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生情

    我會選擇曹操

    趙雲是《三國》裡被埋沒的帥才,從客觀方面說:他不是“圈子”裡的人。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因而他們是三位一體”,親密無間,即使鬧彆扭,也不放在心上,正如費詩勸關羽的,將軍即是漢中王,漢中王即將軍也。可趙雲卻不是這“圈子”裡的,即使劉備有點偏愛趙雲,也不能超過關、張。封趙雲為“五虎大將”之一,關羽曾第一個反對,張飛聽關羽說後,也要一槍刺死趙子龍。這種“先進山門為師”、打不進“圈子”的現象,毫無疑問限制了趙雲。總之,劉備用人過於看重私情 ,親信只有關羽、張飛。劉備用關羽守荊州,是因為他與關羽,恩若兄弟。這種情感讓他必須重用之。但劉備過分重用關羽而造成了巨大的政治損失,是劉備重私情、礙公事的必然,更是劉備沒有血親可依,只好重用最早結識的異姓兄弟的必然。

    如果趙雲投靠了曹操他的人生會是什麼樣的,在曹營裡,五大核心謀以及張遼、徐晃等名將都來自於敵方陣營;典韋、許褚等將領,原來不過是佔山為王的土霸王;于禁、樂進等將領也是從基層成長的。即便曹操後期專橫跋扈,枉殺有功之文臣(荀彧),但是武將,卻從沒有殺過。如果趙雲投靠曹操,必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會被當成頭號主力戰將來使用,或是其麾下最有名的“五子良將”。

  • 2 # 軫念信箱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個政權。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曹丕篡漢稱帝之後,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那麼假如你穿越到三國,你會選擇輔佐哪位主公,助他一臂之力!

    1.呂布

    呂布是東漢末年的名將,在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之後,呂布就襲取了徐州,割據一方,但是最終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由於《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是持方天畫戟,騎赤兔馬,頭戴金冠,是驍勇善戰的漢末諸侯,先後跟隨丁原、董卓作戰,並最終殺死了他們,成為獨立的一股勢力。呂布和曹操是敵人,和劉備、袁紹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呂布雖然勇猛,但是卻少有計策,為人反覆無常,但是他的武藝卻是第一,而著名的美女貂蟬上演連環計後,最終成為呂布的妾室。

    2.袁紹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他的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的時候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後成為關東聯軍首領。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但是不幸的是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兩年後,在平定冀州賬款之後病逝。

    3.劉備

    劉備是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根據《三國志·先主傳》中說,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所以大家如果穿越到三國時期,輔佐劉備一定會受到優待。

    4.孫權

    他是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建安十三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後來孫權又派呂蒙襲取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之後孫權就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孫權正式稱帝。孫權後期朝局不穩,太元元年病逝,享年71歲,在位24年,諡號大皇帝。孫權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所以輔佐他,你一定前途無量。

    那麼假如你穿越到三國,你會選擇輔佐哪位主公?還是會自立為王?

  • 3 # 湯岐

    白袍小將趙雲趙子龍作戰勇猛、長相英俊,長板坡畋進曹營孤軍救阿斗,如入無人之境,殺個屍野遍地,把愛才如命的曹操看得眼都直了,只求子龍歸降曹操。但子龍捨命救阿斗,趙雲忠勇可圈可點。

  • 4 # 破曉修羅

    劉備,然後長坂坡被俘,要求把阿斗送回劉備手上,作為代價,自己投降曹操,並且要求永不與劉備軍作戰。

    畢竟,長坂坡七進七出,才讓曹操意識到趙雲的實力,對吧。

  • 5 # 使用者李森

    趙雲原在袁紹轄下,因看袁紹無忠軍愛民之心,改投公孫瓚麾下。剛暫露頭角,自己能力還未充分展現的的時候,不幸的是公孫瓚就被袁紹打敗自殺身亡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是趙雲只能選擇投靠劉備,理由如下:

    第一,趙雲投劉備不是偶然的。

    公孫瓚推薦過劉備,劉備幫助過公孫瓚。當公孫瓚介紹趙雲時,劉備就有依依不捨之情,分別時趙雲對劉備說:原以為公孫瓚是個英雄,如今看來與袁紹並沒有兩樣!

