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理教英語

    一句話:身教勝於言教!這句話對於家教真的太重要了。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行舉止,其實大多數都是先和父母學到的,其次才是在學校學。所以父母的素質、品格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非常大。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做的事,其實自己都做不到,卻恬不知恥的批評、責怪孩子。這樣的家長,如何教育出優秀的孩子?所以,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事,你自己先反省自己能不能做到、如何做的更好。自己先做到了,再考慮怎麼去教育孩子。比如你不讓孩子抽菸喝酒,你自己卻煙不離手,酒不離口,這怎麼能行呢?再比如你不讓孩子打人或罵人,你卻在家打孩子、打老婆,那你就不能怨孩子犯錯了。

  • 2 # 高gao德de仁ren

    孩子就是模仿別人長大的,隔離病毒,注意出門帶口罩,是最好的方法,別一根筋僅僅想如何“教育孩子”。父母難免有毒,注意隨時治療,提倡預防大於治療。

  • 3 # 特立獨行的教育

    對於教育這個話題,經久不衰,也是廣大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可是如何教育,想必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所以市面上出現了林林總總的各種教育方法,都在教給我們“如何”的問題,可是很多時候方法讀著很好,拿到自己身上就不管用,這是為什麼?

    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一直在尋找方法,尋找路徑,問“如何”還是在向外尋找方法,而方法啟用的前提是用方法的這個人要對路子,可是我們從來沒有研究過用方法的人的問題。對於如何教育,我的老師說:心量放大,心中有愛,自然就知道如何教育了。一個心量狹窄計較小事心中無愛的人,再多的教育方法也不管用。

    舉個例子,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情,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生氣指責這麼簡單的事情你為什麼能做錯?一生氣教育的效果全部失去,家長在計較孩子這麼小的事情竟然能做錯,孩子在計較家長憑什麼這麼小的事情你發這麼大的火?於是,雙方都在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在情緒裡出不來,談何教育呢?

    而正確的教育是什麼?好,這件事做錯了,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解釋你哪裡做錯了,應該怎麼做,媽媽希望咱們下次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了,好不好?或者孩子有情緒,不跟孩子一般見識,同樣心平氣和,想一想可不可以換一種方式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比如說讓孩子疊被子,起初孩子懶惰不願意疊,如果生氣恐嚇孩子會疊但是有情緒,如果換一種方式:我們家小豬豬要疊被子嘍,咱倆比賽誰疊的快?……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我們自然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了。

    總之,教育孩子就是磨練父母心性的時候,能接納包容孩子的所有行為心平氣和了,教育方法也就靈活多變了

  • 4 # 範博士談教育

    我覺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平等的對待他,尊重他。我們現在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始終把孩子當孩子,始終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那個人。其實那樣是對孩子最大的侮辱。家長最大的作用就是陪伴。如果出現了問題,那麼及時的指出來,而不應該強迫她,必須按照這樣或那樣去做。你培養孩子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讓他能夠在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勇敢的站起來,這才是家長應該做的,而不是扮演一個救世主的角色。

  • 5 # 春秋一度

    我覺得應該大力加強勞動教育。

    趙本山在一個小品裡說過,土地是媽勞動是爹,只要撒種啥都往出結。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勞動是人的神聖天職和光榮義務。勞動不僅可以創造世界,還可以更好地培養下一代的優秀品質。

    讓孩子養花,澆水施肥要合適,會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每天不管多忙都要管理,會使孩子養成責任感。颳風下雨都要管,會培養孩子的意志力。既要管花又要學習又要做其他的事,會不斷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增強統籌兼顧的計劃性。勞動還可以自然而然地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遇到問題孩子會想盡辦法解決,一計不成再生一計。養花很成功,孩子會享受到勞動給予的最開心的精神上的愉悅。

    我們總是急於讓孩子什麼也不要做,只是學習學習再學習,結果他厭學了,因為孩子不熱愛勞動,沒有培養出責任感注意力意志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力加強勞動教育可以自然而然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讓孩子心理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健全。即使孩子學習成績不那麼好,未來至少他不會成為啃老族。

  • 6 # 陸叔玄鏡

    因材施教+身教言傳結合在一起會更好!

