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柳毅

    王羲之的書法是行書,所謂行書就是文字的走模式,草書是文字的跑模式,楷書是文字得站模式。書法是一種藝術形式,有的看氣勢,有的看意境,有的筆法,越研究越美好。

  • 2 # 江南村樹鋼筆繪畫

    謝謝友友邀請。古代書法我都看不懂。但慢慢看書法背後的相關故事你就會慢慢發現,慢慢看懂。各個朝代都有頂級書法家。主要看懂他們的故事,你就慢慢懂書法了。同時你要練習書法。把各個朝代頂級書法家的字帖都練一練,你就會發現書法的魅力。從隸書開始到草書練習用1到2年的時間去練習,蠻有意思的。練習的草稿可以保留,拍成照片發現自己的進步。在閱讀與練習中你就慢慢懂得古代書法了。

  • 3 # 天下白475

    因為王羲之的字是一個百花園,你看他每個字,每一筆劃都不一樣,所以才被後人稱為書聖,為什麼你看不懂,因為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能看懂。

  • 4 # 李行子

    古代書法家的字,通形、通韻、通理、通道、通法、通規律、通自然,通言簡意賅、通大通至簡、通道法自然、通既有法而又無法的書寫原則。書聖王羲之是歷代書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一生創作了很多優秀,越優秀的書法作品,比如:《蘭序序》、《十七帖》、《仲秋帖》、《樂毅論》等等,快炙人口,家喻戶曉,填補了書法史上的好多空白,有些書法的筆法至今沒有人能夠超越,《蘭亭序》中“永"字點的寫法,沒有人超越,筆法的靈活多變沒有人越過,包括同一字的變化沒有人超越,也包括字裡行間的變,也沒人超越,陰陽變化的規律有任有餘,隨心所願,並能嚴控在“0.618和0.382"的黃金比例段上,這是得的書法技法,其法點法位,都帶著自然的丰韻,等等,實屬難得。總之,王羲之的書韻作品,還是書法作品,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影響了一代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

  • 5 # 布衣聊歷史

    文藝作家創作作品時會考慮“受眾”情況,也就是能夠欣賞作品的人群。人們能夠欣賞某幅文藝作品,也需要在某方面的學識和修養。

    有些文藝作品我們看著不以為然,但在瞭解它的創作的歷史背景、技法和藝術價值的人眼中,可能這就是一件絕世珍品。

    例如,多年前引起許多人思想共鳴的“知青文學”,廣大的受眾多是有過“上山下鄉”“返城”等知青生活經歷的人。文學作品幫助他們回首了那段蹉跎的歲月。

    咱們還回到書法上,書法作品的欣賞應以幅論,而非是單個的字。出於整體佈局的考量,書法作品中的單字會有變形和藝術化的處理。

    最後,想說的是:“聊了這麼多,沒有貶損題主之意。”我也聽不懂歌劇,書法上略懂皮毛。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我也沒感覺出如何的好,只是我沒說出來。向題主致敬了,畢竟能說些真話也不容易了!

  • 6 # 如海25

    有人說看不懂王羲之書法好在哪裡,這是為什麼呀?我不想說很多大道理或書法理論知識來分析。我只想說一句話,那就是你不真懂書法,平時練書法只是練字,沒有更多學習書法理論知識,所以看不懂古代書法家的字。我估計你喜歡唐楷或趙孟頫的字!

  • 7 # 李玉文書法篆刻

    這個東西要看著你的一個文化素養,你的境界還沒達到那種,書法越寫越難寫,而且要達到一種境界的話,根本就很難,所以說心裡一直都是那個好不好看?這個是個人說好看,研究跟專研的,書法能傳流程久,而且好多人都說好,說明他有他好的地方,所以說呢,好的,書法才能流傳很久的

  • 8 # 曉月秋歌

    王羲之對於書法有開創之功,不懂是因為了解不多或沒能躋身書法練習的陣營之中,所以,對於其中的筆法、用墨、章法、線條、結體等的規律就不知道優劣的判定標準。好的書法有書寫性,自然性,是書寫者性格與書法造詣的體現。欣賞者可根據作品的表達的效果與作者在藝術上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好的書法家寫字將法度揮灑於行筆的隨意中,不描不畫不做作,就如同我們用筷子熟能生巧,寫出的作品生動自然,讓人看起來養眼心裡也舒服。