    第二,當時趙雲可選擇投奔的人並不多。曹操雖然勢大卻挾天子以令諸侯,臭名遠揚。去投奔曹操豈不是助紂為虐,被人恥笑。孫堅是家族式企業不考慮之內。

    第三,投靠劉備是不二的選擇。

    劉備雖然當下個人勢力有限,但劉備為正統漢室宗親,他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發展潛力是很大的。況且劉備情深意重又有關羽、張飛兩個義弟相助,成大業是早晚的事,再說投靠劉備,一定能得到他的充分信任,豈不名正言順。

    所以在不具備單立門戶的條件下,趙雲投靠劉備是正確的選擇。

  • 6 # 太公門文化觀天下

    我替趙雲選擇曹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豪並起,各領風騷。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非有帝王之志者,選擇明主乃是人生最大幸事。所以有俗言: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亂世之間,選錯主人才是真的可怕之事。

    漢獻帝繼位,十八路諸侯中,堪稱英豪者寥寥。故曹操才與劉備惺惺相惜: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時袁紹正為統一冀州、幽州南征北戰,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江南霸主孫權,正在父兄的蔭護下,向張昭學習治國平天下的策論。當時的趙雲能投靠,建功立業者,也不過爾爾數人也。

    常山趙子龍,生於北方,成名於河北,到江南輔助孫權機率不高,因此不論江南創業了。能選擇的也就袁紹、曹操和劉備了。

    為什麼不能投靠袁紹?雖然袁紹四世三公,門生弟子遍天下。袁紹出手便取得當時經濟發展最好的北方數州,十八路諸侯反董卓的共主。但是天下大亂,需要武力征伐天下時,僅靠祖宗的基業是不夠的,打鐵海的自身硬啊。

    謀士提議袁紹迎取漢獻帝,以獲得正統政體,如曹操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時,袁紹不予採納,已顯得格局狹促。北方兩雄逐鹿中原,六十五公斤與九十公斤的要刀刀見血的來一張定巔峰之戰,曹操還是很猶豫的,要不要退避三舍,保持實力,以時間換生存。郭嘉在《十勝十敗》的疏表中的策論,既堅定了曹操決戰的信心,更是對袁紹全方位分析,擇要供大家欣賞:

    第一是“道勝”: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第二是“義勝”: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歷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歷史和現實,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於寬”,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御下;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並且務實計程車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飢餓,恤念之情形之於表,而對於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曹操對於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對於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袁紹惑於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的“進之以禮”,不正確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若他人可能寫不出如此深刻的奏表,唯郭奉孝可以。因為郭嘉先投靠袁紹,既不得重用,有如奏表剖析,難成大業,故轉投曹操,被曹操引入幕帳,如魚得水。郭嘉對袁、曹皆熟悉如手掌,故能深刻刻畫出兩人的優劣勝負。

    袁紹文不能用、或走如郭嘉、荀彧及許攸,或被殺如田豐、逢紀,武不能留,如高覽、張頜。這樣的主人,趙雲是遠遠不能投靠的。

    為什麼不贊同趙雲投靠劉備呢?

    先說說趙雲是怎樣的人吧。在另一篇文章裡,對趙雲有所描述,先引借過來:

    首先, 趙雲的武藝超群,渾身是膽。劉備第一次見到趙雲的時候驚歎道:呂布非常勇猛,但是卻不知道趙雲比呂布還厲害。長坂坡曹操重病圍困,讓殺了個七進七出,雖有阿斗羈絆,仍全身而退,關羽被困,不得不降曹(名義是投漢,不過掩耳盜鈴也)武功當不亞於關羽張飛。

    其次,趙雲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危難見真情,趙雲在劉備失落時追隨,南征北戰。又有兩次救少主劉禪之功,在論功封賞時,只是官拜“虎威將軍”,其地位遠不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甚至不用後進生魏延。魏延半途加入,卻也被封“鎮北將軍”之職,高了趙雲幾個等級。但是趙雲卻毫無微詞,依舊任勞任怨,忠心不改,氣節不依。

    最後,趙雲指揮才能出眾,才能卓越堪稱帥才。劉備給趙雲獨立領兵機會不多,才能難以脫囊而出。但是在諸葛亮一出岐山時,兵敗如山倒,即使以諸葛亮之才,坐鎮指揮,各路人馬均有重大損失。唯有趙雲部,有序而退,確保人馬建制齊全,軍需器材齊備。故盛得諸葛亮讚譽。須知,十個勝仗難為,卻也難不過一次敗軍止損。多少明主帥將,一敗則塗地,遂一蹶而不振。

