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瑤箏彈清風

    這種現象有點像太平天國了,各種的王計以千數!

    可惜啊!就是沒有封個天王啊!有了天王才能分封什麼東南西北的王,再然後是大王節制小王,小王節制丞相什麼的,這樣才層次分明啊!

    誰來負責天王之封呢?論資格呢?還是論財力呢?對了!還有人氣!人脈!親朋啊!

    不好弄啊!搞不好要出人命啊!別弄了,現在這樣也不錯啊!和平共處,利益劃分!誰的能力大誰就多點責任。

  • 2 # 墨一農

    現在叫大師都是罵人的詞,你不懂嗎?什麼舞林大師啊,什麼氣功大師啊,前段時間不是還有一個什麼太極大師比賽被打倒了。現在好多大師不是都倒了嗎?

  • 3 # 籽玉

    這個應該不是最近出現的,而是你最近才留意關注到這一方面,其實,何止是書法大師,從網路時代成熟時開始,就有各個領域的人,自稱大師、專家、協會等等,然後透過各種包裝,把自己人設成一個很厲害的人,因此來引起別人的欣賞和關注,進而就是謀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透過包裝以後,提升自己的人氣,為自己獲取利益,基本上就是這樣。

    當然,有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只是魚目混珠,比較難以分辨而已,並不是全都這樣,自己判斷就好。

  • 4 # 銀鉤練字

    因為功利。

    功利和繁榮來是好事情,比如唐宋。

    《五牛圖》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顏勤禮碑》

    《玄秘塔碑》

    黃庭堅題跋

    在那些繁榮的時代,一個歌者可以經常出入王公府邸,“歧王宅裡尋常見”。可以說是文藝工作者的黃金年代,地位差可比擬現在的名星。

    藝術工作者可以安貧樂道,但名利來了也不必拒之門外。號稱書法大師的人顯然是在追名逐利,這個功利過了,過猶不及,會成笑話,起碼老百姓不買帳。上世紀龐中華向普通人打開了書法的大門(那時我少年,但個人不喜歡龐字,覺得俗),功莫大焉,同時也名利雙收

    田蘊章,田英章繼之

    二田功底深厚多了,卻把字寫得極為呆板,採用的手段則是先進的影片和炮轟名人。田蘊章在《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第一集裡就拿啟功說事,並多次炮轟中書協,影片很火,二田也紅得很快,事半而功倍,非常有效。

    問題在哪裡?中書協不夠爭氣啊。當權威不再權威的時侯,各路諸侯就開始挑釁了。入了中書協,功成名就了,就不再好好臨池,就創新,起初還是有章法的:

    後來膽子大了,就我行我素,不顧觀眾感受,自以為個性:

    再下來就吼書,射書,亂書等等

    大師們如此糟賤書法藝術,自然是為吸引眼球,引起注意,但也令人惋惜。

    當代書法極為繁榮,時代巨浪潮湧,難免泥沙俱下,但不會沉澱下來。只要不引起危害,不決堤,不必治理,何必理會。參天大樹之下,也有重重腐葉。古人云: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君不見網紅鼻祖今何在

    古人還說:莫見怪

  • 5 # 恭銳

    這是一個自稱大師的時代,不光書法界,還有中醫、繪畫、氣功等等烏煙瘴氣。他們自稱“大師”不可怕,叫人不能理解的是有眾多捧場者、追隨者、效仿者,可嘆可悲。

    任何一種不健康的社會風氣流行,不外乎以下三種情況:一是,輿論導向有問題,媒體不辯真假、推波助瀾,長此以往就可產生從眾跟風效應;二是,文化缺失,世界觀、價值觀扭曲,以雜耍為技能,以無知為榮耀,實乃空虛之極;三是,利益驅動。用故弄玄虛的雜耍愚弄觀眾,目的是為了騙錢!沒有本事又缺錢,只好騙。

    我們多麼渴望在中國各行各業大師輩出,人才湧流,引領那些有著求知夢想的人們合規正道。

    大師是什麼?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大師?這個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大師應該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人我覺得是真正的大師。他將引領我們求聖求賢、他們將代替我們對大師的信仰,他們將是我們人生的目標。

