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釣汪
-
2 # 魚樂趣記
現在這個季節比較適合夜釣,題主所說夜釣魚口輕怎麼辦?從理論上講,晚上的魚口要比白天重一點,按說更能出口才對。之所以出不了口,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子線過長或彎曲。
第二,浮漂調的過鈍。
第三,線組過於粗。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這幾種原因,為什麼會導致出不了口?
第一,魚在吃餌的時候,主要是用嘴去吸食魚餌,反映在浮漂上面就是頓口。但是子線過長或者彎曲的時候,子線容易以八字環為中心形成轉圈,此時雖然魚在吃餌,但是浮漂卻是紋絲不動。此種情況應該減短子線長度,或者重新更換子線即可。
第二,浮漂調的過於鈍。如果浮漂調的過於頓,此時子線與鉛皮完全躺底,魚吃餌時吸吐之間的動作子線完全消化了,根本反應不到或者反應到主線上的動作特別輕,便出現了輕口。此種情況需要重新調漂,最好調4釣2,釣靈一些。
第三,線組過粗時,如果漂的浮力不夠大,會導致主線崩不直,甚至輕微彎曲,魚口反應到浮漂上面自然是輕口,或者是無口。此時應更換吃鑽量大的浮漂,或者更換小線組,鯽魚一般線組0.8*0.6就行了。
-
3 # 丶時光煮酒
對於魚口輕接下下來我們從下面幾點來聊聊。
1,線組,既然魚口輕,自然魚兒吸食餌料時口腔產生吸力就比較小。如果還用比較硬的粗線組或者魚鉤比較大,魚吸入嘴裡的難度就會比較大,就很難有清晰的魚口。在冷天作釣,最好是選擇質量比較好的細線,因為細線切水速度快,隱蔽性也好,同時細線的靈敏度也會有明顯的提高。就好像我昨晚夜釣,一開始用的2.0主線配1.0子線,準備釣鯉魚,結果出來的口就不怎麼清晰,換上1.2主線,0.6子線,魚口就清晰了很多。選細線,一定要注意質量,否則切線會切得你懷疑人生。
2,浮漂,冷天作釣魚口輕,除了線組要調整以外,浮漂也是個很關鍵的因素。由於口小覓食的動作小,這時候選用浮漂應該選用吃鉛量小,自重輕的細尾浮漂。這樣搭配浮漂的鉛墜也比較輕,同樣的力度吸食餌料,吃鉛量小的細尾浮漂出來的動作明星要更高。
3,魚鉤,都說小鉤細線,既然選了細線,當然要配小鉤了。魚鉤的鉤條要細,鉤尖要鋒利。鉤條細的鉤重量比較輕,更容易被魚兒吸入嘴裡,更鋒利的魚鉤更容易刺魚。在冬季作釣我們用的線都很細,在提竿刺魚時都用的手腕的力量輕輕抖一下,如果鉤尖不夠鋒利,跑魚機率就大大增加了。在深秋和冬季,我們的主要目標魚是鯽魚,小鯽魚可以用2號袖鉤,大板鯽可以用4號袖鉤,選鉤時記得要選質量好的。
-
4 # 為漁而非魚
魚的吃口太輕,加上夜釣視線不好確實不好抓口。這時候可以在調漂,線組和餌料方面進行調整。
浮漂可以調頓,儘量抓死口。因為調的太靈,餌料霧化快,餌料脫離魚鉤以後,浮漂上浮,可餌料就掉落在下面了,魚兒都在底層吃食,自然也就不好抓口了。
線組可以選標號小一些,線細以後出口也更加清晰,方便抓口。
餌料選擇腥味餌料,晚上由於沒有小魚鬧窩,腥味餌料可以增加魚兒的進食慾望。餌料狀態要軟,要方便魚兒咬鉤
還有可以適當逗魚,讓魚追餌,吃口才猛
-
5 # 廣東初巡創意科技產業
這個季節白天開始不好釣魚了,部分山區除外,夜釣是不多的選擇。從你的圖片來看,明顯感覺鯽魚的個體還挺大,如果口輕,不外乎三種可能。
餌料味型不對路:鯽魚不像鯉魚、草魚等大個體的魚類,哪怕味型不對,只要不是特別不喜歡,那麼鯽魚還是會碰餌料的,只是吃口會很輕,或者說著不利索。像這種個體的大鯽魚谷麥香、奶香都可以適當嘗試下,如果溫度低,可以適當的增加一點腥味餌料。
餌料狀態不好:所謂的狀態不好,就是鯽魚所處的環境由於氣壓或者溫度導致魚開口小,這時候體現出來就是口輕,可以在製作拉餌的時候增加雪花粉、輕麩調整狀態,然後魚鉤用小一號,因為加入雪花粉或者輕麩後,餌料拉出的比較蓬鬆,所以拋竿的時候再把拉出的餌團捏一下,保證餌料到底。
調釣問題:這麼大的鯽魚可以建議調3目或者2目,釣1-2目,這口會清晰點。如果調漂已經調很低了,乾脆調低釣高,比如調平水釣1-2目,這樣適當的放口,有可能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哦
-
6 # 莊哥愛釣魚
釣友們好,今天分享一下夜釣的經驗和細節。
晚上去釣魚,對於許多垂釣愛者來說,或許是不可思議的。那麼,在充滿了浪漫色彩的夜晚到底能不能垂釣呢?回答是肯定的,而且還要補充一句,夜釣的效果甚至比白天更好,只要你掌握好垂釣的要領。
我們知道,垂釣之所以能釣到魚,主要利用的是魚兒隨時隨地都吃食的這個最基本的生活特性。魚類覓食好不好主要由四個方面決定,即水質清新不清新、水溫適合不適合、環境是不是安靜和光線強還是弱。晚上是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刻,夜間即使有月光或燈光,其強度也比白天弱得多,一般來說入夜以後,也是水中溫度適合魚類活動的時候。綜合以上四方面來看,夜間比白天,魚類更有安全感,環境條件也最適合覓食,所以魚的進食量大,吞鉤的機會多,正是垂鉤釣魚的良機。
夜間,魚兒多集聚在溶氧和餌料充足的淺水區活動,弱光下,它們主要靠味覺來找食物。夜釣,釣、墜、線對魚視覺的影響比白天要小得多,所以咬鉤的把握大,即上鉤率高,釣到大魚的機會也比白天要多。
夜釣最適宜的水溫為25~30℃,所以夏末秋初是最為合適的。除去暴風、雷雨前以外,夜釣對氣候要求不嚴,秋高氣爽,微風細雨,為夜釣的黃金時刻。
由於夜間的魚是在水域的中上層覓食活動,所以垂釣時水深不宜超過3米,以1.5~2米為最適。魚類夜間覓食,一般都有固定的遊動路線,夜釣時務必提前選擇好釣位。最佳釣位大多是白天餵魚和撤窩地、深水和淺水的交界地、流水與靜水的交界處、大水域的細腰處和雜草叢生的水域。對於一個陌生的夜釣處,可以先在此位投誘餌,每天傍晚投餵一次,連續投三天後就是一個夜釣的好窩點。