    趙雲集大勇大智大忠大才與一身,然而遺憾的是在人才匱乏的蜀漢未能備受重用,未能封侯稱王、建立不朽功業,所以,遺憾趙雲早早依附了玄德,人才就此埋沒。

    為什麼支援趙雲投靠曹操呢?這與趙雲在劉備陣營未受重用可以對比相較:

    《三國演義》裡,關羽敗走麥城,命喪江東,劉備決意起兵血討江東,張飛更是全軍素裝,痛哭堂前。趙雲此時卻上諫盛怒之下的劉備:江東孫權,私仇也。曹操公仇也,不能因公廢私。趙雲的此番見解,足可與孔明、子敬相比肩。彰顯一個政治家的長遠見解。由此推知,若趙雲代關羽守荊州,定能左和江東,右戰曹操。待時局有變,用兵宛,洛,前出師表謀劃之大計實現,劉備定都中原,實屬可能。

    趙雲性格率直,忠心耿耿,其忠,但不愚忠,忠心耿耿,但有其個性。個性不張揚,但固守不失。

    遺憾的是,自劉備桃園三結義,開始打天下創業,趙雲因性格特徵沒進入劉備的核心圈。劉備感覺趙雲個性孤立,雖有千般萬種才能,總覺不是心上人。歷代君王往往要求愚忠勝過才能,有人才之能但須配奴才之身,用其手腳而揚棄頭腦。所以,劉備只是期宜趙雲之才能而嫌棄其性格耿介,最後還是做“棄子”。需要說明的是,這並不似趙雲性格孤傲,與人不群所致。而是劉備格調和胸襟所致,也與其才起不足,恐難駕馭才德兼備之人有關。即使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諸葛孔明,劉備託孤白帝城,一句“先生可待之”,不也透漏出劉備對尚有知識分子氣息的諸葛亮的不信任嗎?不也是劉備未將趙雲和諸葛亮如關羽張飛和法正之流,納入核心圈而產生的不信任嗎?

       即使《三國演義》的作者,如何懷著“擁劉反曹”的先入為主的觀點,“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是卓爾不群、千古雄才。雖然曹操逐禰衡、誅孔融,但對人才的渴望、尊重和善用是三國時期,甚至歷史上,胸襟寬廣無出其右。

    首先,打破西漢察舉孝廉被確定為選拔人才的科目,率先實行唯才是舉。招攬天下英豪。此令一出,風起雲湧,一時荀彧、程昱、郭嘉、劉燁、于禁、典韋等天下豪傑鹹集,奠定了一統北方的霸業基礎。

    其次,人才不問出處,但能我用,皆不惜招攬門下。張遼降自呂布、官渡收服高覽、張頜。最能顯現“宰肚裡能撐船”的是接納張繡和和賈詡。

    張繡初隨張濟征伐,張濟死後與劉表聯合,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曹操損失慘重,不僅麾下最勇猛的大將典韋戰死,自己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也死於亂軍之中。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繡到達後,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

    為證明趙雲選擇曹操是最正確的選擇,可以選擇一個參照物—張遼。

    張遼先聽令呂布,白門樓之戰,因關羽講情,歸順曹操。曹操委以重任,曾率眾獨守淮南,與三國時期吳國國君孫權決戰逍遙津。張遼以八百將士逆襲東吳的十萬吳軍,先後兩次大破東吳軍。

    戰役前期,張遼率領800將士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東吳猛將陳武被斬殺,孫權丟掉主帥麾旗,逃跑到山冢,東吳軍隊全都披靡潰敗、望風而退、聞風喪膽。

    戰役後期,張遼率領追兵,再次擊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孫權蹴馬趨津,跳過斷橋,才免於被活捉。

    此戰化解了合肥之圍,又稱逍遙津之戰,是三國時期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間仍然流傳著“遼來來(遼來々)”的俗語。

    以趙雲之才、之德、之能、隨曹操征戰,應該取得超過在劉備處的功德。惜乎,良將不遇明主,“長鋏歸來乎,置之櫝中”,千古常嘆,白袍將軍趙子龍也!

