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婚煙破裂,婆婆不讓孩子跟媽親,不讓帶出來,非搶著養,害怕把孩子帶走了,這樣的人,該拿她怎麼辦?
12
回覆列表
  • 1 # 妖靜說

    按照你的描述,應該是跟孩子爸爸離開,孩子由奶奶在帶,但不知道撫養權在誰手上,孩子的年齡有多大?

    如果你沒有撫養權,孩子年紀也小,我覺得你可以先跟孩子爸爸溝通,要是也沒辦法溝通,我建議透過法律手段掙回你的權益,孩子需要媽媽,在婆婆那樣觀念的灌輸下,根本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兩個人雖然分開,但是孩子依然是你們聯絡的紐帶,不可能完全脫離乾淨,愛就在一起,不愛就分開,這都是大人的人,不應該牽扯到孩子身上,老人不明白,我認為孩子爸爸應該也要明白到底怎麼才是對孩子好的。

    希望你能考慮清楚,即便你有你的難處,但是孩子只有一個童年,只有一個媽媽,你如果缺失了她/他的童年,那麼一旦她/他成年了,就不在需要你了,這個缺憾,將會是你,還有孩子都無法癒合的傷口!

    如果有機會重來,我寧願放棄一切陪在孩子身邊,參與她的一切,陪她慢慢長大!

  • 2 # 百合2020

    首先,這是不是一個文盲婆婆,應該只有無知的人才會做這樣的事情吧,隨她去吧,讓他自生自滅,多行不義必自斃,放寬心。

  • 3 # 心理諮詢師張榮銀

    這個話題需要從兩個視角去看待:

    第一個是社會學視角

    孩子從一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向社會宣稱他/她的社會人身份(作品一)~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及需之有關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只不過是要隨著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需求逐步實施完成而已。所以,在關於核心家庭未成年孩子保護及撫養權宜保護的方面,可藉助於當地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干預。

    第二個是心理學視角

    正如上面的第二、三幅作品所示,讓我們體驗到了生命的歷程中的個體與社會文化的薰陶、和家庭養育環境影響,這些也將決定了孩子的個性發展、情緒特徵及人際交往的結果。

    父母和爺爺奶奶對待孩子的初心都是為了讓孩子成長好,豈不知,有時候滿懷熱情的愛最終會變成拐彎的“害”,而這樣的結果又都不是每個人期待中想看到的。

    父母需擔負起自己對孩子的養育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前提是父母需要發自內心地把孩子當做一個真正的獨立的人去看待!

  • 4 # 楓樹的風

    她不講理,你跟她講理?

    有句話叫以暴制暴,不知道你聽說過沒?

    我並不是主張跟婆婆對著幹,而是這個婆婆過分在先,她失去了一個做長輩的基本本份。沒有誰可以試圖分開孩子與母親,婆婆算哪門子。對於一個不可理喻的人,她就不配得到尊重。

    孩子是你肚子裡出來的,在這種事情上,她憑什麼提出那麼多過分要求?誰給她的勇氣?你老公呢,他在哪裡?你要據理力爭呀,你懷胎十月,你拿命換過來的寶貝疙瘩,她要搶過去養,建議她自己生一個。

    老一輩帶孩子,不可否認真的特別盡心,也不會虧待孫子,只是教育理念真的嚴重缺失。

    不清楚提問者具體情況,年齡,也不知孩子到底多大了。我認為婆媳關係,有些事作為晚輩的媳婦可以禮讓,可以不跟老人家一般見識,但在孩子這塊,態度必須強硬,不能退步。

    你可以讓婆婆跟著你們一起住,過來協助帶孩子,一來增加親子關係,二來孩子在父母身邊有利於身心成長。為了孩子好,這五個字,多跟你婆婆強調。

  • 5 # 田大波豫見生活

    離婚之後,孩子雖由男方撫養,但是女方是有探視權的,如若男方或男方家庭阻止女方看孩子,可以跟前夫進行溝通,如若不行,就經司法程式維權。但是,就問題而言,婆婆不讓親媽帶孩子出去,當然是為了孩子著想,畢竟是親孫子,生活了那麼久。親媽要是想看孩子,帶孩子出去玩,並說明說明時間送孩子回來,我想男方家人不會不讓你看孩子的吧!

