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遠平安心
-
2 # 支付圈林夕
1915年,美國的一部分商店老闆為了招攬客戶,他們想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推銷辦法:那就是對於一些特殊的、有信譽的客戶,商店會贈送給他們一枚類似於金屬徽章的信用籌碼,而這些擁有籌碼的客戶,他們便可以憑藉手中的徽章享受賒購商品、約期付款的特權(也即是我們俗稱的賒賬)。
195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國民銀行首先發行了銀行信用卡,此後,各國各地的銀行也發現了信用卡未來的潛力,開始紛紛效仿推出自己銀行的信用卡模式。
當今社會為何使用信用卡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
初期的信用卡借貸是有十分嚴格的要求的,對於個人信用、個人流水、消費情況等都有著嚴格定性的要求,可以說在當時只有少部分人能夠使用信用卡。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銀行信用卡也從最開始的約定還款,變成了現在分期還款等多樣化的還款方式。
直到現在,信用卡已然成為了當今發展最快的一項金融業務之一,它不僅擁有了信貸,更同時擁有了支付的功能;對於偶然出現的卡中餘額不足情況,只要你的支付軟體綁定了信用卡,它就可以像正常銀行卡一樣替你刷卡支付,輕鬆避免掉不經意間產生的不必要麻煩。
好了,對於信用卡的發展小編就暫時只介紹這麼一點了,迴歸主題:為什麼當今社會使用信用卡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呢?對於已經成長起來的90後廣大人群,他們又為什麼會選擇使用信用卡呢?在這裡我們先來看幾組資料調查吧!
當今社會為何使用信用卡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目前信用卡在市場上呈現的一些需求量。
截止2017年末,中國信用卡髮卡量已達到5.88億張,而從每年的資料增長情況來看,預計在2021年的時候,中國信用卡髮卡量便會達到11.36億張。
隨著信用卡髮卡量的增多,信用卡的使用情況也是越來越頻繁,據市場調研來看,持卡人欠款已總計達到3.57萬億元,而其中近65%的持卡人信用卡都是屬於長期的空卡狀態,透支消費愈發向上增長。
在這些信用卡消費的人群裡,融360又對人群的年齡做了一個調查,發現49.31%的人群都是屬於90後,佔據了亞洲同齡人中的第一位。
當今社會為何使用信用卡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
為什麼90後的人使用信用卡會如此頻繁?
一:消費觀念的變化
對於消費觀念來說,60年代的人在當時的普遍工資都不高,離開家鄉打工的他們,除了要解決自己平時的用度,還要定期給家裡匯款;就這樣,他們每個月還能節約一部分錢下來。
但是90後的消費觀念就不同了,他們從小就沒有什麼生活上的壓力,不愁吃也不愁穿,很多的事情都是由父母幫忙解決,所以對於節約的觀念並不深,平時身上要是有錢了,他們也會選擇提高自己生活上的品質,吃點好的,或者出去旅旅遊。
當今社會為何使用信用卡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
對於90後的人來說,除了少部分人還在讀書之外,大多數的人都已經進入社會,開始了正常的工作。
但是對於剛出社會工作的他們來說,除去生活與住宿的花度,基本上也就不會剩下什麼錢了。每個月手裡拿著寥寥無幾的幾百塊錢,卻想著買那些好幾千的手機,那又該怎麼辦呢?
等存夠了再買?現在的社會更新換代速度如此之快,等他們存幾個月下來,又不知道更新到哪一款新型號了。
當今社會為何使用信用卡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
所以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把目光打向了信用卡。
看上自己喜歡的了就用信用卡一次性購買下來,然後使用信用卡的分期還款制度,每個月用自己剩餘的那點錢去還貸款與少量的利息。
可能這樣的透支消費方式,對於很多年齡大點的人來說都會覺得很不理解,為什麼要選擇投資呢?
萬一突然沒工作了怎麼辦?
萬一遇到急事突然要用錢又怎麼辦?
每個月還要還銀行貸款,這樣也太不划算了吧!
當今社會為何使用信用卡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
然而你要知道,對於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來說,他們並不需要操心自己是不是會吃不飽的問題,也不擔心自己會不會沒有住的地方。
既然在這幾種生活必須上都不是特別在意了,那他們也就不會特別在意金錢的消費情況。
-
3 # 吐味財經
觀歷史中國信用卡的使用遠遠落後歐美幾十年,就是現在信用卡的普及也跟不上歐美等國家。現在的信用卡不在單單指銀行發行的信用卡。還有新時代以支付寶、京東金融為主導的的電子信用卡(支付寶的花唄,京東金融京東白條)。現在分析銀行發行的信用卡主要是哪些人群使用:1、自主創業者,往往他們需要資金週轉。而且創業者近些年來越來越多。2、提前消費觀念人群提升,也進步促使辦卡業務。3、銀行大力支援信用卡業務發展,積分、消費返利等都是銀行的殺手鐗。4、其他環境促使信用卡業務,比如有車一族幾乎每個人都辦一張卡。
-
4 # 豐語者之源起
在中國最大的原因是能獲利,不是提前花錢。前提花錢的人只是使用後才形成的結果,大多數都是因為信用卡可以帶來很多優惠的購買權益。
至於過於極端的提前消費模式,不是信用卡單方面造成的,這個一些批評信用卡的精英說過,信用卡不是罪魁禍首,而是一個幫凶。
回覆列表
一:消費觀念的變化
對於消費觀念來說,60年代的人在當時的普遍工資都不高,離開家鄉打工的他們,除了要解決自己平時的用度,還要定期給家裡匯款;就這樣,他們每個月還能節約一部分錢下來。
但是90後的消費觀念就不同了,他們從小就沒有什麼生活上的壓力,不愁吃也不愁穿,很多的事情都是由父母幫忙解決,所以對於節約的觀念並不深,平時身上要是有錢了,他們也會選擇提高自己生活上的品質,吃點好的,或者出去旅旅遊。
對於90後的人來說,除了少部分人還在讀書之外,大多數的人都已經進入社會,開始了正常的工作。
但是對於剛出社會工作的他們來說,除去生活與住宿的花度,基本上也就不會剩下什麼錢了。每個月手裡拿著寥寥無幾的幾百塊錢,卻想著買那些好幾千的手機,那又該怎麼辦呢?
等存夠了再買?現在的社會更新換代速度如此之快,等他們存幾個月下來,又不知道更新到哪一款新型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