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寫紅塵作夢語
-
2 # 週六六
我們先來搞懂兩個問題。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場戰爭故事,裡面牽涉到了很多勾心鬥角的事情,但是並沒有寄託什麼道理,所以不算是寓言,說是成語比較貼切。
-
3 # 山河先生看手相
是歷史故事成語草船借箭
戰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
4 # niushu生活視角
草船借箭是歷史事件,是真實存在的生動有趣的故事。而寓言只是神話傳說或虛構的故事,所以它不是寓言故事。草船借箭的歷史故事簡介如下:
在三國時期,曹操率領大軍想要征服東吳,於是孫權和劉備聯合起來對抗曹操。孫權的手下有位大將名叫周瑜,他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智謀,便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製造出十萬支弓箭,誰知諸葛亮說只要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
諸葛亮向前來監視的魯肅要了20只、30個軍士以及一千多個草把子,魯肅答應了,但是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有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才請魯肅一起去船上。這天大霧瀰漫,很難見人,到曹軍水寨的時候,諸葛亮讓船一字排開,命士兵擊鼓吶喊,曹操看見霧氣濃重,怕中埋伏,便命令弓箭手往船上射箭。
直到太陽快要出來,霧要消散的時候,諸葛亮才命令船往回開,這時船上的草把子上插滿了劍,20只船,總共超過了十萬只。魯肅將借箭的過程告訴了周瑜,周瑜自愧弗如。
-
5 # 文化小粉
“草船借箭”既是成語也是典故。這個典故讓我們感嘆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同時,殊不知,故事的背後卻危機重重!下面我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草船借箭”出處和含義
【草船借箭】,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
赤壁之戰前夕,為了攻打曹軍,周瑜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趕製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表示只需三天。立下軍令狀後,諸葛亮向魯肅借來二十隻裹著青布和捆著草把的船。前兩天裡諸葛亮十分悠閒,沒有任何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裡,諸葛亮見江面大霧,便邀請魯肅一起去曹營取箭。在船隊接近曹操的水寨時,諸葛亮讓士兵將船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並讓士卒擂鼓吶喊,製造出進兵攻擊的聲勢。由於看不清江面情況,曹操便下令士兵朝江面射箭。箭紛紛射在了草把和青布之上,等到船的兩面都插滿箭後,諸葛亮便下令回營。
二、“草船借箭”背後危機重重從故事中我們瞭解到周瑜對諸葛亮是嫉賢妒能,想方設法要除掉諸葛亮,所以“草船借箭”的背後是一個大陰謀,可謂殺機重重!
1、諸葛亮限期三天造箭十萬,並且立下軍令狀,我們說,按照常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況且周瑜暗自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時間短,材料不齊,造箭任務肯定完不成。如果完不成任務,諸葛亮只能被任意處罰。這是危機一。
2、諸葛亮草船借箭,面對曹操的百萬大軍(據說是83萬),如果曹操沒有射箭,而是採取的其他進攻方式,那麼結果可想而知;即使曹操射箭,如果射的是火箭
-
6 # 民工愛歷史三國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故事,赤壁之戰前期孫劉聯軍缺少箭支,因為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一山不容二虎周瑜想陷害諸葛亮。
第三天突然起了大霧,在船上面紮了很多草人,帶著隨從士兵和魯肅順江而下,奔向江北的曹營方向,在船裡和魯肅喝酒談心,讓魯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諸葛亮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離曹營附近不遠的地方讓士兵打鼓鳴鑼,造成來攻營的氣勢,霧大看不清楚曹操只能下令放箭,萬箭齊發向下雨一樣射向諸葛亮船上的草人,諸葛亮讓士兵調一下方向讓另一半草人收箭,
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也可以說成語故事,《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描寫的諸葛亮聰明機智識天文懂氣象!形容周瑜心胸狹窄鼠肚心腸弄巧成拙。成就了諸葛亮!
-
7 # 掌沃青島
草船借箭即是成語也是典故,它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魯肅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到了十萬餘支箭。
-
8 # 魚兒有話
既是成語也是寓言故事,許多成語都是如此。
比如鑿壁偷光,聞雞起舞,狐假虎威之類的成語,其都是基於一定的故事背景的。
-
9 # 還文樓主
草船借箭起源於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曹操“百萬”大軍屯兵赤壁,孫劉聯合抗曹,東吳大都督周瑜發現諸葛亮才智過人,才能出眾,擔心此人以後成江東大患,設計害他,周瑜問孔明水面作戰,哪種兵器最好,孔明說弓箭。周瑜令孔明十天造十萬支箭,孔明說三天就可以造好,並立下軍令狀。周瑜令造箭兵士偷懶怠工,讓孔明完成不了任務,孔明利用曹操的多疑,在濃霧天氣下,跟魯肅借來二十條船,三十個士兵,一千多個草把子,迷惑曹軍放箭,孔明因此完成十萬支箭的任務。
草船借箭不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中國曆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具備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
草船借箭是成語。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根據《中華成語大詞典》
草船借箭是指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示例】:他很佩服諸葛亮的~的計謀。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借他人的力量
草船借箭不是寓言故事,而是成語。
回覆列表
其實草船借箭是有實體故事的,只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不併不是《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而是三國當中的孫權。
孫權並非有意草船借箭。孫權並非有意草船借箭,而是巡視敵情。事件發生在建安18年,當時的曹操和孫權正式對戰時期,孫權為了檢視敵情自坐船前去曹營巡視。然後被曹營的人發覺孫權,為了保護好曹營的艦船和害怕被偷襲,曹營當中的將士們便往孫權的船上射箭。因為孫權船隻的其中一面被射中了很多箭,船身的支撐點有點失衡,所以船開始有點傾斜。孫權便命人掉個頭接著讓曹營的人射箭,然後將船隻的重量點平衡過來以防止船隻失衡而無法執行。
《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三國演義》當中的草船借箭只是羅貫中為了讓諸葛亮的戲份更加的精彩,所以羅貫中將孫權的故事加以藝術化的絢爛架空在了諸葛亮的身上,使得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成了幾乎無所不能的全能型人才。雖然說諸葛亮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滿腹經綸的才子,但是也並非像三國演義那般的傳奇。
結語:《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突出了諸葛亮的才氣出眾,也讓我們感嘆到羅貫中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在藝術的再加工下,諸葛亮似乎成了知曉天時地利人和的奇才。但就是這樣的奇才,在現實中也是三國蜀漢當中一個功不可沒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