夜釣不同於白天,誘餌的投量一定要大,味道要更濃,每個窩點每次投3~4千克為宜,目的是要使窩點有一分濃烈的酒味,酸臭味。也可用鮮的豬糞、牛糞撒窩,這濃烈的腥臭味更有誘魚的魅力。魚鉤上的食餌,一般以蛆蟲、蚯蚓、螞蚱、蚱蜢`大青蟲等為最好,也可以用飯粒、紅薯或各種面餌,重要的是要有強烈的羶、腥、香、臭味才好。
夜釣一般分近釣和遠釣的兩種。近釣為5米左右遠,遠釣可達十米遠,可以使用手竿、海竿或手線釣法進行夜釣。由於夜間不易觀漂,所以在近釣時,主要憑手感來確定上鉤和提竿,遠釣則主要憑小鈴響動或用熒光魚漂來決定提竿。
夜釣常常能釣到大魚,大魚吞鉤的訊號常表現為小型魚蝦突然停止搶食,還會發現小魚不是人為扡驚散了,同時有大浪從水底往上翻,這都是“大駕光臨”的跡象,要密切注意釣線的動靜,準備隨時提竿。
由於品種不同,大魚上鉤後手感也各異。比如大的青魚、草魚、鯉魚吞鉤後,給人的手感如掛鐵似的沉重。鯰魚和中等個鯉魚,手感為咬住鉤就走似的。鯽魚丶魴魚是先抖動幾下釣線,然後再往後拖鉤。中等的草魚表現為緩慢斷續地拖鉤,或原地不動丶或是松線。遇到上面講的幾種手感時,需要立即提竿,莫錯過上魚時機。
夜釣用餌量大,釣線長,魚墜重,所以輕微的吞鉤訊號不容易發現,只有大魚上鉤後才會響鈴或手感明顯,因此提竿一般不會落空。在確認魚已上鉤後,要儘快把魚牽離窩位,在中層水裡遛魚。這樣可避免魚窩中的魚驚散。在牽魚時拉力要適當,充分利用竿稍的彈性與之周旋,在魚的體力耗盡之後,再用抄網、大鉤起魚。
夜釣的環境遠不如白天,要做好防蚊、防寒準備和注意安全,最存結伴而行。需要帶上手電照明,但儘量少用,以免使魚驚散。學會以手感來認咬鉤,這才是高明的夜釣能手呢。
-
7 # 眼鏡哥說魚
夜釣魚口變輕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一種必然規律。相信很多釣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白天釣魚的時候魚口很正常,浮漂訊號也非常清晰,但是如果天黑之後繼續垂釣,就會明顯感覺到魚口比白天輕很多。雖然夜間魚口變輕是一種必然規律,但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只要在釣組搭配以及調釣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就能夠讓浮漂訊號變得清晰。
夜釣魚口變輕的原因魚在夜間吞餌動作會變輕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並且環境因素對魚口輕重的影響是始終存在的,所以夜釣魚口變輕在任何水域、任何季節都會發生,只是魚口變輕的程度有所不同。
魚的密度降低導致魚口變輕自然水域中往往都有大量的小雜魚,這些小雜魚具有晝出夜伏的習性,白天小雜魚會積極覓食,所以經常出現小雜魚鬧窩的現象。由於窩點中小雜魚的數量較多,形成了對食物的爭搶氛圍,魚在吞餌時力度就會很大。但是到了夜間,小雜魚開始潛伏,窩點內小雜魚的數量大幅減少,魚進窩之後沒有了爭搶食物的氛圍於是吞餌動作就會變得很輕。
含氧量降低導致魚口變輕水中含氧量的高低對魚的食慾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水中的含氧量越高,魚的進食慾望也就越強,在含氧量較低的水域中,魚在吞餌時的力度就會明顯減輕,如果產生了缺氧反應,魚就會完全停止覓食。
水中的氧氣主要依靠水溶解空氣中的氧氣,除此之外,水生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會影響水中含氧量的高低。白天在陽光的照射下,水生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這樣一來水中的含氧量就會升高,魚吞餌的力度也會更大。但是到了夜間沒有了陽光照射,水生植物開始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於是水中的含氧量就會降低,魚在這樣的環境中吞餌的力度就會減輕。
水溫降低導致魚口變輕水溫對魚的食慾也會造成巨大影響,水溫偏高時魚的活躍性更高,能夠積極覓食,吞餌的力度也更大。相反,水溫較低時魚的食慾就會減弱,吞餌動作會變得更輕。
在我國某些地區晝夜溫差非常大,白天在高溫環境下水溫也處於較高的水平,所以魚吞餌的力度較大。到了夜間氣溫大幅下降,導致水溫也隨之下降,所以魚在夜間吞餌動作就會變得很輕。
應對夜釣輕口魚的方法在夜釣時必須完全轉變觀念,不能再完全沿用白天釣魚的方式和方法,主要的調整內容包括釣組搭配以及調釣兩方面。
提高釣組的靈敏度釣組中會對浮漂訊號強弱產生影響的主要是浮漂,其次是線組和魚鉤。夜釣浮漂照明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魚口較輕的情況下應該首選夜釣燈,因為夜釣燈可以搭配傳統的立式浮漂來使用,而傳統的立式浮漂比電子浮漂的靈敏度要高出很多。
另外,夜釣應該儘量使用更短的魚竿,這樣一來就可以搭配漂尾更細的浮漂,漂尾越細,浮漂出現的訊號也就更加清晰。最後,夜釣所使用的浮漂吃鉛量也不宜太大,至少不能比白天使用的浮漂吃鉛量更大。
提高調釣的靈敏度很多釣魚人在自然水域中垂釣時都喜歡採用偏遲鈍的調釣方法,例如調平水釣2目至3目,這樣的調釣方法在白天垂釣時能夠讓浮漂出現清晰的訊號,但是到了夜間魚口變輕時就很可能會過於遲鈍。夜釣應該適當增加調釣的靈敏度,也就是增加調目,可以考慮調3目至4目,釣2目至4目。
