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楊醫生講健康
周.姜子牙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漢族,生於公元前1156,死於公元前1017年,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代表作《六韜》.
漢.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傳為漢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鎮。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後,張良及時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張良在去世後,諡為文成侯(也稱諡號文成),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張良的生平。
樂毅(yuèyì),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詳,漢族,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魏將樂羊後裔。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屬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呂不韋呂不韋(?-前235年),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後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關成語:一字千金。
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穀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傳為著名軍事理論家孫武后人,著述有《孫臏兵法》,指揮著名戰役有“馬陵之戰”等。其故居已經修繕一新。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中國陝西西安市長安區)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國唐初名相。與房玄齡並稱“房謀杜斷”。從祖杲為北周、隋朝時期的顯官。
徐庶,字元直,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漢末三國時期人物,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自此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先曾仕官於新野的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棄備投操,臨行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之才。此後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房玄齡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傑出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房玄齡智慧高超、功勳卓越、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群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是對他特有的名臣氣度、良相風格的贊言。作為一名雅士,他頗具可佩可學的典範;作為一代勳臣,他堪稱可歌可頌的英賢。
曹參(音cān,?—前190年),字敬伯,漢族,泗水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繼蕭何後的漢代第二位相國。秦二世元年(前209),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漢惠帝時官至丞相,一遵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
秦李斯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帝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與趙高合謀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中國陝西西安市長安區)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國唐初名相。與房玄齡並稱“房謀杜斷”。從祖杲為北周、隋朝時期的顯官。
杜預(222-285),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官三國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尉。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
