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家檔案館
-
2 # 鐵男說經濟
戰國時代的歷史就是以三家分晉為起點的,因為如果晉國不分裂成三個國家的話,七雄並立的局勢也就不會形成。在春秋時代相當大的部分時間裡,所謂的霸業都是靠晉國來維持。
三家分晉之前,晉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空殼,一個徒有外表內部內憂外患的龐大國家。如果六卿一致對外,那晉國無疑還是一支強大的力量,可惜六卿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了內部權力鬥爭。
這時,晉國雖然有著廣闊的疆域和強大的軍隊,但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徒有外表的國家。這時的晉國已經無法以國家的名義完成一件事情,例如趙家以自己家族之力討伐衛國,根本不用得到國君的允許。實際上這時,晉國與分裂成六個小國沒有區別。
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
晉國的地理位置看起來不太好,但它們的地形卻是任何一個國家也比不上的,表裡河山最早用於形容晉國境內大山大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這就意味著你很難直接打到晉國的本土。
我們都知道楚莊王曾經擊敗過晉國,但很少有人知道晉國戰敗的原因是六卿之間的內鬥,當時的元帥荀林父並不同意貿然行動,但中軍佐先縠不聽命令率先渡過了黃河,整個晉軍不得不渡過黃河和楚莊王對峙。隨後事情變得不受控制,最終晉國在邲之戰中慘敗。
但實際上,這只是軍事上的失敗,因為戰爭是在鄭國土地上進行的,對晉國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在邲之戰之後的十年裡,晉國吞併了赤狄和長狄部落,在西部擊敗秦軍,在東部一直打到了齊國首都臨淄城。
15年後,晉國就再次擊敗楚國,成為霸主。整個春秋時期,晉國是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毫不誇張的說,從晉文公重耳到三家分晉的200多年間,晉國一直都處於稱霸狀態。而楚國的稱霸時間不過只有15年而已。
-
3 # 小楠談歷史
三家分晉指的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個士大夫瓜分,形成了南韓、趙國、魏國三個新的諸侯國,並且都躋身了戰國七雄
南韓、趙國、魏國三家分晉,趙國和魏國分得了晉國的精華地盤,魏國更是成為戰國第一個強國,而趙國在戰國中後期也是成為了僅次於秦國的強國,而南韓則一直存在於戰國中,由此可見三家瓜分的晉國地盤之廣
而晉國是春秋時期一個諸侯國,他從建國到滅亡長達700多年,韓趙魏三家加起來一半都沒到,而在整個春秋歷史上,當時的超級大國就三個,分別是晉國、齊國、楚國,齊國稱霸時間僅限於齊恆公時期,真正長時間佔據春秋霸主舞臺就是晉國和楚國
晉國是西周成立時就冊封的第一批諸侯國,第一位國君是周武王姬發之子叔虞,晉國最初的地盤最初位居黃河、汾河以東,方圓百里
前幾代晉侯的拓展範圍主要集中在澮水以南,成侯時南遷都城到曲沃,到穆侯伐條戎,開始了擴張的程序,此時晉國擴張的重點是運河盆地
晉國版圖的奠基者是晉獻公,史稱:“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他先後滅掉了楊國、賈國、虢國、虞國四個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諸侯國,其他小國就更是多的不用說了,巧合的是凱旋後的晉獻公賜手下大將趙夙耿國之地,賜畢萬魏國之地,而趙夙和畢萬就是三家分晉的趙氏、魏氏的始祖,下圖是晉獻公消滅的諸侯國
在晉獻公手上,晉國的疆域範圍急劇擴張,已經開始成為了此時的大國之一,佔據了太原盆地和山西一半區域,如果沒有驪姬之亂,也許在他手上就能達到晉國的巔峰時刻
驪姬之亂髮生後,晉國在十幾年時間裡處於動亂時刻,基本領土沒有擴張,直到晉文公重耳繼位後,晉國重啟擴張之路
先是公元前636年,重耳以尊崇周室名義,護送周襄王入京重掌權柄,周王感其功,賜河內陽樊之地,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黃河以為,太行山以南區域,由此晉國由山西挺向中原,此後又消滅了佔據山西東南部的赤狄,接著討伐衛國、曹國,攻下曹國都城,緊接著在城濮之戰擊敗了當時另一超級大國楚國,此時晉國也達到了巔峰時刻,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 ,此時晉國國力強大,壓制住齊秦楚三個大國,獨霸中原
而此時的秦國稱霸西戎,秦穆公野心勃勃,玩命的要東進,而晉文公之後的連續三代國君與秦國都發生了大的戰役,可以說秦國損失慘重,寸土未得還被晉國打破了,一直到三家分晉前,秦國一直被牢牢地阻擋在崤山以西而不得進,整個春秋戰國能碾壓式的按著秦國不動的也就晉國,由此可見晉國鼎盛時之強大
-
4 # 世界人文通史
晉國是春秋四大強國之一,與齊國、楚國、秦國都是大國。整個春秋時期,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晉國在主導中原霸業,足以說明晉國的實力。
橫向比較,晉國的人口要比齊國、楚國、秦國任何一家都多,而地理位置也非常優越,恰恰處在華夏文明的核心地帶上。可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最後沒有被外敵打敗,反而毀在了自己人手上。
春秋時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晉國、楚國在爭霸,而齊國、秦國在觀望。其中,晉國屢次打敗楚國,始終牢牢控制著霸主的寶座,直到春秋末期的“六卿亂政”為止。
春秋初期是齊國稱霸的時代,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等到了春秋末期,中原大國普遍走向衰落,才出現了吳、越這樣的小國稱霸的局面。
如果掐去春秋初期與春秋末期這段時間,那麼春秋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晉國一家稱霸的時代。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城濮之戰中打敗了楚成王,扼制了楚國北上中原的步伐。此後,晉、楚爭奪不休,晉國勝多敗少,楚國敗多勝少。
晉、齊、秦、楚是春秋時期最大的四個諸侯國,它們的特點是人口眾多、疆域遼闊,能夠動用的軍隊數量相當龐大,從國力上來講區別於其他一般的國家,比如宋、衛、鄭、巴、魯等,所以才被後世稱為春秋四大諸侯國。
不過,齊國在齊桓公死後一直內亂了幾百年,從霸主變成邊緣化國家;而秦國地處西垂,常年與戎狄雜居,文化落後。秦人雖然戰鬥力彪悍,但始終沒能突破晉國的封鎖,因此秦國在春秋時代只是一方偏霸。
剩下的霸業則一直在晉國、楚國之間展開,所以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至少有五分之三的時間都是晉國與楚國在爭奪霸權。
晉國想獨霸中原,壓制齊國、楚國,而楚國想從南方突入中原,躋身進入華夏核心,擺脫掉南蠻的“帽子”。
那麼,晉國究竟有多強大呢?
