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走路121

    建議先讀本草綱目,我家孩子小時候我給她看,帶她認識很多草藥,尤其是很多藥食同源的品種,先培養興趣親近自然的好。

  • 2 # 甲子閒談

    中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既有人文屬性又有自然屬性。中醫學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與天、地、人,與文、史、哲,與儒、道、佛,與政、經、社等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學術整體。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過:“中國文化,自古以來,並不像西洋文化那樣,是把哲學、史學、文學、詩人、政治家,加一分隔的。十八九世紀以前的中國,素來是文哲不分、文史不分、文政不分,是混為一體的文化學問。”

    中醫講究的是天人合一,所以特別重視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現代人因為自以為掌握了天地秘密,不重視人體晝夜節律,因此而受害的地方多如牛毛。試問現在有多少人,晚上熬夜不肯睡白天卻怎麼也起不來?夏天猛吹空調吃冷飲?長此以往,身體怎麼會好?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學習中醫,其中一點就是要學習古人的生活觀。古人的生活比較貼近大自然,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總結了大量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並如何在大自然中好好生活的智慧。

    中醫學基本特點: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所以學習中醫要對學習陰陽基礎、五行基礎。

    然後才是所謂的蒙學啟蒙階段,學習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藥性賦與湯頭歌訣這四小經典。

    經過前期的蒙學階段,有了對中醫學的初步認識,就可以進一步深入學習中醫的四部經典著作了。也就是《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條辨》。

    以及日常可以看看本草綱目之類的藥學經典。

    總而言之,學習中醫不能急於求成,要忍住寂寞,嚴於律己,既然選擇學習中醫,就要堅持下去,把中醫發揚,而不是學個皮毛行走江湖或作為日常吹談的資本。

    祝君成功~

  • 3 # 花蕾2222

    先學習一些基本的知識是可以的,另外要把文言文學好,重要的是不要荒廢學業,因為以後要考取中醫的行醫資格證是很難的

  • 4 # 葛峰心內科醫生

    不用從初一,現在很多小學沒畢業的都可以隨便看幾本書就成大師了,就像金庸小說一樣,速成大師班。哪像人家學醫的,還得高考、高分、5年本科,3年碩士,再到三甲醫院住培3年,才是剛剛開始,有的還要再學3-5年博士。太麻煩啦,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不要被媒體的宣傳造神而矇蔽雙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學習,這才是正途。

  • 5 # 石峁榮耀

    今年因為疫情宅家,機緣巧合在某軟體上聽了不同大師解讀《黃帝內經》,後來堅持每天業餘時間一邊聽、一邊對照書本做筆記,已經4個月有餘,算是初步接觸了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同時也曾經歷過了學生時代,所以藉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1.引導孩子的興趣,利用好課外時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的領域學習效率倍增。在這次突如其來全球性的疫情中,中醫中藥為中國戰勝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並且走出國門幫助義大利、荷蘭等國抗擊疫情,舉國上下都感受到了中醫的魅力。在這種氛圍下引導孩子學習中醫,是個不錯的良機。但是在初中階段,孩子的主業還是學好語文、數學等課本知識,所以想學習中醫知識就要充分利用好週末等課外時間。建議家長把握好一個原則:課外學習要學會取捨,如果確定選擇學中醫的話,最好將課外興趣班中孩子相對不感興趣的學科去掉,至少做到一增一減,總量不增加。

    2.學習書籍推薦《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醫學典籍,是中醫學的源頭,是學習中醫、學懂中醫必備書籍,假如你想知道四季變化對身體的影響、想知道各個季節應該吃什麼才是順法自然、想知道身體內五臟六腑的運作等,這些都可以在《黃帝內經》裡找到答案。《黃帝內經》解讀者眾多,我也聽過、看過許多,綜合下來推薦通俗易懂的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系列,這也是著名演員孫儷在部落格中推薦過的。學習可以以自學為主,推薦找聽書軟體,邊學邊做筆記,關鍵要做到持之以恆。(申明一下:我不賣書,只不過遇到好書,分享出來讓更多的人受益,圖1是我未購書之前做的筆記)

  • 6 # 歸真其人

    先讀好基礎課程,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識與學歷。業餘細讀《傷寒論》《本草綱目》《皇帝內經》《湯頭歌》《民間古驗方》等。

  • 7 # 中醫乾貨

    中域教育做出解答:

    學習中醫到中域教育,詳情請檢視主頁簡介聯絡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國戀,爸媽卻不允許我去找他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