春秋戰國:管仲管仲(約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諡曰“敬仲”,漢族,潁上(今屬安徽)人,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周穆王的後代。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晉羊祜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南)人。西晉開國元勳。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徵辟,後為朝廷公車徵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之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咸寧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
元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契丹族,傑出政治家,蒙古帝國時期大臣。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攻佔燕京時候,聽說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遂向他詢問治國大計。而耶律楚材也因對腐朽的大金失去信心,決心轉投成吉思汗帳下以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百姓。他的到來,對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產生深遠影響,他採取的各種措施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礎。
蘇秦(前?——前317年),字季子,漢族,戰國時期的洛陽(周王室直屬)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於是身佩六國相印,進軍秦國,可是由於六國內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
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漢族,秦末居鄛(今安徽巢湖市亞父鄉,一說安徽桐城市練潭)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公元前206(漢元年)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莊舞劍,意欲藉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係,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裡,途中病死。蘇軾曾經著《范增論》。
清;范文程范文程(1597-1666),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衛(今遼寧瀋陽)人。清朝初年大臣,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孫。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開始為後金政權效力,此後侍奉清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帝)、聖祖(康熙帝)四代皇帝。隸屬滿洲鑲黃旗。
范蠡,字少伯,漢族,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荀彧荀彧(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傑出的戰略家,被曹操稱讚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書令,諡曰敬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他為“荀令君”。
荀攸(157-214),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的五謀臣之一,荀彧之侄,被曹操稱為“謀主”。官至尚書令。正始五年(244)被追諡為敬侯。
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
三國,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後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讚揚諸葛亮。
宋趙普趙普(922-992年8月14日),字則平,北宋初年宰相。出生於幽州薊縣(今北京),後先後遷居常山(今河北正定)、洛陽(今河南洛陽)。雖足智多謀卻不好讀書,後來在趙匡胤的勸告下開始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後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陳平(前3世紀?-前178年),西漢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蘭考縣)人,以謀略見長。在楚漢相爭時,初在項羽手下做謀士。早期被項羽重用,因得罪亞父范增,逃歸漢王劉邦帳下。曾多次出計策助劉邦。西漢建立後,任右丞相,後遷左丞相,曾先後受封戶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後諡獻侯。“反間計”、“離間計”,均出自其手。