  • 7 # 青鑑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既然穿越了,成為了趙雲,還投奔這個投奔那個,太沒點出息了吧?

    比曹操、劉備、孫權多一千好幾百年的知識,熟知三國曆史走向的趙雲,可以說是文武全才,沒有理由去為他人效勞,為他人做嫁衣的,劉備、曹操、孫權都不在考慮範圍內,原因如下:

    1.劉備就是一個偽君子,表現上滿口的仁義道德,逢人就說自己是為了漢室復興,其實呢,就是一個為自己爭奪皇位毫無底線的騙子。這樣的人不能輔佐。況且從歷史上看,趙雲在劉備手下大多的時間處於保鏢的角色,根本沒得到重用。重活一次的趙雲不能接受這樣的人生再來一次。

    2.曹操這個人還是不錯的,能夠唯才是舉,但是他的後代不爭氣,被司馬懿的兒子奪了江山,晉朝的後面發生了八王之亂,很快衰弱下去,匈奴、鮮卑、羯族、氐族、羌族先後進入中原,史稱五胡亂華。這個歷史決不能讓它重演。曹操也被列入消滅的物件。

    3.江東的孫權胸無大志,只能守住父兄的基業。此人格局不太大,從他不給哥哥孫策尊號、不任命張昭為相、逼死陸遜等事件可以看出,此人心胸實在不怎麼樣。偏安一隅還行,統一天下,呵呵,想都沒想過。

    綜上所述,沒有人能夠配得上穿越後的趙雲,他應該用自己的知識發展力量,聚攏人才,然後找機會幹掉曹操、劉備、孫權,統一天下,橫掃外族,拓張領土,將外族一掃光,杜絕五胡亂華的苗頭。

    穿越主角不是都這麼幹的嗎?趙雲也可以做到的。

  • 8 # 黃小莊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既然穿越了,成為了趙雲,還投奔這個投奔那個,太沒點出息了吧?

    比曹操、劉備、孫權多一千好幾百年的知識,熟知三國曆史走向的趙雲,可以說是文武全才,沒有理由去為他人效勞,為他人做嫁衣的,劉備、曹操、孫權都不在考慮範圍內,原因如下:

    1.劉備就是一個偽君子。

    表現上滿口的仁義道德,逢人就說自己是為了漢室復興,其實呢,就是一個為自己爭奪皇位毫無底線的騙子。這樣的人不能輔佐。況且從歷史上看,趙雲在劉備手下大多的時間處於保鏢的角色,根本沒得到重用。重活一次的趙雲不能接受這樣的人生再來一次。

    2.曹操這個人還是不錯的,能夠唯才是舉,但是他的後代不爭氣。

    司馬懿的兒子奪了曹魏江山,晉朝的後面發生了八王之亂,很快衰弱下去,匈奴、鮮卑、羯族、氐族、羌族先後進入中原,史稱五胡亂華。這段歷史決不能讓它重演。曹操也被列入消滅的物件。

    3.江東的孫權胸無大志,只能守住父兄的基業

    此人格局不太大,從他不給哥哥孫策尊號、不任命張昭為相、逼死陸遜等事件可以看出,此人心胸實在不怎麼樣。偏安一隅還行,統一天下,呵呵,想都沒想過。

    綜上所述,沒有人能夠配得上穿越後的趙雲,他應該用自己的知識發展力量,聚攏人才,然後找機會幹掉曹操、劉備、孫權,統一天下,橫掃外族,拓張領土,將外族一掃光,杜絕五胡亂華的苗頭。

  • 9 # 龍澤大師

    如果穿越到三國演義裡面的趙雲身上,我還是會選擇投靠劉備。

    其實,我小時候就喜歡聽袁闊成演播的《三國演義》評書。對裡面的人物,我的偶象第一是諸葛亮,第二便是趙雲了,雖然我手無縛雞之力。

    現在我穿越成了趙雲,好幸福的一件事情啊。我忠義正直、英勇無敵,在天下的英豪當中,我認為曹操陰險狡詐,他完全是一個小人得志者,靠挾持君王把持朝綱,這樣的人根本不可靠,是一個可以共患難而不能同富貴的小人。我和他的氣場、性格、人生觀都不一樣,無法共事,若投靠他的話,我早晚必受其殘害,我也不想因為投靠他而成為一個助紂為虐的奸臣且留下千古罵名。

