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心淡然如水

    想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首先要創造孩子的思維環境,遇到事情,很多時候家長可以一目瞭然的知道前因後果,幫助引導孩子做了決定和選擇,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自己想法沒有用處,缺乏思考。北京新東方小學全科教育老師建議家長,,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徵求諮詢一下孩子的想法,也許有的時候很明顯的知道孩子的想法很天真不切實際,但是要給他表達的機會,在慢慢引導他往正確的思維上走,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去總結,分析。

  • 2 # 影視劇匯廳

    邏輯思維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動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結構的核心,所以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十分重要,如何正確地培養這種思維能力,也是父母需要做的事情。 邏輯思維能力在一個人一生的任何階段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發展思維能力的早期,如果爸爸媽媽注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那麼這對於孩子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那麼該如何鍛鍊孩子思維敏捷程度呢?

    1、讓孩子多聽音樂

    心理學家發現:音樂可以開發右腦,尤其古典音樂對孩子右腦的開發有很大影響。聽鋼琴曲時讓孩子用左手模仿按琴健的姿勢、聽小提琴曲時可以讓孩子模仿壓琴絃的樣子。此外,還可以在孩子從事其它活動時,創造一個音樂背景。

    2、給孩子充足的睡眠

    睡眠非常重要,保護腦主要靠睡眠。好的睡眠是恢復腦的重要方法。若睡眠太少,很可能造成情緒失調和神經性疾病。所以,寧可少上幾個培訓班,少做幾套練習題,也千萬不要剝奪孩子的睡眠。

    3、培養孩子繪畫興趣

    繪畫是開發右腦的最好方式之一。繪畫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訓練,它包括了許多項內容,如視覺感受、動手能力、聽覺描述、語言理解等。

  • 3 # 生子育兒經

    這是個漫長的培養過程,在生活中要多多引導孩子對問題思考的全面性,可以多做一些益智遊戲等。我是開培訓中心的,本人覺得小孩子學習奧數都能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開發,學過奧數的小孩子思考問題會比較全面,相對於沒學過的小孩要聰明很多。

  • 4 # 子洋爸爸01

    加強孩子在生活中瘋玩,在玩的過程中就會自己去判斷,咋樣事正確的!怎麼樣是不對的!而且在玩的過程中也能使孩子更有先後順序和思想的建立!不要指派他怎麼做!怎麼開心就怎麼玩就好了!

  • 5 # 深圳六哥

    孩子認識世界、認識人生大都是從人事爸爸開始的,爸爸是影響孩子個性和價值觀的最重要的人,所以,現在你更理解“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的含義了吧。

  • 6 # Seasaw紐西蘭

    成績優秀,表現出眾,舉止得體,懂事好學,這些讓人羨慕的詞彙可能都來源於別人家的孩子。很少人知道這些能力背後很重要的一項推動力就是思維能力,小到讀書考試,大到人生抉擇,思維能力中包含的認知力,理解力,判斷力,概括力和推理力等都是孩子成長學習的重要指標

    好訊息就是這些能力可以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培養起來,每個孩子的思維能力都像是一座未開發的礦山,等待父母,老師發現,引導,培養。方法有很多,要根據自身家庭和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以下挑選一些相對基本,容易的,零難度的方法。

    一,創造連貫性思考機會,讓大腦飛轉起來。

    從出生開始,孩子在用不同的方式來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 從感官到思考,從感受到交流,從環境對他們的輸入到他們對環境的輸出,孩子的大腦和成長規律決定了他們具備的思考能力。然而, 這種能力經常得不到大人的信任和尊重。

    很多成年人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孩子,比如孩子正在玩積木,飛機,芭比集中注意力的時候,父母突然想到要給孩子講個故事,就直接過來打斷孩子,做父母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個過程對孩子的思維過程會產生嚴重的隱形破壞。如果把成年人的思維比作直達目的地的飛機,孩子的思維過程則是火車,每個站都要停頓,連起來才能達到目的地。如果中途停止了,這個火車就永遠停止在這個節點了,再次重啟就要等待合適的時機了。

    所以,看到孩子專注於某個時刻的時候,除非有很重要的事情,千萬不要去打擾,讓他們的自由的思考,這個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

    二, 後退一步,讓孩子自己面對。

    如果問我誰才是最好的老師?我的回答一定是生活。因為我們無論年紀大小,每天睜開眼睛就要面對它。如果能把生活作為訓練場,成為增加孩子能力的加油站,何樂而不為?然而,生活的反饋也不是都是讓人如願,很多父母對孩子極致般地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拖了他們的後腿,讓孩子成為了“寄生蟲”。看起來很殘忍,其實這樣的孩子很無辜。舉個簡單例子。