魯肅(172-217),字子敬,漢族,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曾為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於周瑜死後代替周瑜領兵,守陸口。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去世,年僅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
3 # 銘人歷史
我覺得是張良。首先“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句話還有後半句,就是“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張良的字號。張良此人是當時的漢初的傑出人物,被稱為三傑之一。
此人堪稱智勇雙全,首先他曾經刺殺過秦始皇,雖然刺殺失敗,但是這件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當時的秦始皇大怒,全國追殺刺客,不過張良依然是逍遙在外,這是其勇。項羽和劉邦爭王之時,項羽勢大,便有了非常出名的鴻門宴,這本來是一場必死的局面,而張良卻買通了項羽的季父項伯,讓劉邦逃過一劫。
張良是楚漢爭霸中的關鍵人物,他為劉邦出謀劃策,幾次救劉邦於危難中,勸劉邦封王韓信,籠絡住了韓信,解了滎陽之圍。事實證明,籠絡韓信是最正確的事之一,後來的韓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是擊垮項羽的關鍵。更是勸劉邦封地給韓信和彭越,讓這二人為劉邦出力攻打項羽。可以說,沒有張良的計謀,楚漢爭霸的結果真的難下定論。
張良作為謀略家是非常懂得明哲保身,在漢初建立後,開始主動退出朝野,做一個可有可無的地位,並且沒有參與到任何皇室之間的鬥爭去,這正是一個謀略家該有的眼界,晚年亦可雲遊四方,一世清名留人間!
-
4 # 迷失了方向的馬
劉基(字伯溫)明初奇人貞德(歐洲天主教會將法國曆史上的女英雄列為“聖女”)張居正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俄國著名的沙皇)范文程(字憲鬥,號嶽輝,遼寧瀋陽人,中國清朝開國元勳。)奧利弗·克倫威爾多爾袞姚啟聖路易十四愛新覺羅·弘曆
-
5 # 宣染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謀略家不計其數,這裡我們列舉出十位,僅供大家參考。
【1】姜子牙
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輔佐文王,幫助武王推翻商超,建立大周,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在中國歷史上猶如神話般的人物。
【2】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道家創始人,老子曾經效力周室,雖然並未有什麼著名的謀略故事,但之所以說老子,是因為我們從他的徒子徒孫就能看出,老子有兩個著名的徒弟,一個孔子,一個就是鬼谷子,孔子就不多說了,鬼谷子相必大家就更清楚了。
【3】孫武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華人,被尊稱為兵聖或孫子,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在春秋末期思想界和老子,孔子並存,其卓越的見識也深深影響了後世。
【4】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也叫王禪,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謀略家,縱橫家創始人,他一生隱居,但徒弟確遍佈整個戰國各個國家,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5】孫臏
孫臏,戰國時代齊華人,是孫武的後人,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與龐涓是同窗,都是鬼谷子的學生,後來遭到龐涓迫害,被挖去膝蓋,後投奔齊國,曾兩次打敗龐涓,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6】司馬錯
司馬錯,秦朝人,著名的兵法謀略家,其著作《司馬法》在中國兵法軍事史上走著重要的地位,他的“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等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教育意義。
【7】郭嘉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人,三國時期曹操的謀士,一生為曹操出謀劃策,算無遺策,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不朽功勳。
【8】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出山,後為劉備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之後又六出祁山,出兵北伐,一生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9】張良
