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染金風
-
2 # 語墨夫子
類似啟體。剛寫就能有這樣,可見有點根基。或許一直練過軟筆。
朝啟體這方向去練啟功的行書,是個好方向。
-
3 # 翰墨書道
雖然不是特別出彩 ,但能夠讓我們一眼看出臨摹學習的哪一家,說明對書法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和啟功先生的書法選字看,顯然是用硬筆臨摹學習的啟功先生的書法。
看題主作品中的“墨”和“翠”字,就非常見啟功書法的特點。
如“墨”字的上部和“翠”字的下部這種獨特的寫法,幾乎如出一轍。通篇看字形也和啟功先生的體勢接近。
又如“京”和“勢”字,同樣具體啟功書法的字形與體勢。
雖然有幾分相似,有抓住了啟功造型和一些特點或規律,但整體上看臨摹功夫不到,不精準。特別是一些細節方面,不精緻。
我們在重新欣賞一下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就可以看出,啟功先生的字有畫的意境,一點一畫瘦硬堅挺,甚至有人說啟功先生的書法就是鋼筆字,不是沒有一點影字。不過這種說法是非常膚淺的,因為啟功的書法的點畫結構沒有一點一畫不是毛筆書法中來,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都能夠見到歷史上多家書法的氣息和點畫造型。
我們臨摹啟功先生的書法時,能夠抓住其特點確實非常難得,但不能因為特點而忽視了細節,沒有細節的到位,很難說字形的整體上能夠到位的,所以就顯得不精緻精到。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書法中也談得通。
題主的作品屬於硬筆書法,從其中一些點畫的細節上看,可能題主在毛筆書法的基本功夫不夠,臨摹功夫不夠讀帖功夫不夠。特別是一些露鋒收筆的地方,感覺不到露鋒的筆意,甚至採取了一根鐵絲送到底,收筆時沒有運筆動作和筆意。如“沙”字的撇的收筆。還有幾個字的字形不準,有些過於誇張了,如“較”字。“五”字的橫折豎位置太擠了。
從整體看題主在讀帖功夫不夠仔細精準。臨摹學習時,一定要先過來單字臨摹或背臨關,然後在採取通篇臨摹練習的方法。學習書法不要貪功冒進,急於求成。要堅持少而精的基本原則,寧願十天學精一個字,不要一天囫圇吞棗學十個字。那樣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複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練書法的正確方法。
-
4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最起碼的書寫技法(筆法、字法)都不對,談什麼體? 沒有法度的寫法不叫書法。想真正的學好硬筆書法,還是踏踏實實的練習基本功吧。選本毛筆小楷字帖,按正規系統的訓練方法一步一步的練……如圖:▲圖為本人教學程式(課題研究成果)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5 # 劉長林59
感覺就是一篇很普通的習作勉強能算行書,可能還談不上什麼體,如果說是某大家的體,裡面得有很多特色的字真沒看出來。
-
6 # 自由的麻雀
我雖然也經常練習鋼筆字,但只是把背誦的文章默寫,擔心以後提筆忘字,沒有在意字的形體,只要寫的順暢好看點就行了。
-
7 # 書畫家張建亭
你這個問題是可愛不是可笑,見怪不怪。
不知道你所說的什麼體是什麼意思,是問篆、隸、楷、行的哪個體還是蘇、黃、米、蔡、趙、錢、孫、李的哪個體?照此作答,那麼,你寫的硬筆字應該歸類:1.行書;2.自由體,似乎有米芾結字的影子。
好好臨帖練練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對你來說,都不是事。(附作品3副,1.本文作者張建亭;2.本文作者;3.作者11歲學生張曉慧)
回覆列表
感覺有《靈飛經》的味道!從古到今任何一位書法家都是從臨帖入手,多臨多看固然很重要,可以開闊視野,很自然的眼光就會越來越高!但真正要寫時恐怕就不容易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就是眼高手低!書法是藝術,想掌握這門藝術是不容易的,個人所下的功夫的多少和悟性的高低決定你的書法藝術水平!有的人練了一輩子的字也沒寫好,而有的人只練了一年兩年甚至幾個月就很有水平,這就是天生麗質悟性高加之方法得當所致!我個人認為悟性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必須有科學有效的練字方法,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講不易直接去臨帖,可以多讀帖,然後用大量的時間練習筆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書寫,有一小塊廢紙也可以練上幾十個幾百個筆畫,沒有紙筆也可以空臨,重要的是要掌握筆畫的形態和控筆能力,真正讓自己手上有功夫,也就是說你真正能駕馭這支筆,讓它聽你使喚,用筆的輕重緩急,提按得心應手,筆畫能變化豐富,用墨的深淺,筆畫的長短粗細,折筆過度圓潤,起筆收筆乾淨利索等等這些都做到了再臨帖會很快上手的!據說王羲之還是王獻之練書法一年才練四個筆畫,而且練到廢寢忘食的程度,我們學習書法往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拿過來字帖就臨!即便是臨的挺像但也是花拳繡腿!要想做到筆畫剛勁有力,達到入木三分有力透紙背的功夫還是要讓自己手上有真功夫!拙見隨想!見笑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