晉國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國,最初在山西境內。春秋時期,周天子淪為沒有實權的傀儡,諸侯國們紛紛起來爭奪霸業。晉國憑藉山西“表裡河山”的地形,迅速擴張,滅掉了周邊的20多個小國家。
晉文公在位時期,晉國聯合齊國、宋國、秦國打敗了楚國領導的聯軍(楚、陳、蔡、鄭),成為新的中原霸主。周天子不得不親自接見晉文公,承認他的霸業。
此後一百多年,晉國繼續大展宏圖。晉襄公在崤之戰和彭衙之戰擊破了秦國,使得秦國在整個春秋時期始終無法東進,只能往西發展。可是西北的經濟落後,人口稀少,所以秦國沒有任何大的作為。
晉厲公時,晉國又在鄢陵之戰再次擊敗楚國,牢牢控制了中原霸主之位。據統計,春秋時期的晉國與楚國前後爆發大規模爭霸戰爭有5次,而晉國就勝了4次,唯一的一次失敗還是晉景公不敵楚莊王,在邲之戰中失敗。不過,楚莊王畢竟是楚國曆史上少有的雄主,他打敗晉國也是意料之中,但他仍然無法撼動晉國的國勢。
強大的晉國沒有被外患滅掉,反而毀在了自己的六卿手中自從晉厲公死後,晉國的國君更替頻繁,大權逐漸落入外臣手中,埋下了晉國滅亡的隱患。晉國的六卿趙氏、魏氏、韓氏、範氏、中行氏、智氏架空了國君,一起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和人口。
在六卿內鬥之中,趙、魏、韓三家勝出。戰國初年,晉國分裂為三個國家,而阻擋秦國東進的障礙也消失了。在春秋、戰國之交時,晉國就已經從內部崩壞了。
春秋末期,晉國由於六卿作亂,國內不穩,失去了稱霸的能力;齊國由於宗室內亂,搶奪君位,也失去了稱霸的能力;楚國則因為常年與晉國作戰,元氣大傷,也無法維持自己的霸業。
到了春秋末期,幾個傳統大國相繼衰落,而東南方的吳國、越國等小國家居然趁勢崛起,出現了“西破強楚,北威齊晉”的怪異現象。
與晉國相比,吳國、越國的領土範圍、人口數量都只能算得上非常一般,可是它們卻趁著幾個大國相繼衰落時短暫崛起,成為了春秋末期的霸主。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都是趁晉國、楚國衰落之後,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
-
5 # 歷史小課堂
晉國的強大和晉文公重耳有著密切的關係,提到晉文公可以說他的經歷飽受磨難,同時他又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晉文公長期流亡晉國國外遭到追殺,最難得時候甚至是介子推割了自己的小腿肉給他做湯喝才保住了姓名。正是這樣的經歷才成就了他的性格,也為他以後的稱霸事業埋下了伏筆。已是耄耋之年的晉文公終於回到了晉國成為一國之主。之後他勵精圖治開啟了自己的稱霸之路。晉國的強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晉文公雄才大略,忍辱負重,飽經磨難的經歷與性格。他的經歷讓他認識到民間疾苦與弊病,他更知道晉國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如何去改這些問題,因此晉文公繼位後勵精圖治對內改革,對外結好秦國,壓制楚國,可以說那個時期晉國的內政外交都搞到了極致!
2.晉國的強大還在於在晉文公周圍圍繞著一批能臣干將。在那個群眾並起的年代有了能臣輔助就有了稱霸的資格,像齊桓公正是管仲與鮑叔牙的輔佐才成為中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同樣在流亡的途中晉文公周圍也造就了一批既忠誠又能幹的大臣,所以才有了晉文公剛剛繼位2年,國家就蒸蒸日上的局面!這讓周圍的國家羨慕不已!
3.真正奠定晉文公稱霸中原的是城濮之戰。城濮之戰晉文公打敗了楚成王,遏制了楚國向北擴張的局面,後來又接連打敗楚國,同時又在勤王過程中牽制了秦國,秦穆公對此耿耿於懷敢怒不敢言。晉國此時西面壓制了秦國,東面挫財了強大的楚國,至此晉文公成為繼齊桓公後的有一位春秋霸主!
-
6 # 漢史趣聞
三家分晉之前,晉國有多強大?
說實話三家分晉之前,還真沒有感覺晉國特別的強大。畢竟春秋五霸當中,晉國只是其一,晉國的晉文公當過一次霸主。
秦國、楚國、齊國同樣也都強大過,也稱霸過。這一點來看,晉國沒有可以炫耀。
但是,當時的情況晉國的存在是很有必要,可以說晉國的存在,可以牽制秦國的力量,讓秦國不能東進。
秦國為何開疆拓土的時候,只向西邊和南邊拓展呀,就是因為東部有晉國在這裡,他想要佔領東面的土地,是不可能越過晉國的。
晉國存在的話,嬴政也不可能統一天下。因為晉國的強大,是秦國根本不可能挑戰的。
同時,晉國還可以牽制楚國的力量!