張良,字子房,南韓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張良為復國報仇,刺殺嬴政未遂,後投靠劉邦,幫助劉邦統一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10】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
6 # 趣說歷史何不瘋
淝水之戰後的兩年,苻堅被叛軍圍困於五將山,曾經的一國之君,環顧左右,身邊只剩下十幾個忠心侍衛,滿心淒涼之餘,只怕尤其想念前丞相王猛。
說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就不得不提輔佐苻堅統一北方建立前秦盛世的王猛。
王猛,字景略,與苻堅一見如故,挑燈暢談,恍惚間一個成了劉備一個成了諸葛亮。357年,苻堅誅殺暴君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以王猛為中書侍郎。
其後君臣二人配合無間,整肅朝堂,殺樊世,貶仇騰、席寶,又剷除二十多個害民亂政的公卿大夫。又創立薦舉賞罰制度,任用賢才。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為前秦帶來了一派嶄新繁榮的景象。百姓也稱讚道:“兵強國富,猛之力也。”
前秦實力逐漸增強,也有了逐鹿天下的雄心壯志。而在統兵征戰中,王猛又表現出了卓絕的軍事才能,先後擊敗降服匈奴、烏桓、鮮卑、拓跋等部,讓前秦貴族中敢怒不敢言者徹底心服口服。
369年,桓溫伐燕,前燕皇帝慕容瑋派人求救,群臣反對救援,而王猛則獻出“先救後取”之計,共退晉軍,趁晉軍不備攻取洛陽,繼而剪滅前燕。
前燕吳王慕容垂投奔前秦,王猛認為慕容垂絕非池中之物,早晚反叛成為前秦的心頭大患。但苻堅不以為然,王猛多次進諫無果,只好把心一橫,製造機會,除掉慕容垂。
這裡要說一下,王猛位居丞相,為何不強行殺掉慕容垂呢?當然不是做不到,一旦違反苻堅殺掉慕容垂,雖然除掉了心頭大患,但君臣二人必然心生嫌隙。
370年,王猛率軍出征,並以慕容垂長子慕容令作為參軍。
除掉慕容垂的機會終於來了。
出征前一晚,慕容垂設宴為王猛設宴踐行,希望王猛能好好善待自己的兒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一開始還互有戒備的二人,早已經擠在了一張酒桌,手拉手,頭挨頭,一把鼻涕一把淚,那是相見恨晚吶。
王猛趁機說道:“這次一走,少說一年半載,兄長可有什麼貼身東西送我,好讓兄弟我睹物思人呀。”說完,還不忘抹一把傷心的眼淚。慕容垂也是情到深處智商低,隨手解下腰間金刀送給了王猛。
殊不知已落入彀中。
大軍行至洛陽,王猛買通了慕容垂親信金熙,並讓金熙手持金刀找到慕容令,假傳慕容垂口信,讓慕容令藉機逃回故地。慕容令雖然心有疑慮,但短時間內無法向父親求證,只得信了金熙的話,趁機逃走。但不幸死於燕國。
王猛將慕容令反叛出逃的訊息傳回長安,慕容垂魂飛魄散,是有口難辯,只好倉皇出逃,但又被追上,押回到苻堅面前。
千算萬算,王猛是真沒算到苻堅如此寬厚,不但沒有咎責慕容垂,反而待他更勝從前。
幾年之後,王猛病死,慕容垂這才拍拍胸脯,長出一口氣。之後便是淝水之戰,慕容垂反叛,建立後燕,前秦帝國分崩離析。
可惜的是,因為金刀計,慕容垂嫡子中只剩下一個名副其實的活寶--慕容寶。慕容寶繼位後難以服眾,幾年後,後燕滅亡。
-
7 # 陽明悟行學宮
第十名:
百家宗師 千古武聖——軍師鼻祖姜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際遇。前半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七十多歲仍一事無成;後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圖,伐商滅紂,興周八百年之基業。這就是被後人奉為神祗的歷史巨人—姜子牙。他追往古而知來今,通古今之變,知勝敗之勢,曉民眾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術,為文王、武王之師,傾商立周,興周盛齊,救民於水火,為後世開創了弔民伐罪,恩及百姓的範例。百世而下,被尊為武聖,太公兵家宗師,堪稱當之無愧的千秋軍師第一人。
當初,三監亂平,姜太公沒少操心,這等於又一次拯救了大周朝。周成王一激動,給他姥爺發了一道策命: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這裡邊但凡有那調皮搗蛋的,不管光棍眼子,你都可以修理他。這就相當於東方的霸主了,如果說魯國是周天子的宣傳部長的話,那麼齊國就該是警察局長。
第九名:
法家先驅 聖人之師——華夏第一相管仲
管仲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兒女,與周王室同宗。管仲所處的期間正是列國並峙,相互交戰不休。管仲強齊圖霸、輔佐桓公九合諸侯、禮讓天下開法家先驅、編篡《管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並因開創國營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國性服務業供奉為保護神。
金融之道,輕重之術。貴己所有,賤敵所持。古往今來,凡是關於生存空間的競爭,大多不外如此。即便在中國久遠的春秋古代,管仲就有專門的輕重論來具體地指導齊國的爭霸大業,涉及了內政、外交、軍備、財稅等諸多方面,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宏微觀金融案例。輕重術極大的提振了齊國的經濟實力,豐富了廟堂的理財工具,解決了爭霸中許多實際的財政缺口,同時削弱了競爭對手。此消彼長之下,使得齊國成為了真正的東方大國,號令諸侯。