  • 9 # 靜心書法

    王羲之的書法,未必是最漂亮的,但是一定是諸多方面來看,最值得學習的範本。

    書法的發展,在形體上是有表現出來的,每個朝代都有“時風”,而且都俘獲了一票粉絲。

    王羲之的字,其實就外形來說,不是最漂亮的。

    因為後世大書法家們都學王羲之,都在王羲之的基礎上,對字形加以處理,變得更美觀,更豐富。

    但是為何,王羲之是書聖呢?

    我認為是在於王羲之對書法“審美”的思想意識超前。

    總結前人,並且開創了新的高度,奠定了最基礎的,比較完備的“書法審美觀”。

    所以,後世想學書法,只能從王羲之開始學習。

    簡單一點說,王羲之的字,總結了書法的規則,相對來說,是最全面的。

    所以學王羲之,就會少走很多不必要的路,不用自己再去重新總結一遍了。

    相當於抄了近路。

    書法的審美觀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簡單說一下。

    首先就說“筆法”

    筆法,是我們臨帖才能學會的,我們在王羲之的字中,能學到很多用筆的辦法。

    什麼是筆法呢?

    就是一個筆畫的形狀擺在這,我們如何用毛筆給他表現出來。

    這就是狹義的“筆法”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永”字八法

    就是寫這一個字,會用這些筆法,來表現筆畫的形態。

    寫的“永”越漂亮,說明筆法越精。

    舉幾個例子,透過長時間的臨習,能體會到“捺,鉤,揭,抵,導,送”等等這些動作。

    這些都是字帖裡出來的,王羲之是在“實用”的方面總結的最全的。

    也就是說,學了這些筆法,寫字一定是好看的,起碼夠實用。

    至於後世的發展,顛張醉素,顏柳歐趙,蘇黃米蔡都有筆法的發展,但是已經趨向個人風格了,是一種“藝術上的加工”

    如果只寫字的話,學王羲之一個人就夠用了。

    (淺顯一點就可以這麼理解)

    還有,取勢有“偃,仰,平,勒”等等

    還有“方,圓”“向、背”“轉、折”“平、側”“松、緊”

    等等等等

    一些列構成“書法”的“法”的關鍵因素。

    在王羲之之前,是沒有人表現的這麼全面的。

    書法之美,也是建立在這些對比矛盾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比如王鐸傅山的草書,跌宕起步,一瀉千里。

    就是在“連、斷”的基礎上做了改變。

    董其昌善用淡墨,就是在“濃,淡”處做了一種新嘗試。

    趙孟則是在字形上“平穩”到一種高度。

    歐陽詢險到一種高度。

    顏真卿篆法多,也就是“圓筆”多。

    米芾風檣陣馬,也就是運筆節奏“快、慢”導致。

    等等這一切,都離不開王羲之。

    王羲之之所以是書聖,絕對有其原因。

    當然,這是我們現在來看王羲之。

    如放在古代。晉唐時,尤其是王羲之年輕時代,行書並不盛行。

    到了王羲之中年,才開始漸漸流行。

    包括小楷《黃庭》《樂毅論》,那時候還是魏碑比較多。

    總之這一切

    在當時看來,王羲之也是一個跨時代的書法家,是一個創新型的書法家。

    所以才會被李世民推崇。

    到了宋以後,王羲之王獻之墨跡非常貴。

    得一紙專心臨之便可名世(一本字帖後邊題跋寫的,可不是我自創的)

    所以,你說王羲之的字好嗎?