    就題寫此文,分享給諸君。

  • 6 # 曉林畫室

    大師不是呼喚出來的。以前的王林還叫什麼大師。醜書大師怪書大師數不勝數。能在幾千年的歷史上留名的書法大師。才是真正的大師。近期出現的許多書法大師都是自娛自樂的。

  • 7 # 金箭鵰翎

    欺世盜名,我周圍就有好多冒牌書法家,整天吆五喝六,騙吃混喝。我想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和認識就是,好像你不和書法沾點邊就不入流,就難登大雅之堂。所以應運而生的這些所謂的大師就冒了出來。

  • 8 # 篆書說文創始人李振興

    識字方可有文化,漢字書法藝昇華。古漢字起源於先聖繪畫記事,富有象形表意文明,書畫同源,一字多寫多意,同一漢字不同文字環境不同狀態意義體現,詩情畫意,博大精深。書法家只有明白漢字文明象形表意之理,才能成為真正的書法家,才能創作出永珍陰陽五行生剋運動法則規律的詩情畫意心畫之作。篆書並能說文解字,是書法藝術家經典體現。

    漢字不識論書家,

    書畫同源忙抓瞎。

    東施效顰是好漢,

    象形表意蛇足爬。

    囫圇吞棗味鮮美,

    葉公好龍國師誇。

    詩文書畫正本意,

    道濟蒼生龍騰達。

    葉公好龍。

    翰堂李振興,庚子孟夏。

  • 9 # 生命如途

    現今社會,不論什麼行業,濫竽充數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書法藝術方面特別突出。究其結果無非就是為了名和利,他們為了提高知名度給自己鍍金,成為所謂的大師、書法家,可以說是挖空心思想盡辦法,動用一切手段,有進當地書協的,有花錢買證書的、也有花錢找電視臺採訪的,當然,還有花錢請人制作與名家合影照片的,以及辦理各種虛假證書的,他們平時都以大師自居。比如說:我見過我們本地的(在此不便透露姓名)幾位所謂(沒進地方書協)的大師,並親眼目睹了他們的作品。憑心而論,就連我這個尚不入流的學生也不敢恭維,與其說是作品,倒不如說是胡亂塗鴉而已。雖然這樣,但讓人意外的是每天登門求墨寶的人也時常有之,少則幾百,多則上千甚至數千……,這些大師與其說是書法大師倒不如說是騙子大師,真的讓人大跌眼鏡。

  • 10 # 凌雲飛書法

    這也說明了當前的文化復興及社會發展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當然出現很多的書法大師是因為這個社會注重功利和名稱,因此才引發對藝術教育的關注

  • 11 # 段華為

    任何一門藝術,都不能叫所有人滿意。任何一門藝術,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如產生了差別,是在於從藝者的水平和追求有高有低!啟功之後,“書法大師”這個稱號似乎成了一個絕響,這不能不說是當下中國書法的一個巨大的尷尬。繁榮的熱浪背後是平庸,篩遍全國書法名家,百年西泠印社竟找不出一個能壓眾的掌門人,這難道僅僅只是一個偶然嗎?我們不難看出當下的書法家似乎都存在這樣那樣的薄弱之處,都有著這樣那樣的軟肋。

    缺乏廣度和深度的筆墨功夫錘鍊

    當下是一個浮躁的泛文化時代,面對滾滾而來的商潮,很難有人能靜下心來,書法家也不例外。更不要說在書法、篆刻、國畫等三個領域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的潛心研究了。許多書法家成名後,就不臨帖了,由著性子重複個人的書寫習慣了。有的書家可能認為,臨帖是初學者的事情,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臨帖不光是學古人的筆法,還有比筆法更重要的深層次東西在裡面。好多書法家臨帖僅僅停留在技法層面,深入不到精神層面去,這是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技法是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臨帖的全部。

