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說123

    首先要糾正你的一個錯誤,是張文宏醫生,而不是張宏文醫生。

    其次張文宏醫生的意思是在疫情期間,人體需要多補充一些蛋白質。為什麼呢?簡單的說,因為抵抗病毒的抗體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是抗原(病毒)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的,而製造抗體(蛋白質)的原材料是氨基酸。

    氨基酸從哪裡來?

    一是透過氨基轉化作用在人和動物體內合成氨基酸,如丙氮酸、甘氨酸等。

    二是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細胞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得,這樣的氨基酸總共有八種: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甲硫氨酸、纈氨酸。

    食物中只有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最終分解產物是氨基酸。大米能為人體提供多少蛋白質呢?咱們來看看大米的成分: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質7%—8%,脂肪1.3%—1. 8%,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穀蛋白,其次是米膠蛋白和球蛋白。

    明白了吧,大米能為人體提供的蛋白質是有限的。所以張文宏醫生才建議早餐不要喝粥,要補充高營養、高蛋白的食物。雞蛋、瘦肉、牛奶、魚肉等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可以作為早餐的參考,而不僅僅是喝白粥、吃鹹菜。

  • 2 # 油膩的中年大叔2

    我覺得有些東西不要過於吹毛求疵,像什麼不要喝粥啦,強制分餐制啦,建議三年產假什麼的看著好像很有道理,其實都是跟社會常識嚴重脫鉤的!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當真。

  • 3 # 楊易生活

    渴了,喝水。餓了,吃飯。冷了穿衣。熱了,脫衣。這是自然規律,人要按照自然規律生活總才不會出錯。至於吃什麼?要根據人體的自我需求,而不是強迫這這那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好多嬰幼兒沒有用過(也沒有見過)奶粉,你可以問問他們是怎麼長大的?好多是吃著米糊糊,麵糊糊長大的。按照現在很多營養學專家的話,那裡面有什麼營養?!現在60歲,70歲,還有80歲的老人你可以問問,他們小時候吃的是什麼?紅軍在長征的路上吃的又是什麼?紅米飯,南瓜粥是不是奢侈?

    現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點好的也不為過,但也不要出么蛾子,什麼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要我說就是吃飽了撐得!胡咧咧,不然讓他去非洲的某些地方去待半年試試?!回來,你再問他,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

  • 4 # 胡楊315com

    個人言論,只要不牽涉到政權穩定,不反社會的,都沒有什麼吹毛求疵的。別人說的話對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養生之道,適者就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5 # 李瑛醫生

    先不說誰建議的。我們只說營養成分。

    粥是怎麼做的?粥裡面基本上就是大米,加點水熬一下,那麼它裡面的主要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水。如果是糙米還好,還有膳食纖維,但是,如果是精米,膳食纖維都很少了,只有碳水化合物和水。

    從減輕胃腸道負擔,易於消化的角度,粥無疑是挺好的,對胃腸道的負擔比較少,所以有消化不良的,胃病的,喝點粥也無可厚非,不會引起胃疼痛啊,消化不良啊!不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但是你要說裡邊的營養成分,那真的就是非常非常低的。

    中國營養協會認證的十大優質蛋白,排順序的話。

    綜合蛋白質含量和氨基酸評分兩方面的資料,專家組列出了排在前十名的“優質蛋白質十佳食物”,希望對人們日常進行優質蛋白質的補充有幫助。

    雞蛋

    蛋白質含量13%,雞蛋中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是最好的。雞蛋還含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比如鈣鐵鋅硒等,是最好的,最經濟實惠的食品。每天至少一個,蛋白,蛋黃都要吃

    牛奶

    蛋白質含量3%。別看它單位含量不高,但是,喝的量大,隨便一杯牛奶都是250毫升,並且牛奶當中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是非常接近人體的,非常容易吸收。每天喝1到2杯牛奶,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但是每天吃兩塊牛排還是很難的。

    牛奶當中除了含有蛋白質之外,還有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鈣鐵鋅硒營養都比較均衡,比較均衡,比較容易吸收。建議每天喝1到2杯。

    魚肉

    蛋白質含量約為15%-22%,魚類富含蛋白質、脂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賴氨酸,屬於優質蛋白質。 雖然魚肉含有的蛋白質比較高,但是每天吃魚也挺難受的,推薦每天吃40到75克。大概兩三口就差不多了

    蝦肉

    蛋白質含量約為16%-23%,和魚肉差不多。富含的維生素、鈣、磷脂等,對小兒、孕婦尤有很好的營養補充作用。

    但是每天都吃蝦啊,不是每個家庭,能夠做得到的,可以特殊人群在特殊時期吃一下

    牛羊和豬肉,俗稱紅肉

    蛋白質一般在20%以上,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接近,且比例均衡,人體吸收利用高。建議每天攝入畜禽肉類總共40-75克。

