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融育兒
-
2 # 葉子w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老師對學生的不良言行視而不見、置之不理肯定不行,對其批評教育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每個老師要面對多班多年級上百學生,又有繁重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時間很緊。做為家長應積極主動耐心的做好說服教育與引導工作,或請親朋好友幫助疏通孩子思想,禁止粗爆打罵。如果遇到平時不積極主動或不善於疏導孩子的家長,老師儘量避而遠之,避免引火上身,這不是不負責任,而是自我保護。
-
3 # 養殖人愛好教育
這不是學生迷糊,這樣的學生觀念出現了錯誤而是走向了極端。受不起一點打擊和挫折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所做的事情,首先看這個學生容易走上絕路不接受批評的,一定要跟他父母先溝通好。畢竟出了事老師和學校負不起責任。然後在針對他的某一個點去做思想究竟工作。找一些心理諮詢專家去分析他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弱點的,只要把他的弱點沒破,那麼他就會勇敢的面對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點。
-
4 # 80師說
這個問題說明的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確,現在的孩子,他的心理素質,心理承受能力都非常的低。所以我們更需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聽聽他們的聲音,找出原因。
-
5 # 善良goodness
對待生命,什麼時候我們的孩子們那麼不在意,不珍惜,無所謂呢?
談談老師教育學生這方面:
老師按照學生的不同情況、不同天賦去教育他們,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從而更準更好地提升每一位學生。老師要做到拒絕嘲諷和體罰,這是老師必備的素養之一,單純的體罰換不來學生的上進心,嘲諷更是從心靈上傷害了孩子。
因此,老師在管理學生的時候,首先要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學生的不同、對症下藥。再談談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
很多事情,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
抓住重要的節點,跟孩子講大道理,比如大談挫折教育的重要性,讓他能夠深刻的理解,就更容易接受了。適當的挫折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一個具有玻璃心的孩子,是經不起風浪洗禮的。
批評為契機,做好引導,逐步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個人淺見,以上供您參考。
-
6 # 笑銘家大櫻桃
看到你問的這個問題,想到前幾天我們這邊開學第1天有兩個孩子跳樓的事件,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工作把孩子留給雙方父母老人看,或者是讓孩子自己待在家裡,下了班之後只又是做飯,又是看手機,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可能也是覺得虧欠了孩子,所以很多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然後不不捨得打罵孩子。甚至有的孩子從小就是在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溺愛下長大。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他經受不了委屈,所以說當到了學校,或者是社會上老師呀,同學呀,一說他兩句他就受不了的,因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在我的教育理念中,就是孩子一定要適量的讓他經經受一些挫折,讓他經受一些難過的事情。做父母的也要適當的去給孩子一些挫折教育。只有經受挫折,孩子這個承受力才會強,才不會動不動就想不開。
-
7 # 金釣竿兒
這個問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已經變得有點老生常談。要想孩子不迷糊,家長和老師,尤其是家長自己首先必須要清醒。你不講多大的孩子,實在很難分析探討,尋出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越小越好辦,自己搞定就行。孩子越大越難辦,就不是單靠家長一己之力就能搞定的了。
-
8 # 鍾靈毓秀饒
i‘形成子女思想陰暗,動不動就走極端的原因有下面這些。
一是溺愛出來的小皇帝。
二是從來未受過批評的子女。
三是沒受過挫折的子女。
四是學歷極高情商缺失的子女。
五是不珍惜生命愛衝動的子女。
總的說來,是個家庭教育問題,所以當父母的,應該學習了,應該拿合格證了。以上這些人,動不動就自殺。教訓多多了。
-
9 # 愛跳舞的書
看到這個問答,我心情有點沉重,就在昨天,在鄰近學校,一個學生因受父母批評,一氣之下,做出極端事件。今年上半年,學生做出極端事較往年有明顯增多。有人歸咎於疫情的暴發,這無疑是一個原因。但不是根本,根本原因應是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問題。換一句話說,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那麼如何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說老師和家長如何管教孩子?