    一、因才思教,孩子一出生就會有不同的性格差異特徵,有些會好動,有些文靜,有些外向,有內向型的,有些天資聰明在數字上,有些在反應慢的,各種各樣,無奈我們的考試知識是統一的,這樣就必須按不同方法引導回相同的軌道上來,使其漸變為愛上學習。

    二、身教言傳。孩子是一張白紙來到世上,有很強模仿性,從會從身邊人開始模仿,家長或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讓孩子學會,或單方面要求孩子做好都沒有效果。孩子成年後更不易改變。因為習慣成自然了,

  • 7 # lulu媽

    說起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個人還是有一些方法。

    第一個是不管孩子大與小,首先對孩子要有親和力,要讓他(她)知道爸爸媽媽是愛她(他)的!

    第二個就是教育孩子要從當父母的做起,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做出榜樣,換句話說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跟樣學樣。

    第三個就是爸爸媽媽要和孩子成為朋友,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擔任什麼樣的責任!

    第四個就是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對著孩子大吼大叫,不要語言攻擊,因為畢竟是個孩子。靜下心來好好給孩子說,講道理,他會聽的,也能聽懂!

  • 8 # CARA老師

    與其說教育,不如陪伴,發現。

    陪伴孩子,發現孩子的優勢,特長,幫助其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

    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就很棒!

  • 9 # 張立斌

    1因才施教:姚明就適合去學打籃球,劉翔就適合去學跨欄。但我們很多家長,見姚明打籃球成功了,就不管自己身高多少,孩子有無天賦及孩子適合學啥,全都讓孩子去學打籃球,最後讓孩子對自己的成才能力絕望,最終毀了孩子。

    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選好自己要入的行當,堅守自己人生的初心,堅信透過堅守一定能成為某個行當的狀元,逐步超越客串來的競爭對手,超越本行當的一般競爭對手,超越本行當的頂尖競爭對手,透過學習收穫努力付出後的回報。

    3引導孩子學習的興趣,發現特長後進行長遠規劃與人生設計。不是出國名校才能出人才,關鍵是選擇和設計對路。北大長於中國古代文學,清華長於核物理,但新疆醫科大學也長於肝包蟲和地方病,喀什大學也長於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業有專攻,姚明和劉翔的成功就是選對了專業教育團隊。專業人才需要專業的教育,專業教育更需要專業教育的實力。

  • 10 # 依寶和蟲蟲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完全不能用同一種方法,書上說的和教的,也不能完全用到每個孩子身上,學著尊重孩子,和他做朋友,聽他的內心想法,你再教育孩子的同時孩子也再給你啟發,同學習共發展。

  • 11 # 心理諮詢師凡凡

    說到教育孩子現在的網路時代,大家都可能說出一堆一堆的理論知識來。

    但是知識為什麼不能為我們所用呢?為什麼我們在用的這個過程中會有那麼多的困難,會有那麼多困惑,會有那麼多的不切實際性呢?

    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到,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因材施教。我們的孩子,每個孩子他先天氣質不同,生產的環境不同,基因不同,各個方面都不同,我們用想用一種同一種方式去養育不同的孩子,這是不太可能實現的。養育孩子這個過程是一個複雜事情,我們很希望他成為一個簡單的事情。

    所以最主要的是先要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適合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養育。而不是先有養育方法再去養育自己的孩子,那就相當於說我先有知識,我就套到一個活生生的人上。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先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談到教育。

  • 12 # 樟樹病人

    就四個字:言傳身教!

    如果要加一條那就是:隨時消除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

    家長最大的優勢是和孩子朝夕相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很多農村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教育下說普通話,孩子已然說的不錯,但是放到爺爺奶奶家、放到村裡面一段時間,孩子無師自通就開始說方言。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正確的三觀教育。孩子從小要知道是非對錯,知道做錯了會受到懲罰。擁有了符合這個社會的三觀,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就不會走岔道。

    第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行動坐臥走,吃喝拉撒睡,知道舉止言行要得體,講究禮儀,懂得謙讓,以直報怨,不惹事,不怕事,陽光成長!

    第三,訓練良好的思維習慣。諸如聯想、質疑、邏輯推理、逆向、類比、歸納、創新,讓孩子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敢於大膽質疑,善於推理、勇於創新。

    當然,適當的勞動技能教育、基本審美教育也需要加以關注!