    至於袁紹,完全是一個紈絝子弟,眼空四海、目中無人,且心胸狹隘、無容人之量,此人難成大事。我要投靠和輔佐的必須是人中之龍的名主,知人善任、寬厚仁德。

    江東的孫權,依靠長上的福廕登基,偏安於江東一隅,其任人唯親、胸懷也不夠寬廣且非正統,也非我所願。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將保名主,俊鳥登高枝。”觀天下的英豪之中,唯劉備劉玄德乃仁德君子,胸懷大志,以復興漢室為己任,雖歷萬千兇險挫折而不氣餒,實乃真龍天子所歸也。通過幾次謀面相處,玄德公待人謙和、說話眉羽間透出英雄之氣,自然流露出一種懾服他人的威嚴和令人親近的和藹。另外,他雙手過膝、雙耳垂肩,實乃非“池中物”也,乃仁德天子之相。加上他的好名聲撒播四海,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童叟皆知,身邊有蓋世英豪關羽、張飛,後又有天下賢才諸葛亮輔佐。從他身邊人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劉備此人非常不簡單。若能投靠他打天下,則我此生夙願足矣。“士為知己者死”,玄德公不嫌棄我出身低微,也不因為有關羽和張飛的存在而輕視我,一直將我視為“四弟”,得遇此等名主,此生無悔也。

    總之,劉備的品行、威望和匡扶漢室的遠大理想,促使我趙雲會選擇投靠他。

  • 10 # 小天心語

    如果穿越到三國演義裡面的趙雲身上,當然是自己當主公了。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主公的穿越者,不是好穿越者。

    為什麼不選劉備、曹操、孫權呢?

    劉備志大而才疏,在沒遇到諸葛亮之前。戎馬半生四處流浪,寄人籬下,連個容身之所都沒有。劉備也曾經擁有過一塊根據地徐州,可惜的是沒有本事經營好被呂布給奪了。劉備最大的資本,也就是有個漢室宗親的身份。諸葛亮看重劉備的也是這點,還有就是劉備本事不大,諸葛亮投靠劉備能大展其才華。

    所以我不會投靠劉備,沒有前途。

    曹操太過薄情寡義,自負自大。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離洛陽。在逃亡的路上為陳宮所救,兩人逃到了呂伯奢家。只因曹操的多凝,誤殺了呂伯奢家人。呂伯奢買酒回來,也被曹操一不做二不休給殺割了。曹操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這樣自私自利、薄情寡義的話,可見其為人。因此陳宮不願投靠曹操。曹操赤壁之敗的根本原因是自負自大。曹操得到荊州後,謀士賈詡建議:“先不去攻打孫權,先穩固消化新降的荊州各郡。等訓練好水師再去攻孫權。”可是曹操並沒有聽從,導致最後的失敗。

    所以我不會投靠曹操。

    孫權守城有餘,進取不足。三國後期,曹操只派了大將張遼駐守合肥,便讓孫權不能寸進。可見孫權的才能有限。

    所以我不會投靠孫權。

    如果穿越到三國演義裡面的趙雲身上,我會自己當主公。成敗與否,自己拼一把,才不遺憾穿越一回,哈哈哈。

  • 11 # 孤小竹情感故事

    大家好,我是寫網文的小鬍子。

    如果穿越到三國成為趙雲,客觀來說我會選擇誰當主公?

    我們先從趙雲的出仕時間來分析。有關趙雲的文獻記載是公元191年投靠公孫瓚。那麼權且將就穿越時間定在此時。然後我們再結合地理因素,綜合考慮下當時有哪些諸侯可以投靠。我們從東往西來看。

    首先,不得不提一個被歷史埋沒的重要人物,遼東太守公孫度。實際上魏蜀吳三足鼎立時,遼東尚有公孫度集團割據。所以準確的說是四國演義。公孫度是董卓任命的。在三國演義中籍籍無名,但是此人很有手腕。上任伊始公孫度便大力整頓吏治,搞得襄平大戶豪族殺的殺逃的逃。