靈活改變抓口原則在白天釣魚時,很多釣魚人都會選擇適當放口,因為小雜魚的數量較多,只有當浮漂出現大幅度的下頓或者黑漂訊號時抬竿中魚率才比較高。但是在夜釣的過程中就必須徹底改變抓口原則,因為夜間小雜魚的數量明顯減少,而且魚口也會變得更輕,所以只要浮漂出現有力的下頓都可以選擇抬竿。
需要注意的是,夜釣時浮漂出現小幅度的下頓訊號通常只是中小體型的魚吞餌,如果夜釣只想專攻大魚,依然應該主抓黑漂訊號。並且在垂釣大魚時也不必過多考慮魚口輕重以及靈敏度方面的問題,因為大魚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夜間吞餌的力度都是非常大的,即便完全按照白天的垂釣方法進行垂釣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預判夜釣魚口變輕現象,提前做出調整喜歡夜釣的釣友通常都不會選擇天黑之後才趕往釣點,而是在下午太陽落山前提前到達釣點,有一些釣友甚至還會選擇從清晨就開始垂釣。所以在即將天黑的時候就要開始提前做出調整,更換適合夜釣所使用的浮漂以及線組,千萬不要認為白天浮漂訊號很清晰,可以在夜釣時繼續使用。
-
8 # 釣魚飛飛
現在已經是5月份末了,現在白天氣溫太高了,有部分釣友已經放棄了白天釣魚,改成夜釣了,夜釣雖好,但也要注意做足安全工作哦,畢竟安全第一,釣魚第二,這樣釣魚才會有意義的。
晚上夜釣魚口有些是比較輕的,不好抓口,如果我們在夜釣中,遇到魚口輕的魚,我們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應對方法:第一:換小線組
第二:換小魚鉤
第三:換小漂
①換小線組
夜釣時如果遇到魚口輕的魚,可以考慮更換小線組,比如開始用主線使用2.5號線組,子線搭配1.5的,正常釣魚這樣搭配是沒問題的,但遇到輕口魚時,這樣搭配就不行了,因為線組選擇粗了,它會影響靈敏度,線組不能第一時間把魚口反應出來,就不能及時抓到魚口了,有時遇到一些更輕口的魚,粗線組是根本反應不出來魚口的,當釣魚時遇到魚口輕的魚,可以把線組換小一點,把主線換成1.5號左右,子線搭配1.0左右,把線組換小後,魚口就比較清晰了,如果水域裡的魚個體不大,還可以把線組減少一點哦,線組越小,反應就越靈敏,可以第一時間把魚口反應出來,這樣就能及時抓到魚口了,魚口抓到了,自然就可以把魚給釣上來了,所以夜釣時如果遇到魚口輕的魚,就要更換小線組了,這樣就可以解決魚口輕的問題了。
②更換小魚鉤
夜釣時如果遇到魚口輕的魚,可以考慮把魚鉤更換成小點的魚鉤,比如開始用12號的魚鉤,感覺魚口比較輕時,可以把12號魚鉤更換下來,換成小點的魚鉤,因為魚鉤大了,它上餌也跟著大,會造成魚吞食困難,不能及時把魚餌吞進嘴裡,自然就釣不到它們了,當釣魚時遇到魚口輕的魚,把12號魚鉤換成8號左右的魚鉤試試,把魚鉤更換小鉤後,我相信魚口肯定會比較清晰的,畢竟魚鉤小了,上餌也跟著小了,小鉤更適合輕口魚進食,也容易吞鉤,這樣就能清晰抓到魚口了,只要能抓到魚口,魚自然就可以釣上來了,所以夜釣時如果遇到魚口輕的魚,就要更換小魚鉤了,這樣就可以解決魚口輕的問題了。
夜釣時如果遇到魚口輕的魚,可以考慮把浮漂換成小號浮漂,比如開始使用的是3號浮漂,感覺魚口輕時,可以把3號浮漂換了,因為浮漂號數越大,其吃鉛量就會越大,吃鉛大的浮漂,它可以過濾一些輕微的魚口,面對魚口輕的魚,大漂就不適用了,可以用“反應遲鈍”來形容大漂,魚口不能第一時間反應出來,那自然釣不到魚了,就算釣到也是不會多的,其次有些魚口再輕時,大漂是沒有動靜的,漂一動不動,有時沒見漂動,提竿卻發現中魚了,也許就是魚口輕才會出現這情況發生,如果把3浮漂換成1號的浮漂,面對魚口輕輕時,小漂就能發揮其優勢了,小漂吃鉛小,反應靈敏,可以及時把魚口反正出來,而且還特別清晰,魚口可以抓得到,魚自然就可以釣到了,所以夜釣時遇到魚口輕的魚,就需要用到小漂了,小漂反應靈敏,可以清晰反應出魚口,魚口抓到了,自然就可以釣到它們了,就可以解決魚口輕的問題了。
小結:夜釣時如果遇到魚口輕的魚,可以更換小線組,更換小魚鉤,更換小漂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應對方法,只要調整過來,就算魚口再輕,也能清晰反應出來的,這樣就可以抓到魚口了,魚自然就可以釣到了,問題就解決了。
夜釣時遇到魚口輕的魚,想要釣到更多的輕魚口,技巧如下:第一:拉餌作釣
第二:釣靈
①拉餌作釣
夜釣時遇到魚口輕的魚,想要釣到更多的輕口魚,垂釣時就要以拉餌作釣為主了,拉餌更適合釣輕口魚哦,因為拉出來的魚餌是比較小的,更適合魚口輕的魚進食,這樣它們吞餌速度就會快點,只要它們把餌吞進嘴裡了,浮漂就能清晰反應出來魚口,自然就能釣到它們了,還可以加快拋提竿頻率,這樣就有機會釣到更多的輕口魚了,所以夜釣時遇到輕口魚時,要以拉餌作釣為主,這樣就有機會釣到更多的輕口魚了。
②釣靈
夜釣時遇到魚口輕的魚,想要釣到更多的輕口魚,垂釣時就要釣靈一點了,比如調四目釣二目,這樣就比較靈敏了,至於調幾釣幾,就看自己個人習慣吧,反正釣輕口魚要優先釣靈,不要釣太鈍哦,釣靈就算魚口再輕時,魚口也能反應出來,魚口清晰了,自然就能抓到魚口,釣到輕口魚了,所以夜釣時遇到輕口魚時,要釣靈,這樣就有機會釣到更多的輕口魚了。
-
9 # 饗韻老趙
夏季晚間魚口輕是必然現象,因為夏季蚊蟲幼蟲……幼蟲繁殖季,怎樣有好口。必備工具及餌料。
夜晚多用三角架,安裝夜晚照明吸引燈。
餌料,蚯蚓為主。麵食口味重一點。
釣位,草茂盛附近;大約深度2-2.5米
打窩,蜜汁的玉米粒合適。
溫馨提示:
夜晚釣魚必備神器蚊香,避免蚊蟲叮咬。
夜晚釣魚危險性很大,為了自身安全請勿飲酒。
-
10 # 麵包加白開水
魚口輕應該這樣來操作
1、改變釣組
