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侃歷史那些事
-
2 # 東方禮讚
曹操會贏的,曹操也哭訴奉孝不死,不會讓他有此大失。言下之意不失就會贏。其時操已得荊楚之地。只要穩紮穩打,滅孫權劉備為時不遠也。
-
3 # 高釣馬
最近幾年忽然發現郭嘉的地位拔得很高,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試問,郭嘉追隨曹操之後,曹操吃過敗仗嘛?郭嘉不是神吧?
而諸葛亮出山以來未嘗一敗,加上他的知音周公瑾,倆人合力,就算郭嘉不死也難以扭轉赤壁之戰。
最主要的是,謀士只能提供策略,拍板還得是主公。郭嘉再聰明,如果曹操剛愎自用,還是敗局收場。
-
4 # 奇哥的視界
奇哥來回答吧!設想一下,如果被後世稱為“奉孝不死,臥龍不出”的謀士郭嘉尚在,曹操打得贏赤壁之戰嗎?三國之後,民間將諸葛亮與劉備之間食則同器、寢則同榻的情誼比作君臣間的典範,誠然如此,不過,你可知道三國之所以為三國,其中有多少巧妙之處嗎?蜀國有五爪牙(演義中為五虎上將),魏國有五子良將,吳國有江表虎臣,同樣,劉備有諸葛亮,曹操有郭嘉,孫權有周瑜,只不過諸葛亮沒有早死,早死的是法正。此番前述的重點在於闡明郭嘉對曹操的重要性,從史書記載來看,郭嘉死後,曹操痛心疾首,向朝廷上表道:"軍師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也即是說,曹操每逢重要事件拿不定主意時,都要靠郭嘉決斷,平定天下的功勞,郭嘉最高,可見郭嘉對於曹魏集團的重要性。
赤壁交戰雙方是曹操與孫劉聯軍,當時曹操兵力號稱百萬,但實際上,曹操人數最多的部隊是青州兵,約有三十萬,可青州兵並未參加赤壁之戰,而是正在後方搞農作,曹操南下的主要兵力是從北方帶來的十五萬雜牌軍(有袁紹的有袁術的再加上他自己的),算上荊州十萬降兵,總兵力至多不超過三十萬。
再來看看劉備,劉備從樊城離開時所率部隊預計不過數千,路過襄陽時,劉表次子劉琮的部下及許多荊州士人主動投靠劉備,到當陽時,隨行百姓超過十萬,輜重數千,按一般比例計算,此時劉備的兵力大約為兩萬。
長坂坡之後,劉備軍死傷慘重,與劉琦率領的一萬江夏士兵匯合後,總兵力約為兩萬。劉備見周瑜時,問周瑜有多少兵力,周瑜回答說有精兵三萬,加起來,吳蜀聯軍共有士兵五萬。
五萬,對比曹軍三十萬,1比6,還好,比起官渡之戰時曹操對袁紹的1比10,的確是還好。
《孫臏兵法》有云:“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天時指的是氣候,地利指的是環境,人和指的是人心,戰場形勢,無非這三者。
不用說,吳蜀聯軍已佔據了天時與地利,為什麼?因為赤壁是東吳的主場,且由於三萬吳軍與一萬江夏軍常踞天塹,習慣水戰,自然也不會有水土不服。
看起來,劉備的一萬士兵似乎成了短板,但劉備此人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虛懷若谷,這一點從他與關、張兩人的關係,以及以47歲高齡三顧茅廬迎26歲諸葛亮上就能看出,他不像袁紹或呂布那樣剛愎自用,不像劉表或袁術那樣妒才,所以劉備一定能遵從大局,做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上。
有一個成語叫此消彼長,既然孫權是主場,曹操自然就是客場,既然孫權佔優,曹操必然就佔劣,事實也的確如此,曹操的北方軍隊不但不擅水戰,大多還水土不服。
再來看人和,人和指的是人心向背,在這一點上孫權和劉備各有一個劣勢,但同時又是優勢,而曹操卻有兩個劣勢。
劉備的劣勢是,他的勢力集團一直是無根之草,四處飄搖,他先後投靠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劉表,時至今日仍無根基,被曹操追的到處跑,如今曹操統一北方,劉備跑到東吳,相當於跑到了天邊,還能往哪跑?出海去日本嗎?