    6歲的小明正起床正在刷牙,洗臉,整理書包。媽媽著急地忙著早餐,上班準備,計劃路程安排,火急火燎的媽媽看到小明悠然的對著鏡子在洗漱,趕緊來到小明身邊,一邊說著時間緊迫,小明太不懂事,一邊結束了小明的刷牙並且用毛巾給小明洗了臉,替他整理了書包……匆忙的出門了,看到小明不怎麼開心的表情,還在用大人的邏輯指出小明的錯誤。

    可是,媽媽不知道的是,小明在刷牙的時候看到了吐在水池的髒東西,他在想著小朋友說的去牙醫那兒拔牙的經歷,想到老師講的口腔細菌是怎樣吃掉健康的牙齒,他正在感受怎樣才能把牙齒刷乾淨。這時,媽媽的出現打亂了他的一切思緒。

    聽過一番教導之言,小明似乎感覺自己不應該這麼做,因為媽媽看起來有點生氣,又覺得保護好牙齒是對的事情。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只有情緒和感受幫他說話

    故事簡單,舉一反三,你有多少次不經意間剝奪了孩子的思考機會呢。有人可能要問了,早上時間緊迫,沒辦法不這樣呀?其實,只要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意識到位,根據孩子的做事習慣,早起一些,或和孩子提前約定好得多久出門,或由孩子自己負責時間安排。這樣,孩子就不會被突然間地打擾,斬斷了思維過程,又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沒有絕對的方法,畢竟兩害相遇取其輕。父母適當的“放手”,是孩子“施展拳腳”的重要場地。

    三, 引導而非直接替代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有無數的提問句,好的回答並不是給他最佳答案,而是引導孩子自己找出答案和解決辦法。畢竟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思考過程的直接體現。即便孩子沒有找到答案,這個探索的過程也是極其寶貴的。

    過程中,孩子不僅要思考,尋找方法還會在思考的過程中增加自信心並且感受思維過程帶來的快樂。在遇到孩子的提問時,父母可以試著這樣對答:

    “這個問題或這件事情,你怎麼看呢?”“ 你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的想法是什麼?”“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還有其他的方法嗎?”“你需要我的幫助嗎?我可以怎樣幫你?”“我還沒有想出來答案,你可以幫助我一下嗎?”

    等等,這些表述都是以尊重為前提,對孩子的思維引導,即便大人心中有答案,也不要直接說出來。孩子能提問,思維能力已經開始啟動了,詢問大人是捷徑,同時也是鍛鍊思考能力的好機會。

    四, 孩子積極健康的興趣是思維能力的催化劑

    思維能力體現在各個方面,也可以隨時隨地生根發芽。興趣,無疑是最好的土壤。做感興趣的事情,會有一種積極探尋的力量,會調動全身心來滿足自己的要求。這時候,大腦是最活躍的狀態,是事倍功半的時候。如何從興趣中激發孩子的思維能力呢?

    與孩子討論他的興趣愛好或具體做的事情。換位思考,對孩子的處境感同身受。表現出積極向上,支援的態度,而非消極悲觀的態度。幫助孩子尋求“志同道合”的小朋友,在人際交往中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同理心。從興趣中擴散思維,探索其他領域。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是孩子的天賦,已經萌芽的小苗,需要大人細心呵護,澆水,施肥。這個能力在學習,工作,社交各個方面都能成為人生的助手。很多小事情上面,成年人稍加運用科學的方法,在孩子的心裡可能會有神奇的化學反應,並在以後的競爭力中會如虎添翼。

  • 7 # 育兒花咪說

    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要善於對孩子發問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問對於培養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發孩子的潛能及創造力,父母必須掌握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發問的技巧,也學會聽孩子發問。因為這既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更可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可培養其表達能力。

    發問時,不要只問對或錯的封閉式問題,最好依據孩子的能力,問一些沒有惟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如:茶杯有些什麼用途?多少加多少等於 10?等等。

    臺灣學者陳龍安總結出發問技巧的“十字訣”。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問答遊戲;

    “例”:即是多舉例;

    “比”:比較東西和東西間的異同;

    “替”:讓孩子多想些有什麼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除了……還有什麼;

    “可”:可能會怎麼樣。

    “想”:讓孩子想象各種情況;

    “組”: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會如何。

    “類”:是多和孩子類推各種可能。

    為孩子創造“想問”的情境

    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這對孩子思維的發展極其重要。或許有些父母會問,如何才能讓孩子想問、會問?要讓孩子想問題並提出問題,一個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個情境,以激發孩子想問的興趣。所謂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讓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說一半,讓孩子好奇地想問結果;玩猜謎遊戲,給一些暗示等等。然後引導孩子如何問得清楚,而且能有禮貌地問。