釣友們都知道線組的粗細對靈敏度的影響,線組越細,靈敏度越高,這一點毋庸置疑,直接在遇到輕口魚的時候把線組儘量用到最小。
2、選細漂尾的浮漂
為什麼要用細漂尾漂?因為一支浮漂的靈敏與否就是看“剩餘浮力”,在同樣的剩餘目數情況下,漂尾越細則剩餘浮力越小,越靈敏;漂尾越細,在下降的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就越小。剩餘浮力越小、排開水體積越小,那麼魚在同樣的吸食力度的情況下,細尾浮漂體現的訊號更加明顯。
3、浮漂吃鉛量
浮漂的浮力越大,所需要配重的鉛皮就越多。在調目相同的不同吃鉛量的浮漂當中,吃鉛量越小的剩餘浮力就越小,啟動浮漂所需的力就越小。所以,在不影響拋投的情況下,儘量選擇吃鉛量小的浮漂。但前提是:配重的鉛皮能將水線拉直,否則浮漂還是出現的動作很輕微。
4、減輕餌料比重,改善適口性
除了攻擊性魚類以外的魚兒,在吃食的時候多為吸食。遇到開口輕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考慮餌料是否能夠被輕易的吸入口中,而避免餌料過重或適口性不好,魚吸食不進而造成空竿。我們釣魚人要做的是,儘量讓魚吃餌最方便。
-
11 # 設計老鄭愛釣魚
這種情況相對來說,缺氧魚的活性不高。口輕、不愛吃食,進食量不大。注意挑杆逗魚逗釣!魚對動態的東西,更容易察覺攻擊。
一、餌料及窩料
1、拉餌加小散炮
2、餌料味型偏清淡,加果酸或者是醋。
3、狀態餌,加10%的小片雪花粉,20%的輕麩
二、線組
1、主線0.8+子線0.4+袖鉤4號四試釣
2、主線1.0+子線0.6+袖鉤5號四試釣
3、根據魚情水情以及試釣情況調整大小
三、調釣
1、離底半水帶雙鉤調平水,釣兩三目試釣,(垂直雙餌到底)
2、如沒口離底半水帶單餌調平水,釣兩三目(垂直一餌懸空一餌觸底。這樣既可以用漂懸空一顆餌,還能測出一餌落水霧化後的重量。拉小餌、搓小餌的大小,靠自己技術訓練)
3、再沒口帶雙餌調平水,釣兩三目
(垂直一餌懸空一餌似底非底。這樣既可以用漂懸空兩顆餌,還能測出兩餌落水霧化後的重量。拉小餌、搓小餌的大小,靠自己技術訓練)
4、還沒口全飛鉛掃描釣二三目
只共參考!
-
12 # 廚房電器惠民
晚上魚口輕怎麼抓口。把魚漂調靈一點。鉤換成1號鏽鉤,只抓下去的半目。在就是拉餌要儘量拉小一點,保證好進口。
-
13 # 工作之漁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有切身體會的,所謂的魚口輕,就是魚吃餌後浮漂完全沒有反應,這種細微的動作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魚吃餌需要用嘴吸食,要想完全神不知鬼不覺還是很困難的,所以,在起竿時中魚卻沒有任何漂像,不僅要考慮魚的吃餌習性特點,季節溫度、餌料的吸引力,還需要從我們可控的調釣方式上進行反思。
對於輕口魚,有的釣友處理起來就很簡單粗暴,直接下拉浮漂釣靈,認為這樣魚的吃餌動作就能夠反應到浮漂上,其實這樣做很可能出現停口現象,考慮靈敏度時,還是要以便於魚吃餌為前提,由於浮漂訊號輕微是一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很多,結合我自身的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魚口輕的原因及解決辦法;提高魚吃餌積極性的辦法;如何平衡抓口和靈敏度之間的關係;在去年秋末冬初,即將進入冬季枯水期,水域退水嚴重,野釣位置難尋,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在主河道中夜釣,期望夜晚魚能到淺灘處覓食。夜晚寒意陣陣,溫度在5度左右,我跟另一個釣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好在魚口還不錯。但是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總是在浮漂沒有訊號的情況下中魚,說是驚喜,其實也不算,因為這大大影響了上魚的效率,甚至在出現兩條魚咬鉤的情況下,浮漂也只是輕微的晃動了幾下。事後經過分析,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一、夜間溫度低,魚的活性差;溫度對釣魚的影響是老生常談了,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溫度高,魚的活性好,反之,溫度低,則活性差,魚的活性和食慾並不成正比,在夏季魚的活性最好,但是食慾卻很差。
夜間的溫度普遍比白天要低5-10度,在秋冬季溫差較大時候,甚至超過10度,晝夜溫差會直接使魚感受到環境變化的不適,但是為了補充體力消耗,魚還是會少量進食,尤其是耐寒性比較好的鯽魚。
在低溫環境下魚吃餌的動作和人的肢體一樣變得笨拙,彷彿被冷凍住了一般,小口的吸食餌料,持續時間一般在1-2分鐘,整個過程魚餌基本上沒有發生大的位移,只是餌團逐漸變小,浮漂上的動作不仔細觀察很難察覺。
二、電子漂自重大,靈敏度差;很多釣魚人夜釣會選擇電子漂,其優勢和夜釣燈相比十分明顯,首先它攜帶方便,不用增加額外的裝備,其實夜光漂的隱蔽性比較好,對於個體較大的魚很難察覺到異常。但是電子漂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靈敏度很差,主要是因為整體的重量遠大於常規浮漂,在水中的穩定性更好,這就導致當魚吃餌訊號輕微時,無法拉動浮漂,自然也就不能第一時間反饋給釣魚人魚開始吃餌了。