孫權也是,東吳三代基業,身邊是效忠三世的江表十二虎臣,不打怎麼辦?所以吳蜀聯軍是哀兵必勝,恨兵必勇,是走投無路,是狗急跳牆,這是劣勢,同時又是優勢。
至於曹操的兩個劣勢,首當其衝就是荊州降兵。公元192年,黃巾軍青州部無條件投降曹操,連帶行軍家屬共計百萬,這百萬人是曹操的喜,同時也是曹操的憂,因為百萬人意味著一百萬張嘴,如果安置不當,就是令時局動盪的不安因素,此時,這近十萬的荊州降兵也是。荊州降兵熟悉南方水戰,使用得當,事半功倍,使用不當有臨陣叛逃者,必然對全軍士氣造成打擊,所以曹操一定不敢以他們為主力先鋒,又不能放置不管。而第二個劣勢,就是長途跋涉後疲勞不安的軍心。從史料來看,當時曹操的軍隊被疫情所苦,這恐怕也是赤壁兵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當然,陳壽是晉朝史官,自然要顧忌曹操的面子,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說法,“公至赤壁,大疫,乃引軍還”
《三國志吳書 周瑜傳》中是這樣寫的: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也就是說,在開戰之前,疫情就已經爆發了。
宋代史學家裴松之做注時是這樣寫的: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由於不涉及利害關係,所以裴松之的註解一般比陳壽所著《三國志》更為可信,只是有一點矛盾之處,就是《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寫的是:“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究竟是誰燒了曹操的船?周瑜?劉備?還是曹操自己?這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總之,以上不論天時、地利、人和還是疫情都是郭嘉無法左右的,我們只能說,如果郭嘉活著會怎麼做呢?
-
5 # PM趙小磊
說到赤壁之戰,我們要客觀分析一下《三國演義》中雙方綜合實力的對比。眾所周知,兩軍對壘,除了軍事力量,更重要的看天時地利人和。自古至今,以少勝多的戰爭舉不勝舉。
天時:《三國演義》所說的十一月: 孔明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後為期,可教子龍駕小舟於南岸邊等候”。 曹軍多為北方人事,11月,已經漸入冬季,水軍作戰,一旦落水,死亡機率增加不少。
地利:曹軍多為北方人事,軍事力量也已步兵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虎豹騎”,在北方戰場馳騁四方,各路諸侯聽聞曹操“虎豹騎”都要退避三分。但是一旦水陸共戰,特別是涉及到淺灘登陸,軍事優勢蕩然無存。反觀以東吳為首的聯軍,多以水陸兩棲作戰人員為主,長時間由周瑜帶領在兩湖演練,絕對是適合赤壁之戰的精銳部隊。
人和:曹操南下,剛剛荊州大部分地區。由於軍中無人,水軍這方面多用的是劉表的舊部,其中以蔡瑁和張允為首,但是曹操多疑的性格,這二人又得不到重用,再加上由於急行軍,徭役多是從當地招納。試問,你剛剛侵略了別人的家園 ,還指望這些人給你賣命?後期完全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天寒地凍,士氣非常低落。而孫權這邊,經過幾輪爭論,也終於認識到,此戰,就是東吳背水一戰,必須全力以赴。東吳養兵多年,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損失,士氣高昂。除了孫權自己嘚瑟,去合肥招惹張遼。
所以綜合來看,兩軍對決,有利條件幾乎都在東吳聯軍這邊,曹操要想取勝很難。大規模戰爭,先決條件決定之後,縱使三個郭嘉還陽,也很難扭轉乾坤。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後哭訴:縱使奉孝在此,定不叫我有如此大敗。在我看來,也只是一種對CP不在身邊的感慨。
-
6 # 軒軒爸爸0925
赤壁之戰是中原由群雄爭霸進入三國時代的關鍵戰役。曹操會輸掉赤壁戰爭,不是實力不濟,而是決策失誤導致的。這讓人不禁設想,若曹操身邊有一個得力謀士,指出其錯誤,這場戰爭的結局是否會改寫。在很多人心中這個得力謀士就是郭嘉。
曹操能統一北方地區,郭嘉居功至偉。