  • 6 # 遠方致賢

    牛奶裡的抗生素殘留也很嚴重,精米粥熬得越爛升糖速度越快,對糖尿病人不利。牛奶的宣傳也跟經濟利益有關,就如同現在家家必備的破壁機,研磨越細,升糖指數越高,吃過於精細的食物對腸胃的健康不利,所以商業利益驅使,很多健康宣傳都是利益驅動。是否喝牛奶看看美國的研究就可以了,而不是商業宣傳。現在科學研究已經確定的只有前列腺癌與喝牛奶有關。

  • 7 # 被寫作耽誤的營養師

    關於張文宏醫生的建議,前段時間還引起了一系列熱議,個人認為,其主要目的只是為了提醒我們蛋白質對於免疫力的重要性,喝與不喝,不是關鍵,整體飲食均衡合理,蛋白質充足,免疫力強才是重點。

    回到題目,那麼大米中真的沒有蛋白質嗎?

    實際上,從大米的營養成分來說,它是含有蛋白質的,只是蛋白質含量較低,大概在6—7%左右,且蛋白質組成中缺乏必須氨基酸—賴氨酸,蛋白質的質量不高,人體對其吸收利用率也相對低一些。

    同時,我們還不能忽略一個問題:大米粥因為加入了大量的水,其組成並不完全是大米,所以一碗大米粥的蛋白質含量會更低。

    所以想要透過大米粥來補充蛋白質,結果確實會差強人意一些,不過這也並不是完全否定了大米粥存在的意義。話說回來,對於機體所需的蛋白質,一般建議女性每日最低保證55克,男性每日最低保證65克,來滿足人體的需求,從蛋白質的需求量來看,無法透過喝粥來滿足,那麼就需要注意額外搭配其他的食物來彌補了。

    這也是為了均衡飲食中會推薦每天適量的肉、蛋、奶、豆類等,它們的蛋白質含量更豐富,質量和吸收率更高一些,例如豆類的蛋白質含量在20~35%,魚、肉類蛋白質含量在20%,一杯牛奶(250克)可以提供7克左右的蛋白質,一個雞蛋的蛋白質含量也在6~7克左右。

    最後分享個喝粥的小建議:

    在大米粥中加入適量的豆類,如綠豆、鷹嘴豆、紅豆等煮成雜糧粥,這樣可以提高粥中的蛋白質含量,同時還可以獲取到更多的維生素B族及微量元素,營養價值翻倍,對於預防三高也有益處。

  • 8 # 張巧林說育兒

    #不能喝粥 #這個話題最近引起熱議。因為建議大家“不能喝粥”,多吃雞蛋牛奶,張文宏教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在社交媒體引來鋪天蓋地的輿論批評,部分網友表示這是“崇洋媚外”的行為!

    其實這句話未免有斷章取義之嫌,張文宏教授也公開回應:他是希望大家飲食均衡,補充足夠的營養。對抗疫情,需要有良好的抵抗力,因為針對病毒的抗體大程度來自於蛋白質的攝入,而光靠喝粥是無法補充足夠蛋白質的。特別是重症轉輕症患者、孩子等群體,要注意合理飲食,保證營養跟上!

    白粥的營養到底怎樣?

    我們先來看看白粥的營養組成:

    從資料上來說,粥裡面近 90% 是水,其他的主要物就是糊化的澱粉(碳水化合物),這讓它具有先天的優勢:一種易消化的主食。

    早晨起床來一碗快速補充水分和能量還是不錯的選擇。

    但粥的好處也是它的劣勢,它的營養構成很單一,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等其他營養成分,含量都非常低。

    這注定它只能是一種普通的主食選擇。

    張文宏醫生的意思是在疫情期間,人體需要多補充一些蛋白質。

    為什麼呢?簡單的說,因為抵抗病毒的抗體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是抗原(病毒)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的,而製造抗體(蛋白質)的原材料是氨基酸。

    氨基酸從哪裡來?