第八名:
智士能臣千古奇人——先秦范蠡
范蠡,先秦傑出謀略家,罕見的智士能臣。初,越王執意伐吳,未聽范蠡勸阻,險些喪命。吳國三年,范蠡伴君處虎狼之中,石室忍辱,嘗便獻忠,為范蠡計謀,才保越王不死。事君復國興越,苦身深謀二十年,興師伐吳,讓越王報了仇。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時,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辭國相、大將軍之官,退隱東海之濱,治產業,力經商,十九後中三致千金,成了巨賈,名揚天下,令同代人望塵莫及,也叫後人難繼項背。范蠡,可謂家事、國事、天下事,無不精通,於從政,於從商,總是得心應手,堪稱千古奇人。
春秋後期,越國上將軍范蠡和文種在打入吳宮的西施裡外配合下協助受辱三年回國後“臥薪嚐膽”的勾踐戰敗了吳國。勝利後,范蠡急流勇退辭官經商,他先是到了齊國,開啟了他的經商之路。經商也十分出色的他怕被齊王重用,便撒盡家財又到了魯國的陶地定居經商,自稱“陶朱公”。他用獨到的經營理念與方式使生意再度興旺起來,聲名也遠播四方。一代商聖就這樣誕生了。
第七名:
整頓吏治 洞察民情——放逐太甲,中原菜系創始人伊尹
商代名相伊尹出生於空桑,空桑是上古時代的地區名,沿用至東周晚期,此地區屬於古九州之一的兗州,兗州主要區域在今山東西南部的菏澤與濟寧,以及安徽北部和河南東部等地。因有大片桑林而得名。《呂氏春秋》記載:“先氏女子採桑,得嬰兒於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居。”唐《獨異志》:“伊尹無父,生於空桑中。”
伊尹為中國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是中華廚祖,中原菜系創始人。約公元前16世紀初,他輔助商湯滅夏朝,為商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由於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遠近聞名,以致於使求賢若渴的商湯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馬、皮為禮前往有莘國去聘請他。他任丞相期間,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經濟比較繁榮,政治比較清明,商朝國力迅速強盛。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終年100歲。沃丁以天子之禮將伊尹安葬于都城亳附近,以表彰他對商朝做出的偉大貢獻。
第六名:
武廟十哲 孫吳兵法——廣宗伯吳起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唐肅宗時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追尊吳起為廣宗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第五名:
思想機敏 善於識人——文終候蕭何
當然,這幹壞事,其實也是得講究技巧的。譬如強搶民女的、逼良為娼的、偷雞摸狗的、作奸犯科的,這種低階的,蕭何不會做也不願做,琢磨了一番,也只有在房地產界折騰點動靜出來,好歹也算高階大氣。於是,就有了蕭何“賤貰貸以自汙”的記載!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七月辛未去世,諡號“文終侯”。
第四名:
謀取天下如烹小鮮——興漢三傑之首張良
張良,本南韓壯士,身負家國淪亡之痛,一心想行剌秦始皇,光復故國河山。因其仗義任俠,虛心上進,因而先得優越性世兵法,後廣交志士豪傑,並與劉邦相交莫逆。在秦末群雄並起的混亂時刻,張良投靠劉邦,可謂目光高遠。張良善謀大計,不為假象所迷。鴻門宴上巧妙策劃,進退有據,讓項羽無可奈何,劉邦亦全身而退。略施反間小計,便令項王軍臣相疑陣腳自亂。末了,又以奇兵突襲,垓下一戰而天下。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漢高祖劉邦的疑心極大,張良陪伴皇帝左右還能夠自保,這確實是一大奇蹟!張良為什麼能夠在危機重重的宮廷鬥爭中得以善始善終,也成為一個千古之迷。劉邦能夠戰勝強大的項羽,建立起輝煌的漢朝,韓信、蕭何、張良功不可沒。大漢王朝正式建立後不久,劉邦曾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張良雖然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功勞不及蕭何、韓信。怪就怪在劉邦偏將張良推為初漢三傑之首。還應注意一個細節,劉邦提到張良的時候,沒有直呼其名,而是使用了敬稱,稱呼張良的字“子房”。蕭何、韓信則沒有享受相同的待遇。這還不算,“漢初三傑”之中,韓信以謀反罪名被殺,還誅滅其三族;蕭何也被治罪下獄,惟有留侯張良,自始至終,都深得劉邦的信任,同時也贏得了呂后的尊敬,以至於張良死後還獲得了文成侯的諡號,兒子張不疑也襲封為侯。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三名:
羽扇綸巾智多巨星——蜀漢軍師諸葛亮
對《三國演義》熟悉的讀者可能都有這樣一個印象:諸葛亮上戰場經常愛坐著一輛四輪小車,羽扇綸巾,好不瀟灑。但估計又有讀者會犯嘀咕,這輛精緻可愛的小車只能靠人推,一旦戰場上出了什麼狀況,被敵人騎兵衝過來抓住可怎麼辦?