官渡之戰時,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堅定了曹軍將士的鬥志,還替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下邳之戰時,曹操久攻不下,打算放棄,郭嘉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聽從郭嘉建議,一邊攻城,一邊決堤水掩下邳,果然同年攻克下邳,擒殺呂布。郭嘉病重之時,還留下遺計,幫助曹操平定了北方地區。
郭嘉在時,曹操幾乎是戰無不勝,這也讓人不禁設想,若郭嘉在,曹操會輸掉赤壁之戰嗎?這麼想的不僅是吃瓜群眾,連曹孟德也有這種想法,赤壁慘敗後,他當著謀士武將的面,痛惜的說道:“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我們先來看看,是什麼因素導致曹操輸了這場戰爭。赤壁之戰前,曹操有十幾萬兵馬,外加荊州剛降的幾萬兵馬,大約23萬人,孫權有5萬,劉備不足2萬,孫劉合起來的實力都遠遜於曹操,謀臣武將方面,曹操也強於孫劉兩家。曹操輸掉這場戰爭,可見不是實力不濟,而三個意外因素導致的。
一是錯殺蔡瑁、張允,這使曹操失去了熟悉水戰的將領。
二是中了龐統計策,將戰船鐵鏈相連。
三是中了苦肉計,對黃蓋投降一事沒有防備。
郭嘉在,能避免這三個因素髮生嗎?一、殺蔡瑁、張允,起因是曹操愛周瑜之才,讓蔣幹去江東勸周瑜歸降,最終被周瑜利用,借刀殺人。殺蔡瑁、張允時,曹操根本沒與謀士商量,就殺了二人,可見郭嘉在,這點也難以避免。二、連環計,這是龐統給曹操獻的一條計策,曹操求賢若渴,對人才是來者不拒,正因為龐統大名遠揚,使曹操絲毫沒有懷疑他。曹操能採用龐統計策,也因自身面臨著沒有缺少熟悉水戰的將領、北方戰士暈船等情況,將戰船鐵鏈相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將戰船相連,有益也有弊,方便了士兵操練,但也帶來了巨大隱患,即敵人用火攻,戰船鐵鏈相連無法逃脫,會一起葬身火海,這點,曹操手下的謀士也看出來了,程昱對曹操說:“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曹操認為,現在是隆冬時節,赤壁之地的風向是西北風,若敵人用火攻,不但不會傷及曹操,反而會引火燒身。程昱說的不可謂不在理,但這個時候曹操盲目自大,根本聽不進去謀士之言,即使郭嘉在,或許能看出戰船相連的危害,但曹操未必能聽進去郭嘉的勸告。
三、苦肉計。曹操對戰場上投降自己的敵將,往往給予絕對的信任,如官渡之戰前的張繡、官渡之戰時的許攸、張郃等人,他們都給曹操帶來了很大幫助,同樣也不會對黃蓋進行區別對待。官渡之戰時,郭嘉並沒有建議曹操防備張繡、張郃等人,相比黃蓋投降曹操,郭嘉也不會對勸說曹操防備黃蓋。
可以看出,即使郭嘉在,導致曹操赤壁慘敗的三條因素,很大程度上都難以避免。因此,即使郭嘉在,他也可能改變不了赤壁之戰的敗局。
-
7 # 懶懶說的黑是什麼白
我個人的看法是:假設郭奉孝不死,曹操赤壁之戰的勝敗也依然是不確定的,可勝亦可敗。
或者可勝的原因:眾所周知鬼才郭嘉有多麼神機妙算,因為演義裡貶曹的原因,對於郭嘉的設定多少有些籠統了,根據影視劇我們就能知道,奉孝之才絕對不在臥龍之下,他和諸葛亮之於劉備一樣,亦是曹操最初的根基的策劃者與穩固者,而那句“奉孝不死,臥龍不出”便是對他才能的最好佐證,所以他若不死,曹操肯定不會在那麼重大的戰役中出現決策失誤,也極有可能一舉吞併孫劉聯盟成就一統霸業,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勢也不會出現了。曹操在遭赤壁大敗後痛哭流涕的說:“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所以綜上所述,郭嘉不死,曹操或許會赤壁大勝,一統天下。
或可敗的原因:演義和三國志都對赤壁大戰這場三國時期最重要的戰役都有所描述,可二者卻相去甚遠。三國志裡記載曹操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軍發生病疫,二是不聽勸諫,因為曹操知道赤壁之戰是他有生之年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戰役,所以他非打不可,不然歲月不待,留給他的時間和機會已然已經沒有了。上述兩個原因就像天災人禍,這個不是郭嘉所能左右的,所以郭嘉活著,曹操赤壁也有可能一樣會失敗。
-
8 # 當年影視
都會覺得郭嘉才是曹操身邊最厲害的謀士,其他人都是些酒囊飯袋,似乎,沒了郭嘉,曹操就要被東吳孫權吊打,鬼才郭嘉之智足以跟諸葛亮周瑜相提並論,甚至有人認為如果郭嘉不死,曹操一定會打贏赤壁之戰,最後一統三國。
那麼我們今天就要分析一下,若郭嘉不死,曹操真能打贏赤壁之戰,一統三國嗎?
