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證據哥
-
2 # 惡臭直男
說實話,我看《少年的你》是因為導演曾國祥,我相信他的作品值得看,那怕是一部青春片,但是看完以後我發現我錯了,這不僅僅是一部青春疼痛片,而是一部社會疼痛片。
一部好電影,一部探討社會疼痛的好電影,不僅值得青少年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去思考,更值得每一成年人去去看去思考,無論你是老師、家長、法律工作者,都值得去看去思考,而最應該去看的,就是父母。因為校園暴力不僅僅和學院相關,更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或者說校園暴力其實是家庭暴力的外延,每一個學生其實都無法置身事外,只不過是遠近多少的問題,這在兩個主要施暴者身上(魏萊和羅婷)體現的特別明顯。
先說魏萊 。看完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魏萊這個角色。
受到魏萊和羅婷、徐渺校園暴力的胡小蝶跳樓後,因為涉及校園暴力,警官鄭易去魏萊家調查情況時,有幾個很特寫鏡頭掃過魏萊獲得的各種獎盃,這表達了一直可怕:魏萊在不少人眼裡是個優秀的孩子。再加上魏萊母親對女兒的認可,在魏萊身上有了一種可笑又可怕的撕裂。其實很多家長並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些對孩子的認可並不只是出於袒護,而是她們真的不了解。
魏萊家境優越,父母看上去都很體面,但是從很多細節看,她的家庭很擰巴,和父親關係很不好,父親是個冷漠的人(復讀後父親和她半年沒說話),母親則是一個看上去不錯但其實一直依賴父親的,不懂家庭教育的庸俗女人。其實魏萊是一直在承受家庭的冷暴力,魏萊的家庭看上去挺好但是並不比陳念好多少,父母對魏萊並不是真正關心她,而只是為了面子(之所以魏萊復讀後半年和她不說話就是覺得丟人了),在她失蹤後一個禮拜居然沒找她,還是警方通知的。在看到她屍體後,父母並沒有表現過多傷痛,反而是一臉的冷漠。魏萊並沒有感受到優渥家庭的愛和溫暖,她自己也只是扮演一個乖乖女而已,其實已經變為一個自私、冷酷、善於說謊、充滿暴力的人。
再說羅婷。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
羅婷則遭受父親的熱暴力,當學校通知羅婷涉嫌校園暴力致人跳樓要她退學時,她父親當著班主任和學生的面把羅婷暴揍了一頓,可見平時也沒少揍她,從小就培養了暴力的種子,所以在欺凌胡小蝶和陳念(周冬雨)時她也最賣力,其實是在發洩父親對她的暴力,將來,她也必然是個家暴孩子的好手,一定的。
三個欺凌別人的女生,都有著不幸的原生家庭,且一脈相承。被父親暴揍的羅婷喜歡用暴力,父母懦弱的(跪下求班主任的)徐渺性格也懦弱,關鍵時刻放了陳念一馬,最終淪為被欺凌者,而魏萊長大會一定會成為她媽媽那樣冷漠又庸俗的人。這才是校園暴力產生的真正原因又得不到家長正視的根本原因。
小山(易烊千璽)也是從小被父母遺棄,才變成了一個靠暴力收債,倒賣手機配件的小混混。反觀陳念,雖然是單親家庭,母親靠賣假冒偽劣面膜供她上最好的復讀班,但母是真正愛她的,她也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所以最終她儘管沒能去讀大學,還坐了四年牢,但事情並沒有變得更壞,而是一步步好起來了。
電影中鄭易說,這個世界沒有一門課教我們怎麼長大。其實是有的,那就是父母和家庭的溫柔相待和真心關愛,只是很多父母把這本書給撕了點爐子了,缺少了這本書,很多人在長大中走了太多彎路,迷失在茫茫人生中。一個充滿溫暖的家庭,一對充滿愛的父母,才是個人成長的核心動力,我希望每一個家長都應該至少看一遍《少年的你》。
-
3 # 影音經典1987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總有人仰望星空。”中國產爆款《少年的你》票房破6億了。
遲到了3個多月,忽然上檔,忽然就火了。這是一部看著疼痛而又敏感的青春片。
在我看來,與其說是青春片,不如說是拍給父母們看的“家庭教育警示片”。
從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到周冬雨飾演的陳念,再到新人周也飾演的魏萊,他們每個少年,都有著逃不脫的青春之殤。
如若不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如若不是父母對他們的“拋棄”,這“殤”,一定不會來得那麼殘忍,那麼血淋淋。
01
小北:我就是個棄兒,從沒人問我疼不疼
毫無疑問,易烊千璽這次真的“爆”了。
出乎我意料,那個柔柔弱弱的“唱跳小男孩”,竟然在《少年的你》裡秒變“社會小混混”,毀容式的演技,幾乎讓我忘了他是易烊千璽。
嗯,沒錯,他分明就是角色本身,就是那個名叫“小北”的不良少年。
眼裡,全是孤獨與倔強;臉上,寫滿失落與滄桑。
他覺得,人活著,要麼就是被人欺負,要麼就是欺負別人。哪怕被揍得遍體鱗傷,也要保住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態。
當他遇見了被同學欺凌的陳念,他忽然變得柔軟,可愛一些了。畢竟,她是第一個問他“疼不疼”的人。
這對於一個從來沒人關心的人來說,顯然是一種溫暖,也是一種感動。
他們都是這個殘酷世界裡的一道裂痕。而相遇後,他們成為了彼此的一道光,照亮了眼前的一切。
於是,小北決定,把陳念接過來一起住,他要寸步不離地保護她,讓她不再遭受“校園霸凌”的傷害。
以他這種經常被送進派出所的“混混”身份,又不好明目張膽地貼身守護,只得帶著帽子偽裝,默默地跟在陳念身後十米以外的地方。
但陳念還是不理解,小北明明是個好人,為什麼要活成“社會棄兒”的模樣?