    反正我是沒有答案的

    我只知道,學了王羲之,我離寫好字,就更近了一步。

  • 10 # 文化宣傳欄

    要欣賞古代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之美,應從多個角度去欣賞。我為您總結了十點,姑且稱之為“書法十美”,望切磋指正。

    一、形態美

    書法以用筆為上,精妙的用筆是一幅作品經得起久看、細看和反覆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若“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後平齊”那樣機械而單調的排列,就勢必破壞字形的結構美。姜夔《續書譜》中說:“古人遺墨,得其一點一畫,皆昭然絕異者,以其用筆之精妙也”。相傳王羲之寫點“萬點異類”,再看楊凝式的《韭花帖》、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幾乎找不出形態相同的點畫。而這些形的變化,又都是在筆勢的作用下產生的,顯得自然,其基本筆調協調統一,合乎情理,圓筆的婉媚,方骨的雄強,藏鋒的含蓄,露鋒的神氣,不同的形態變化可以給觀賞者不同的藝術感受。

    用筆的變化,不僅表現在形態上,而且還包括角度上的微妙變化。切忌橫畫如梯架,不見到有平齊的筆畫排列在一起,故善書者貴能於不平中求平,不齊中求齊,不勻稱中求勻稱,才能給觀賞者以一種美的享受。

    二、質地美

    “質”是指點畫的質地、質感、份量、力度、文采等。有質感的點畫,其意味風韻,渾厚含蓄,其表雖樸實而無外飾,其裡卻“藏骨抱筋,含文包質”,這是一種內在而深刻的美。顏真卿的《祭侄稿》、楊凝式的《韭花貼》、李建中《土母帖》和張旭《古詩四帖》,儘管風格不同,但都能給人以一種渾厚飽滿、沉著頓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稱的藝術感受。這種線條在“內容”上是豐富而充實的。“筆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故富有質地美的點畫,其畫的兩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婀娜凝練,如飛入動,筆韻流暢,無凝滯板之勢。這種深得“疾澀”的用筆,如果沒有日積月累的深厚功力和純熟的筆墨技巧,以及雄健的筆力,是無法達到這種藝術效果的。相反,一些浮薄扁平、墨不入紙、版刻光滑、怯弱無力、拋筋露骨、臃腫露肉、齷齪渣殘的筆畫,往往失去用筆的自然美,皆非書者所宜。

    三、韻律美

    “韻”包括的含義很廣,在筆墨技巧中,它往往表示用筆的節奏和墨色的變化。一首優美感人的詩詞,以其抑揚頓挫,鏗鏘有聲的韻律,使讀者齒頰留馨;一曲悅耳動聽的音樂,以其流暢和諧,富有節奏的旋律,使聽者餘味無窮;一幅生趣盎然的書法,以其輕靈端重,跌宕明快的筆調,使觀者目注神馳。在這一點上,各種藝術都有其共通之處。而自然界中事物的動態,如舒捲的流雲、搖曳的垂柳、長空中廻旋搏擊的雄鷹、大地上曲折奔騰的江河,必至風雨、雷電、驚蛇、飛鳥、奔驥、流泉、龍飛、鳳翔、虎臥、蟲蝕,以及人的坐臥、行立、奔走、歌舞、戰鬥等等,也能與書法中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從而使靜止在紙上的字形,變得神采飛揚、生機勃勃。當一個書家運用輕重徐疾的不同韻律來抒發自己的意境時,其作品就勢必會產生一種動態美,使觀賞者神思遐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運筆時,不同的節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徐緩的韻律,能給人以一種沉著謹嚴、從容不迫的藝術感受;急速的韻律,能給人以一種興奮激昂、痛快淋漓的藝術感受。不同的韻律又可以產生墨韻上的生動變化,濃淡相間,燥潤相雜,使整幅作品變得虎虎而有生氣。反之,如果以絕對的平均的速度在紙面上徐徐緩行,忙忙疾書,或毫無起伏輕重的單調行筆,其作品勢必神態索然,毫無生氣,就談不上藝術的感染力了。