這個問題很簡單
只要弄清楚,赤壁之戰時,曹操的敗因再考慮下以郭嘉的才能,是不是能減少曹操大軍的弱勢。
這就要分析下真實的赤壁之戰了,歷史上的赤壁之戰跟我們看到的可不一樣,第一曹操的人數沒有那麼多,7.8萬的兵力還是有的。第二曹操進軍前期是發生了一場天災,瘟疫,第三曹操的主力部隊習慣了陸戰而非水戰,作戰不利是正常的,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我們看看郭嘉能不能解決這二個問題,首先關於瘟疫,郭嘉從小體弱多病,我覺得要是發生瘟疫,最該小心的就是郭嘉,曹操為了保護他,有可能赤壁之戰都不會帶著郭嘉這場天災是不可避免的。郭嘉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那麼第二個問題
曹操計程車兵習慣陸戰而非水戰的問題,這個是士兵能力的問題,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不可能動動嘴就解決了,古代謀士能起到的作用其實是很有限的,根本沒有電視劇裡演的那麼厲害。
所以赤壁之戰有沒有郭嘉,最後的結果都不會變,最多也就是黃蓋的詐降沒有成功,東吳想出了別的辦法,曹操最後還是撤退了,只不過損失沒那麼大。
三國的謀士也不是神,在天下大勢的面前也是無能為力的,周瑜亦然,諸葛亮亦然,郭嘉也不會例外。
舉報/反饋
-
9 # 青磐
三國志,賈詡勸曹操在荊州修養身息不要對孫權作戰,曹操不聽。兩個意思:戰爭不好打(一流謀士判斷),戰爭必須打(當家人決定)
徵烏恆時,大多謀士反對,郭嘉贊同,理由主要是雖無地利,但敵人足夠弱,可以行險,事後曹操也感嘆此仗夠險。
在徵孫權時,地理弱勢,敵人也不好對付。郭嘉作為一流謀士不可能不清楚,但必須打要怎麼辦?和賈詡不同的是郭嘉和曹操鍥合度更高,話語權更重!所以郭嘉在不得不打的情況下可以稍微改變曹操的期望!比如規模小點,善後準備更足些。所以郭嘉在,曹操也贏不了,但是損失會大大減小。
赤壁之後曹操感嘆郭嘉在不至於如此。這和和夷陵之戰諸葛亮感嘆法正在就好了一樣,和主公鍥合度高的謀士,就算贏不了也輸不難看。
-
10 # 重兵器
赤壁之戰是中原地區由諸侯爭霸進入三國時代的決定性戰役。曹操會輸掉赤壁戰爭,不是實力不濟,而是決策失誤導致的。我們今天就設想一下,如果被後世稱為“奉孝不死,臥龍不出”的謀士郭嘉尚在,曹操能打得贏赤壁之戰徹底收復整個江東嗎?