    一是透過氨基轉化作用在人和動物體內合成氨基酸,如丙氮酸、甘氨酸等。

    二是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細胞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得,這樣的氨基酸總共有八種: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甲硫氨酸、纈氨酸。

    食物中只有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最終分解產物是氨基酸。大米能為人體提供多少蛋白質呢?咱們來看看大米的成分: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質7%—8%,脂肪1.3%—1. 8%,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穀蛋白,其次是米膠蛋白和球蛋白。

    明白了吧,大米能為人體提供的蛋白質是有限的。

    如果你堅持生病期間只「喝點白粥養養」,蛋白質等營養嚴重跟不上,反而會影響身體恢復。

    而且多餘的碳水化合物,最終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喝粥太多,可能養的不是病,而是肥肉呀。

    所以張文宏醫生才建議早餐不要喝粥,要補充營養密度高、高蛋白的食物。雞蛋、瘦肉、牛奶、魚、豆製品等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可以作為早餐的參考,而不僅僅是喝白粥、吃鹹菜。

    兒童早餐少喝粥

    留點肚子吃其他食物

    早餐作為一天中重要的第一餐,可不是「吃飽」就好,還要注意營養的攝入。

    特別是對於學齡期的兒童,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鈣的攝入,比如 7~11 歲的兒童鈣的攝入推薦量要達到 1000 毫克/天。

    一頓營養充足的早餐應該佔全天供給量的 30% 左右,至少應該包括以下三類及以上的食物:

    穀類及薯類食物魚禽肉蛋類奶和奶製品、豆類和豆製品新鮮的蔬菜水果

    想象一下,孩子本身胃口就小,喝下一大碗白粥,其他食物可能吃不了幾口就飽了。不如替換成雞蛋、牛奶這類食物。

    一個雞蛋加一杯 200 毫升的牛奶,相當於攝入了 13 克優質蛋白質和 200 多毫克的鈣,可比白粥營養多多啦。

    成人其實也一樣,不要只靠喝粥應付早餐。給大家整理了健康喝粥的 2 點建議:

    1. 注意配餐搭配

    白粥千萬別隻會搭配鹹菜,不僅沒啥營養,而且還容易鈉含量超標。

    所以可以考慮搭配一些蔬菜、肉類食用,某些地方的粥就會新增一些雞肉、蝦肉、蔬菜,記得除了粥都吃下去!

    2、試試雜糧粥

    膳食指南推薦每天吃全谷和雜豆類食物 50~150 克,相當於一天主食的 1/3 左右。

    白粥的營養比較單一,加入燕麥、雜豆、薯類等粗糧後就會強很多,除了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還有充足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健康。

    注意,煮粥的食材再棒,它也只不過是餐盤中的「谷薯類」,其他類別仍然要吃夠哦。

  • 9 # 爸爸不講理

    大米當然含有蛋白質(7%左右),而且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3%)還要高。

    意不意外嗎?

    驚不驚喜嗎?

    可別高興太早!

    大米蛋白質主要是谷蛋白,質量不行,生物價低,又缺少賴氨酸,因此大米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率就比較低。它遠遠比不上動物性蛋白,比如肉蛋奶(屬於優質蛋白)。

    另外大米熬成粥要加很多水,米水比例一般為1:6,所以這樣算下來大米蛋白質的可利用部分就更低了。

    要提高大米的蛋白質生物價,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利用蛋白質的互補性。

    透過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長補短,讓大米的生物價提高。比如說大米與豆類一起煮粥,豆類是植物性蛋白中唯一的優質蛋白。

    咱們舉個例子:

    大米缺少賴氨酸,單獨的生物價是57。大豆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單獨生物價也是57,玉米含很多色氨酸,單獨生物價是60。

    如果將以上3種食物按照1/5:2/5:2/5的比例混合食用,那麼蛋白質的生物價就可以提高到73%左右。

    另外還有皮蛋瘦肉粥、海鮮粥、蔬菜粥、蝦粥,這些也都可以讓粥的營養價值提高。

    所以吃粥是可以,但是要會搭配。粥做好了(尤其是雜糧粥),營養價值還是蠻高的。而且粥的好處是好消化,對腸胃功能弱的朋友來說,吃雜糧粥並沒有壞處!

    僅管如此,對於普通人來說雞蛋牛奶肉類才是補充蛋白質的最佳方法。

    雞蛋便宜易得,其氨基酸組成更接近於人體需要。買一箱牛奶放在家裡,隨喝隨取,十分方便。肉類口感好,既能滿足口腹之慾還能補充蛋白質,一舉多得。

    而普通白粥的營養密度不夠,灌個水飽,過不了多久就容易餓。尤其是早餐又特別重要,因此如果一定想喝粥,可以選擇在晚餐吃粥,白天還是以肉蛋奶補蛋白質。

  • 10 # 尋道底呢

    中國人喝了幾千年粥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疫情!病人是喝粥喝出來的嗎!!特殊病時!聽醫生建議!可以停!但平凡百姓,還是照喝不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喝乳酸菌飲品好嗎?會不會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