    四、力感美

    書法藝術無論何種風格,都必須以力為後盾,“力”是一個作者在長期書法實踐中功力的積累,是筆墨技巧的體現,離開了筆力,整幅作品就會顯得毫無生氣,神態疲憊。近代梁啟超先生把“力的美”作為欣賞書法的主要依據,可見“筆力”的重要意義。歷代許多書家都是以筆力稱著的。剛勁之力,如鐵畫銀鉤,堅挺方折;柔和之力,綿裡藏針,婀娜凝練。這裡儘管有風格的不同,然都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在他們的作品中體現出具有共性的“力感美”。所謂“眾妙攸歸,務存骨氣。”無怪乎南朝時的著名書法評論家王僧虔慨嘆地說:“古今既異,無以辯其優劣,惟見筆力驚絕耳。”富有力感的作品其所以美,正是由於它能使觀者賞者在這凝固而不靜止的字形中領略到生命的運動。缺乏筆力,美就無法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揮。

    五、氣勢美

    我國的書法藝術,雖然是以文字為基礎的造型藝術,但“形”的產生離不開“勢”。兵家重形勢,拳家重撲勢,文章重氣勢,而書法重筆勢。前人評書無不談到“勢”,所謂“作書必先識勢”,可見“勢”在書法中佔有極重要地位,也是欣賞書法美的一個重要標誌。在筆墨技巧中,它往往代表字的“筋脈”、“血絡”、“行氣”。一幅作品中,如果點畫與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逐勢瞻顧;行與行之間,遞相映帶;整幅字就會顯得意氣相聚、精神挽結。而給觀賞者以一種筆勢流暢、氣息貫注、神完氣足的藝術感受。我國古代許多優秀作品,有的氣勢雄偉,有的奔放,有的紆徐沉著,有不可阻遏之勢,有的激越頓挫,有的神采飛揚之態,有的沉靜茂密,有的淋漓酣暢,有的縱橫舒展,有的精神團聚,手法雖不同,但無不縱意馳騁,文從理順,心手交會,操縱自如,給人以一種血脈相通,一起呵成的藝術感受。缺乏氣勢的作品,就象泥塑木雕,不說不笑,固窒板滯,整幅作品就會顯得氣松神散,毫無生意。故“勢”之美,是貫穿著全幅字的一種精神境界,能否識“勢”,也是品評書法作品的一個重要標準。

    六、結構美

    “結構”是研究每一個字中點畫之間哦搭配方法。作為文字,每一個字都有特定規範的組合形式,因而表現出它的“規律性”。然而作為書法,一種依附於文字的書寫藝術,又表現出它的“複雜性”。如何才能從千變萬化的字形中找出它們具有共同規律的東西來呢?一個漢字的結構就猶如一種建築,其中有美學,也有力學。不同點畫形態的變化,不同的搭配,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構。同樣一個字,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姿態,有的疏朗,有的嚴密,有的舒展,有的流麗,有的古樸,有的奇宕,有的峭瘦,有的豐腴,這些結構的搭配都離不開奇正的變化。過於平正則近俗而乏姿韻,過於險絕則意涉狂怪,妙在乎平中寓奇,正不板滯。奇不涉怪,合乎情理。而字的大小、長短、闊窄、疏密等又要合乎自然美的法則,既要各盡字的天然不齊的參差姿態,又必須在筆勢的管束下進行組合。越是險絕的結構,就越能顯出它的優美的姿態,但是一旦超出了重心的平衡範圍,字形的結構就又失去了合乎情理的自然美,看似險,實乃平,是經不起欣賞者推敲的。

    七、章法美

    章法又稱為“分間布白”,是研究字與字,行與行,以及整幅字之間的佈局方法。觀賞一件作品給人第一眼的印象,就是佈局的藝術效果。不同的佈局方法,是形成不同風格的重要條件之一。譬如有的章法,整齊勻稱,照應謹嚴,如一隊隊有紀律的行伍;有的章法,大小疏密,錯落其間,如夜空中閃爍明滅的星辰;有的作品行間茂密,左右映帶;有的作品,空曠疏朗,上下呼應。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否,章法上的佈局佔有很大的因素。章法集眾字而成篇,以整幅為一體,在書法技巧中,雖是一個獨立的部分,但卻與運筆的節奏,墨韻的變化,筆力和氣勢,結構和意境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幅作品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它透過字形的大小、長短、伸縮、開合以至用筆的輕重徐疾,墨韻濃淡枯潤的變化,在筆勢的管束下,組合成一個平衡而統一的整體。《蘭亭集序》終篇結構,首尾相應,筆意顧盼,偃仰起伏,似奇反正,血脈相連,一氣貫注。所以在佈局上達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應,打疊成一片,通篇章法團聚不散的效果。