楚國也是一個大國,而且楚國並不是一個安分的國家,他們經常侵佔周邊的國家。晉文公時期,他帶領中原的一些國家,打敗過好幾次楚國,有效地遏制了楚國向北的侵略。
只要晉國存在,楚國和秦國就不敢有太多的想法。
事實上讓人感覺晉國真正的強大,是在秦國分裂之後開始的。我們都知道晉國是被韓、趙、魏三家瓜分了。
韓、趙、魏三家分晉,也就標誌著戰國時期到來了。韓、趙、魏一開始成為獨立的諸侯國,他們就名列到戰國七雄當中,可以說剛成諸侯,他們就是王者。
其中魏國一上來就是霸主。
能夠成為戰國七雄當中的霸主,這個還是很牛的。
我們都知道魏文侯利用吳起變法,讓魏國強大了起來,魏國成為了七個國家當中,最為強大的一個。
後來,才有秦國的崛起!
秦國是秦孝公時期利用商鞅變法,讓他們國家強大起來的,秦孝公之所以要變法,就是一直受魏國的欺負。
不想受氣了,所以,從天下招募人才!
但是,即便是秦國崛起了,秦國也沒有形成絕對的一家獨大,可以說趙國的勢力一直都是和秦國不差上下的。尤其是到了趙武靈王時期,他都有想要滅秦的想法了。
不過,最終他選擇壯年的時期退位了。趙武靈王之後,就是趙惠文王時代。
這個時期趙國有名將李牧和廉頗!
趙惠文王時期,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我們都是知道的,為何藺相如能夠完璧歸趙,甚至是戲弄秦昭襄王,事實上背後都是趙國強大的國力在支撐。若是趙國是一個小國,秦昭襄王早就發飆了。
即便是長平之戰後,趙國被秦國坑殺了40多萬將士,但是,趙國還是可以和秦國一戰的,甚至後來李牧還帶兵打敗過秦國。
這就是趙國的勢力。
到了嬴政滅趙的時候,王翦還沒有敢和趙軍硬拼,而是直接選擇利用離間計把李牧給除掉的。
這說明當時的趙軍依然很強大,是可以和秦軍一戰的。
魏國和趙國的強大,反過來就可以看出當時晉國是多麼的牛。可是,晉國還是走向了衰敗,被外姓的人給瓜分了。
這要怪只能怪春秋末年禮樂崩塌,大家不按規矩做事了。晉國的大宗被小宗打敗,然後小宗把大宗的人口都給殺了。
大宗就是繼承晉國侯爵爵位的人,小宗就是大宗的兄弟們,他們沒有繼承權利,但是,他們向大宗動手了。
最後,小宗奪得了晉國的統治權,因為晉國的貴族被殺的太多了,尤其是同族人大量被屠殺,這個情況下自己的人不夠用了,就要用外姓的人來掌管他們國家的軍事了。最終,韓、趙、魏成為了贏家,他們把晉國給瓜分了。
毫無疑問,若是晉國不被瓜分,秦國絕對是統一不了中國的。但是,歷史就是這麼捉摸不定,晉國分為韓趙魏,秦國就有辦法東出,就能把他們給一一擊敗。只能說連老天都在幫助秦國統一天下!
-
7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歷史有時挺“膈應”人的。
晉國最強大的時刻,是他滅亡的前一刻。
當時的晉國,是天下最強的諸侯,沒有之一。
始終勝出一籌的綜合國力整個春秋之世,晉國的國力基本都在“最強之一”與“最強,沒有之一”之間切換。
在春秋之初,並不是頭等大國。《國語.晉語一》說晉國當時只算“偏侯”,國土狹小,秦、齊在側,想囂張也囂張不起來。
不過,由於晉是姬姓諸侯,晉文侯在周室東遷、二王並立的混亂時期中有“定天子”之功,因此,在政治上有很強的主動權。
春秋初年,晉國滅了唐、韓、耿、霍、魏、西虢、虞、邢、滑等一堆小國,又從周王室手中取得了溫、原等邑,又征服了一些山戎部落,實力迅速發展。
到春秋中期時,晉國已經控制了今天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陝西東部、河南西北部、東山西部,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儘管就面積上來說,晉或許不如同期的楚,但晉所居之處,是“王者所更居也”,經濟發達、人口富庶之處。(具體資料上,有現代專家推測晉人口約佔天下三成,但因推算成分過大,不敢引用)
而且,當時天下主要河山險要,皆在晉國掌握中。
晉東面的太行之險,西部越黃河依黃河、洛水為界,南面盡佔崤函、虎牢。
可以說,晉當時盡佔天下形勢,優勢明顯。
因此,儘管晉處於秦、齊、楚三大國之中,但仍然能從容應對、佔盡優勢。
外戰最為強勢的諸侯除了後期吳、越“短暫而輝煌”的霸業外,春秋之世,霸業遊戲的主要玩家是晉、楚、秦、齊四個超級大國。
晉國的表現是其中最為強勢的一個。
1、牢牢壓制秦。
秦要染指中原,爭奪霸權,晉是其東進之路上的攔路虎。
在反覆交兵中,儘管秦國也取得過一些勝利,但輸掉了關鍵性的對決。在崤之戰,“匹馬片輪未返”;麻隧之戰中,精銳被全殲,“數世不振”,遭遇重大挫折。
終春秋之世,秦一直被晉所壓制,只能獨霸西戎,無法東出。
2、壓制齊。
齊國是早期最為強大的諸侯,齊桓公是春秋首霸。
可是,在“短暫而輝煌”的開局後,“孝公以後,齊···累世聽命於晉”(《讀史方輿紀要》)。
齊晉之戰有兩次大規模戰役。
鞍之戰,齊軍大敗,齊頃公幾乎被與臣下互換衣服、互換座位,在被追及時,假裝以臣子身份下車取水才逃走,倖免於被俘。
此戰後,齊頃公親自到晉國覲見,承認晉國霸主地位,甚至“欲上尊晉景公為王”,算是被打服了。
平陰之戰,齊軍不敢與戰,晉軍連續追擊,甚至攻入了臨淄,一直追到濰水邊!
