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也說古物

    探花相當於考博士的第三名。探花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在殿試中,取得進士第三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

    “探花”一名在唐代的科舉經已出現。當時中進士者會園遊慶祝,稱“探花宴”。以進士中的年少貌美者為“探花使”,到各名園採摘鮮花,迎接狀元。北宋開始,進士必須經過皇帝殿試,並且定立進士一甲只有三人。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探花。

    探花這名稱跟狀元、榜眼一樣,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在正式發放的金榜之上,只會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殿試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為定製。。

    唐無榜眼,卻有探花郎。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他們在曲江有盛大宴遊活動,以最年少者為探花郎;原意只是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進士為榜眼。因為填進士榜時,狀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到了南宋後期,第三名進士改稱為探花,於是榜眼成為第二名的專名。因此說,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三鼎甲的三個專稱,合成於南宋。

    太祖以後,學校與薦舉變得有名無實,科舉考試卻日益受重視。

    明代的科舉,分鄉試、會試、殿試三階段。學校生員(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參加會考,教做鄉試,錄取的人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舉人和國子監的監生在隔年春天到禮部應考,稱為會試,錄取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同年再由天子親自在殿上出題測驗進士,稱為殿試或廷試,把會試錄取的進士分為三等:一甲三人,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傳臚。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指一連考了解元、會元、狀元三個第一名。

    進士一詞始於隋煬帝之設進士科進士第一名稱狀元,又稱“魁甲”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試製度,即在吏部考試後,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的名單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於是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舉行皇帝宣佈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瓊林苑,故稱瓊林宴。殿試第一名稱榜首,第二、三名稱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稱狀元。南宋以後,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宋哲宗時,將進士分為經義、詩賦兩科,分別舉行考試,經義進士以經義定取捨,詩賦進士以詩賦定去留。宋代的常科考試分為州府試、禮部試、殿試三級。州府試稱解試,禮部試稱省試,殿試帶有複雜的性質。宋代在正科之外,還設立恩科。連續考十五場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辦法,賜予本科出身。

  • 2 # 文史趣評

    現代探花指的是啥?各省高考探花?這只不過獲得就讀清華北大本科的機會。

    古代探花正常年份全國三年1個,直接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在翰林院這個宰相培訓中心成長。

    這二者相比,就如同一個剛考進清北的普通大學生,和一個被中央高度關注的正處級幹部。

    中間差了無數次級別好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建立在什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