    章法的佈局美又在於它能符合自然美的法則,妙在各得其所。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通篇結構、大小、長短、疏密等變化迷離,在有意無意之中,流露出一種不事雕琢的意趣。精神興會,奔赴腕底,使整幅作品表現出一種豪放雄渾的氣勢。反之,過於工整齊平而無變化,雜亂無章而乏氣韻,以及一些過於窒塞侷促,或過於疏遠神散的章法,往往就不能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八、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透過對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觀察、思維和體會,運用熟練的筆墨技巧,從而在其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思想、情感和藝術修養。它不是指某一字形或具體的點畫,而是貫穿於全幅的一種精神境界,意境越高,就越能顯示出它美的魅力。只有法度而乏意境,只能稱為“字匠”。故凡書家,無不以神韻,意境為書道之極峰;而書工筆史,雖竭精神於日夜,但只不過徒事描畫,僅取形貌,是不足以言書的,只有功性兼備,才能神采豐實。

    古代書家,從自然界萬物的變化中汲取養料,從而極大的豐富了書法藝術的表現手法。如從夜空中大小錯落的星辰中領悟到“雨夾雪”的章法,從起伏不平而氣脈皆直的峰巒山麓、江流大河中意味到以曲勢取直的筆法,以變化的夏雲和奔騰的江水來形容流暢的筆勢,以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來比喻險絕的結構等等。這種由形象思維到意象創作,正是他們在造化中悟出真諦,遷想妙得的結果。

    意境美又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個性和氣質,任何有生命的藝術品,總是滲透和孕育著作者豐富的感情。歷代書家也不例外,如鍾繇,沈鷙威重,故其書勁利方重;王羲之,風度高遠,故其書神韻雅逸;顏真書如筆挾風濤。這些書家的作品,充滿了神情意趣,或藉以騁縱橫之志,或藉以抒鬱結之懷,凡“喜怒、窘窮、愉快、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乎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可見意境的美是一種富有更深刻內容的美,但它必須建築在“法”的基礎上,離開了“法”,腦海中的一切意境就無從表現。

    九、風格美

    風格美是品評書法藝術的一個首要條件,也是區分“書奴”或是“書家”的一個重要標誌。風格的產生除了與師承、家學、同時代名家的影響以及所吸收的傳統技巧有關外,還與作者的個性、氣質、膽識、文藝素養、審美趣味、立意以至人品等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風格即人,就是思想和藝術的統一體。

    古之書家,他們都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獨闢蹊徑,創作出許多不同的風格。例如有的作品,方勁堅挺,剛毅雄強,猶如一個威嚴的武士;有的作品,婉麗醇美,卓約多姿,猶如一個絕色的佳人;有的作品拙樸渾厚,深沉蒼勁,有古質之風;有的作品風流倜儻,疏放妍飄逸,有士人之雅;有的作品,矩矱森嚴,茂密安祥,有謀士之度;有的作品,骨秀神清,風韻蕭散,有逸士之態……,凡此種種,不同的風格,表現出不同人的個性和氣質,它們之間,爭妍鬥爭,各矜巧妙,使觀賞者目不遐注,於奇卉異葩之中留連忘返。而沒有風格的作品,如邯鄲學步。惟舊轍是循,縱能入木三分,亦被視為“書奴”,終非佳構。

    十、自然美

    自然美是書法藝術中最樸素的形式美,它脫去了著意裝飾的外衣,泯去了人工斧鑿的痕跡,因而表現出一種天然的、富有魅力的美。

    自然美貫穿於書法藝術的各個環節,是書法藝術共同美的一種表現形式,如筆法中一些屋漏痕、折釵股、壁拆、劃沙印泥的線條,在結構中要求各盡字的真態而與自然界天然參差不齊的物態相肖,佈局中“亂石鋪街”的章法,筆勢中如行雲流水的氣韻都富有自然之趣。

