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紫姐姐
-
2 # 二哥說古論今
你還知道把一次加引號。第一次,少年稱帝,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第二次,張勳復辟,後被各種軍閥趕下去。第三次,偽滿洲國皇帝,日軍失敗投降,被蘇聯逮住
-
3 # 大魏聊影視
愛新覺羅·溥儀作為封建時代最後一位帝王,其一生充滿了時代的悲劇色彩。溥儀一生又曾因三次釋出退位詔書,堪稱古今第一人。
第一次是在1912年2月12日,溥儀時年六歲。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南方各省紛紛響應,面對此等危局,清廷統治者如攝政王載灃等滿族勳貴無力應對,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諸將身上。但老謀深算的袁世凱又怎會錯過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時機呢,他密令北洋諸將一面屯兵武漢前線,壓制革命軍前進步伐;另一邊又安排段祺瑞等手下悍將帶兵逼宮,逼迫溥儀退位。隆裕皇太后和溥儀這一對孤兒寡母又怎可能應付得了這一局面,無奈之下只好宣佈退位詔書,大清國曆經二百六十八年終於走向終結,封建王朝兩千多年曆史也隨之走到了終點。
第二次是在1917年6月,溥儀時年12歲。一直醉心復辟大清的辮帥張勳,藉口調停“府院之爭”,率領5000辮子軍進入北京,同時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擁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復辟。1917年7月1日,溥儀二次登基後召致全國反對,到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組成的討逆軍攻入北京,張勳逃入東交民巷荷蘭使館。溥儀再次宣告退位,復辟僅12天破產。不得不再次釋出退位詔書。
第三次是1945年8月,溥儀時年40歲。“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悍然佔領我東北地區,為避免國際輿論指責,1932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的攛掇下,溥儀從天津秘密潛逃至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後,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屬白山市)大栗子溝礦山株式會社技工培養所內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
-
4 # 魯江散人
哎新覺羅.溥儀,清朝末代皇帝,清宣統皇帝,溥儀是一個悲劇型的皇帝,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中,而野心勃勃的袁世凱卻出工不出力,偷偷與南方的革命軍達成協議,以清朝滅亡的條件換起南方革命軍支援他當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孫中山為了反清大局同意了袁世凱的條件。於是袁世凱採用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清王朝政府退位。公元1912年,當了兩年皇帝,才八歲的溥儀被迫發退位詔,宣佈退位,清王朝滅亡。袁世凱成為最大的贏者,成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退位後的溥儀依然住在皇宮裡,受到民國政府的優待,宮裡依舊享受皇帝待遇,有內務府,有內監,不改衣冠,不剪辯。但好景不長,民國參政院提出維持國體建議案,要求皇宮裡的溥儀尊重民國,廢止與民國法律相牴觸的行為,皇室成員只能傳民國衣服,皇宮裡的人犯法要交給民國政府處理等等,實際上剝奪了宮中的特權。1917年,民國政府大總統和總理段祺瑞發生了矛盾,清朝死忠,一直留著辯子的張勳率領他的4000辮子軍以調解政府矛盾為由進京,同年七月一日發動兵變,宣統皇帝溥儀復辟,年僅十二歲的溥儀又坐上了龍椅,並大封群臣。七月三日段祺瑞出兵討閥,張勳兵敗躲進了荷蘭大使館,第二天溥儀宣佈第二次退位。
1924年。馮玉祥突然倒戈回京發動了政變,史稱北京政變,軟禁了總統曹錕,導致了吳佩孚下臺。馮玉祥感到自己在北京處在舊勢力的包圍之中,自己步步維堅,就不顧民國政府和清簽訂的優待條件,派鹿鍾麟率兵衝進皇宮,受取了宮中大量財務,把溥儀趕出了皇宮。溥儀被趕出皇宮後住在他爹的王府,不久逃進了日本公使館,第二天日本公使宣佈容留溥儀。此時的溥儀遠離這個是非之地,想要報仇。此時的日本野心勃勃的謀劃
