師數萬,不亡一矢,邊界城邑皆望風而下。——《舊五代史.世宗紀》
可惜就在世宗雄心勃勃,準備進攻幽州的時候,卻突然暴病而亡。周軍被迫班師回朝。
北宋收復燕雲十六州之戰
1、高粱河之戰
周世宗去世後不久,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之後,宋朝用了十八年的時間,消滅割據南方的多個政權,統一了南方。
979年一月,宋太宗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北漢。在鏖戰四個月並打敗遼朝援軍之後,北漢投降。宋朝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不聽前軍將領的意見,決定乘勝追擊,親帥大軍,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
於是,979年六月,宋軍攻入幽雲十六州。起初,宋軍進攻還算順利。連下多個州。但是,在幽州碰到遼朝南京馬步軍指揮耶律學古和南京留守韓德讓的堅決抵抗。不得前進。
遼景宗聽說幽州被圍,急忙命令南院大王耶律沙、大將耶律休哥率領精銳部隊前往支援。
七月六日,雙方在高粱河激戰。宋軍冒進,中了遼軍誘敵深入之計。被遼軍攔腰截斷。宋太宗匆忙棄軍而逃。宋軍大敗。
2、雍熙北伐
986年,宋軍再次北伐。史稱雍熙北伐。宋軍兵分三路大舉進攻。其中,東路軍是由曹彬率領的主力軍。
宋軍三路大軍進展神速。特別是曹彬的大軍。已經攻到了涿州(河北省涿州市)。結果發現糧草不足。匆忙退回雄州。正退到半路,宋太宗命令來了,不許退回。必須前進。於是大軍改向。這一來一回之間,宋軍被遼軍堵住了(這麼奇葩的行動也就宋軍有了)。沒有多少糧草的宋軍心無鬥志,被遼朝大將耶律休哥打的大敗。主力軍的東路大敗而歸,中路和西路不敢戀戰,趕忙撤回。因為中路軍潘美溜得賊快,來不及接應護送著一大堆百姓南逃的楊業。導致楊業兵敗被殺。宋軍北伐失敗。
3、童貫伐遼
1122年,宋軍決定趁著遼軍被金軍打得大敗之機,和金國聯合,一舉佔領幽雲十六州。
於是,宋朝命令大宦官童貫率領大軍北伐。但是宋軍這次北伐笑料頻頻。
因為宋朝君臣認定遼軍已經心無鬥志,只要宋軍出動,遼軍就會投降。於是,宋徽宗下令:不許殺害一兵一卒。並把這個命令在遼國傳開了。
而且宋軍邊防部隊一百多年沒打過大仗了。軍心渙散。童貫到了邊境一看,暈了。於是,趕忙命令邊防部隊不得越過邊境挑釁(免得被打了都不能還手)。只是在邊境勸降。
童貫
前軍統制楊世可聽說遼軍正準備投降,於是率領一支騎兵越過邊界勸降。結果被遼朝大將耶律大石打得大敗。後來种師道派遣楊世可率領軍隊在邊境勸降,又被遼國狠揍一頓。這下種師道火了,不管什麼皇帝的命令了,下令還擊。但還是晚了。宋軍大敗。
東西兩路宋軍大敗,潰退回雄州(河北省雄縣)。不過雄州守將拒絕開城門。因此宋軍被遼軍追上了,一場血戰,大敗。
後來,遼朝涿州守將郭藥師因為害怕金國人,主動投降宋軍。宋軍在郭藥師的帶領下,攻入幽州城。但是宋軍在城內燒殺搶掠,且對遼軍不做防備。被遼軍反撲。宋軍大敗。郭藥師狼狽逃串。宋軍再次大敗。北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軍事行動至此結束。
後周世宗與北宋征伐幽雲十六州的結果不同的原因:
一、契丹方面
1、皇帝才能不同
在後周世宗時期,契丹皇帝是遼穆宗。遼穆宗是一個荒淫無度的皇帝。喜歡酗酒,喝醉了就睡覺。人稱“睡王”。遼朝國內人心惶惶,政局動盪不安。叛變時常發生。甚至很多的人都準備南逃後周。都不用後周去攻打了。
到了宋太宗高粱河之戰時,遼朝的皇帝是遼景宗耶律賢。雍熙北伐的時候,遼朝主政的是野心勃勃的蕭太后和聖宗耶律隆緒母女。耶律賢雖然身體不咋樣,蕭太后和耶律隆緒雖然母少子幼,但是都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執政者。而且對幽州極為重視。一旦宋軍入侵,迅速調遣大軍加以應對。甚至也御駕親征。
遼景宗耶律賢
2、遼南京(今北京)守衛不一樣。
遼朝的燕雲十六州的守衛,此時有很多是幽雲十六州的本地人。也就是中原人士。
所以後周世宗一路打來,幽雲十六州守將紛紛投降,也是事出有因。
而在世宗北伐之後,遼朝大舉加強南京城的守衛。在高粱河之戰前,遼在南京城部署有鐵騎一萬八千多名。還有步軍一萬多名。並且周圍的大軍隨時可以調動。一旦發生戰事,遼朝可以調動20萬大軍。
遼朝南京守衛,已經換成智勇雙全的韓德讓和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高粱河之戰後,遼朝更是將鎮守南京的重擔,交給了有勇有謀的耶律休哥。此後,遼朝南京城也一直是重兵猛將守衛。即使其他地方軍情緊急,也不能調動。就算是被金兵追著打,遼朝南京守衛也還是大將耶律大石。
遼大將耶律休哥
二、北宋方面
1、皇帝才能不同
後周世宗的才能自不必說。攻打北漢、南唐、契丹,哪次不是打了大勝仗?