小結:夜釣沒有魚咬鉤,或者咬鉤的動作比較輕微,很可能是因為上面這兩個原因造成的。由於這兩個因素都比較直觀,我們很容易進行判斷,例如溫度的高低我們體感是知道的,如果夜間溫度小於5度,那魚幾乎進入休眠狀態,吃餌輕微多半是這樣原因。
除開溫度的影響,如果經常浮漂沒有動作中魚,首先要考慮是不是電子漂本身的問題,其次在調釣方法上是不是釣的比較鈍,導致鉤餌躺在水底,魚吃餌的動作被鉛墜過濾掉,無法體現在浮漂上。
應對夜釣魚口輕的解決辦法上面只列舉了兩個魚口輕微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因為篇幅問題就不全面介紹,至於對應的解決我會一一進行介紹:
1、當溫度低魚口輕時,調動魚吃餌的積極性是關鍵,因此選擇魚餌的味型要符合魚的需求,冬季魚對腥香的味型比較喜歡,主要是腥味魚餌裡面蛋白質的含量豐富,能夠快速補充體力,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腥味在水中的滲透速度最快,能夠第一時間被魚捕捉到,秋冬季節食物量減少,聞到食物的味道自然會聚過來,大大節約了聚窩的時間。2、另一個應對魚口輕的方法是透過調整鉤餌在水下的位置,讓鉤餌和浮漂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當魚吃餌時,浮漂就能夠有動作。具體調幾釣幾需要根據浮漂的浮力大小和鉤餌重量之間的關係,正常情況下,調高目釣低目都屬於比較靈敏的作釣方式。寫在最後綜上所述,夜釣魚口輕是一種常態現象,不僅在冬季,也會在夏季體現出來。結合具體的原因選擇對應的解決辦法,如果是魚的密度大,魚口輕微,多半是魚沒有聚攏到窩點內,這時可以使用抽窩的方式吸引魚進窩吃餌。
魚口輕並不全是壞事,釣魚人都有一個共識,夜間魚的個體較大,而越大的魚吃餌動作就越穩重,不會一口吞下,經過反思的試探後,才會一口吞下,所以反應在浮漂上的動作看起來都很輕微,這時只需要適當“放口”,當黑漂後在心裡默數三個數再起竿。另外針對魚吃餌動作比較輕微雜亂,直接釣鈍,讓鉤餌躺底,當浮漂出現下沉或者上頂時再起竿。
-
14 # 釣魚倌
針對魚口輕不好抓口的情況,可以採用三種辦法來應對。其中前兩種是主動應對法;第三種是懶人(被動)應對法。
夜釣魚口輕常常發生在三種狀況下:魚兒食慾不振;魚兒吃餌謹慎;餌料不對路。
魚兒食慾不振食慾不振的魚兒多是因為缺氧所致。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是魚兒是否保持覓食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
道理很簡單:人處在一個悶熱難耐的環境下,食慾也會大受影響甚至是沒有食慾。但是如果悶熱天人在溫度舒適的空調房裡用餐,那麼人們的心情會大好,食慾會大開。
嚴重缺氧對於魚兒來說是致命的。而在氧氣不足的環境下就算是有魚兒喜歡吃的餌料,魚兒最多也只是在餌料周圍遊一遊或者用嘴唇輕輕碰一碰,一副想吃不吃的打蔫狀態。
所以,垂釣前如果發現氣壓非常低或者魚兒處於嚴重缺氧的狀態,釣者就要果斷放棄或者尋找有新水不斷匯入的進水口處作釣。如果沒有進水口,那麼不要猶豫,要果斷棄釣。
魚兒吃餌謹慎魚兒吃餌謹慎的情況是魚兒對於餌料已經形成了警惕性所致,這種狀況多是魚兒被釣滑了所致。滑魚謹慎,吃餌只是輕微地用嘴唇碰觸,並不輕易地大口吞吸。
餌料不對路餌料不對路也是魚兒吃口輕的直接因素。釣餌的味型並不是魚兒所能接受和喜歡的,但是又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吃,所以魚兒就生出一副懶洋洋似吃非吃的狀態。
根據以上魚口輕的三種常見情況,如果水中不是嚴重缺氧、如果釣餌對路,我們可以試用以下三種方法來應對:
第一種:調靈釣靈法(主動應對)魚口輕,魚兒吸餌的動作非常細微,細微到反應在浮漂上只是輕微地上下浮動。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嘗試使用調靈釣靈法來改變。所謂“調靈”,就是調目時儘量地將漂目調低,比如正常情況下我們調目是四目,調靈可調成三目或者兩目。“釣靈”是指將釣目調出非常靈敏的狀態,靈敏到魚兒細微的吸餌入口或者將餌含在口唇的動作都能及時地反應在浮漂上。如釣底時將釣餌調出釣餌輕觸底的狀態,這樣的靈敏狀態魚兒在釣餌周圍遊動浮漂都會有反應,但是也只是輕微地上下浮動,但凡浮漂出現輕微的“頓口”,即是魚兒吸餌入口的動作,揚竿十有八九都中魚。
第二種:小鉤小釣餌法(主動應對)很多釣友釣魚喜歡用大鉤,豈不知大鉤會將小魚拒之鉤外,也容易造成魚兒吃口輕以及有口揚竿不中魚的情況。因此,我們可以換成小鉤以及小釣餌來改變。根據本人多年野釣經驗,3號的袖鉤掛鉤黃豆甚至是綠豆大小的面餌釣輕口魚最合適,而且大小魚兒兼釣。如果釣餌是蚯蚓,可以用如火柴棍粗細的蚯蚓一半即可,魚兒很容易吸餌入口,只要是浮漂出現了輕微但卻有力的頓口或者是頂漂,這就是最佳的揚竿時機,揚竿十拿九穩都中魚。這樣的小鉤小釣餌就能很好地解決魚口輕不好抓的情況。
第三種:釣鈍死口提竿法(懶人應對)釣鈍的方法是釣餌和子線躺底或者鉛墜躺底的釣法。這種方法其實最適合新手釣友,當然也適用於應對魚口輕的情況。用釣鈍的方法可以將輕微的魚口過濾掉,也就是說輕微的魚口反應不到浮漂上或者是漂相不明顯,而是抓黑漂以及頂漂的時機揚竿。這種釣鈍的方法中魚率極高,因為基本都是魚兒將釣餌實實在在地吸入口中(俗稱“死口”)後的動作傳遞給浮漂的黑漂或者頂漂反應,因此黑漂或者頂漂揚竿基本都中魚。釣鈍雖說可以很好地應對魚口輕的狀況,而且中魚率高,但是釣鈍需要較長的時間來等待,因為只有魚兒放心大膽地將釣餌實實在在的吸入口中後才會有黑漂或者頂漂的揚竿漂相。
-
15 # 小魚的世界