  • 11 # 兒童硬筆書法培訓

    看不懂,那可能是因為你是一個書法初學者。剛開始我也看不懂,甚至覺得王羲之還沒我寫得好。我練習書法一直是自學,也沒有老師給我指點,只是非常喜歡,然後堅持臨摹,不懂得地方看看網上的相關影片,對字帖反覆臨摹,對比,改進,這樣日久天長你就能看到自己和大家的差距了,然後越來越痴迷大家了。

    我最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他的每個字的筆畫沒有統一的樣本,富於變化,每個字都是根據第一筆的粗細,俯仰,姿態決定整個字的形態,寫下第一筆,他就知道整個字的收放,重心該如何把握。當你堅持用心去練去揣摩,你就會發現其中奧妙!

    上面是我寫的,雖然是硬筆,但你可以看到明顯的差距。不要只聽有些人說的這樣那樣的技巧。把書法搞得多麼神秘!另外,王羲之的字也不是說就是多麼完美,沒有一點缺陷,蘭亭序寫的不成功的字不是沒有。主要是從中汲取有用的東西!什麼有用,什麼沒用,臨摹多了你就知道了,我需要的可能不是你所需要的,不多說了!

  • 12 # 大未未

    書法及繪畫是隻有自己練習後,自己寫,自己畫才知道好在哪裡。(原來本人也看不懂書法,自己後來嘗試寫,慢慢才有點感覺)。

  • 13 # 冀寶掇英藝術空間

    多看多對比,結合理論去理解。大王是“今妍”的創始和代表。

    看看王羲之 之前人們寫的字是什麼面貌,再看王羲之做了什麼突破,大王之後的人們又是怎樣寫字的,去做一番對比。

    也許對你理解王羲之書法有一定幫助。

  • 14 # 刀刀楊

    這個必須自己多練一練字才能知道,就比如說梨好吃,你必須親自吃一下才能感受它的味道一樣,聽別人如何形容都沒有用。等你練一練就會發現,原來我們自己只會一兩種處理方式,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翩若驚鴻、矯若遊龍。

    打個比方,籃球巨星或足球巨星比賽中常有神來之筆,並不是平時已經練就的動作,但是因為功夫到了,在那個當下的剎那就展現了神來之筆。王羲之的書法,妙就妙在總是有這種神來之筆。

  • 15 # 王乃棟說書畫

    古代書法家的字好在哪裡?書聖王羲之的字好在哪裡?為什麼看不懂?

    這些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怎樣欣賞書法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一個十分深奧的書法審美問題,不要說是一般的人們,就是頗有名氣的書法家,甚至有些書法專業的專家學者,也未必能真正弄懂。

    為什麼這樣說?如果連有些專家學者都不懂,書法豈不是亂套了嗎?

    是有點亂套,君不見呆書、醜書、亂書、江湖書滿天飛,就像當代藝術的人人都是藝術家、佛家的吃飯拉屎也是禪一樣了。

    問題的根本,在於能否對書法有正確認識。

    書法不是書寫,如果誤書法為書寫,把欣賞一般毛筆字的方法來看書法,就會牛頭不對馬面,狼腿拉到狗腿上去了。

    欣賞一般毛筆字很容易,寫得端正、整齊、規範、漂亮的字,就是有功夫的好字,只要有眼、識字的人,都會看。

    但是拿這個欣賞書寫的標準去看古代書法家的字,以及王羲之的書法,就感覺不對了,這些寫得歪歪扭扭,甚至像狗爬驢打滾一樣的字,都好在哪裡???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就是說不懂就不要裝懂亂說,學會就知道了,是真知者。

    書法不是看字形,不是排版印字。書法的法字就是講的筆法規則。如果足、排、籃、乒乓球沒有規則,誰都可以上來踢一腳,拍一球,那還叫運動嗎?書法一樣。

    書法的高妙,妙在筆法用鋒,高在結體章法,運腕揮毫書筆畫能反映出哲理人格、時代風貌。而不僅僅是把字寫好看了,要仔細看法、觀韻、察神,是否意象萬千,天、人、筆、字飛動了才是書法。

    就像王羲之的書法,表面看有的字形好像不太規正,有點彆彆扭扭,但是梁武帝都看出了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的神態,誰能看得出?如果看不出,深入學習吧!