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曹操為什麼會敗。赤壁交戰雙方是曹操與孫劉聯軍,當時曹操的兵力號稱百萬,但實際上,曹操人數最多的部隊是青州兵,約有三十萬,可青州兵並未參加赤壁之戰,曹操南下的主要兵力是從北方帶來的十五萬雜牌軍,算上荊州十萬降兵,總兵力至多不超過三十萬。
我們再來說劉備,劉備從樊城離開時所率領的軍隊不過數千,在襄陽之時,劉表次子劉琮的部下及許多荊州士人主動投靠劉備,在到當陽之時,隨行的百姓超過十萬之多,輜重數千,我們如此計算一番,此時劉備的兵力大約為兩萬。而在長坂坡一戰之後,劉備可謂是損失慘重,後來和劉琦率領的一萬江夏士兵匯合後,這個時候的總兵力約為兩萬。
我們再說說東吳,在赤壁之時,周瑜請兵五萬,而孫權卻說道: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後援。可見,以江東的實力,還是很弱的。所以孫劉聯軍的兵力大約只有五萬。
好嘛,孫劉聯軍五萬兵力對戰曹軍三十萬兵力,曹操用人海戰術都能把他們填死。但是我們要知道戰爭不是兒戲,《孫臏兵法》有云:“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天時指的是氣候,地利指的是環境,人和指的是人心,戰場上這三者缺一不可。
在天時和地利上孫劉聯軍佔了優勢,赤壁之戰的主戰場是在東吳。而江東三萬水軍與劉備的一萬江夏水軍習慣水戰,自然也不會有水土不服。而曹操的北方軍隊不但不擅水戰,大多還水土不服。在這一點上就已然失去了優勢。
我們再說說人和,在這一點上孫劉聯軍佔了優勢,孫家父子三代死傷無數拼死拼活才打下了江東這片基業。身邊的這些臣子可以投降,只有孫權不可以。所以必須戰。而劉備軍方面就更好說了,劉備奮鬥了大半輩子了還是一事無成,毫無根基,到了現在還連一塊地盤都沒有。被曹操攆的到處跑,如今的曹操已然一統北方大地,劉備都被攆到了江東還能往哪跑,已經無處可去了。所以孫劉聯軍已經是走投無路,準備背水一戰了,這也是他們的優勢,人心一齊。
而曹軍方面呢,曹操所率領的軍隊有一半是荊州降兵,荊州的降兵熟悉水戰,如果運用得當,自然是再好不過,可若是使用不好有臨陣叛逃者,那就必然會造成軍心不穩,士氣低落。所以曹操必然不敢用他們當主力先鋒,打頭陣。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曹操的軍隊,是從北方一路長途跋涉趕來的,已經是疲憊不堪了。所以軍心已然有些不穩。曹操在人心方面已然是輸了一籌。
天時,地利,人和我們說完了,那麼我們就在說說曹操赤壁兵敗的最主要的因素吧。
《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這是晉朝的史官陳壽所記載的。當然這是好聽的說法,而在《三國志吳書 周瑜傳》中是這樣寫的
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所以說曹軍在開戰之前就已經開始爆發疫情了。
我們再來說說流傳千古的火燒赤壁,其實據正史記載根本沒有火攻一事,而是曹操主動撤退。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所以那把火應該是曹軍自己放的,曹操在戰後曾寫信給孫權,燒船退兵是因為士兵感染了疫情,所以才撤兵北歸。
所以說這場戰爭不論是天時、地利、人和還是疫情都是郭嘉無法左右的,就算郭嘉還活著也可能只是勸說曹操,不要把劉備逼到絕路和東吳聯盟。我們只要等著孫權和劉備為了爭奪地盤自相殘殺,順便挑撥離間他們的關係,而我們只要隔岸觀火斗,到時自然可以坐收整個江東了。
-
11 # 宇文東耳
陳壽著《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中記載了這樣一句話:
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郭嘉不死,三國改寫。郭嘉何許人也,當時人們稱之為鬼才。能稱得上鬼才二字的軍師,絕非尋常。
曹操前期能夠割據一方,郭嘉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雖然說郭嘉和曹操共同公事只有十一年,但是這十一年卻是非常重要的時間段,為後期的曹家勢力奠定基礎。赤壁之戰,曹操慘敗後悲痛的說:“奉孝若在,孤不至此”,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是其他幾位軍師都不可比擬的。
有郭嘉在的著名戰役,曹操都打的十分漂亮。郭嘉不僅有長遠眼光,還善於揣測敵手心思,郭嘉心思細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管是曹操征戰呂布還是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郭嘉都提出與曹操相反的戰術,他敢於抓住機會,儘管冒險,但無一以失敗收場,由此可見郭嘉此人,的確配得上鬼才這個稱呼。
郭嘉英年早逝時,曹操趴在病床前老淚縱橫,眾多軍師中,郭嘉最為通透,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我負天下人,能說出這句話,可見曹操多麼的傲氣。可是這麼傲氣的一個人,卻十分敬佩郭嘉,事無鉅細凡是都為聽從奉孝的意見。若不是郭嘉隨軍途中突發重疾暴斃,曹操拿下漢朝的速度也需要提前許多年。
郭嘉在時,曹操幾乎是戰無不勝,這也讓人不禁設想,若郭嘉在,曹操會輸掉赤壁之戰嗎?