    一個經典法帖它之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流傳下來,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技法只是開啟精神大門的鑰匙而已,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殊不知,連王鐸那樣的大師都是一日臨帖,一日應酬呢?王鐸之所以如此看重臨帖,恐怕他對臨帖的理解已經超出了技法層面吧。精神層面的東西比技法要複雜得多,它需要慢慢的浸潤,一點一點的沉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任何藝術走到一定的程度就必須從其他藝術門類汲取營養,才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否則就會走向僵化。歷史上的大師幾乎都是不斷地從姊妹藝術中汲取營養,尋找外師造化的路子,他們的書法地位也是靠其他門類的藝術積澱共同來支撐的。一代書聖王羲之,更是一位具有很高文學造詣的散文大師,他的《蘭亭序》每每被歷代文人所鍾情。曠世奇才蘇軾,不但是舉世公認的大文豪,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大師,他的行書《黃州寒食詩》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不僅大師如此,名家更是如此。

    我們回首一下以“研究印學、儲存金石、兼及書畫”為宗旨,以篆刻書畫創作的卓越成就和豐富的藝術收藏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印學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的百年滄桑,別的不說,就吳昌碩、馬恆、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六位歷屆社長的綜合藝術能力暫且不論,會員中的大師級人物也是比比皆是,比如李叔同、黃賓虹、豐子愷、傅抱石、潘天壽、沈尹默、吳作人、李苦禪、黃胄等等。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們中那一個不是在多個藝術領域有著廣泛的涉獵和深入研究的大師級人物呢?他們的筆墨功夫經過了漫長的人生歷練,是個人綜合藝術修養的厚積薄發,展現出了濃郁的個人藝術風貌,就其廣度和深度而言,當下很難找出與其比肩者。筆墨功夫看似簡單,實則複雜,沒有廣博的藝術積澱和藝術修養,沒有漫長的人生閱歷滲入其中,是很難有大的突破的。這裡面既要有個人的藝術風貌,又要有個人對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體驗。

    缺乏開闊的胸襟和曠達的胸懷

    這個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到了一定程度,它直接決定了一個藝術家的藝術水準有無突破的可能。藝術和哲學的距離最近,它最容易接近哲學的層面。胸襟和胸懷的開闊與否,在某種程度上嚴重的制約了一個藝術家的發展。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要開啟胸襟,就必須採取非常態的辦法。

    古往今來,這種例子很多,草聖張芝為了達到藝術的巔峰,達到了癲狂的痴迷的程度,引起了趙壹的抨擊和時人的非議,當然張芝這種情況已經不是趙壹和時人能夠理解的了。癲狂其實就是一種非常態的個性超越,我們試想,自我所籠罩的苦悶已經嚴重的阻礙了張芝的藝術突破,在這種情況下,癲狂無疑就是一種最好的釋放。他要超越自我,在常態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這種苦悶積聚到一定程度就要爆發,就要到達癲狂痴迷的狀態,也許這就是一種藝術上的自由。這就不能用常人的眼光來審視了。張旭也是。每到恣肆狂放處,以頭蘸墨疾書,絕叫不已。懷素更是一位狂者,他的草書有著極為嚴格的法度,能做到狂放而不失法度,到了“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境界後世有“張顛素狂”的美譽。

    米芾的書法走的是集古成家的路子,刻意做作過甚,打不開胸襟,同樣他也選擇了癲這樣一個非常態的宣洩。楊凝式又是一個最典型的瘋子,黃庭堅有詩讚曰:“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瘋子,下筆便到烏絲欄。”他的瘋,一半可以理解為遁世的智慧,另一半則是藝術上的自我突破。當然,後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相比之下,徐渭更典型一些。他被交織在一起的生活的苦悶和藝術的苦悶煎熬著,最後作出了殘人和自殘的極端行為。其實,其他藝術領域裡還可以舉出許多例子。比如,畫家梵高、詩人顧城等等。