侵略中國,計劃先分裂中國,建立傀儡政權再進一步吞併中國,日本派人把溥儀接到了東北建立了偽滿州國。1945年日本投降,偽滿族國也跟著滅亡,不得不第三次宣佈退位。
-
5 # 果子說史
1908年11月光緒駕崩,接著統治了半個世紀中國的老女人駕鶴西去,光緒駕崩20天后老女人安排的接班人溥儀登上皇帝寶座。那年溥儀三歲,從此開始了他無奈的一生,冥冥之中註定了晚清的命運。
1908年溥儀登基,這時大清還在苟延殘喘著,登基儀式十分宏大。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攝政王載灃又已辭職,只剩下隆裕太后和溥儀這一對孤兒寡母的,撐不住這麼大的場面,面對袁世凱的逼迫,隆裕太后只得同意清帝退位。1912年2月溥儀正式下招退位。
1917年6月張勳率五千辮子軍進入北京,然後急電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段祺瑞隨即組織了討逆軍,十二天就攻入了北京,張勳也倉皇逃到了荷蘭使館躲藏。此時只做了十二天皇帝的溥儀再次宣佈退位,並讓載灃和老師寫了退位詔書宣告天下。這是溥儀的第二次退位。
1934年溥儀在新京(今長春)舉行登基大典,再次稱帝,改國號“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改元康德,這是溥儀第三次登基了。但是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溥儀不得不再次退位。這是溥儀的第三次退位。後來溥儀被蘇軍俘虜後歸還中國,後經過改造成為新中國的文史編輯和整理,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回覆列表
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正是愛新覺羅·溥儀,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任統治者,溥儀最後在1912年被迫退位,寫下了退位詔書。按理說,溥儀將清朝的統治結束,應該是隻寫了一次退位詔書,為什麼之後又寫了兩次退位詔書呢?這就要從溥儀悲慘的一生說起了。
愛新覺羅·溥儀在光緒帝於1908年去世之後,以不過三歲的年齡登上了清朝皇帝的位置。而溥儀從慈禧和光緒手中接過的,是一個早已經搖搖欲墜,即將分崩離析的落魄清朝。
從1908年溥儀登基開始,中國內部的起義就開始不斷爆發,廣州新軍起義、武昌起義、南北內戰以及袁世凱的壓迫,讓還不懂事的溥儀應付不過來。
最後,孫中山和袁世凱約定,只要溥儀退位,袁世凱就可以做新政府的大總統。於是,1912年,溥儀退位,並且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
1916年,曾經試圖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並且稱帝的袁世凱去世,黎元洪成為了中華民國的第二任大總統。
袁世凱因尿毒症去世的後一年,也就是1917年,曾經在清朝任職的張勳藉口要幫助緩解段祺瑞和黎元洪分別代表的國務院和總統府之間的矛盾,於是率領四千多人進入了京城,而張勳的真正目的則是將黎元洪從大總統的位置上趕下去。
當張勳將黎元洪趕下臺以後,在當年的7月1日復辟,不過十二歲的溥儀又一次非自願的坐上了皇位。而張勳復辟不過兩天,段祺瑞就出兵討伐張勳。張勳作為前清的舊臣,擁有的兵力肯定是不及段祺瑞的。於是,7月12日,張勳被段祺瑞打敗,逃進了荷蘭大使館。而被張勳重新扶為皇帝的溥儀,在做了不過十三天的皇帝以後,再一次宣佈退位,頒佈了第二次《退位詔書》。
從1925年開始,溥儀在日本人的要求下,在天津生活了將近七年,而溥儀也一直將復辟作為自己人生的目標,他也的確承認了自己當時是想要靠著日本人的力量完成復辟的。隨著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步伐卻越來越快,在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幾乎將中國的整個東北地區全部收入囊中。而溥儀也在日本人的“保護”下,來到了日本人佔領的東北地區,並且成為了日本人在東北建立的滿洲國的皇帝。
從那以後,溥儀第三次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是,溥儀曾經想象過的,在自己成為皇帝之後,脫離日本人操控的情況並沒有發生,他依舊是個傀儡皇帝,而操縱溥儀的正是意圖分裂整個中國的日本。
直到1945年,蘇聯對日本宣戰,並且攻入了滿洲國,最後滿洲國覆滅。溥儀帶著家屬逃跑。在逃跑的過程中,日本在8月15日宣佈投降,溥儀也緊跟著頒佈了第三次《退位詔書》。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