首先,老師和家長一定要保持清醒認識,不要把中小學生當作成人來看待。現在生活條件好,不管學生身材多高,他們畢竟還是孩子,世界觀沒有形成,心理還遠沒有成熟,抗擊挫折能力還非常有限。所以當學生犯了錯誤,家長和老師要有包容之心,不能失態,不能做出過激的言行,讓學生一下難以承受。
其次,接下來,在日常教育中,教師和家長要經常向學生教育,一個學生僅僅文化課成績好是不行,還有很強的心理素質,心理要非常健康,否則走上社會很難成就一番事業。另外,告訴他們,心理不健康的人,一輩子難以獲得幸福的生活。當然僅僅靠大人理論說教是不行的,在現在實生活,學校和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在我看來,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和抗壓能能力,一定要有計劃,有目標。一定要慢,要循序漸進,要考慮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在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如與同學生矛盾,要控制情緒,冷靜處理;考試成績不理想,不要自卑,不要自暴自棄,不要怕別人譏笑,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在課堂教學中,要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歷史教師,我會用歷史人物做例證,教育學生,他們輝煌成績,是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獲得的,沒有很強的心理素質,是根本不能成功。以上淺薄見解,僅供參考。
-
10 # 教育的情話
有的學生被老師或家長批評後,覺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於是“掲竿而起”,和家長老師對著幹,更有甚者,做出極端行為,自殘或傷害身邊的人。
家長或老師對孩子進行批評是有很多講究的,千萬不能張口就來,不顧忌場合。
一、批評再嚴厲也要留有餘地,結束後給對方一份安慰。
孩子犯了錯誤,應該用嚴厲的口氣批評他,讓他認識到自己確實做錯了。但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批評孩子都不能極端偏激,要給孩子的心理,留有一份餘地。
孩子受到批評,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時,家長或老師應當給予一絲安慰,這樣孩子會對批評他的人心存感激。
二、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有時應該予以保密,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比如,班上一名同學新買的一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不見了,經過調查,我找到了拿走書的孩子。
拿走書的孩子告訴我,他實在太喜歡這本書。但是由於家裡比較貧困,父親又是一個殘疾人,根本沒有錢買這本書。
當他發現班上有同學買了這本書,強烈的讀書慾望促使他拿了同學的書。
我找到這個孩子,首先我嚴厲的批評了這個孩子,告訴他,不經過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孩子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併發誓不會再犯。
我讓這個孩子把書悄悄地還回同學的抽屜裡。並對孩子說:你愛讀書是好事,但不能以此為理由去偷別人的東西,只要你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
我還帶孩子到新華書店,讓他挑選了幾本書,由我出錢給他購買。
這件事後,這個孩子再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而且越來越陽光活潑。
三、以商討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
很多時候,孩子所犯的錯誤,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是錯的。
這時候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所犯的錯誤,絕不能簡單的以批評了事。
畢竟孩子對事物的分析能力還不成熟,即便他知道錯了,卻不知道為什麼是錯的,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他還可能會下意識地再犯。
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現象,家長和老師的一份智慧,也許阻止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也許挽救了一個家庭。
-
11 # 她視點團體諮詢師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經常會聽到相關的例子為之佐證:學生受到批評後,有離家出走的,有自殺的,有對老師家長暴擊攻擊乃至造成人身傷亡的。雖然是少數,但每一次發生,都會給學校,家庭,社會帶來嚴重後果。
然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管教,更不是透過管教等手段讓學生服從和老師各自的“盡職盡責”。教育是為了激發學生內心動力,讓他成為他心中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只有基於這樣的正向目標,才能引導學生變得積極正向。也只有在這樣的正向引導下,批評才能真正起效。
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的批評不起作用,甚至起到對抗的反作用呢?這是因為我們不瞭解一個正常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我們自己。
面對問題學生,我們要先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是要批評,還是要溝通?
2,你是要批評,還是要發洩對Ta的不滿?
3,除了批評,還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
當我們自己弄清楚這幾個問題,在覺知自己和洞察對方的情況下去溝通,就不會產生極端事件了。
真心希望老師家長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改善自己的溝模式,讓你的“管教”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
-
12 # 家貧子讀書
這種情況凸顯已是病入膏肓的表現,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具體表現。
學校教育基本無能為力,家庭教育只能溝通,必要時做心理諮詢,矯正的不止是孩子,還包括家庭。
一次雪崩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一個孩子走向極端,沒有一個家庭成員是無辜的。
回覆列表
根據我的經驗,我是這樣做的:一、首先考慮孩子為什麼會成為這個樣子?這是從根本上找原因。(1)孩子的整個家庭成長環境。(2)父母的精神生活咋樣。(3)孩子的內心深處的榜樣或者孩子欣賞的人是啥樣的。(4)孩子最敬重的長輩是誰?(5)孩子的同齡圈子咋樣?(6)孩子最欣賞的書時什麼?(7)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8)孩子最喜歡的動畫片是哪一部?(9)孩子最喜歡的遊戲是哪一類?(10)孩子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二、其次孩子的年齡是重要的考量指標。(1)7歲前的進行養正教育,這個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考量指標。這個階段我們付出1%的努力,可以收穫500倍的成果。(2)7歲—10歲,這個階段我們付出50%的努力,我們可以收穫100倍的成果。(3)10歲—13歲,這個階段我們付出100倍的努力,我們可能換來50%的收穫。(4)13歲—16歲,我們付出500倍的努力,我們換來的可能只有1%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