北宋皇帝的軍事能力,戰略眼光就差遠了。
宋太宗花費四個月,勞師動眾,滅亡北漢。軍隊已經非常疲勞。很多將領都勸宋太宗不要再打了。宋太宗不聽。堅決出擊。出擊倒好,糧草物資跟不上。被迫一邊準備糧草。一邊進軍。大軍拖了一個月,才到達戰場。這樣大規模的調運糧草,調動大軍。遼朝早就有所準備了。
在進軍途中,後周世宗是命令軍隊不許後退,還斬了擅自後撤的將領。而宋太宗是自己跑的連遼軍都追不上。這就是差距。
後來的宋真宗、宋徽宗等等更不用說了。
宋軍
2、將領的才能不同
我們看看周世宗時期的將領。義武節度使孫行友、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水路都部署趙匡胤、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義成節度觀察留後陳思讓等人。都是能征慣戰,在五代十國年代裡摸滾打爬多年的人。
到後來,宋太宗時期,所重用的潘美、曹彬。楊業等人。其實也都不錯。也是經過戰火歷練的。
到宋徽宗時期,就只好用童貫這樣的角色了。雖然在宦官隊伍中,童貫的指揮能力還算可以的。
3、北宋中期一直沒有時機。
有的人可能說,從雍熙北伐到童貫伐遼,有一百多年的時間。這一百多年裡,北宋怎麼也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
因為除了北宋皇帝懦弱外,北宋也沒有時機收復燕雲十六州。
雍熙北伐失敗後不久,北宋就爆發了王小波李順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宋真宗上臺後,遼朝不斷南侵,1004年,遼蕭太后、遼聖宗率領大軍南下。宋真宗被迫親征。在打了勝仗之後,與遼軍簽訂《澶淵之盟》。規定雙方以白河溝為邊界(實際上北宋還是收回了遂城及涿、瀛、莫三州)。並規定每年送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這樣,宋不僅在軍事上無法收回燕雲十六州,而且,連道義上也失去收回燕雲十六州的藉口了。
之後,遼還是在邊境部署重兵。而北宋,則開始忙於與西夏的戰爭和王安石變法了。
遼蕭太后
結束語:後周與北宋進攻幽雲十六州的結果不同,是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更是兩朝帝王將相的才能不同之故。可惜的就是中原從此失去燕雲十六州四百多年,中原的王師再次踏上燕雲十六州,要等到大明王朝了!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
《宋史》
-
4 # 西風悍馬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失嶺北(王維詩中都護在燕然的燕然都護府)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
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充套件到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160多年。
-
5 # 博士軒轅
後周皇帝戰鬥意志強,他帶領的民族就強。
南宋戰鬥意志弱,其軍隊戰鬥力也弱。
比如岳飛,以當時南宋的財力,人口,經濟,軍事技術,摔開金國不知道多少。但是岳飛空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但擰不過國家政策。
中華人民只有富死,沒有窮死的時候。
比如明朝,就算國庫再沒錢,也比滿清要富裕的多。軍隊再少,質量再低,武器再差,軍餉再少,也比滿清要強的多。
所以,中華只有富死,沒有窮死。富則不好戰,窮才會拼命。
-
6 # 使用者3782336947
後周直至北宋趙匡胤時期,軍隊的戰鬥力都是很強大的,不然在北宋建國後,也不會那麼快的平定南方諸國。
北宋剛建國後,趙匡胤包括趙光義實行的是先統一南方再統一北方的策略。趙光義在平定北漢後,太過急於求成,想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不曾想將士的勞師遠征,剛打完北漢,不修整,接著就去攻打遼國,本身勝算就不打。所以導致了第一次的失敗。
而第二次伐遼國,確實有點輕敵,以為遼國主少國疑,但事實是有蕭太后主政,遇到了高手,部隊又兵分幾路,不能夠及時相互照應,導致了最後大敗而歸。
到了趙光義之後,一方面因為後邊的皇帝都沒經歷過打仗,也不願意戰爭,另外經過了杯酒釋兵權,軍士戰鬥力下降,後邊在寇準的主導下又簽署了澶淵之盟,北宋基本承認了燕雲十六州歸屬遼國。時代又過去了太久,所以也就淡忘了收復的事了。
回覆列表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幽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燕雲十六州具體指:幽州(今北京市區)、順州(今北京市順義區)、儒州(今北京市延慶區)、檀州(今北京市密雲區)、薊州(今天津市薊州區)、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間市)、鄚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媯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武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蔚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應州(今山西省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市東)、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區)、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相當於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