    婚姻生活是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幸福的人談到婚姻,眉眼間都能透出洋溢慢慢的笑容,而不幸的婚姻總是讓人避之不及,因為人們總是喜歡嚮往好的事物。但如果一段錯誤的婚姻,離婚何嘗不是對雙方的解脫,同時也可以追求嶄新的開始,那麼夫妻離婚後,孩子該由誰來撫養更好呢?

    離婚後孩子有誰來撫養

    1、女方撫養

    一般由女方撫養孩子的話,是因為孩子較小,有母親撫養是最好的,畢竟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媽媽。還有一方面是男方不要撫養權,或者存在重大過錯。

    2、男方撫養

    一般離婚案件,孩子由誰撫養,法律都傾向於男方撫養,因為法律所考慮的是孩子多大成長環境,畢竟孩子出生後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以及爺爺奶奶。跟女方的話,女方再嫁必然對孩子有諸多不利因素。比如,繼父因心情或者夫妻感情問題,家暴孩子的是已屢見不鮮。

    探視權被阻礙怎麼辦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義務。行駛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又當事人協議決定。

    除非子女不願意探望,或者探望人對其子女有不利身心健康等因素外。任何人不得阻礙或者終止其探望權。如果其探望權被阻礙,應有以下兩種方式來維權。

    1、溝通維權

    與前夫溝通,說明緣由,並告知送孩子回來具體時間等。

    2、司法程式維權

    如若溝通不成,則經司法程式起訴其阻礙或終止探望的人,進行維權,或者更改撫養權。

    結語

    父母們經常有這樣的想法,誰得到孩子的撫養權,誰就可以把孩子從對方身邊帶走。當然這是無稽之談,無論孩子由哪一方撫養,他永遠是雙方的孩子,不管父母經歷了怎麼樣的歷程,也要讓孩子清除的知道,及時他們不再是夫妻,雙方仍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不要只顧著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要切實為孩子的身心健康考慮,由誰撫養對孩子最好。未拿到撫養權的一方,也要經常去看孩子,帶孩子出去玩,但是一定要提前與前夫進行溝通協商,商定之後才能帶孩子出去,也必須在規定時間送還。

  • 6 # 活出屬於你的精彩

    遠離婆婆,婆婆阻止孩子跟媽媽的親近,這個行為從心裡發展的角度對孩子有影響,影響大小跟婆婆的母性感覺有關,如果婆婆是一個非常慈祥有愛的人影響會小一些,如果只是佔有和控制,沒有給孩子母親般的關愛,對孩子未來發展很不利。

  • 7 # 葡萄糖ing

    哎,本身婚姻破裂對孩子成長就是一種影響。如果加之婆媳矛盾,對孩子成長更是雪上加霜。

    作為同是做母親的人,我的建議如下:

    分析奶奶的行為,誰都不容易。從題主敘述中看出,離婚孩子由爸爸撫養,奶奶照看。自古隔代親,奶奶心疼孩子也能理解,父母離婚對老年人也是一種打擊,把更多的愛給孩子也能理解。她覺得委屈孩子了,又怕孩子媽媽會把孩子帶走,自己以後見不到孩子了。不是每一個婆婆都喜歡帶孩子的。遇到這麼喜歡帶孩子的婆婆也要慶幸,現在還有多少婆婆想帶孩子,想養孩子呀,都巴不得沒事看看,該怎麼玩就怎麼玩。有的甚至連錢都不給。題主應該看到好的一面,婆婆這麼多孩子一定也會在你看不見的時候對孩子好。離了婚,不就怕別人對自己的孩子不好嗎?可以選擇和孩子爸爸或者婆婆講清楚,孩子的探視權你是有的,也不會無緣無故把孩子帶走。孩子不懂事,不要給孩子輸入一些不正確的觀念,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孩子的。既然已經離婚,就好聚好散,大家一起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孩子親不親不是別人說的算的。親媽就是親媽,孩子天生就有一顆善良淳樸的心。你對他好,他都知道,不是誰說媽媽不好,媽媽就真的不好。沒事多去看看孩子,陪陪孩子,能帶出來帶出來,不方便就在婆婆家陪孩子呆一會。即使離婚,你只是失去了妻子的身份,你依然是最棒的母親!好好規劃自己的以後,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才是上策。奶奶帶孩子終有一天會放手,陪伴他的依然是父母。希望在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你已經做好準備無論是心理還是經濟,都有足夠的資本能夠教育他。

    加油,你是最棒的!