齊國僅僅是利用晉國欒氏之亂的契機,襲晉取勝,但在晉國平定內亂,組織反擊時,齊麻溜地撤了。
3、與楚爭霸的微弱優勢。
楚國,是晉最強的對手,兩國爭霸持續了百年。
儘管晉楚雙方總體上勢均力敵,互有勝負,但晉仍略有優勢。
大規模交戰中,晉三戰兩勝;而在盟友的爭奪中,在弭兵運動之前,歸附於楚的盟友越來越少,連忠實盟友鄭也被迫服從於晉,陳、蔡等老牌盟友也已動搖。
而晉扶吳制楚的方略,幾乎給楚帶來了亡國之難。
總的來說,春秋時期,晉國是最強勢的諸侯,對秦齊楚等大國,其保持著一定的優勢。
只不過,由於晉處於三強之中,首尾難顧,難以集中精力持續並敵一向,持續打擊一個方向的敵國,難以將優勢轉變為勝勢。
更重要的是:晉國外表強大,內中卻十分畸形。
畸形的強大不過,不得不說,晉國的強大,是畸形的。
晉國早年發生了“曲沃代翼”,也就是被分封在曲沃的“小宗”取代了老闆。
因此,晉獻公全力打擊,甚至消滅公族,“盡殺群公子”,結束內患。
這種舉措,使困擾晉早年的內患得以平息,君主集權得以增強,是晉早年迅速強大的重要原因。
不過,由於晉制度上仍然延續一直以來的分封模式,因此,公族被削弱了,但異姓貴族崛起了···
因此,在晉文公、晉襄公之後,當晉國遇到晉靈公、成公兩位相對平庸的君主時,大量的君權被新興貴族奪取。
此後,儘管晉國國君的有為之君晉悼公等人依靠其雄才控制過局勢,但一旦雄主去世,庸主繼位,君權又會進一步被削弱,無法逆轉。
由於新興貴族多是靠才幹、軍功擔任要職成長起來的,能力相對傑出,因此,晉國總體上始終處於擴張階段。
只是···晉國國君的地位越來越尷尬了。
尷尬的鼎盛時刻魏、韓、趙三家滅智氏後,事實上完成了對晉的瓜分。
不過,過了整整50年,三家才被承認為諸侯,因此,尷尬的時刻來臨了。
晉侯直接控制的地方,只有下絳、曲沃兩處,但作為一個諸侯國,晉卻迎來了其鼎盛時刻。
前408年,魏大舉攻秦,奪取了全部河西高原和關中東部;
前406年,魏滅中山國;
前405、前404年,三晉聯軍兩次大敗齊,攻入齊國長城之內,奪取貨財無數。
前404年,三晉聯軍大敗楚軍。
晉國“名義”上的實力達到鼎盛。
在分別蹂躪了秦齊楚之後,實際上只剩下兩個邑的晉君,再次成為名義上的霸主。
前404年,晉烈公再次上演“霸業”。
這一年,他以天下霸主的身份,“會諸侯於任”,大敗齊,率齊康公、魯穆公、宋休公、衛慎公、鄭繻公一起朝拜周天子。
在上演了最後的“輝煌”,僅一年後,魏、韓、趙被周天子承認為諸侯。
晉國,瞬間由名義上的天下霸主,秒變成不值一提的蕞爾小國···
前376年,這個不值一提的蕞爾小國,被魏韓趙輕易的從地圖上抹掉了···
順便說一句,晉國滅亡後,天下霸主是從中分裂出來的魏國。
也就是說,“鼎盛”的晉,“一支手”出來打架,就能“誰都打不過”了!
雖然,當時的晉君,實際上已經“誰都打不過”了。
晉,天下莫強焉。
晉國的“外強”堅持到了滅亡的前一刻。
在滅亡前,晉國的“外強”達到了鼎盛。
晉打遍秦齊楚,天下無敵手,並再次成為霸主。
可是,晉卻早已“中幹”了。
晉國要限制本家公族,加強君主集權,卻很難從制度上找到比分封更好的管理方式,因此,君主權力必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再次削弱。
只不過,這一次,削弱君主權力的,不再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而是異性貴族們了。
最終,表面上的“霸主國”,瞬間就變成了蕞爾小國,並迅速覆滅。
-
8 # 荷鋤隨牧童遙指杏花村
三家分晉,進入戰國時期。首先崛起的是魏國。
魏國有多強?龐涓執掌兵權時,甚至要瓜分了秦國。如果此事成功,就沒有後來的秦統一六國。
在秦國迅速崛起後,胡服騎射的趙國成為抗秦的主力。如果不是長平一戰,秦趙之間的爭鬥可能會相當漫長。
即使七雄中武力值最低的南韓,也滅了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鄭國。
腦補一下,如果合而為一,是不是非常強大?