宋朝的很多皇帝一生都以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人生使命和終極抱負,然而到南宋滅亡為止,兩宋加起來一共存在了320年之久,仍然還是沒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兩宋時期,朝廷曾多次派兵北伐,甚至還有皇帝曾經帶兵御駕親征,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宋王朝這麼努力,為什麼最終還是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呢?其中原因我認為有一下幾點:
1、首先是政治上執行弱軍方針,宋朝開國後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就是“杯酒釋兵權”,因為唐朝以來藩鎮軍事割據,趙匡胤就是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後周天下建立大宋的,所以他極度不自信,害怕收下將領們也造反,稍有能力的軍隊將領都被賜回家養老,在政治制度設計上限制軍隊指揮官在朝廷及軍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威信,這麼做一來導致了武將地位低下,經常被朝廷文官內鬥所牽連禍害,二來導致軍隊將領普遍能力威望不足,難以協調指揮大規模會戰。
2、是軍事上執行亂軍方針。一是本末倒置一頓亂搞,把戰鬥力強的軍隊集中到京師編成禁軍遠離戰場,導致和平時期軍隊作戰能力整體下滑嚴重。然後還把指揮官和部隊相分離,導致本就沒有威望的指揮官難以被基層軍官所信任,上下不齊心攻堅能力差,戰鬥意志弱只能打順風仗,遇到不利局面軍隊立馬炸營崩潰。
趙匡胤這麼做的本意是維護朝廷統治,防止叛亂造反,可是在當時面對強大的契丹人和後來的西夏人時,這種做法無疑是自亂陣腳,自廢雙臂,導致宋軍進攻能力差,根本無法與擁有強大騎兵部隊的契丹人在燕雲十六州進行大規模會戰和攻堅戰,自然就無法奪回寶貴的燕雲十六州了。
3、遼的戰鬥力很強,這是無疑的,遼是遊牧民族出身,士兵都以驍勇善戰的騎兵為主,戰馬都是高大威猛的草原牧馬,而宋的軍隊主要以步兵為主,騎兵很少,而僅有的騎兵戰馬都是透過很複雜的程式才購到的。遼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早在初唐時期,契丹這個民族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唐中期,契丹已經形成了幾個戰鬥力很強的部落,開始統領草原的一些部落。契丹這個民族很善於學習,他們從初唐開始,就開始學習中原漢族的一些制度和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始模仿漢地的一些制度,建立州城,並從漢地擄來一些漢民,進行農耕。契丹也學習中原朝廷的一些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地方官制度,陪都制度,監察制度,財政制度等。到了宋朝時期,遼內部的制度已經十分完善,一點都不亞於宋。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權已經不是隻靠蠻橫勇悍取勝的政權了,他們有很完善的政治體系和國家制度,有自己國家的文化和精神,有可以和中原王朝相媲美的國家框架和結構,當然不容易摧毀。如果僅僅只有武力,只靠拳頭,那樣的政權是很容易摧毀的,而且不容易重建。但是遼和金可以在中國的歷史上存在幾百年之久,絕對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驍勇善戰,也因為他們的努力和作為,因為他們的善於學習,因為他們逐漸形成的國家精神和國家文化。遼在武力和精神上都如此強悍,宋北伐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4、宋北伐無法取勝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遼在燕雲十六州實行的制度和政策,這些制度不僅有利於遼對燕雲十六州的統治,而且遼還獲得了很多漢地士大夫的支援,這些漢地計程車大夫給遼出謀劃策,讓遼得以守住燕雲十六州,並發展燕雲十六州的農耕和貿易,讓燕雲十六州為遼所用,成為遼境最富庶的地方。
由於宋朝最終並沒有收回對南方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的燕雲十六州,後來又被北方少數民族遼夏金蒙輪番欺負(先是和遼夏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接著被金佔去了半壁江山,再接著被蒙古滅國),所以,後人對柴榮就頗多懷念。覺得趙宋要是沒有透過陳橋兵變侵奪後周的江山的話,柴榮很有希望實現真正的大統一。公元959年,柴榮率領軍隊水陸並進,進攻遼朝,收復了瀛、莫、寧三州,以及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三關,最遠打到了幽州(今北京)附近,因柴榮病逝,不得不班師。
周世宗的確是個極有魅力的雄主,收復燕雲十六州,建立大一統的國家極有可能,可惜英年早逝,不然就是秦皇漢武的水準,趙匡胤是比不了上他的,可惜英年早逝又是處於五代十國這個混亂時代,知名度不是很高。周世宗和周武帝很類似,前者的接班人是趙匡胤,後者的是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