直到有一次,小北又是一身傷疤回來,他把簾子拉起來,自己給自己塗藥。陳念透過簾縫,看著那受傷的背影,她心裡一陣疼。
那夜,他們躺在了同一張床上,保持一定距離,很單純那種。
小北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陳念。小時候,先是爸爸棄他們母子而去,後來媽媽嫌棄他是拖油瓶也離開了他。
逼不得已,從13歲開始,一個人出來,面對世界的黑與白,好與壞。
此刻,陳念終於明白,小北是如何跌跌撞撞走到現在的了。
爹不要,娘不理,這跟“孤兒”沒什麼區別,怎麼過,都是一個“苦”字。
我似乎可以從鏡頭下感受得到,小北這個角色,所有的痛處和無奈。
小小年紀的易烊千璽,真是把它拿捏到恰到好處,詮釋得入眼,入腦,又入心。
就像他看到陳唸的書本里記著一句這樣的話“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總有人仰望星空”,當時他其實是掙扎且自卑的。
因為,他就是生活在陰溝裡,他別無選擇,他也看不見星空。
他身上的傷有多重,他所處的陰溝就有多黑。
這深不見底的黑,是現實殘酷造就的結果,也是父母缺席種下的種子。
我無比心疼刀槍不入的小北,就像無比心疼被霸凌的陳念一樣。
02
陳念:我媽自顧不暇,我只能靠自己
影片裡,周冬雨也獻上了“影后級”的表演。
她與易烊千璽一樣,讓人看不出“演”的痕跡,已然與角色渾然一體。
27歲的她,根本就是18歲的女高中生陳念,就是那個倒在血泊裡的校園霸凌受害者。
對於一個家境貧寒、自尊心極強的孩子來說,考大學是她唯一的出口,也是她最大的願景。
因為,她沒辦法啊。沒有爸爸的呵護,媽媽又不務正業,倒賣假面膜欠了一屁股的債,連自己顧不上,更別說顧著女兒了。
可以說,陳唸的人設,也像是一個被父母丟棄,沒人疼、沒人管的“棄兒”。
她無人可依,只能靠自己,為了安心學習備戰高考,她拒絕與外界交流,也不想交任何朋友。
影片的開頭,那個因不堪校園霸凌而跳樓自殺的女孩胡小蝶,其實死前是想向陳念求救的,她渴望陳念能站在她這邊,做她的朋友。但陳念並未放在心上。
正因如此,以魏萊為首的同學們,直接把下一個霸凌物件瞄準了她。
座椅上被潑墨,樓梯口被摔,回家路上被圍追堵截,甚至拍裸視訊…
這一切都像極了之前胡小蝶的遭遇。她感到恐慌,但她絕不能複製“胡小蝶”的悲劇。
她躲進黑暗裡,給在外躲債的母親打電話,其實她多想告訴母親自己所受的傷害,她多渴望背後有家人為她撐腰,給她力量。
但她說不出口。電話那頭,母親自己的情況也很艱難,她又怎麼忍心給母親平添麻煩?
被逼著長大的孩子,只能獨自承擔所有。她忍住哭聲,反倒寬慰起母親來:
媽,您放心,等我考去北京了,您就來我校門口開個小賣部,我帶同學去消費,咱們一起賺學校的錢。
這話,把她的母親給樂得。而她呢,只剩下一個人暗自流淚。
試想,如果她有爸爸保護她,如果她的媽媽能給她多一點關愛,給她足夠的安全感,她也不至於受了欺負還無處可訴,或者根本不會落到被欺凌的境地。
所幸,她認識了小北。這個很會“打架”的男孩,從此成了她的“保護傘”。命運相似卻又殊途的兩人,變成了彼此成長道路上的“救命稻草”。
在小北的庇護下,陳念活得越來越剛,她相信任何事情就抵擋不了她考名牌大學的步伐,與其“等死”,不如奮起反擊。
誰知,在一次與魏萊的對談中,她徹底被魏萊的尖酸刻薄給激怒了,一失手,將對方推下了樓梯。把自己和小北推入了“犯罪”的深淵。
諷刺的是,考了632分的陳念,當年卻沒能如願進入大學。
有時候,你拼命想望向星空,星空下卻已沒了你的身影。
03
魏萊:我不怕警察,我媽會保護我
其實,被父母“拋棄”的孩子,何止是小北和陳念。
魏萊也是如此,每一個參與霸凌的同學更是如此。
只不過,被拋棄的方式不同罷了。
從電影展現的人物關係可見,主導霸凌事件的魏萊,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性格飛揚跋扈,但迫於父母壓力,必須復讀考個好大學。
其中,有一個場景,我印象特別深刻。
陳念受不了魏萊的欺凌,去警局報案了,指控魏萊等人就是直接導致胡小蝶自殺的罪魁禍首。
在警察面前,魏萊依然理直氣壯,鎮定自若。後來,警方請來了魏萊的媽媽了解情況。
沒想到,媽媽的姿態更高,她心安理得地包庇著女兒,強調魏萊是個懂事的孩子,在學校經常吃虧,不可能犯事;一定是自殺的那個孩子家庭教育不行,太玻璃心!
