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把某些地方多餘的水,利用晚上的低價電抽到高處水庫裡面儲存,白天放水發電還可以讓水順流到缺水的地區。如果附近沒有合適的水庫,可否人工建造小型混凝土水庫?大小足夠一晚上儲存的水就可以。水流到快停的地方時可以再建造一個水庫,這樣即可連通全國任何缺水的地方,也可以利用蓄能穩定發電。
10
回覆列表
  • 1 # 油氣話壇

    利用電力系統低谷負荷時的剩餘電力抽水到高處蓄存,在高峰負荷時放水發電的水電站。想法很好,但實施起來可能很難。

    上下水庫間的高程差愈大,電站水頭愈高,對同等規模的電站而言,所需水庫庫容愈小,流量愈小,水工建築物的工程量相應減小,造價降低,機組裝置的投資也有所降低。上、下水庫間的輸水道愈短,則輸水系統工程量和水頭損失愈小,工程造價和執行費用都會降低。可用輸水道長度(L)與水頭(H)之比來粗略衡量其經濟性,許多抽水蓄能電站的L/H都小於10。對於新建的上水庫或下水庫,防滲漏是一個重要問題,需妥善處理。

  • 2 # 瀘州小本

    利用抽水蓄能進行南水北調,理論上可以,但最好讓三峽水電“出血”!

    這次鄱陽湖水災中,南水北調工程的防洪功能幾乎忽略不計。主要原因,一是南水北調工程的設計目的是緩解華北用水緊張問題,沒考慮防洪功能;二是東線接近入海口,取水對緩解洪災沒影響,中線來自丹江口水庫,也就幾百的流量,微不足道,西線還沒動靜,既使建了,量小又遠,影響不大;三是這次水災的原因在於原本定位為中華的腎臟、長流乾流水位(水量)調節閥的洞庭湖、鄱陽湖等湖泊的溼地被嚴重侵佔,面積大大縮水,功能失調,遇上強降雨就露餡了,承受不了長江水的倒灌(這是原本必須承擔的)。。。

    小本認為,利用抽水蓄能進行南水北調,理論上可以。

    抽水蓄能電站原理(如下圖):

    抽水蓄能電站有一個建在高處的上池(上水庫)和一個建在電站下游的下池(下水庫)。抽水蓄能電站的機組能起到作為一般水輪機的發電的作用和作為水泵將下池的水抽到上池的作用。在電力系統的低谷負荷時,抽水蓄能電站的機組作為水泵執行 ,在上池蓄水;在高峰負荷時,作為發電機組執行,利用上池的蓄水發電,送到電網。

    理論上,在南水北調工程的運用中,取水點可以選擇在長江干流武漢的上游(一點點),上池(上水庫)選擇在桐柏山脈某一水庫,下池(下水庫)選擇在河南境內某一水庫(如淮河上游)。

    實踐中,武漢的海撥與華北平原差不多,略低於北京。將取水點選擇在武漢,可以協助武漢防洪,同時降低洞庭湖、鄱陽湖在汛期江水倒灌的壓力。

    同時,小本建議取消或降低這一工程的發電功能,將上池儘量做大,盡能將上池的水“自流”到華北平原的目的地水庫(建議專項用於補充地下水,不作為生產生活用水)。

    至於電力來源,可以考慮由三峽電站的某一機組發的電常年專項免費提供,因為一來三峽基金是全華人民出了力的;二來不再修三峽水庫到丹江口水庫的水渠(工程太大);三來這一機組常年開機,等於是將原本計劃去丹江口水庫然後流向華北平原的水量先在三峽大壩發電,然後在武漢抽水向桐柏山脈的上水庫,最後還是去了華北平原(這也是變相的抽水蓄能)。

    還有一點,這一工程的徑流量必須大(當然,旱季可以少抽一點,但工程設計必須量大),才有意義!

    小本這一利用抽水蓄能進行南水北調,需要三峽水電“出血”,大家認可嗎?

  • 3 # 家居裝修線上

    可以參考陝西的南水北調,抽水過秦嶺後到達昆明池水庫,有觀賞性又有防洪效果。可以給南水北調先把水放到水庫裡,南方大雨洪災可以給北方多調水,儲存起來,乾旱時少調水保證南方用水

  • 4 # 流浪的老虎貓

    我覺得可以把長江水引水到丹江口水庫下游輸水,而上游水全部供應北方調水,這樣就不需要抽水,可以加大人工渠道流量,在長江洪水期(漢江未發生洪水期)調水1000到2000流量到漢江,讓漢江河道成為自然水庫,減輕三峽庫容量,減弱對宜昌武漢段洪水壓力。

  • 5 # max10094702146

    這個思路很好,但不必再耗資建什麼上水庫了,現成的應用需求就存在。因為漢江來水流量有限,一是不夠南水北調的最大流量,二是調水後漢江中下游沒水了。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正在規劃建設引江濟漢工程。目前有兩種方案,一是全程自流方案,但只能到丹江口水庫下游,為漢江中下游補水,不能解決南水北調流量問題;二是長江引水到大壩上游,只要引水流量足夠,可同時解決北調流量及漢江中下游補水問題。但需要水泵提水,消耗能源,北調水成本增加。如果參考你的蓄能方案,在夜間抽水補水庫,白天停抽或少抽,這樣成本增加不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要臉皮厚,是不是就活的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