晉文侯參與了扶立周平王,但後來掌管的晉國是曲沃的小宗。曲沃武公結束了春秋初期的分裂,並在晉獻公的手上進一步壯大。然而隨著晉獻公的去世,晉國再次被撕裂,甚至在韓原敗給了秦國。
遊歷多年的晉文公回國,整合了各方勢力,使強大的晉國走向了輝煌。晉文公接過了齊桓公的霸業,並在城濮擊敗楚國。此後的上百年,晉楚爭霸主導著天下大勢。整個春秋時期,秦國無法東出。
晉國的分裂,秦國才有了參與中原事務的機會。
-
9 # 35歲的阿牛
春秋時期,各個大的諸侯國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會不斷地進行征伐吞食周邊的小諸侯國。在兩百多年的爭霸過程中,晉國在一百年裡,力壓群雄,成為春秋時期的絕對霸主。
有史學家曾經說過,如果三家不分晉,最終實現統一的,可能會是晉國。要知道,戰國早期,從晉分出去的魏國經常吊打秦國。而秦滅趙之前,從晉分出去的趙國還能單獨打敗秦國。
晉國的強大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晉國的勢力範圍比較廣,佔有中原最富有的地區晉國最鼎盛的時候佔據現在的山西省、河南大部、陝西東部、內蒙南部及河北大部分地區,而這些地方當時都是比較富庶的地區
晉國透過不斷地攻伐,吞併了很多的小諸侯國,當時號稱“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最大時晉國的國土面積35萬平方公里。
晉華人口眾多,軍力強大晉國當時的人口大概在三四百萬,佔全華人口的三分之一,兵車五千多乘,總兵力達20多萬。除了楚國,其他國家是不敢招惹晉國的?而當時的秦國,連函谷關都出不了。
從晉國分成三家的趙騎士,韓弓弩,魏武卒,都是當時天下赫赫有名,戰力極其兇悍。
晉國能君、名臣輩出關於“春秋五霸”《鮚崎亭集外編》記錄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晉國的崛起是在晉獻公時,滅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成為北方的霸主。
晉文公是被公認的春秋五霸霸主,流亡國外19年,在秦國幫助下回國繼位。因平定周室動亂,接襄王復位,獲“尊王”美名。城濮之戰,大敗楚軍。在今河南滎陽,會集諸侯,邀周天子參加,成為霸主。
晉文公去世後繼位的是晉襄公,晉襄公在位時和多次和秦爆發大戰,結果秦國全部失敗。
晉景公在公元前583年晉景公即派兵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 ,使楚國霸業結束。
最後一個是晉悼公。晉悼公在位期間,他的文治武功引領晉國再次走向全盛,鑄造軍國霸權,挾天子而令諸侯,和戎狄以徵四方,最終得以再次稱霸中原。當時晉國鎮齊、懾秦、疲楚,天下不能與之爭衡。沒有一個大國敢於和晉國對抗。
晉國後期六卿制度使六卿變成六大權臣,幾大家族內訌不斷,最終導致晉國的土崩瓦解。
-
10 # 歷史紫陌閣
韓、趙、魏三家分晉前,晉國雖然和秦國、齊國、楚國被評價為春秋四大強國,但晉國鼎盛時期,齊秦楚三個大國都無法和晉國匹敵,晉國強大到可以經常壓制住另外三個大國。晉國在鼎盛巔峰時期,軍事上有兵車萬乘,強大的實力可獨霸中原,秦國只能稱霸西戎,齊國在東北部的海邊縱橫,楚國在南邊不斷擴張。春秋時期的大多數的時間內,只有晉國在中原大地上稱霸,另外三大強國皆不敢妄自開戰。
晉國的始封君和建立者是唐叔虞,唐叔虞因出生時手掌寫著“虞”字,封地在唐地,根據周宗法,叔是老大、老二和最小之間的男孩稱謂,所以叫唐叔虞。唐叔虞之所以被周天子賜予封地建國是出自“君無戲言”的典故。唐叔虞被周天子賜予唐地是因為二人一起做遊戲時發生的一則故事,而周成王是天子,因“天子無戲言”的原因被封地給唐叔虞,也為後人留下了“君無戲言”的典故。
唐叔虞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周武王就是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武王的兒子據歷史記載,至少有五個,分別是嫡長子姬誦、韓侯、應侯、邘叔和唐叔虞。嫡長子姬誦在周武王去世後,就繼承了君主之位,是為周武王,成為了西周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周武王的日子除了除了嫡長子姬誦繼承周天子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唐叔虞,唐叔虞除了晉國的第一任國君外,還是姜子牙的外孫。
唐叔虞是周武王和王后邑姜所生,邑姜是周朝軍師姜子牙之女,所以唐叔虞是姜子牙的外孫。姜子牙本名呂尚、或姜尚,是周王朝的開國元勳,是周國的軍事統帥,在輔佐周武王姬發消滅商王朝,建立周王朝後,被周武王冊封為齊侯,姜子牙建立齊國,成為呂氏齊國的締造者,不過此時的齊國和之後的田氏齊國雖是一個國家,但統治者是兩個家族世系,和齊國後期的田氏齊國不是一個家族。
晉國最開始的時本不叫晉國,是叫唐國,周王朝在第一任周天子周武王姬發去世後,嫡長子周成王姬誦繼位後,唐國發生了內亂,隨後周成王就滅了唐國。之後因為周成王姬誦和弟弟叔虞在一次做遊戲時,唐國成為了叔虞的封地。周成王將一片桐樹葉削成珪狀送給叔虞,表示要用這個樹葉封給弟弟,之後史官史佚就準備選擇吉日分封叔虞為諸侯,而周成王卻表示那只是一個玩笑罷了。
史佚對周成王說:“天子無戲言”,天子說的話,史官就應該如實地記錄下來,並按照禮節完成,最終周成王將唐地封給叔虞,故而有了後來的晉國,叔虞之後便稱唐叔虞。唐地在黃河和支流汾河的東邊,有封地一百里,按照西周的分封記載,有百里以上封地者,爵位起碼是侯爵,和公爵,在周王朝初期時,分封的侯爵和公爵還是可以達到相應的封地,但周王朝的後期時,周天子沒啥土地了,所分封的公爵、侯爵也就無法有相應大的封地。