這段時間溫差大,野釣上魚率降低,正常情況。要有收穫建議注意幾方面。第一,釣早晚。第二,雜魚少用香腥餌加果酸餌(水質好地方帶點腥味),反之本味餌加果酸餌。第三,野釣調平水或一目,如果緩走水,多加點鉛皮釣鈍。這兩種釣法都要把鉛墜從8字環處上拉一公分樣子,墜孑上下太空豆鎖死。釣目為1一2目,要麼黑漂要麼漲漂都中魚。可以試下。
-
16 # 遊釣徽州
夏天夜間垂釣,相比日間高溫日曬,清涼寂靜更加舒適。再且,白天高溫,大魚皆遊入深水避暑,到夜晚才會前往近岸覓食,因此猿人釣魚的魚獲在夜間反而會更加充足。但是夜釣在調漂抓口方面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有效作釣?一、野釣鯉魚黑漂空竿如何應對問:南方水庫夜釣,水深三四米,主攻五斤以上的鯉魚,小羅非多,採用3#主線2.5#子線,2號新關東鉤,調三四目釣兩三目,黑漂空竿是什麼情況?答:南方水庫夜釣,小羅非應該很少鬧窩,餌料以儘量以穀物或本味為主,顆粒粗一點,作釣節奏稍微快一點,搓餌釣,感覺窩中有泡,鯉魚進窩了,可以守一下,調目可以調六七目釣三四,抓一兩目向下的頓口動作即可。黑漂空竿,主要是調的目數過低,而且存在小羅非鬧窩,適當調高目就可以解決。二、夜釣草魚魚口不好如何應對問:老塘夜釣草魚,用臭麥子打窩,用玉米作釣感覺效果並不太好,作釣時調八目釣兩三目,魚口不好改如何調整?答:這個季節釣草魚,建議儘量將打窩的臭麥子換成香甜,因為草魚在補充體力,相比酸臭的東西更愛吃香甜的,因此作釣用的玉米也可以用香甜味型浸泡或者藥酒浸泡;其次釣草魚調八目釣兩三目,釣的過靈了,可以調四五目釣五六目,效果會好很多。三、夜釣黑漂不中魚如何調整問:黑坑夜釣魚口明顯不如白天,主攻鯉魚,個體在三斤到十斤左右,但是吃口非常輕,有時大頓黑漂都空竿,請問是什麼原因?答:夏季晚上的魚口沒有白天好是不合常理的,建議現線上組及釣法上進行調整,如果線組過粗,出口肯定不會太好,所釣魚最小三斤,建議用2#左右的主線較為合適;黑漂不中魚,很有可能是蹭線,魚沒有到底,不是真的吃口,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試試半飛鉛或全飛鉛釣。四、夜釣鰱鱅鬧窩如何避免問:浙江慈溪江河夜釣,水深二米左右,有鯽魚、鯉魚、胖頭,採用1#主線0.6#子線,二號浮漂,調五目釣三四目,浮漂老是慢慢上來兩目或三目又慢慢下一目或兩目,請問是什麼原因?答:出現這個問題,很有可能是鰱鱅在鬧窩,因為釣餌霧化引誘鰱鱅進窩,但是餌料並不愛吃,因此上上下下的拱餌料,所以建議作釣時餌料味型不能過香,霧化不能太好。
-
17 # 柯南釣魚
許多魚類尤其是大體型魚都是夜晚出來覓食,原則上講晚上的魚類的警惕性要小於白天。如果出現夜釣口弱的情況,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點燈光、浮漂、環境等因素。我們先從這三點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因素來講起吧。
PS:我們拋開餌料的適口性的影響,只談幾種大家容易忽視的因素!
夜釣雙色燈的選取,不僅僅取決於蚊子多不多!大家可以透過上面的圖能夠看到,河對面出現了五顏六色的野釣燈。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果魚類害怕某種顏色,那麼對面應該燈光是一個顏色才對。由此可以看出夜釣時燈光的選擇並不會太講究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選取燈光顏色則取決於水質!
我們都知道水中雜質越多水中的能見度也就越低,雖然不同的光色的穿透力不同。但對於水中存在大量水藻的地方(上圖),選擇哪種顏色僅僅取決於蚊子多不多而已!可是在許多水質清澈的地方,我們就需要考慮選擇哪種光源了。普遍來說藍色的光源的穿透性比較低,而且並不會太過於引起魚類的警惕。同時對於增幅浮漂亮度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藍色光源!
當我們垂釣一些養殖魚或者肉食性魚類時,我們則會選擇日光燈而這裡的作用卻區別於上面!
(一)首先我們聊一下養殖魚,飼養員為了讓魚迅速長大會在夜晚投餵一次飼料目的是為了增肥。那麼養殖魚就養成了追光性,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黑坑夜釣都需要禁鹵素燈的原因!
(二)其次燈光會引來許多小飛蟲,而白條、麥穗、小個體青稍等都是已小飛蟲為食。那麼這裡就會成為小魚的聚集之地,而這些魚也是大體型肉食性魚類的食物。因此我們採用日光燈時,會釣獲到大個體的翹嘴、青稍等肉食性魚類的原因。
而許多朋友夜釣時選擇的是夜光漂,那麼這裡跟大家說一下如果使用夜光漂時候出現口弱多數都是夜光漂吃鉛太大造成!
夜光漂雖然看上去很舒適,但也要選對浮漂!夜光漂是大多數夜釣玩家選擇的工具,其操作簡單廣譜性強的特點深受大家喜愛!可是大多數買夜光漂的時候,都不會太過在意其吃鉛量從而導致我們口弱、丟口等現象!很多時候我們夜釣的主要物件仍然是鯽魚,所以我們並不需要選擇吃鉛太大的夜光漂!如果您夜釣鯉魚我相信多數的夜光漂都可以滿足您的需求,而許多時候這種事情只能想想罷了。
普遍來說我們選擇夜光漂的吃鉛量儘量不要超過1.8克,我認為這是釣鯽魚的一個極限如果在大可能魚口就不太好了!先彆著急槓,資源不一樣不可一概而論!夜光漂的電池在漂肚偏上附近,這使得浮漂本身就會較鈍所以我們調釣時需要注意。
(一)當我們垂釣時使用4號袖~6號袖來垂釣鯽魚時,我建議大家可以調三目~4目、釣二目~4目。這種調釣方式只是在極靈跟靈之間的區別,而不會造成魚咬鉤後浮漂無變化的尷尬地步!而選擇何等目數取決於小雜魚鬧漂的情況,一般過9點以後小雜魚的數量就會迅速降低此時我們可以釣的靈一些!