    舉了這麼多例子,其實就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藝術家的胸襟和胸懷問題。因為書法這種藝術門類似乎稍微特殊了一些,說到底,也就是書法家本人的自我精神寫照。書法家要取得藝術上的突破,最關鍵的就是實現自我的覺醒和自我的突破。因為筆墨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法帖也只不過是一個橋樑而已,最重要的是書法家要實現一個發現自我,表達自我的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個人的胸襟問題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毛澤東的草書達到了空前絕後的一個境界,如果拋開筆墨功夫而外,其中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他的個人胸襟和胸懷,我們都知道,毛是一個歷史的巨人,他是一個有著廣博的國學知識、哲學知識和歷史知識的聖者,他的胸懷和氣度也不是一般的藝術家能夠企及的。就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之上,毛的草書才達到了一個質的飛躍。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為,他比我們都站得高。這個例子也最能說明問題。一代草書大師于右任也是一個例子,由於他的政治地位開闊了他的藝術胸襟和胸懷,從而奠定了他的藝術突破。

    我們都知道,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等,一方面他們是優等計程車人,另一方面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胸襟開闊了他們的藝術視野。從而導致他們能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能夠熠熠生輝。我們可以這樣說,胸襟和胸懷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書法家的藝術成就的高低。氣息問題,說到底也就是胸襟和胸懷問題的衍生。我們還可以回味一下林散之教導黃賓虹的那一番話,“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無非是為了長見識,開胸襟。當然黃賓虹後來的成功也就應驗了這句話。

    缺乏足夠的人文素養和國學根基

    現在一提到這個問題,一些書法家就急啦,他們認為,這個問題似乎是批評家和社會對書法家的詰難,甚至認為和書法創作關係不大,更有一些書法家,為了博得一個學者書法家的美名寫一些半通不通的打油詩附庸風雅。大家都知道,書法,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的發展、演變為基礎的,它裡面有深層次的文化體驗,而且書法是隨著中國文化的產生、發展、繁榮而產生、發展、繁榮的,它行進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一個強大的中國文化背景。我們搞書法,如果不清楚這一點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

    中國書法是傳統的中國文人的必備技能,它的發展經過了幾千年歷史滄桑,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不能簡單的割裂理解。中國書法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藝術大家庭的一個重要成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由於這種獨特的人文情懷和精神內涵的支撐才決定了它的藝術地位,為全世界人民所推崇。如果脫離了這個精髓,中國書法恐怕也和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一樣,僅僅只會流落成一種文字元號而已,不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門類。歷史上的書法家,他們首先是文人,是學而優的仕(其實仕從廣義上來說也是文人),他們憑著滿腹的錦繡文章和一筆好寫(書法)一步一步考出來的,有著堅實的國學基礎和獨特的人文情懷。至於書法,似乎只是他們治國平天下的副產品。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現代的書法家和古人相比,和先賢相比,是多麼的單薄啊。尤其是人文素養這一塊,和古人簡直沒法相比。

    自啟功那個時代終結以後,中國書法就淪為一個沒有文化的境地了。傳統文化斷裂了,國學大師若鳳毛菱角。就書法教育這一塊而言,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把書法專業開在了美術系,好多導師招不來學生,勉勉強湊合幾個吧,質量也是令人唏噓。許多能寫字的不會寫文章,能寫文章的不會寫字,還有一些學子把選擇書法作為過高考獨木橋的終南捷徑了,當然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我們再看一看我們高校培養出來的書法人才,許多是隻會玩弄筆墨技巧而沒有藝術思想的泛泛之輩,大多數只盯著時風做文章,撈一點虛名薄利,靜不下心來深入的鑽研經典,正兒八經的做學問。浙美當年招第一個書法班的時候,這個班是設在中文系的,學生也是從全國選出來的,後來這些學生大多都成了全國的書法中堅。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一下,它可以給我們高等書法教育許多啟示。

    人文素養和國學基礎這兩個方面,在過去是一箇中國知識分子的最根本的立身條件,是一個書法家必備的基礎,現在由於西學的衝擊和現代教育的發展,已經不是那麼回事了。雖然書法申遺已經成功了,但是中國書法要被世界上更多的國家和人民認可和接受,要取得藝術上的振興和繁榮,中國書法家就必須補上這一課,從而才能彰顯中國書法的獨特文化地位和藝術地位,才能不被別的藝術門類所同化,所演變。