我們來看看史書上這一場戰役是怎麼說的。《三國志吳書 周瑜傳》中是這樣寫的: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也就是說,在開戰之前,疫情就已經爆發了。
宋代史學家裴松之做注時是這樣寫的: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由於不涉及利害關係,所以裴松之的註解一般比陳壽所著《三國志》更為可信,只是有一點矛盾之處,就是《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寫的是:“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由上可見瘟疫在赤壁之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戰爭不會只因為一個因素而決定結果。那麼除了瘟疫之外,還有其他什麼因素會影響這場戰爭的勝負呢?
我們先來看看,還有什麼因素導致曹操輸了這場戰爭。
赤壁之戰前,曹操有十幾萬兵馬,外加荊州剛降的幾萬兵馬,大約23萬人,孫權有5萬,劉備不足2萬,孫劉合起來的實力都遠遜於曹操,謀臣武將方面,曹操也強於孫劉兩家,可見曹操的實力遠強於孫劉聯軍。
實力如此強大,還輸了這場戰爭,我認為在除了瘟疫之外還有其他以下三個因素,決定了這場戰爭的勝負。
一是錯殺蔡瑁、張允,這使曹操失去了熟悉水戰的將領。
二是中了龐統計策,將戰船鐵鏈相連。
三是中了苦肉計,對黃蓋投降一事沒有防備。
郭嘉在,能避免這三個因素髮生嗎?
一、殺蔡瑁、張允,起因是曹操愛周瑜之才,讓蔣幹去江東勸周瑜歸降,最終被周瑜利用,借刀殺人。殺蔡瑁、張允時,曹操根本沒與謀士商量,就殺了二人,可見郭嘉在,這點也難以避免。
二、連環計,這是龐統給曹操獻的一條計策,曹操求賢若渴,對人才是來者不拒,正因為龐統大名遠揚,使曹操絲毫沒有懷疑他。曹操能採用龐統計策,也因自身面臨著沒有缺少熟悉水戰的將領、北方戰士暈船等情況,將戰船鐵鏈相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將戰船相連,有益也有弊,方便了士兵操練,但也帶來了巨大隱患,即敵人用火攻,戰船鐵鏈相連無法逃脫,會一起葬身火海,這點,曹操手下的謀士也看出來了,程昱對曹操說:“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曹操認為,現在是隆冬時節,赤壁之地的風向是西北風,若敵人用火攻,不但不會傷及曹操,反而會引火燒身。程昱說的不可謂不在理,但這個時候曹操盲目自大,根本聽不進去謀士之言,即使郭嘉在,或許能看出戰船相連的危害,但曹操未必能聽進去郭嘉的勸告。
三、苦肉計。曹操對戰場上投降自己的敵將,往往給予絕對的信任,如官渡之戰前的張繡、官渡之戰時的許攸、張郃等人,他們都給曹操帶來了很大幫助,同樣也不會對黃蓋進行區別對待。官渡之戰時,郭嘉並沒有建議曹操防備張繡、張郃等人,相比黃蓋投降曹操,郭嘉也不會對勸說曹操防備黃蓋。
綜上可以看出,即使郭嘉在,導致曹操赤壁慘敗的三條因素,很大程度上都難以避免。因此,即使郭嘉在,他也可能改變不了赤壁之戰的敗局。
-
12 # 陳愚若蘭
赤壁之戰曹操必敗!軍事講究天,地,人三合。赤壁之戰實以地而論為水戰,曹為北方人不識水性不佔地利,以人而論曹用兵在吳蜀之上,但諸葛深知曹多疑心,兵者不適船行,故失人和,天時吳蜀在上風曹居下風亦失天時,三者皆失,必敗無疑。
-
13 # A沐風60288679
如果郭嘉沒有死,就要重新考慮赤壁之戰會不會發生的問題。郭嘉一向善於前瞻性的預估。它相對其他謀士而言更具有戰略性的思維。所以郭嘉如果在的話,曹操發動赤壁之戰,必將聽從郭嘉的一些意見而進行全面的評估,不會以己之短去發動赤壁之戰。所以說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會有兩個結果,第一個是郭嘉會勸言曹操不要發起或推遲赤壁之戰的時間,等待更好機會,第二個是郭嘉會緊緊提醒曹操,即使不能勝但也不至於大敗!