就比如東周後期的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作為公爵,但封地卻很少,因為當時的周天子只剩下自己的王宮了,其它的土地都歸諸侯所有。唐叔虞擁有的封地是真正的諸侯,而唐叔虞也成為了晉國立國創業的始祖,也是三晉文化的創始人,除了周成王外,對比其它幾位兄弟其名聲也較大,唐叔虞在封國內執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針,這也成為晉國的傳統國策。
唐叔虞在位時的執政對後來的韓、趙、魏三國也有很大的影響,唐叔虞的歷史功績也是不可磨滅的。唐叔虞在位時還是唐國,唐叔虞去世後,兒子姬燮(xie,四聲)繼任君位,是為晉侯燮。晉侯燮遷居到晉水之旁,之後將國號“唐”改為“晉”,之後“晉”國號一直沿用後世600餘年,直到韓、趙、魏三家攻滅智氏,瓜分晉國,被周天子封為諸侯時,晉國才被取而代之。
晉國從唐叔虞建國到靖侯經歷五代,但這五代也沒有太多的史料記載,之後一段時期的晉國以及君主記載的也相對較少,此時晉國只能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諸侯國,算不上強大的諸侯國,更算不上強國。晉國到了第九任君主晉穆侯時,晉國稍見強盛,晉穆侯討伐條地,為晉國擴大了封地,這一世晉國自建國以來據歷史記載的第一次擴張。之後晉國到了第14任君主晉昭侯時,晉國還迎來了衰弱,本就封地不是很多,為此還被分成了兩塊。
晉昭侯姬伯繼任君主後,姬伯將曲沃封給晉文侯的弟弟桓叔,也就是自己的叔叔,這就是歷史上春秋時期的晉國曲沃封君。但姬伯的叔叔曲沃桓叔的封地曲沃城比晉國公室的國都都大,之後曲沃桓叔想入晉都翼城,最終導致晉國公室和曲沃開始分裂,為此,晉國分裂為翼和曲沃。之後晉國的兩股勢力分裂持續了幾代,直到曲沃桓叔之孫曲沃武公,消滅了晉國公室,晉國才重新一統,結束長達數十年的內亂,曲沃武公也稱為晉武公。
此時晉國已經經歷了十幾任君主,晉國還是啃老本,晉國的歷任國君也沒有什麼重大的作為,或許有,但是史料記載相對太少,沒有什麼具體記載。晉國直到第19任君主晉獻公繼位君主時,晉國才開始崛起。晉獻公是晉武公之子,晉武公時,重新統一晉國,為兒子晉獻公開疆拓土,使晉國崛起奠定了基礎,晉國也是從晉獻公開始逐漸稱為春秋時期的強國,最終憑藉強大的實力壓制住秦、齊、楚三強國,獨霸中原大地。
晉獻公繼位後開始改革軍制,擴大軍隊的編制,擴建為上、下兩軍,之後便“假道伐虢”,向虞國借路討伐虢國,最終勝利而歸,隨後又向虞國借路攻打虞國,而秦國的五羖大夫百里奚也是晉國攻打虞國所俘獲,之後秦、晉聯姻,百里奚作為陪嫁奴隸送到秦國,百里奚之後為秦國發光發熱,開始輔佐秦穆公,最終使得秦國稱霸西戎,秦穆公也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晉國所舉,讓秦國有了一代名相。
晉國用計攻打虢國、虞國,也是成語典故“唇亡齒寒”的出處,晉國滅亡虢國(南虢國)、虞國後,又開始將擴張的觸角伸向其它諸侯國,先後將霍國、楊國、芮國、魏國(今芮城縣中部和東部)、郇國、冀國、驪戎、赤狄等國家和部族滅亡,最終使得黃河中游皆稱為晉國的土地,晉獻公一生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壓服了三十八個國家),晉國在晉獻公手中擴張了好幾倍,晉國開始與齊國、楚國、秦國成為當時四強。
晉獻公在位時的開疆拓土,為之後晉文公的稱霸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晉獻公雖然沒能稱為霸主,不是說晉獻公的才能不夠,相反晉獻公智勇雙全,幹練老辣,在政治和軍事都有不錯的建樹,為晉國開闢了大量的土地,但晉獻公的生活上奢華多重,寵愛驪姬,導致在晚年時期,晉國開始內亂,使得晉國陷入了多年的動亂之中,晉獻公算是一位有實無名的霸主。晉獻公之後晉國迎來了兩位霸主。
秦國到了22任君主晉文公和23任君主晉襄公,晉國透過擴張,成為了中原霸主,晉襄公更是將父親晉文公時的霸權再次推向高峰。晉文公繼位後,開始任用賢良,推行有力政策,開始整頓軍事,改革為三軍六卿,執政九年間先後伐曹、攻衛、敗楚、救宋、服鄭、威秦,使晉國國力大增,於公元前前632年在踐土會盟,奠定了春秋霸主的地位。晉獻公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晉文公在位期間的重要軍事舉措就是在城濮之戰大敗楚軍,奠定了晉國的中原霸權,城濮之戰也是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晉文公在此戰中建立了霸權,而楚國受到了挫折,向南退卻,此戰之後,中原上的諸侯國都以晉國為首。晉文公去世後,兒子晉襄公繼位,晉襄公先是大敗秦國,使得秦國不能越崤函東進一步,之後有擊敗楚國,繼父親晉文公成為了中原霸主,使得晉國的霸權到達了更高峰。
晉襄公在軍事上作為大致就是北伐狄人,南略楚國,東征衛國,西征秦國。秦國在晉獻公時期滅掉虢國,晉國佔據崤函之地後,就擋住了秦國東進中原稱雄的腳步,在晉襄公時,晉國和秦國發生爭霸戰,在秦晉“崤之戰”中,晉國全殲秦軍3萬人,俘虜秦軍三帥,此戰後,秦、晉關係從友好轉為世仇。之後又在“彭衙之戰”中,晉國在彭衙又大敗秦軍,遏制住秦國東進的勢頭,晉國依然還是中原上的霸主。