(二)當我們垂釣鯉魚時我仍然建議大家採用上面的調目,但釣目儘量釣的頓一點!夜晚魚類的眼睛失去了作用,所以它們定位餌料的工具就成了鼻子跟嘴唇。魚類的嘴唇不僅僅用來覓食,還會用來感受物體能否可吃!很多時候浮漂有輕輕下點、陰漂、上頂都可能是魚在試探,等試探結束後會才會出現一個有力的頓口!此時抬竿我們中魚率會大大增加!
當我們上面所述的都沒有問題,那麼我們就要抬頭看看天了!夜晚不像白天我們一眼就看出天氣的變化,很多時候夜晚變天我們卻渾然不覺!而此時水中含氧量降低,也會導致魚類逐漸離地或者在水面呼吸。魚連呼吸都困難了,它們自然也就不會太過於積極覓食了!那麼除了天氣還有哪些環境的因素會影響到我們呢?
(一)說話:看上去我們在岸上說話無所謂,但如果你游泳池裡潛水過就明白在水裡是能聽到岸上說話的。當你大聲說話時大體型魚也就不願意靠到近岸來,所以除非是主播外建議大家夜釣時還是安靜一點的好!
(二)手拋窩:我發現許多人都喜歡等夜晚降臨後在打窩,殊不知這種打窩時間可能會造成前半夜一無所獲。魚嚇都嚇死了,哪還敢來吃食呀!
(三)拋竿手法:許多人拋竿時都不會帶一下餌料,從而導致鉛皮+餌料狠狠的砸入水裡。而這種方式很容易驚擾即將入窩的魚,即使魚入窩了也會非常的小心從而造成口弱!
普遍來說夜晚的魚口要遠遠好於白天,畢竟氣溫降下來許多魚類的活性相對來說還是比白天高的!
-
18 # 深圳餵魚哥老李
晚上夜釣鯽魚口輕,上魚慢,屬於正常現象,因為這是自然現象。口輕的話把線組之類的換小點,窩裡魚頭稀少,魚吃食不擔心別的魚跟它搶,也沒見別的魚吃,所以它只是試探性的輕輕的吃。
餌料不太對路,魚吃食比較猶豫。餌料狀態不好,魚吃起來困難,沒有一口吞的那種爽快。
鯽魚是冷血變溫動物,體溫基本和水溫差不多,而夜間的晝夜溫差比較大,鯽魚就會離開水底,在中上層水域取暖。
下面介紹幾個方法,有可能會上魚快一些,但是不一定百分百管用。
1、選準時間。一般早上七點左右、下午五點左右上魚會比較快。大家可以選擇這個時間去釣魚。
2、用蘆葦或者奈米材質的浮漂,另外浮漂要相對較短一些,吃鉛量稍微低一些。
3、餌料使用細顆粒霧化快的濃腥濃香的,這種餌料對於魚的誘惑更大。效果最好的是紅蟲蚯蚓。
4、魚線儘量使用細的。魚線越細越好,用0.3或0.2的線。
5、用質量好的浮漂。很多時候不是魚不吃鉤而是魚吃鉤你看不到。
附鯽魚介紹:
鯽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
-
19 # 大別山小農人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炎炎夏日白天作釣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不僅傷身魚口還不行,那麼很多釣友都會選擇在晚上作釣,但是夜晚的時候,魚情比白天要好一點,但有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魚口輕,魚口差的情況,那麼在抓口方面就有一定的困難。
造成魚口輕的原因按照常理來說,夏季溫度高,魚的活性肯定比較高,那麼魚口是不應該輕才對,但有的時候事實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對於魚口輕的原因,無外乎魚生存的不舒服,就可以從溫度和氣壓兩個方面考慮了,溫度和氣壓正常情況下是呈反向關係的。
夏季白天溫度高,夜晚溫度可能還會持續高,尤其是上半夜,那麼水溫就高,超過一定程度魚就不適應了,況且此時氣壓偏低,水體溶氧量降低,魚可能上浮,魚口輕。另外就是人為的影響了,非法的網電捕魚行為都會造成魚口變輕,甚至是停口的現象。
應對方法1,選擇合適的浮漂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擦亮眼睛才能看的更清晰,所以在夜釣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款合適的浮漂。針對魚口輕的情況,浮漂的吃鉛量不能太大,尤其是在使用夜光漂作釣的時候,因為大多數夜光漂在吃鉛量方面都比較大,可以選擇接近鯽魚浮漂吃鉛量的夜光漂。
而使用普通的日光漂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樣既可以釣一整天不用換,又可以將魚口清晰的展現出來,但是一定要配一個好的夜釣燈,使用藍色的光源不易驚擾到魚,還能將浮漂照的更亮。
2,選擇合適的線組
針對魚口輕以及吃鉛量小的浮漂,就要選擇小鉤細線,這樣整個線組在水中的比重就降低,魚不需要費很大的力氣就能將其吸入口中。當然整個線組的號數肯定需要降低的,為了防止釣到大魚而導致切線,就要選擇調性軟一點的魚竿,這樣就比較護線。
3,選擇合適的餌料
其實野釣的情況下,每個廠家的餌料都大同小異,區別就在於施釣者的選擇和搭配了,餌料在基礎功能之外,會有狀態和味型的不同,我們針對輕口魚,就要使用狀態好的,味型對口的釣餌。如果是釣鯽魚,其在水中的整體比重就不能太大,達到的最終效果最好是餌料懸浮在水中,就像空中的一團雲彩一樣,風一吹就會隨之搖擺,這樣對輕口魚的入口性就非常好了。
4,選擇合適的調釣
要想釣得輕口魚,調釣是核心,針對不同的物件魚調釣也有不同,如果是釣鯽魚的話,就要釣靈敏一點,釣鯉魚的話就要釣鈍一點,因為它們口朝下,有吃口也會比較鈍。
