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庸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什麼是“中”? 什麼是“庸”? 什麼叫作“天命”? 什麼是“道”?又該如何做到率性?
9
回覆列表
  • 1 # 勝利的嚮往

    中庸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什麼是“中”,無過不及就叫“中”,也就是所說的“正”,中和正主要是強調程度和方向。

    什麼是“庸”,可以理解為客觀存在就叫作“庸”,也就是所說的“常”。

    什麼叫作“天命”?例如我們上面所說的,細菌啊,病毒啊,疾病啊,衰老啊,失敗啊,挫折啊這些客觀存在的東西,就可以叫作天命。

    率性之謂道,說的是每個人都必須要認識和遵循所謂的道,那什麼是“道”?又該如何做到率性?

    正確認識客觀存在,並遵循與之相符合的客觀規律就是是率性,也就是沿道而行。

    例如我們要正確的認識細菌,病毒,不能像古人一樣認為他們是什麼妖魔鬼怪的化身,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和對待疾病、衰老等等也是一樣的道理。

    正確的認識他們,並找到正確的規律與之相處,而且還要做到適度、適當的運用這些規律,不胡亂使用用,如此才能叫作正常,反之則是不正常。

    人們常說“世事無常”,那什麼又是無常?比方說一個人本來好好的,但他也會生病,本來是一顆種子,它慢慢的會長成一棵植物。所說的無常,就是指事物都是處於變化之中的,但這種變化其實也是一種客觀存在,所以無常實質上來說也是一種正常。

    說起來簡單,可真要正確認識所有的客觀事物,並掌握與之相符的規律,那就是太困難的一件事了。

  • 2 # 若木村夫

    “中庸”要讓我理解就是不走極端。比如: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武統是一極,棄臺是一極,心靈契合慢慢促成就是中庸。只有這樣才行。

  • 3 # 直又直

    我對中庸思想,或者說中庸之道,或者說中庸意識,好像古人對和諧關係的一種訴求;但事與願違,社會的紛雜和世途的險惡使之無法所求,慢慢地,慢慢地滑回到了折衷主義。所謂折衷,就是這種初心和運望被無形之中打了折扣!因此後來之者,一般都理解為折中思想,以致誤入歧途,無所作為,或好人主義,嚴重阻礙了歷史車輪的前進,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拌腳石,與馬克恩主義而格格不入!經過歷代歷史長河的淘洗,中庸之道,巳沒有了存在的意義。特別是當今的世界,兩種不同意識的撞碰,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較量,中庸之道更沒有了它的空間!誰人還要抱舊不化,連其自身,將不復存在!還要談什麼復興呢?世界總是這樣不由人們的良好願望和所謂意志而轉移的。故,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已是時代的真理!

  • 4 # 天天等你兔爸

    好難啊。。。這種題目,我只能按照我的理解,不能算答案,個人水平有限,多多擔待。。。

    中庸,就是不極端,既不左,也不右,既不打死,也不放縱。。。海納百川,包容萬物。。。就是最簡單的理解。。。

    天命這種東西,不敢回答。。。

    道,就是萬事萬物,內中所包含的存在道理,說白一點就是,存在的邏輯。。。

  • 5 # 使用者張越陽

    儒學講愛,道家講無為,法家講法,各執一端。中庸來調和三家的論點。各不孤立,互不排斥。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取長補短.,增益其能。

  • 6 # 李志勇LZY

    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一項核心主張。不偏不倚,不過亦無不及,調合折中,和恰到好處。

    華帝陰陽,八卦文化;天人合一之後。月日入渾天照地;遠古時代又進入夏商;夏日曆出;三星文化;地講三才;道家三生;時天地物;中庸復興;活的立體空間,基礎已經水平道理的見證。

    新宣夜日,國外日心,人家已走入了全新走科技時代。在崇洋媚外存認不全哲學影響下,今天確把遠古華夏的,來自天地物人真正理,困求多元時代,經常被人懷疑。

  • 7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不偏不倚,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這種思想多被一些世故圓滑人接受,靈活運用。在官場上混得順風順水。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在《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中,批評了革命隊伍中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錯誤傾向,要求共產黨人一切要為人民的利益著想,不要謀個人的利益。

  • 8 # 劉戰生曰中

    孔子的中庸(用中)思想,即大中至正、王道正統的中庸之道,堪稱人類文化的頂峰,正所謂“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古人認為,中庸之道的“中”為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並將其“中”置於四面八方、東西南北中(十字座標)的原點、源點、中點,賦予其物質(東西)水平軸以“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精神(境界)垂直軸以“至高無上,至深無下”的文化品性,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數千年、亙古不易的文化基因,以及我們為人處世、賴以自立自強的文化品格。

    至於中庸是否屬於復興的範圍?還是用《禮記·中庸》的話作答最為精闢:“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 9 # 王方顯才

    什麼時代說什麼話,什麼人說什麼話,中庸之道,不偏不依,折中主義,刀切豆腐兩面光,在人群中,分左、中、右三種人,上、中、下三種人,居中者總是多數,隨大流,順者昌,我喜歡中庸之道,做事不要太絕,待人接物,說話不能太滿,過猶不及,要留餘地,鬥爭哲學總喜歡講方盾,講"一分為二″,好與壞,正與反,大與小,其實還是不好不壞的,不正不反的,不大不小的,一分為三,如河南人講的"中″!其實所謂″中庸之道″的人,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旁觀者清,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也不傷害別人,小心謹慎,前怕狼後怕虎,患得患失,考慮再三,當今現實,誘惑太多,騙子太多,詐騙手法五花八門,防不勝防,中庸就要心態平衡,不要為所欲為,什麼集資理財,老年朋友千萬不要上當受騙,牢記愛財取之有道,天上不會掉餡餅!

    信"中庸之道″,長此以往成平庸之人,大多數的人就是平凡的人,碌碌無為,虛度年度,但不要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違法亂紀,不做壞人壞事,遵紀守法,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二千多年來孔子的中庸之道仍然生命力,如果覺得自己是棟樑之才,有雄心大志,有進取心、幹大事的人,不屑"中庸之道,但一定"德才兼備″,特別是德要配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月入1萬可不可以帶自己女朋友去旅遊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