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邇。他是軍事戰略家,運籌惟帷幄,決勝千里。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湧,智謀縱橫,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對,巧借東風,赤壁之戰,巧取四郡,奇襲荊州,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無不閃其智慧的光輝。諸葛亮,又是安邦治國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劉備安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德威並舉,儒法並用,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不朽貢獻。
第二名:
學富五車功蓋孔明——東晉王猛
王猛為政著重以法治國,賞善罰惡,故此雖如強德等權貴犯罪亦敢於處以極刑,而有賢才的人王猛亦會加以提拔。而其本人亦著重善惡,小恩必還,亦睚眥必報,故當時有人以此去批評他。
王猛,人稱“賽諸葛”,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政治謀略家。東晉五胡十六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王猛擇主而事,輔苻堅據秦州趁勢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梟視群雄,統一北方,堪稱“常勝將軍”。在治國上,獨展長才,不但國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歲便撒手人間寰。
第一名:
這個我想了一下,可能大家對歷史的瞭解程度不同,心目當中的所謂第一也就不同,我不能先入為主的為大家來評判這個第一,或許這個第一也僅僅只是我的心目中的第一。所以,這個第一還是留給大家來評判吧!下方留言討論》。。。。
-
8 # 帝國烽火
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是劉邦對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評語,後世之人也將張良稱之為謀聖。張良的特長在於戰略謀劃,在於長遠規劃,而不在於站前廝殺,故而以張良為標準,我認為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謀略家有以下幾個:
漢朝張良張良在楚漢相爭時期,奇功無數,尤其是“下邑奇謀”,疲楚強漢,最終使楚國的力量逐漸削弱,而漢軍的力量逐漸強大,這才有了十面埋伏。
前秦王猛王猛是前秦苻堅的主要謀士,也是戰略主要規劃者,前秦地處四站之地,西有前涼政權、吐谷渾軍事集團;東有前燕鮮卑慕容氏政權;南有東晉司馬氏政權。王猛制定的戰略是:穩定西北,使無後顧之憂;爭鋒東南,以圖大業。最後幫助苻堅統一北方。
隋朝高穎隋朝楊堅的高階參謀,是非常典型的謀士。如果說張良的下邑奇謀是以弱勝強之道,那麼高穎的疲陳之策,則是以強勝弱之道。“疲陳之策”就是在依仗隋朝強大,每當陳國豐收的時候,就派遣少數兵力騷擾陳國,最後讓陳朝自己就衰退了,然後大軍輕鬆就滅掉了陳朝。
唐朝房謀杜斷杜如晦與房玄齡經常跟隨李世民征伐,出謀劃策,運籌帷幄,軍隊裡的事務很多,杜如晦拿到手上,即刻分析決斷,非常迅速,房玄齡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軍謀大事。他們都是李世民的大功臣,房玄齡被李世民認為是大唐開國第一功臣。
唐朝李泌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朝半壁江山陷入混亂,李泌卻能很從容的分析局勢,並且斷定安祿山、史思明等人是一群沒有宗旨的烏合之眾,目的只在搶劫,不出二年,無寇矣。並安排郭子儀與李光弼出兵平叛。結果正如李泌所料,叛亂很快平定。
蜀漢諸葛亮諸葛亮是劉備的戰略指導大師,在劉備最迷茫的時候,讓劉備收集流民強大自己,併為劉備制定了“東結孫權,北抗曹操,圖謀荊州,佔據益州,三份天下,進取中原”的戰略,這也成了被此後的行動方向,奠定了劉備三分天下的功業。
曹魏荀彧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士,曹操的底盤是四戰之地,周圍都是實力強悍的諸侯,但是荀彧為曹操制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並制定了先弱後強的戰略,最後幫助曹操統一北方。
毛主席毛主席的雄才大略就不用說了,他老人家在延安的小窯洞中,指揮全國的戰鬥,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初期。後來到西半坡,毛主席同樣在小村莊中指揮千軍萬馬,指揮三大決戰,真可謂: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
9 # 歷史微點
若說運籌帷幄的謀略家,毛主席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從古至今,華夏大地上每一個朝代的建立,都會有若干精於謀略的建立者,但像主席這樣以領袖身份,親力親為指揮千軍萬馬打天下的,卻少之又少,主席的足智多謀、遠見卓識,天賦異稟,千年不遇!
師範學校畢業的主席,最初的理想是當一名教師,教書育人,自立自強,但時勢造英雄,當時的社會環境成就了主席的不世偉業。