    內部矛盾平息後,野心勃勃的公孫度利用中原諸侯紛爭無暇東顧之際,開始了向外擴張的道路。東征扶余,濊貊 開疆擴土。然後南渡渤海灣將觸手伸到蓬萊半島, 盛極一時。

    但公孫度不懂體恤百姓。而且遼東道路阻塞,地廣人稀,兵力有限。難以同中原持久抗衡。因此我不會選公孫度。

    其次,再看看已經竊取幽州的公孫瓚。公孫瓚在當時來看實力雄厚的大諸侯。麾下白馬義從更是殺得胡人避而遠之。在北方名聲非常響亮。

    但公孫瓚是典型的門閥。他骨子裡看不起寒門。因而像趙雲田豫這樣的將才始終得不到重用。而且公孫瓚任人唯親賞罰不明。窮兵黷武不善權謀。因此我不選公孫瓚。

    再有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紹袁紹為人外寬內忌任人唯親。多疑無斷賞罰不公。更何況當時陣營武將諸如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趙雲這種寒門角色毫無發展空間。因此不選袁紹。

    冀州範圍內還有黑山賊張燕集團。穿越了也得留個好名聲。落草為寇還是算了。 至於劉備集團,191年劉備還在公孫瓚手底下打工呢,不成氣候。曹操雖然是不不錯的選擇,但是離冀州太遠。其實我之所以留在冀州是要等甄宓,哈哈。

    綜上所述,既然沒有可選的主公,索性自立門戶,闖出一片自己的天下,豈不快哉!

  • 12 # 分享國漫的新仔

    我會選劉備。

    首先說一下吳國孫權,因為孫權手下強將相對較少,實力較弱,趙雲個人實力強,在弱的團隊中更能發揮作用,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團隊都有好的發展。但是,吳國地屬偏南,水域較多,水戰較多,趙雲實力發揮受影響,而且還會水土不服。

    再說魏國曹操,一代梟雄,實力太強,手下強兵強將太多,難出頭,有可能一輩子只能是小將。

    最後說一下蜀國劉備,根正苗紅,皇親國戚,名聲好,手下強將不多,趙雲只要表現好就能出頭,趙雲重義氣,劉備也重義氣,興趣愛好相同,相輔相成,沒有什麼缺點。

    因此,劉備才是最佳選擇。

    不過萬事講究緣分,第一次碰見了就是劉備,一眼定終身。

  • 13 # 韓蕭之

    這是一個假設題,是穿越到《三國演義》裡的趙雲,而不是真實歷史上的趙雲,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以第一口吻來表述一下“趙雲”如何選主公?

    “大家好,我是趙雲,來自常山,文武雙全。

    第一任主公是袁紹,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袁紹這傢伙華而不實,並且根本不知道我的需求是什麼,每次都是大用顏良文丑,而且還不能聽取正確建議,我很失望地離開了袁紹。

    第二任主公是公孫瓚,離開袁紹後,我又投奔了公孫瓚,相處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也是一個不懂用人的傢伙,他多次遇到危險,都是我救了他,居然還是不重用我,他的老同學劉備,我感覺挺不錯的。

    第三任主公是劉備,他對我很好,經常噓寒問暖,慢慢地我發現,關羽、張飛和他的關係太鐵了,我根本撼動不了,他還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這下我的地位又下降了,連關張二人都吃諸葛亮的‘醋’,更何況我呢?我想要的是給我兵、給我權,獨立自主的地去指揮作戰。我發現劉備這點不足,我多次要求獨自帶領軍隊作戰,他不允許。

    第五任主公是曹操,我懷著忐忑心情來到許昌,曹操一聽說我來了,馬上率領文武百官親自迎接,這一刻我感受到曹操的熱情,回到許昌城,曹操熱情款待了我,並讓我總領南部軍隊,準備對荊州動手,這時候的我心裡很矛盾。劉備曾經是我的主公,我和關張兩人關係也不錯,如今成了對立面。不過各為其主,我必須做出抉擇,當然我也很激動,畢竟是我第一次全權帶領20萬部隊,進攻荊州,我終於可以獨立掌握軍權了,經過我的調遣有度,劉表病死,小兒子劉琮成為新的荊州之主,這小子很軟弱,竟然不戰而降。曹操非常高興,而且非常信任我……

    這次我跟定了曹操,回顧了我的下半生,大敗劉備,大勝孫權,打敗馬超,這些功績都是曹操全權脫手與我的結果,使我的才能發揮到極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斤米浸泡後能包多少個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