  • 16 # 隨堂演藝

    "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是書法欣賞的標準之一。與眾不同而又不失法度,和平共處又能獨樹一幟。王羲之書法尤其是蘭亭序就是這樣一個經典之作,後世中溢美之辭不勝列舉,我認為最恰當的還是"盡善盡美"這四字評語。中國書法以二元概念為基調,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等,結構的方圓參差錯落,包括審美的陰柔陽剛等往往都建立在對立的狀態下中和的。仔細鑑別,蘭亭序就是這樣。你看不懂,一是缺乏書法欣賞的相關知識,二是審美能力包括年齡,閱歷等。再有就是情商問題,懂了就懂了(就事論事,請別對號入座)[作揖]

  • 17 # 翰墨

    好在韻律,格調,以及豐富的變化,對於沒學過的人來說肯定不懂,當你學個三五年你就知道,什麼叫不可逾越了。

    現在看到好多網上說不好的,其實自己只是懂了點皮毛,也沒有深入的學習瞭解過,殊不知歷代諸多大書法家一生都在臨摹書聖作品,從中吸取精華,不斷豐富自己。

    他就像一坐高峰永遠的站在那裡,任憑後輩前赴後繼的攀登也不可抵達。而且也要看他的什麼字了,如果是草書肯定看不懂了,行書楷書還是可以看的懂得。

    接下來我們說說他的變化,在蘭亭序中,光一個“之”字就有二十多重變化,無一重複,而且這幅作品是酒後而為,酒醒以後本人都難以複製,變化之豐富,書寫之難度猶如天助。

    看完這麼多變化豐富的“之”字就問你牛不牛。

    所以被歷史所推崇是有他的道理的,我們就不必懷疑人家的地位,更別想撼動。

    怎們嘛跟在人家後面玩玩就行,別太在意,你覺得呢。

  • 18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看不懂,是因為根本不懂什麼叫書寫技法? 不知道什麼是藝術手法? 所以,分辯不出好壞、對錯……書法是一門專業學科,沒有經過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肯定是看不懂了。

    欣賞書法作品,不能單純的看字形,重要的是看書寫過程。如果書寫的法則不正確,那不是書法,而是技能……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19 # 雲雪書畫

    書法是用毛筆寫的,講究提按,這就有功夫了。書法中的用筆用墨提按等方面的功夫,是短時間內解決不了的。人生精力有限,所以現代人超越不了古人。

  • 20 # 翰墨因緣

    話說古代書法家的字都好在哪裡?關鍵一條就是:書法講究傳承。中國書法從遠古時期有象形文字之始,就給人一種文字圖案構成之美,為了方便交流,就要統一規範讓大家都認識瞭解就形成了一種象形文字書法的初級美的因素。就給了書法以法度、規範、完善、傳承作了鋪墊……

    文字、書法、經過歷史的流傳、完善、大浪淘沙、去糟取精。至晉代王羲之則達到了一定的書法美學高度,讓後人及歷代莘莘書法學子推崇備至,讓歷代的書家終身痴迷、沉浸其中,繼承、拓展、完善、融合、變化、創新等等等等……讓中國的書法延續至今,風格多樣、異彩紛呈、既富予變化又和諧統一。形成了具有獨特代表性的中國特色文化美學的象徵。

    所以說古人的書法耐看、耐品、耐人尋味。只要你深入瞭解,就能讓你痴迷其中,深感古人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一點、一劃、一撇、一捺、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流瀉出書家情感,盡顯人生靚麗風景。

    今人的書法,雖然也是滿目的花枝招展,實則沒有經歷時間的浸漬入味,只如風吹飄絮,流水落花、稍縱即逝,還不能讓人體會那種久久回甘的感覺……

    這就是為什麼今人喜歡古人書法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好一點的適合不喜歡運動的人的減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