    其次,鼓勵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種求知的慾望、他們心中原本有著無數個“為什麼”,想了解這個奇妙世界的本來面目。是成人習以為常的姿態和不以為然的態度,逐漸扼殺了孩子的這種求知衝動。

    因此,父母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對孩子的提問努力表現出自己的興趣,與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尋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問題的慾望就會不斷增強。

    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

    我們經常碰到以下兩類問題:

    一類問題,就像課本上的習題——提出的問題很明確,要求我們運用已經學過的某些知識,針對問題“聚會思維”;而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往往是惟一的,這就像我們回答“1+1”只能等於 2,等於別的就意味著錯誤。

    另一類問題,就是可能有多種答案的問題——有時問題在開始時並不十分明確。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問題都是屬於這種型別。解決這類問題,除了要努力明確問題外,還要打破平時習慣想法的束縛,將自己的思想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擴散開去考慮問題,這叫“發散思維”;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很多個創造性的設想,並且不能絕對他說哪個設想最好,只能根據實際的情況,評定某個設想更為合適。

    比如“回形針有什麼用?”這樣一個問題,有興趣的話,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發散性思維要求一題多解,供參考的答案有:

    回形針除了可以用來“別住紙張”外,還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可以讓回形針利用襯衣口袋,別住“服務員”或“小隊長”等標誌;

    可以用它代替髮夾,夾住散亂的頭髮;也可代替領帶夾子;

    假如有很多回形針的話,可以把它們聯結起來,成為鏈條;

    可以把回形針的一頭拉開,代替牙籤,剔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當然最好不要這麼做);

    同樣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緩和指甲縫的髒東西等等;

    必要時,可以把整個回形拉直,當作鞋帶使用——把它穿過鞋帶孔扭結起來;

    把回形針縫在窗簾布上端,代替窗簾圈;可將它別在紙模型飛機的頭部,做重錘用;將許多回形針串聯起來,還能做項鍊,等等。

    下面是一則成功的家教案例:

    鼓勵孩子“異想天開”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數學老師讓人捎口信要我們去,告訴了我們這樣一件事:數學教學正進入直式運算階段,學生們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從低位向高位順序運算,惟獨兒子別出心裁地從高位到低位進行逆向運算,經老師指出後,他竟頑固地一意孤行。

    我們回家盤問時,兒子振振有詞:“左邊算到右邊是我想出來的竅門。”聽他這麼一說,我們意識到,兒子雖然違背規律進行運算,卻透露出一種萌芽狀態的獨創精神。

    於是我們在對他的“找竅門”給予充分肯定之後,循循善誘地告訴他,對自己周圍的事物要多方位地觀察,對思維結果還需驗證,驗證的標準就是看它的實際效果。然後,我們與他一起分析逆向運算的弊端。最後,他口服心服地毅然忍痛割“愛”了。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父母不是包辦替代,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從小樹立主體意識,從各方面給予他“參與”的機會。記得小學三年級一次數學考試,兒子對其中一道文字題有異議,我們馬上會面數學老師,家長和老師一起鼓勵孩子要有勇氣,大膽敘說,據理力爭。當確定孩子的異議是正確的時候,我們進而告訴他即使書本也有不正確的地方。我們並不認為“聽話”是好孩子的唯一標準,我們要求他對父母和老師也不要一味服從和依賴。

    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 8 # 笨點點

      10種方法鍛鍊孩子思維能力

      續編故事結局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有意不將故事講完,而讓孩子自己續編故事結局。這樣,就給了孩子一個思考的餘地,因為故事有趣味性,孩子會樂於意積極地開動腦筋。

      複述所見所聞

      每天飯前飯後,家長可以讓孩子把他一天的所見所聞講出來聽聽。這樣既能幫助孩子理清頭緒,還可以藉此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提問環環相扣

      例如給孩子提這樣一個問題:樹上有10只鳥,用槍打下來1只,樹上還有幾隻鳥?這時孩子往往會做減法,答:“還有9只。”這時家長不要馬上告訴他答案,而應該再問:“槍一響,小鳥害不害怕?”“小鳥一害怕,還會留在樹上嗎?”