-
14 # 紅雲文化社
郭嘉不死,曹操一樣大敗。時也運也,當時三方勢力雖然懸殊,然而兔子被逼急了也咬人,曹操若能安撫孫權,先除掉劉備,後續可能就有機會早日一統天下。
-
15 # 西藍花炒胡蘿蔔
歷史沒有假設,如果郭嘉不死。根本就不會有赤壁之敗。羅貫中先生有文評價為證:雖然天數三分定,妙算神機亦可圖。若是當時存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
-
16 # 若水0817
讀《三國演義》時,對郭嘉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章節是:郭嘉遺計定遼東,這是曹操征討袁紹最後的勝利,北方徹底統一!當時覺得郭嘉好強洞察力!可惜他過早去世!
近些年郭嘉的地位覺得提升了很多,我想是因為易中天老師,品三國後的緣故吧!
再來說赤壁之戰,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不能單單的歸結於一個人!
其實在火燒赤壁前,其實是有謀士提醒過曹操的,東南風起的時候,程昱就說防止火攻,曹操卻說:夏至陰生,冬至陽生!錯失防禦的最佳時機!
所以說赤壁之戰的失敗主觀是,曹操的內心的膨脹,客觀來講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不是一個人能改變的,即便郭嘉在也改變不了!
回覆列表
假如郭嘉不死,他會親自上陣,身先士卒,把塌頓,袁氏兄弟全部斬首陣前。不要說什麼敵軍人多勢眾曹操軍長途跋涉,畢竟郭嘉是不死的。
那麼南方的劉備等人聽聞了郭嘉不死之身傳聞的時候肯定首先是不相信的。這時候曹操再派郭嘉南下征伐荊州,肯定輕鬆幹掉關張趙等猛將,而劉備因為跑得快,和孔明還是順利逃到了吳國。
這時候郭嘉幾乎沒有休息,換了匹馬就單槍突入江東,這時候江東也聽劉備說起了郭嘉不死這件事,於是決定用火攻。恰好郭嘉經過赤壁,被燒了居然還在進攻,因為郭嘉是不死的。
曹操看郭嘉在南方打的風生水起,於是決定西進攻打馬超,結果在渭水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許褚裸衣大戰馬超也沒得到什麼便宜。曹操回到曹營以後感慨:“如有奉孝在,孤不至此。”
孫劉聯軍見郭嘉燒都燒不死,認為見到了宇宙戰神級別的人物,所以紛紛落逃,劉備轉進荊州,孫權等人逃到臺灣伺機反攻大陸。
劉備和孔明說服荊州益州涼州的老大們要一起聯合死守城門不要和郭嘉正面交戰。都知道郭嘉不死,所以都應允。
郭嘉雖然不死但是受限科技水平,強攻城門也沒有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江東植護縣和貼芭郡有大量粉絲,啊呸,是大量信徒,大家願意為不死戰神郭嘉賣命。於是郭嘉聯絡北方曹操,終於打的反曹操聯合軍首尾難顧,北方雖然在讓曹操哪裡又碰了點釘子,但是南邊戰線迅速崩潰。
但是就在包圍益州的時候,郭嘉卻在落鳳坡遭遇埋伏,我認為郭嘉雖然已經多年依賴自己武藝,但是他肯定內心深處的韜略還在,因此在落鳳坡中埋伏一定是故意的,就和新三國裡龐統一樣,畢竟新三國是歷史正劇,郭嘉為人潔身自好,比龐統可好的多。一定是吃喝嫖賭但是是好男孩的典範,肯定是為了曹操的天下大計,出師有名才故意中計。郭嘉甚至會說,落鳳坡的鳳與奉孝的奉同音,所以這裡就要中埋伏了。
果然郭嘉就落進落鳳坡的山溝裡頭了。好長時間都沒在出來。曹操聽聞嚎啕大哭: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又感嘆:溝裡郭嘉身死矣。。。
但是郭嘉是不死的,他這裡是是暗自平定南蠻去了,順便預防自己功高蓋主,曹操會記恨他,這樣一來平定天下的功勞就是曹操和百萬將士親自打下來的了。多麼高風亮節。而且題主說是讓曹操統一天下而不是郭嘉統一天下。
曹操因為有郭戰神這麼幫忙,必然不會有那麼重的頭風病,所以生命可以得到延長,不知道和那句詩文有沒有關係,大概能活到和郭嘉一起統一的那天。
所以根據題目:如果國家不死,曹操健康狀況會好些,是有可能統一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