晉襄公使晉國國勢持續鼎盛,霸業得以平穩過渡。晉襄公之後對晉國有重大功績的君主就是晉景公。晉景公先是在“柳棼、穎北之戰”擊敗楚軍,繼續保持晉國的霸主地位,之後在“邲之戰”敗給楚國,之後又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俘虜了楚國大夫申驪,楚國大敗。晉襄公在位時期,還討伐齊國,在“鞌之戰”,齊軍大敗,晉軍趁勝追擊,直達齊都,最終齊國被迫派太子到晉國做人質。
晉景公之後,晉國仍有強勢君主,晉厲公繼位後,晉國連敗秦國、狄戎,之後又在鄢陵之戰大敗楚國,晉國依然威震諸侯,獨霸中原。之後晉國迎來了最後一位霸主,也是將晉國霸業推向巔峰的一位國君。他就是晉國第28任君主晉悼公。晉國在晉悼公文治武功下再次走向全盛,晉悼公鑄造軍國霸權,挾天子而令諸侯,和戎狄以徵四方,晉悼公在位時期,齊、秦、楚三大國不能與晉國爭雄,晉國再次稱霸中原,晉悼公將晉國霸業推至巔峰。
晉國在鼎盛時期,版圖包括了當時中原大地上的大多數地區,包括現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還有內蒙古一部的廣大地區。晉國是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在《鮚崎亭集外編》中的春秋五霸,晉國獨佔其四,晉國稱霸百年,幾乎獨佔五霸名額,可見晉國之強盛,晉國強大實力,導致在春秋大部分時間內,齊秦楚三個大國一直被晉國壓制,為此,晉國獨霸中原,晉國之強就猶如戰國後期的最強大的秦國。
晉國在晉平公之後,晉國公室因國內貴族內鬥逐漸衰落,最終被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公室逐漸被三家瓜分,三家分晉後,晉國最終消亡。
-
11 # 影迷龍叔
大家都知道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但相對於齊國、楚國、秦國、宋國這些諸侯國來說,我們對於它的瞭解好像不多。
有些人或許會說是因為它太弱了,才沒有存在感。實際上恰恰相反,它可以說是春秋五國之中最強的存在。
而且因為晉國國力強大,經常壓制住齊秦楚三個大國,在春秋時期大多數時間裡獨霸中原。
今天我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它的強大:
1. 疆域
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
這個面積總量可以說是除了楚國之外最大的,但我們要知道在當時楚國的地域大多都是蠻荒之地,人口稀少,而晉朝卻是佔有了膏腴之地,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是典型的“成王之地”。
2. 軍力
晉國作為侯爵,原本只有一軍。
但在春秋初年,晉國滅了唐、韓、耿、霍、魏、西虢、虞、邢、滑等一堆小國,又從周王室手中取得了溫、原等邑。
之後又經過晉文公歸國、晉惠公“州兵制”、晉襄公敗秦、晉景公敗於楚等一系事件,在晉厲公繼位後,晉國已達十六個軍,此時已然比西周時期周天子的軍隊還多。
在韓、趙、魏分晉之前,晉國達到了軍事實力的巔峰,已有55個軍,共計五十多萬人,當然這也是它最後的輝煌。
3.影響力
秦國大家都知道,最後一統天下,但你們可知道在晉國解體之前,秦國卻始終不能東進,更是壓制南部霸主楚國不得北上。
可以說只要晉國存在,楚國和秦國就不敢有太多的想法。
但真正讓人覺得晉國強大的,還是在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
歷史直接從春秋五霸變成了戰國七雄,韓、趙、魏這三個國家硬生生憑著自身實力殺入到一線強國之列。
其中的魏國更是在魏文侯變法之後,成為了七個國家當中,最為強大的一個,更是一度想要滅掉秦國。
趙國也是不弱,它的實力一直都是和秦國不差上下的,藺相如的完璧歸趙,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這些都是趙國強大的象徵,更不用說還有戰國四大名將中的李牧和廉頗。
僅此兩家都如此強大,如果當初韓、趙、魏三家齊心合力的輔助晉國,可能統一天下的就是晉國了。
-
12 # axijuelon
晉國是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國!最初在山西境內!春秋時期周天子淪為沒有實權的傀儡,諸侯國們紛紛起來爭奪霸業。晉國憑藉山西“表裡河山"的地形,迅速擴張滅掉了周邊的20多個小國家!晉文公在位時期!晉國聯合齊國,宋國,秦囯打敗了楚國領導的聯軍(楚、陳、蔡、鄭)成為新的中原霸業!周天子不得不親自接見晉文公承認他的霸業!
-
13 # 鄧樂文
大多時候都是霸主,想想三家分晉之後,魏國一國之力就能稱霸,而且韓,趙,魏在戰國七雄佔據三個席位,可想而之如果晉國沒有分裂是多麼強大。
-
14 # 嗔痴歷史觀
歷史就是一個輪迴,很多事情都會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比如很多朝代的興衰更替,就恰似一個輪迴一樣,就算是經歷了千年之久,很多相似的事情依舊在不斷上演,不管是唐宋還是秦朝,亦或者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都曾有過類似的規律。
也許人們對戰國時期的魏趙韓三個國家有一定的瞭解,也有一定的印象,覺得這三個國家還是有些實力的,事實上在春秋時期,這三個國家還是一個國家,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晉國,既然晉國分裂之後還能那麼強大,在沒有分裂之前的晉國又有多麼強大呢?