  • 13 # 許逸升

    我認為嚴傳身教很重要。現在是高科技時代,現在的年輕人思想活躍。想法很多。家長不要管的太多。儘量展現自己的仁德。

  • 14 # 讀寫實驗室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下面幾個方法給你提供一些思路。

    一,家長做好自己,給孩子做榜樣。如果影印件出了問題,你是改原件,還是改影印件?有些家長自己打麻將,卻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天天抱著手機刷抖音笑得抽筋,卻不讓孩子放下手機別玩遊戲;自己從來不看書,卻要求孩子讀名著;自己髒話連篇撒潑耍賴,卻要求孩子懂禮貌守規矩。這些做法都是緣木求魚,不可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家長做好了才有資格教育孩子,如果家長做不對做不好,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

    二,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有的家長考好了就給孩子獎勵,考得不好就冷言冷語,這種做法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如果做不好,父母就不愛自己了,因此當孩子做了錯事兒,或者有了問題,就不願意跟家長說。報喜不報憂,會錯失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機會,時間長了會導致孩子出現大問題。

    三,加強學習,和孩子一同成長。社會在不斷的變化,教育觀念也在不斷的更新。如果家長不學習,還在用父母管教自己的方式來管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跟不上形勢,一定會落伍,孩子不會服氣,也會看不起父母,教育孩子就成了一句空話。

    四,不要強迫孩子,要給他多種選擇。教育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家長常常用自己過強的控制慾,強迫孩子做事情,孩子小的時候心裡有怨言,但是卻沒有能力反抗,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出現明顯的逆反。應該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做主,給孩子多種選擇,平時要跟孩子平等的交流,把他當成大人來看待。孩子受到了尊重,自然就會越變越好。

    五,多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產生價值感。有些家長是好心,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完美,於是在孩子身上找缺點,希望透過改正缺點的方式來促進孩子的成長,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很沒用。沒有價值感就不會有努力學習,努力做一個好人的動力。雖然人無完人,孩子總會犯錯誤,但是家長應該在錯誤中首先發現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再進行教育,孩子就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教育,處事能力和學習態度會漸漸有很大的改變。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個特別特別大的課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孩子不可能完美,就像我們每一個成年人不完美一樣,如果能夠包容接納孩子的缺點,少挑剔多表揚,教育孩子也許會更容易些。

  • 15 # 趣扎堆數學

    言傳身教

    孩子從學走路、學說話開始都是模仿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平時的說話、做事對孩子的影響更重。當然也受身邊朋友的影響,這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 16 # 動之於曉

    不好總結,養成好的習慣,在孩子年紀小時性格出現一些不好的問題,想法幫孩子改正,有時手機上聽教育專家講座,提高自己。

  • 17 # 微芯源維修生活館

    1.提示孩子“事不過三“。假如孩子是第一次犯錯,那麼家長們要學會恰當給孩子提個醒;第二次犯了,就要正告孩子了。第三次如果再犯,那就要依照事先正告的處分來處罰孩子了。比如,帶孩子去餐廳用餐,孩子很貪玩,成心把刀叉扔到地上,等媽媽撿起來。這時候,媽媽要批評孩子:“扔刀叉是不對的,這是第一次,媽媽包容你,假如同樣的事情發生了三次,以後出來吃飯媽媽就再也不帶你了!”

    2.對不好的舉動開罰單。可以依據各類不良舉動的嚴重程度,列一張罰金錶格,比方打鬥,說髒話……分別扣多少錢。假如孩子沒有錢,我們可以從當前他想買的東西旁邊扣。

    3.讓孩子做家務。把做家務當作處罰,個人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玩具亂丟,牆上亂畫……這時候家長們可以讓他們做家務來補償本人的“差錯”。

  • 18 # 阿財老師

    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不是用幾句話可以回答的,更不可能幾句話或做幾個事就能解決的。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首先是時時刻刻、自始至終不能鬆懈。當然,不是說要像綁著孩子那樣,而是要時刻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陪伴孩子的成長,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同時,在成長道路上面臨選擇時能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 19 # 絕處逢生205

    我認為最主要的也是言傳身教。再者就是必須做到換位思考。別把小孩當小孩。他其實可聰明著呢!就像與大人交流一樣與他交流就好,最起碼他得到了應有尊重,什麼事情都有機會去講,那就好辦多了。

  • 20 # 只是想走走停停

    在家庭中,每個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父母要做到言傳身教,而不是無理地去指責孩子和無節制地誇讚孩子,讓孩子在去學校前有一個對周邊世界的認知。

    在學校裡,同學老師是接觸最密切的,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父母看到孩子交朋友可以不限制他/她,但一定要幫助他/她去認識什麼真正的朋友。老師除了要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播,還要注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關注,這也是許多老師現在做不到的地方。

    在社會上,孩子一般有了初步的認知,遇到困難會向朋友或者父母尋求幫助和建議,這就體現了選擇朋友的重要性。父母也會透過個人經歷為孩子分析問題,教育孩子自己思考和付出行動。

    總之,教育孩子要用腦用心用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女人不愛一個男人會怎麼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