    書法專業之業者是不能成為書法家的,歷史上也沒有一個專業書法家。

    鍾繇任宰相、太傅;王羲之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擅詩文。晚年在父母墓前起誓不再做官,但不是為了專心練字,而是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遍遊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人座當以樂死。

    王獻之任中書令(宰相級);顏真卿任平原太守、吏部尚書、太子太師。楊凝式任少傅、少師,太子太保、左僕(宰相)、卒贈太子太傅;蘇東坡是吏部尚書,更是大文學家,書法乃餘事之餘事;趙佶、趙構都是皇帝…毛澤東是大軍事家、大政治家。

    魯迅是大文學家、大思想家,也都是真正的大書法家。近代以書法著名的沈曾植、康有為、李瑞清、譚延闔、于右任、謝無量等實際上皆不以書法為業,他們是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詩人、文學家。齊白石、黃賓虹是大畫家,繪畫是可以作為專業的。

    現代被稱為書法家的有一位林散之,他的書法尚能看看(其他不足論也),林散之自稱詩人,當過副縣長,他在詩上下了不少功夫,他的詩寫的如何且不論,但他留下四十多卷詩詞,這真非同小可。林散之死後,似乎沒有真正的書法家。

    現代被稱為書法家的人中公認啟功是第一把手。啟功先生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被國內權威書法大師們說寫的是“館閣體”,工整有餘,創新不足。他們認為“館閣體”不是藝術。實際上啟功先生自己也認為自己不是書法家。老實說,他的書法比那些寫得龍飛鳳舞的大師們功力還是深點。但啟功是學者、詩人,他是以研究文學、文物為主的,他一直在中文系任教。他的字是當時學者必備的的基礎,他的老師陳垣不以書法鳴世,但書法比他強。

    歷史上沒有一個以書法為業而能成為書法家的。而現在很多人以書法為業,書也不讀,事也不幹,天天練字,結果練出什麼名堂來了呢?

    中國有幾十萬人、上百萬人號稱書法家、著名書法家、書法大師、泰斗,我看他們連寫字匠都算不上。我們經常看到古代的手抄本著作,大多出於寫字匠之手,都比現在號稱“著名書法家”的字好的多,他們的字至少養眼。好多大師寫的字,除了落款的名字,其它要麼已經不能稱之為字了,要麼會被認為是三歲少兒塗鴉作品。

    古代的書法家確實也是集中在文人階層,接受教育的機會自然比平民更具有優勢。雖然如此,這也卻令文化沉澱深厚的文人書法家成就斐然,而且他們的文學修養、歷史修養也融入到書法作品中。

    所以我們現在書法愛好者,還是不要聽現在這幫所謂大師忽悠了,他們真是”毀“人不倦的。而且帶偏很多人,所以我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修養,多看一些古本,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同時學習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知道,多瞭解一些漢字發展史和研究不同時代的漢字書體,這樣才能對這些”大師“謬論產生免疫力,而且也會無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書法水平。古代書法名家的字很美,不只是因為他們下苦功,是因為他們這些字融入了自己靈魂,還把自己的深厚文化修養融入其中。

  • 12 # 陸道林

    為什麼近期出現了很多號稱書法大師的人?一是現在網路發達,方便發抖音,發影片,使一些拿毛筆寫呀塗呀畫呀的一些人為了揚名,就自號大師,唬唬人。二是有些書法基礎的人,寫幾個或幾幅字擺在那裡示眾,為了賣個好價錢,自號大師,蒙一些不懂書法的人。三是管理不嚴,社會上有不少這個院,那個室,從事書法研究與教學,自號大師以抬高身價便於抬攬學員,撈到票子。同時,因管理不嚴,自號大師也沒人去評審鑑定,又不花一分錢搞個大名號,這就讓一些人肆意妄為,想怎麼給自已戴帽子搞個子虛烏有的名頭都行。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大師。