而針對不同的水情,調釣也有區別,如果是在靜水區作釣,可以釣靈一點,因為影響因素少,如果是是障礙物比較多的靜水水域,由於魚的活動空間有限,魚多的情況下就可能碰到線,可以根據情況釣鈍一點。而在有水流的情況下,就一定要釣鈍了,有時鉛墜還要躺底才行。
5,選擇合適的釣法
釣法是作釣之前就應當要確定的,正常情況下,使用臺釣法的時候,可以在將鉤餌在水中的比重考慮進去的情況下,選擇調高釣低以釣極靈;選擇調幾釣幾以釣靈敏;選擇調低釣高以釣鈍;選擇鉛墜躺底以釣極鈍。
6,選擇合適的抓口時機
抓口是釣獲物件魚的最後一步了,前面做的再好,如果魚口把握不好,就可能導致跑魚,甚至是錨魚導致炸窩,得不償失。
保證觀漂的清晰度。選擇夜光漂的時候,就不能使用太刺眼的浮漂,而使用夜釣燈的時候亮度要有保證,光源聚焦要好,才能看出小幅度的浮漂訊號。
減少干擾因素。在流水的情況下是需要注意的,釣的太靈浮漂就固定不了,就要釣鈍才行,一般情況下,雙鉤是躺底的,如果水流還是太大,那麼就要加大鉛墜重量,使得鉛皮座躺底,但是要注意開啟鉛墜上方的太空豆,讓主線能在鉛皮座中間自由滑動,這樣魚在拉動鉤餌的時候,就能體現在浮漂上了。
對魚口的把握。野釣的情況下,魚口是隨時在改變的,每個地方的魚情不同,我們就要先去熟悉魚口,觀察各種漂相所對應的魚口。可以觀察是否中魚,中魚之後開口魚鉤是在魚嘴的什麼方向,如果是正口就是非常理想的。如果是鉤在下顎或者魚肚子上,就要考慮是否調釣有問題,或者是魚層有沒有發生上浮的情況。
最後總結夜釣的時候,魚口輕,主要是由於水溫以及氣壓的影響導致的,所以魚口就不是太好抓,那麼就要進行系統的改變,在浮漂的選擇上,要使用吃鉛量小的;線上組方面要使用小鉤細線;在調釣方面要根據物件魚及具體水情來選擇是靈還是鈍;在釣法上使用臺釣法的時候就要考慮鉤餌比重再決定靈和鈍;在抓口時機上,要保證觀漂的清晰度,減少干擾因素以及魚口的把握。
-
20 # 皓魚哥
釣魚人應該都知道魚是變溫性動物 ,對溫度很敏感 。現在這個季節正是夜釣的好季節,白天炎熱,太陽暴曬下的水溫升高很快,導致魚兒四處躲藏避暑,無心覓食,太陽下山後氣溫逐漸下降、涼爽,餓了一天的魚兒也隨之活躍起來,這個季節夜釣,魚吃口是不會太輕的。
魚口輕我認為應該主要發生在初春和秋末進入冬季這樣的季節,初春氣溫開始回升,水溫也逐漸回升,但水溫還是很低,秋末進入冬季氣溫逐漸下降,水溫也隨之下降,魚類的趨溫性導致魚活躍度降低,無心覓食,所以這兩個季節魚口會很輕,特別是冬季,也只有鯽魚還覓食 大部分魚類都已冬眠。
那麼如何應對呢:
1、調整線組,增加靈敏度,使用小鉤細線以及吃鉛量小的浮漂。
2、調整浮漂的靈敏度,浮漂調6--10目,釣2--4目。
3、使用蟲餌,增加誘魚效果,激發魚兒覓食的慾望。
4、增加子線長度,讓餌料入水後動起來,緩慢下沉,增加誘魚效果。
以上也是我多年來釣魚的一點淺薄見解,希望和廣大釣友共同學習、探討更多釣魚知識。
回覆列表
夜釣魚口輕不好抓口,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魚口輕,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找出應對的方法。
可能導致魚口輕的原因1、窩大魚少
窩點魚兒數量少,窩料多。造成食物充足甚至過量,魚兒不必搶食可以悠閒地慢慢吃食,因此可能會忽略餌料的存在或者只是試探性的輕輕咬鉤。這種情況就可能造成魚兒口很輕,無法抓口。
2、餌料不合胃口
窩裡有魚也有口,但就是口輕,那麼很大可能是因為使用的餌料不合魚的胃口,造成魚兒吃餌比較猶豫,嘗一口後便立即吐出來。
3、餌料狀態沒有調整好
如果餌料對路了,但是餌料的狀態沒有調整好,也可能會造成魚口輕的情況。如果餌料過於黏稠、餌料太死或者餌料太硬都會造成擋口,導致魚兒吃食困難,沒有適口性,因此魚口也會比較輕。
4、浮漂調釣問題
如果浮漂調釣得太過於頓的話,魚兒在水下或許已經完全將魚鉤吞進嘴裡,而反應在浮漂上的漂相或許還很不明顯,從而造成魚口輕的假象。
應對的方法1、誘魚
改變窩料型別,適當使用誘魚劑或者增加提竿頻率,儘可能的引誘更多的魚兒進窩,魚兒多了就會搶食激發魚兒的食慾,此時餌料對於魚兒來說就具有很大的誘惑了。
2、更換餌料
可以嘗試更換餌料味型或者型別。比如之前使用的是腥味的餌料,就換成香味或者本味的餌料,之前使用的是商品餌料,就換成玉米、麥粒等天然餌料,之前使用的是素餌就更換成蚯蚓之類的葷餌,透過改變餌料來試探魚口,往往就會解決魚口輕這一問題。
3、調整餌料狀態
檢查餌料狀態是不是沒有調整好或者使用時間過久已經改變了。一款適口性好的餌料狀態應該是軟而不黏富有彈性的,調整餌料狀態應在按照這個思路來改變。
4、調整浮漂
檢查浮漂是否調得或許頓了,重新調漂一次。浮漂最好選用十二目以上的高目棗核型目前,調6到8目,釣3到4目。這樣調釣的浮漂不會太多也不至於太靈,可以說靈頓適當,非常適合用在在魚口輕不好抓口的時候。
補充另外夜釣所使用的燈光可能也會對魚口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野釣,魚兒已經適應了夜晚漆黑的環境,突然來一個很亮很陌生的光源會讓魚兒產生警覺性,從而吃口變輕。所以野外夜釣時最好選用電子浮漂或者熒光漂,儘量減少燈光的使用,避免驚訝這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