  • 8 # 紅姑姑談育兒

    我建議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和解決:

    一、婆婆方面

    婆婆搶著要帶孩子,說明婆婆很愛孩子,這一點您應該慶幸。她怕您帶走孩子,她自己見不到孩子,怕失去了孩子,所以要搶著養孩子。

    但婆婆不讓媽媽去看孩子這點不對,父母雖然有矛盾,離婚了,但孩子是無辜的,他有權利繼續享受父母的愛,這個作為婆婆是不能剝奪的。其次,她對您抱有怨恨,想拿孩子做為對您的懲罰。

    您可以找婆婆關係好的人,誠懇地請求她們幫忙開導婆婆。告訴您想照顧孩子的願望,並讓她們告訴婆婆,離婚了,你也有錯,但現在已經無法挽回,只求對孩子造成最小的傷害;如果她隨時想見孩子都行,您可以讓孩子來見她,她永遠是婆婆的孫子。

    二、您自己方面

    如果您目前的情況還可以,帶了孩子,能給他更好的生活,您可以據理力爭,擺出您帶孩子的好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婆婆,自己帶孩子,我想婆婆也是愛孫子的,她能分清好壞;如果實在不行,可以透過走法律程式,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

    如果您現在情況並不好,我覺得可能孩子留在婆婆跟前,留在原來生活的環境中會更好一些,但您可以請人說服婆婆,隨時去看望孩子,讓孩子不確失母愛。

  • 9 # 師兄炮哥

    遇到了這樣強勢的婆婆,其實挺倒黴的,孩子是你們夫妻倆的,她沒有權利干涉。實在不行,就走法律程式,看法院怎麼判決。孩子還是跟著媽媽最好,心理才會健康成長。

  • 10 # 小希的情感觀

    如果一個母親沒有過重大的過失,經濟尚可的話,法院一般會判給母親。

    幼兒跟著母親有利於成長。

    話說隔輩親?

    隔輩也有幾個不好。

    1.溺愛

    爺爺奶奶一輩會比較溺愛孫子輩。

    有部電視劇《虎爸虎媽》裡就有講述奶奶溺愛孫女的橋段。

    也因為奶奶的溺愛,把錯誤的認知觀傳給孩子,從而導致孩子惡習生長。

    2.可能發生的教育問題差距

    老人和年輕的思想之間有距離。

    老人家會用自己的一套方式教育孩子,但時代在進步,也許在生活常識上老人會比年輕人佔優勢。

    與社會的契合度還是年輕人,他們掌握第一資訊量。

    所以老人與年輕人帶出來的孩子有所不同。

    3.離開父母的孩子,安全感缺失

    孩子天生有依賴於父母,這種依賴與生俱來。

    爺爺奶奶固然親近,但父母的地位在孩子的心中不會改變。

    如果父母不在身上,有的孩子會認為父母拋棄他,從而導致安全感缺失,人格不全等。

    最後:為了孩子,你應該爭取自己因得的權益,不要輕易放棄與孩子成長的日子。

  • 11 # 沙伴

    要是孩子老子來搶 你來問還是可以的 奶奶來搶 不論從那個角度來說 你都直接可以然對方圓潤的GUN 除非你是肉包子 專門被啃

  • 12 # 小樹葉er

    1.若已經離婚,可根據婚姻法,父母離婚孩子仍然是父母雙方的子女。男女雙方都有義務和權利撫養孩子,哺乳期內的孩子以隨母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孩子如果不能協調孩子的撫養問題,可以上法院,讓法院依據各方收益和具體情況判決。

    如果你很想帶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先跟前夫協商調解,若無法調節可向法院請求幫助。

    但孩子撫養問題,絕不是你婆婆能決定的事情。要堅決拿起自己的法律武器,保護好自己和孩子。

    2.如果暫時沒有離婚,只是婚姻破裂,過錯方會影響獲得孩子監護權的。可以先找丈夫調解,若調解不了再走法律程式。

  • 13 # 桐寶幼兒詩詞故事

    面對這個的婆婆 ,難怪婚姻會破裂。

    現在要懂得用法律的武器去保護自己,去捍衛自己的應有權利。

    孩子跟誰不跟誰可不是她一個人說了算的。孩子如果成年了,可以由孩子自己選擇。如果孩子年紀尚幼,則可以讓法律來判定。只要你的條件符合照顧孩子,可以去試試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威斯布魯克在2019-20賽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