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脈診的學習。個人以為,首先《黃帝內經》作為基礎還是要讀的。

    以題目所說的話,個人以為,《瀕湖脈學》要好一點,但最好也能搭配《張西儉脈論脈案集》來看,它裡邊對各種脈象特徵提供了分解,又參以對脈氣脈質陰陽分析要點等,還補充了臨床所見,比單獨讀《瀕湖脈學》更有益。

    當然,也不是說《診家正眼》就不需要讀。實際上,像《診家樞要》、《辨脈指南》最好也都讀一讀。

    不過,脈診並不是書本上的死知識,如果不能實踐的話,其實僅靠背書,基本什麼都學不會就是了。

  • 2 # 小河流水219522002

    什麼這個那個學會了都是好樣的。我覺著脈學重要的是分清陰陽,所為的七表八里。即脈的陰陽專換的因素,病理,等其它很多因數。

  • 3 # 滇明從仁

    朋友的母親是老中醫,今年七十多還在坐診,擅長婦幼,一般孕婦摸男女脈幾乎沒有失誤過,和老太太聊起診脈,她說一輩子只能掌握十幾種脈象,可惜現在都沒有接班人。

  • 4 # 門泊東吳萬里船

    脈學是不背的,凡是背過脈學的人,在醫道上的成就都很有限,初學脈,先練功,從自己,從親屬身上開始,天天,時時練習,找到感覺了,你的親人感冒了,你摸見他的脈有變化了,這就是感覺,找到感覺就可以讀脈學了,熟讀既可不必背,傳世脈學很多,可以互相參證,但沒有絕對的高下,關健是你能領悟,掌握多少,藥性,湯頭必須在剛學習時背會,這沒截徑,其它經典只看學習中領悟,其實讀書不必太多,因為人的精力有限,醫書你是讀不完的

  • 5 # 大唐國師鳩摩智

    脈診難度太高了,出錯率也高,現在有很多的小醫療器械可以確定病人身上是啥病的完全可以使用,也可以參考醫院的報告,不必要在乎別人的看法,我最開始看的是鄭欽安的《火神三書》,後來又看的張仲景的書,當你水平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可以開始看黃帝內經了,中醫起源於道醫,中醫九大門派對應的是道家金丹九轉,火神派對應的是第一轉,中宮補土對應的是第九轉,這九大派看似理論相沖,其實都對,境界到了自然都懂,

  • 6 # 滄海一滴水545

    學習脈診一般還是先學習現代的《診斷學》切脈部分,講的通俗易懂。《瀕湖脈學》《診家正眼》這兩本書都有白話解,各有優點,最好都去看看。學習脈診不一定去背,懂比背重要。一,多看書,書是最好的老師。二,多實踐,慢慢去體會其中的奧密。脈學看起來很複雜,弄懂了就不復雜了。就象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脈學對診斷疾病很重要,而且用藥也必須根據脈象去應用。一個真正的中醫懂切脈不一定是好醫生,因為這只是看病,用藥才是關建。但是不懂切脈就一定不是合格的醫生。

  • 7 # 手機使用者15828288860

    其實李時珍說得好:"世之醫丶病兩家,皆以切脈為要;不知脈為四診之未,乃為巧耳!上士欲會其全,非要湊成四診之數”。這就徹底把脈診說透了。所以,脈診只是望聞問三診的補充和證實。從古到今,很多人把它說得玄乎其玄,都是過分宣染。甚麼"懸絲掉脈"、把脈能知百病,都是騙人的,決不要信以為真。謝謝。

  • 8 # 饒通州

    學習中醫看病診脈,學那些東西沒有用,這個東西主要是還是靠師傅傳,同時我相信現在很多民間的好中醫,沒有一個是按照他們倆的理論,而去進行開方是診脈的。已到河南張仲景的家鄉南陽去,那的老頭、老婆,婦女、兒童幾乎都會診脈,且其技術不在李時珍等人的理論之下。

  • 9 # 中醫老龐

    我個人的一點體會是這兩個都不用背,脈診不是背出來的。

    我的脈診是下面十個字,分享給您:

    虛實寒熱空 鬱瘀水溼痰

    先分虛實,再辨寒熱

  • 10 # 佛緣124165556

    呵呵呵呵!你喜歡背書啊?那你還是別學中醫了,中醫學不是靠背而是靠理解和領悟,你學習方法不對背也白費。如果你真想學就先看看脈經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不講理,還不讓孩子跟媽的婆婆,該拿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