此間,魏萊則在一旁竊喜。她當然知道,媽媽那麼“愛”她,肯定會“保護她”呀。
那種“幹了壞事還得逞”的表情,不就是被家長縱容出來的嗎?
而魏萊的爸爸呢,也沒有扮演好為人父的角色,更是因為她上一年高考成績不理想,對她採取了長達一年的冷暴力,不聞不問也不管。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孩子怎麼可能正常成長?
連父母的心理都扭曲了,孩子的心理又怎麼會健康?
因此,看上去各方面都佔上風的魏萊,其實內心裡很痛苦,她找不到人生的出口,只得把壓抑和苦悶施加於人。
她目中無人,她胡作非為,她帶領另外兩個女生,無所不用其極地欺凌弱小,甚至把同學逼到自殺身亡。
更可悲的是,最後,她也把自己的生命作沒了。
一個原本應該擁有美好未來的高考生,卻再也沒機會看得見未來了。
這是魏萊個人的悲劇,也是父母教育失敗的悲劇。
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只養不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最深的罪過。
這跟“拋棄了他”沒什麼兩樣。不是嗎?
少年的你,原本都有一張Sunny,明朗,乾淨的臉。
一如小北,一如陳念,一如魏萊…
可不負責的父母,不友好的社會,不安分的世道,卻一點點撕毀了少年的臉,讓他們活成了昏暗,無助,猙獰的模樣。
還好,電影末了,讓人預見了希望,照見了Sunny。
易烊千璽和周冬雨,在結尾處,再一次演技炸裂。他們隔著玻璃對視而笑,眼淚不自覺地打轉,一瞬間學會了放下,也懂得了了承擔。
倆人,分別帶著“小北”和“陳念”,逃離命運的陰溝,勇敢地抬起頭,仰望那片星空。
講真,電影反映了太多社會側切面。
但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家庭教育的困境。
原生家庭,真的可以成就一個孩子,
也可以摧毀一個孩子。
所以,我更希望為人父母的家長們,
去認真看看和消化這部電影。
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倔強的“小北”,
也別讓你的孩子活成孤獨的“陳念”,
更別讓你的孩子淪為暴戾的“魏萊”。
惟願,每一個少年,都能被溫柔善待!
-
4 # 一顆星豆
我看過《少年的你》,被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表演深深感動。褪下青春偶像的包袱,兩個年輕的演員成功地詮釋了處在風暴之中的青春期孩子如何艱難地向著Sunny的方向掙扎。
作為父母的我覺得,這部電影,建議為人父母都去看看,跟著劇中人物的情緒起伏,試著去理解孩子們的情緒,理解孩子的處境,理解他們的掙扎和不安。不要讓孩子活成一座孤島,遇到事情只能自己默默地一個人扛。
回覆列表
正在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話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現實生活中,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當我們遭受欺凌時,解決的方案無外乎,同學之間調解、忍讓、報復,出動家長、上報學校處理甚至嚴重者訴諸司法。
這是校園與社會系統執行的漏洞,是當事者不同的內心世界與吶喊,是人性的陰暗,是校園與社會共同的傷痛。結尾處,影片展映出了近年來政府和司法部門出臺的針對校園欺凌現象的各種法案、條例,無疑是在呼籲,社會要重視校園霸凌現象,並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
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其嚴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一方面校園欺凌的法律規範空白,導致懲處機制缺乏震懾力;另一方面預防、干預、救濟機制不到位,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現實中,有的家長要麼過於嚴苛、要麼過於放任;有的學校過度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價值觀引導;有的老師把欺凌行為視作孩子間“過分的玩笑”,重視不夠;還有不少影視作品和網路平臺充斥著暴力因素,這些都是校園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
因此,既要通過教育引導把“踐踏、侮辱他人的紅線不可逾越,否則必付出代價”的觀念種子種在孩子心底,也要家長、學校、政府、社會形成合力,除錯好種子成長的環境、剔除可能存在的風險,讓更多的Sunny雨露滋潤孩子的心靈。對教職員工、學生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培訓和教育;配合有關部門,根據欺凌行為性質和嚴重程度,依法對實施欺凌行為的未成年學生予以教育、矯治或者處罰等一系列措施明確了學校和家庭等各方的責任,讓處理校園欺凌案件有法可依,將為防治校園欺凌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