  • 13 # 穐寔

    利益與虛榮的趨使,近期出現了很多自詡書法大師,說怪也不怪,這種現象已經持續有些年了,確也司空見慣,書法大師不是自己吹的,也不是協會封的,鑑定是不是書法大師最抄近最簡單的辦法是看“作品”,沒有令人折服的可以傳品的作品自然不是書法大家、書法大師。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省、縣自上而下出現了書法家協會,應該說書協的興起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使書法藝術從文齋時代邁向展廳時代,對於弘揚和傳承書法藝術是有益的,但同時也帶來了浮誇、拜金等負面影響,甚至這種影響攪亂了書法人的靈魂,敗壞了翰林風氣,一些人不是潛心於書法研究和書法創作,而是拉關係、找門徑,投機鑽營,崇尚虛榮,這種影響長期揮之不去。

    本人愚論,書法大師應同時具備以下三點:

    ①創體。結體上要有有別於先人的獨創性,精思獨悟,自成一家,前所未有,作品結體必須充分展現書法求變精神。如王羲之。

    ②學問。知識淵博,自創詩文。畢竟書法是抒發情感的形式,而詩文等才是書法要表現的內容。書法創作抄錄古人詩文已成當下書法界流弊。書法大師應該是詠志抒懷、吟風詠月的高手。如鄭板橋。

  • 14 # 成為達收藏室

    我所接觸過的幾位真正的書法大師,“低調”是他們的共性,“藝高”是他們的特性。也曾接觸過號稱“書法大師”的人,其臨帖作品不敢恭唯,能說善辯,誇誇其談高於他們的作品。對這些“大師”,恕我無禮,只好與他們說“拜拜”,敬而遠之。

  • 15 # 楊玉生372

    現在的書法家,大師,他們的作品不能說不好,有問題等,如果說了他們的作品不好或有問題,那他們就會給你急眼。我不是大師,隨便說都行,我喜歡。因為你說對了,我接受,你說錯了我笑笑,但我一定給你說你哪說錯啦,我是怎麼認為的,要說透才是知音。

  • 16 # 銀河ABC

    為了金錢和利益,一些媒體,機構和個人大動腦筋,包裝自己,濫竽充數,亂髮證書,說是誰的弟子,經過暴發戶的炒作,用拍賣會的形式,來提高自己的身價。走合作共贏的路子。還有一些是自稱大師,應用一些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書寫,根本沒有經過正規書法培訓,寫一些稀奇古怪的字,讓人理解不了,看不懂。是是抽象派。

  • 17 # 趙如才

    這主要是管理問題。因為沒人管,放任自流,便出現了這種極為不正常的現象。

    還有一個原因,是國人藝術鑑賞能力低,尤其是一些沒有文化而暴富的人,只要一聽是大師,便以為是真有才華,從而肯掏錢,搞亂了書畫市場。

    由此可見,中國書畫繁華任重而道遠。

  • 18 # 5392487865548彷彿

    現代社會扭曲書法價值觀造成的,很多唯利是圖,沽名釣譽的人利字當前無所不用其極,也的確有不少人成功了,出名了,利也就來了!

  • 19 # 崇賢服義

    中國人的思想還處在矇昧期,什麼時代了,一個人稱什麼是人家的自由,這個自由你也有,只要不違法,他稱太上老君也行。

    稱不稱大師是人家自由,不干涉人家自由應該是人的基本認識,國人還不懂這一點。

  • 20 # 書畫聯盟

    有高手,也有江湖騙子,有人覺得江湖騙子是高手,有人覺得高手是江湖騙子,但是不管高手還是江湖騙子在網路上宣傳自己都是一個原因,人畢竟是要恰飯的

    有亂象,但不違法,書法是逐漸死去的藝術,他已經活的夠久了,當毛筆書法去除他大部分實用性,留下了藝術性,想要繼續發展或者說活下去,既需要群眾基礎,也需要先鋒探索,爭論不會小,渾水摸魚的也不會少。

    一種藝術只有人民足夠喜歡才會有這麼大爭論,不管什麼藝術國民度達到書法的程度,都會誕生一群或真或假的大師,那又有什麼糾結的呢,不用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兩驅VV6進藏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