從上井岡山開始,主席在艱難的環境中學習生存之道,從而在窘迫的條件下頑強立足,在戰爭中認知戰爭。
雖然老話講“百無一用是書生”,但對於主席,用“文韜武略”這個詞形容似乎過於膚淺,排兵佈陣,建設軍隊,他雖然是在戰爭中邊學邊用,可在他的他軍事生涯中,卻少有疏漏之處,在戰場上也總是勝多敗少,儘管在多數時候,他都是兵微將寡。
我軍的領導者幾易其人,但面對實力強大的對手,均疲於應付,難以招架,有時甚至幾乎陷入絕境,也只有主席,才能帶領軍隊絕處逢生,發展壯大。尤為重要的是,主席帶領的武裝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處於弱小的一方,以弱勝強方顯英雄本色,才更難能可貴。
從我軍的發展歷史中不難看出,正是主席的運籌帷幄和遠見卓識才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才發展起來了一支強大的人民武裝。
土地革命時期,井岡山前三次反“圍剿的勝利,是主席保住了火種,四渡赤水,紮根陝北,又是主席力挽狂瀾。抗戰時期主席主張的游擊戰、運動戰策略,讓我軍發展壯大起來。
解放戰爭中,主席以退為進出走延安,在險惡的環境中指點江山,指揮全國各個戰場的戰鬥、戰役。“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主席名副其實!雖然人們很是疑惑,他是怎樣做到於千里之外卻如置身戰場,明察秋毫,洞察一切。
我軍的戰略方針、戰爭方向幾乎都出自於主席之手,這一點也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另外,主席單就軍事電報就有6000餘件,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戰役、甚至小規模的戰鬥,主席都有可能透過電文參與部署和指揮,相信結果也是大多都取得了勝利。所以說,論運籌帷幄的謀略家,主席當仁不讓,而且是實至名歸的傑出代表。
-
10 # 平陽狐狸說水滸
張良孔明等名震天下,光照後世,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三位超級謀略家,雖然不太被大家熟悉,卻同樣功勳卓著,光彩照人。
一 王猛--「功蓋諸葛第一人」
王猛,十六國時期「前秦」政權的政治家,軍事家,苻堅的首席謀臣,官至丞相。
王猛出身寒微,喜歡讀書。後與「前秦」皇帝苻堅相遇,一見如故。論古今興廢之事,十分投緣,從此跟隨苻堅。
王猛作縣令時,執法嚴明,不畏強權。曾斬殺當地權貴二十多人,眾皆畏服,社會治安從此井然有序。
王猛因功步步高昇,最終成為苻堅的重要謀臣。親自率軍攻滅當時中國北方的實力派政權「前燕」。
多說一句,這裡的燕國乃是鮮卑族慕容氏所建,「天龍八部」裡慕容復挖空心思要復國,復的就是這裡。其實十六國時期距慕容復所處的南宋有七八百年時間,所以說他走火入魔。
書歸正傳,王猛又輔佐苻堅平定西北及巴蜀一部,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這是西晉滅亡後,北方陷入大分裂後第一次重新統一,意義十分重大。
酮統一北方及巴蜀一部的「前秦」,其覆蓋範圍已超過三國曹魏政權,蜀漢更是不可相提並論,故王猛以其軍事政治才能及貢獻被稱為「功蓋諸葛第一人」。死後王猛封為「武侯」,也與諸葛亮一樣。
王猛認為東晉實力猶存,不可南征。去世八年後,苻堅執意南下,公元383年,爆發了「淝水之戰」。
二 謝安--「江左風流宰相」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所謂「謝」家便是謝安家族。
謝家乃是當時高門大族,名門世家。說幾個人名,除了謝安,謝石,謝玄,才女謝道韞都是他們家親戚。
謝安不愛做官,常年隱居「東山」,與王羲之等遊山玩水,吟詩作賦。直到四十多歲為了家族利息和朝廷才出山,成語「東山再起」說的就是謝安。
其他小事不說,謝安辦過的這兩件大事足可青史留名。
一是阻止桓溫篡國。桓溫乃是當時權臣兼能臣,這是「流氓會武術」的節奏。戰功赫赫,手握重兵,權勢熏天,意圖篡奪晉朝江山。朝廷搖搖欲墜,謝安從容不迫,機智敏捷,全力周旋,最終將桓溫直接拖死。不費一兵一卒,保全了晉朝江山。
二是淝水之戰。苻堅百萬大軍揮師東下,號稱「投鞭斷流」。謝安作為東晉總指揮,穩定朝廷,安撫後方,選賢任能,大敗秦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故事就不贅述了。
謝安全力輔佐朝廷,封「盧陵郡公」。劉裕篡晉後,改朝換代,謝安也是少數幾位爵位未被剝奪的前朝大臣之一,也足見其後世影響力。
三 張賓--「算無遺策,機無虛發」
這是唐朝名臣房玄齡對張賓的評價,同行的評價是最可信的。
張賓是十六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幫助石勒建立「後趙」政權,是石勒的首席謀士及「謀主」,官拜「大執法」。
石勒是「前趙」劉淵手下大將,東征西討。張賓建議石勒立足鄴城,發展河北,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和根據地。同時設計除掉了競爭對手--劉淵手下另一個實力派大將「王彌」。
在張賓的輔佐謀劃下,石勒一步步發展壯大,最終建立「後趙」政權,登基稱帝。
石勒對張賓十分最重,從不直呼其名,以「右侯」稱之。同時十分信任,言聽計從。
王猛,謝安和張賓,這三位亂世當中的頂級謀臣,定國安邦,功勳卓著,在中國歷史上的謀略家中,必然會有一席之地。
回覆列表
歷史上運籌帷幄的謀略家有姜子牙、孫武、鬼谷子、孫臏、蘇秦、張良、蕭何、諸葛亮、司馬懿、曹操、長孫無忌、寇準、虞允文、種世衡、劉伯通、范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