      當孩子回答“一隻也沒有”後,為培養其求異能力,家長還可以換個角度再問:“如果打中的鳥倒掛在樹枝上,樹上還有幾隻鳥?”“有隻鳥受傷了,飛不動了,樹上還有幾隻鳥?”……這樣步步深入地進行提問,就可以使孩子的思維積極活躍起來。

      看圖改正錯誤

      家長可以隨手畫一張與常識相悖的圖給孩子看,讓孩子把錯誤的地方找出來,把對的畫上去,最後別忘了問一聲“為什麼爸爸(或媽媽)畫錯了,錯在哪裡?”

      鼓勵孩子幻想

      父母要經常帶孩子廣泛地接觸、觀察、體驗生活,鼓勵孩子大膽地幻想,同時適當地加以引導和指導。

      例如,孩子可能看著天邊的晚霞說,那裡是恐龍的家鄉,父母不要打擊孩子,說他就會胡思亂想,而應該問孩子:“為什麼那裡是恐龍的故鄉呢?”

      設定疑難困境

      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設定難題和困境,讓孩子想辦法解決。比如,孩子玩小汽車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前面有條河,河上沒有橋,汽車開不過去了,該怎麼辦?”促使孩子思考解決的辦法。

      猜謎語、編謎語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內容編成謎語,讓孩子去猜,猜得多了、熟了,還可以讓孩子學著自己編謎語,由家長去猜。謎語是訓練孩子思維的體操,多進行猜、編謎語的遊戲,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大有好處。

      多玩棋類遊戲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一些棋類玩具,讓孩子掌握靈活應付、處理問題的能力。跳棋、動物棋、汽車大賽棋、象棋等等都是發展孩子思維能力的有效玩具。

      自制可愛玩具

      家長可以蒐集一些無毒、無危險性的舊材料,教孩子做一些有趣的小玩具。比如,用紙折飛機、紙炮,用化妝盒做電視機、傢俱,用裝可口可樂的瓶子做花籃等。小博之前也推薦過幾個好玩的實驗,可以讓孩子輕輕鬆鬆學會自己製作玩具!詳情請戳《當熊孩子遇上熊家長,學金剛狼如何“放養”小蘿莉》。

      剪一剪、拼一拼

      找一些舊掛曆、舊畫報、舊圖片,將圖剪成幾塊,打亂後讓孩子拼成一幅完整的圖;或者買一些拼圖遊戲板,讓孩子進行拼貼;拼完後,記得讓孩子說說他為什麼要這樣拼。

      不必強行矯正孩子的行為,或是直接對孩子說“不對!”“不是!”而是多問問孩子這樣做的理由,多引導他們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9 # 木辛親子思維導圖

    第一步,先弄清楚思維能力是什麼。思維能力實際上就是人們運用各種知識進行思考➡️推理的能力。包括三個步驟:觀察—分析—推理。而形象思維是一切思維的基礎和起點。有了具體形象,再從具體事物抽出,形成概念,這就是抽象思維。抽象思維又分歸納、演繹、類比等。

    打個比方,幼兒園老師教孩子認識蘋果,一般會拿著圖片或者實物,讀“蘋果”或者“apple”,這就是訓練孩子的形象思維。後面將漢字或者單詞寫出來給孩子認,孩子也很快念出“apple”或者“蘋果”,就已經有了一個抽象的詞語“蘋果”,這就形成了概念,也就是抽象思維。

    孩子們腦海中的“蘋果”,已經不再是老師手裡的那個具體蘋果,而是所有蘋果的總稱。

    第二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一切思維的基礎和起點。所以先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這是一種調動五感去感受的過程,要積極調動眼睛、耳朵、嘴巴、鼻子和觸覺的能力。

    第三步,針對性的鍛鍊孩子抽象思維

    兒童八大思維圖示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圓圈圖利於培養思維發散力,類似於頭腦風暴;雙氣泡是鍛鍊比較推理的好方法;樹形圖和括號圖是探尋整體與部分和類別關係;流程圖是體現一種邏輯順序,複流程圖則是探尋因果關係;橋形圖,培養類比推理能力。

    第四步,生活中增加邏輯訓練遊戲。

    可以帶孩子一起玩“思維接龍”和“思維開花”的遊戲。思維接龍,類似於成語接龍,一個接一個,只是不需要太侷限,符合前一個事物引發的聯想都可以。思維開花,類似於頭腦風暴,圍繞一箇中心詞,儘可能多的想,越多越好。比如“春天”,可以想到溫暖、清明、踏青、《詠柳》、春雨、迎春花、綠色、花仙子、青團、《春天在哪裡》……

    思維鍛鍊循序漸進,按照孩子自身的發展特點來,切不可略過形象思維,直接進行抽象思維哦。

    關於兒童思維導圖,想了解的可以私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姐家孩子今年4歲了,常年積食,有什麼好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