晉國先天條件好縱觀歷史上很多厲害的人物或者朝代,實際上都是佔據了比較好的先天條件,有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後,很多事情做起來才會更加順利和簡單,就像晉國當時所處的位置一樣。
首先從地理條件來說,晉國處於中原地區,佔據了今天的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陝西東部以及山東西部等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不管是資源還是環境,都是十分有優勢的。
此外,當時的晉國還有東面的太行山護體,西部的黃河防身,其餘國家想要進攻晉國,單純從地理優勢這一點來考慮,就有太大的難度,這個可以算得上是晉國佔據了天時地利。
當然了,晉國除了擁有天時地利之外,在當時還擁有人和,一方面是晉國的人口比較多,根據一些學者研究以及資料顯示,當時晉國的人口約佔整個春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足以見得晉國的人口優勢十分明顯,在冷兵器時代,人口多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著戰鬥力強。
擁有眾多人口做基礎,晉國最初的晉文侯還是“定天子”的功臣,在周王室東遷以及二王並立的混亂之中,晉文侯立下犬馬功勞,周王室以德治國,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在人們的心中還是有著一席之地的。
晉國有著與周王室不錯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就相當於是得到了周天子的肯定,與其餘的國家相比,更加具有稱霸的合法性,就像後來劉備以漢室後裔的身份來號召天下豪傑,合法性以及正義性就要更加強一些。
晉國戰鬥力強擁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是晉國稱霸的資本,但是卻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要說晉國當時稱霸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晉國擁有足夠強的戰鬥力,以至於其餘國家根本就不敢造次。
在春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比較強大的國家主要就是晉國、楚國、秦國以及齊國四個,在這四個國家中,晉國毫無疑問是最牛的,我們可以透過很多活生生的事實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晉國最大的對手就是楚國,楚國也曾稱霸一時,可是在晉國與楚國的幾次大規模戰役中,楚國幾乎只有楚莊王能夠戰勝晉國,其餘時候基本都是以失敗告終的,單純從這一點來看,晉國的軍事力量,絕對是強於楚國的。
既然連楚國都不是晉國的對手,秦國和齊國就更不用說了,秦國在整個春秋時期,一直處於被晉國壓制的被動局面之下,秦國地處偏遠地區,與狄戎交際較多,對當時的晉國而言,秦國就是一些蠻夷之人,晉國根本不看在眼裡。
當然了,在晉國的壓制之下,秦國想要進入中原地區學習先進文化或者是尋求更多發展,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在晉國強大的那些歲月裡,秦國一直都不得已只能向西方發展,不能東進中原半步。
齊國比秦國還要悲哀,就更不需要說了,在齊國的霸主齊恆公去世之後,齊國就逐漸陷入內亂之中,因為內亂的影響,後來的齊國根本無力與晉國抗衡,只能預設晉國霸主的身份,就連周王室也不得已只能承認晉國的霸主地位。
也許只是從這四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情況來看,我們還不足以說明晉國的軍事能力,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後來戰國時期的七大強國中,有三個是晉國分裂出來的,而魏趙韓這三個國家在戰國時期也是比較厲害的,尤其是魏國,絕對不可忽略,最初階段秦國根本不是對手。
就連一個分裂出來的國家,都能夠與當時強大的秦國抗衡,足以見得要是魏趙韓三個國家合併起來的晉國,實力更是可以輕易碾壓其餘國家了,只是可惜晉國最後的命運,和齊國有著很大的相同之處。
晉國最終的滅亡古人有云“攘外必先安內”,晉國當時雖然長時間處於霸主的地位,但是這是以晉國這個整體為主的,換言之也就是說在外人看來,晉國確實是十分強大的,可是我們拋開外人的眼光,從晉國的本身來看,就會發現晉國早已問題百出。
晉國最開始是由周王室的旗下分離出來的諸侯國,所以晉國的王室對本宗篡權這種事情是十分在乎的,因此在晉國時期,很多國君都曾想方設法限制本宗的實力發展,甚至出現了晉獻公誅殺諸公子的悲慘事件,足以見得晉國內部的權力爭奪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徹底的合理解決。
不僅沒有得到合理解決,還因為晉國國君對本宗篡權的過分敏感,導致越來越信任外姓家臣,不斷重用外姓家臣,逐漸出現了外姓家臣做大做強的局面,其中魏趙韓就是外姓家臣的代表。
說到魏趙韓了,我們就不得不提晉國最終滅亡的原因了,那就是六卿之亂,這六卿就包含了魏趙韓以及範氏、中行氏、智氏,只是魏趙韓在分裂出去之後,又不斷做大做強,成為了戰國時期比較強大的七國之列。
可以說在晉國滅亡的前夕,在外人看來,晉國還是十分強大的,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麼一個強大的帝國,早已是外強中乾,真實的晉國國君,手上控制的地方早已少之又少,在六卿之亂後,迅速就把晉國從歷史上抹去,一代霸主就這樣落寞收場,顯得格外淒涼。
縱觀晉國的滅亡史,就是一部內亂消耗殆盡國力的史詩鉅著,在其中我們看到了太多人們對利益以及權力的慾望,也看到了太多顧此失彼,不過最終我們在血的教訓之中,一定會發現一個古人總結的真理,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內,要不然後院起火,一切將會化為烏有。
結語晉國在歷史上確實強大過,也留下了很多讓後人羨慕的光輝時刻,只是可惜這個盛極一時的帝國,最終還是因為權力分配的問題導致滅亡,我們在感慨晉國滅亡的同時,似乎也應該引以為戒,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回覆列表
要說晉國在當時有多強大,就先來看看三家分晉後,韓、趙、魏在當時的國力地位就明白了。
眾所周知,戰國有七個強大的國家,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但是要注意一點,戰國時不是隻有這七個國家,可能很多人都有這個誤區。在戰國初期,其實是有十多個國家的,隨著戰爭的進行,或被吞併,或去依附,最終實力強大的國家有七個。而七個國家有三個來自晉國,趙國的騎兵、魏國的武卒、南韓的強弩,若合而為一,則天下無敵!但歷史就是歷史,不能假設。
晉國在當時大約有人口350萬左右,而當時華夏大地上的人口也不過1000多萬,晉國就佔了三分之一!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到,晉國佔據了黃河流域最好的土地,包括今天陝西的東部,河南的北部,河北的西部,山西的大部。人口多自然士兵就多,在冷兵器時代自然就兵力強大。
200餘年的春秋時期,單晉國就稱霸了100餘年,實力在當時是碾壓所有諸侯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