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雲
-
2 # 清淨行者
很多人沒有系統學習過阿毗達摩,不清楚佛教名詞的具體內涵,容易把一些看似差不多的詞搞混淆。比如業、業力與業果。這三個詞看似差不多,其實有很大的區別。
什麼是業呢?在聖典中,佛陀說:“諸比庫,我說思即是業,因思而造作身、語、意之業。”這裡的思也就是“行為動機”。也就是說在有心理活動、語言活動與身體活動時所生起的動機就是業。因動機,我們才有身業、語業與意業。假如一個人在語言與身體行為上是無意的,也就是沒有相應的動機,那這就不能叫業。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決定身體與語言的行為是否構成業的是意,有意業才會有身業與語業。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無意中踩死了螞蟻,因為他不具備殺的意圖,也就不構成殺生之業。
那麼什麼是業力呢?所謂業力,即是業的作用力。業從究竟而言是思心所,這種心理狀態一生起即滅去。可以說,一剎那間即有上萬億心與心所生滅。然而,思心所滅去後會有一種能量潛伏,遇到合適的因緣就會起作用。這種業的作用力或者說潛伏的能量就叫業力。但是你無論如何也無法從一個生命的身心中把這種潛伏的能量找出。因為在沒有因緣的情況下,它並不現起。比如,雖然西瓜種子在有合適的土壤、Sunny、水等條件時能生長並結出西瓜。但是我們並不能說西瓜儲存在種子的哪個部位,它只是在因緣成熟時才現起。
那麼什麼是業果呢?也就是業的果報。善業有善的果報,不善業有不善的果報。正如苦瓜種子能長出苦瓜,甜瓜種子能長出甜瓜。同樣的,善業與惡業各有與其相應的果報,而不會混淆。然而,果報的出現是需要因緣的。正如種子成長需要各種條件。此外,果報成熟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可能說今天種了甜瓜種子,明天就想收穫甜瓜。同樣的,善業或惡業成熟而產生果報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通常,我們早年的業會在中年或晚年成熟。而我們早年所體驗的苦或樂則更多是過去生的業的果報。瞭解到這一點,我們應該從現在起,保持善的身、語、意行,這樣我們的未來在善業的支助下只會越來越好。
簡單總結,業從究竟而言是行為動機。業力是這種行為動機的作用力或者說潛能。業果是業在業力的作用下,遇到相應的因緣而產生的果報。
回覆列表
業力就是個人累世的思想和行為在本體中平衡為某一層次角度上的轉換和反應。假如有一個大的天平你則是天平中一個活磞亂跳的一個人(意識行為的變化)而另一端的不同法碼的累計之數就是業力的牽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