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鄆城張玉領

    糧食是生活必需品,水是生活必需品,但礦泉水不是!不可同日而語。如果糧食大漲價,農民不會過的更好。反而是第一批缺糧的人。

  • 2 # 3小喬老師

    這個問題非常好,想想10年20年前,大米、麵粉多少錢一斤,那時候的工資一個月多少錢,房價多少錢?再看看現在的糧食價格和工資,糧食價格幾乎沒有變化,工資翻了3-4倍,房價翻的更多。你說吧,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一方面要求不能讓糧食價格波動太大,不能瘋長,另一方面,房價已經上天了。到頭來發現,農民在經濟發展中獲得的經濟利益是最少的。

  • 3 # 天石園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雖然是糧價低,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導致荒廢地大增,農民靠外出打工維持家裡一年開支。但農民想盡一切辦法,種地耕田。因為大家知道,越是最多的越不值錢,比如,空氣,你不需要花錢,但你一分鐘也離不開他。水也是最多,但花錢很少,同樣我們半天離不開水。同樣,糧食多,但他價錢也很低,可是我們一天也斷不了他。所以說越沒價,但他越主貴,我們人類越離不開。

    但大家知道,以前糧食長價,對於農民好像得好處了,但隨後,其它與糧食關聯的產品馬上漲價,比我們糧價長的還高,結果,不但我們農民吃虧,就連其它人也同樣吃了虧。所以,糧食長價,對農民對國人都不利。最好的為法是,國家對農民種糧人實行種糧補貼,但這個補貼直接發放到農戶,其它單位一點不能截留。只有這樣我們農民才能真正得到實惠。農民朋友們,好好考慮,是不是這樣對農民有利。

    :

  • 4 # 商江華

    在當今社會當中,如果你住不起樓房買不起轎車,你還活在小農意識當中,那麼不妨換種生活方式。咱能不能也往小康路上奔一下?

  • 5 # 小草芳心

    糧價不如礦泉水,為什麼農民還要種地?我認為不是農民喜歡種地,而是農民處於無奈,即使明知賠錢也捨棄不了土地,這是農民與土地的情結分不開的。幾千年來,中國農民對土地已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們不忍心看著土地荒蕪,不忍心看著祖祖輩輩所經營的土地被野草吞噬,他們依然不惜汗水在這片土地上勞作著,哪怕土地帶給他們的回報是那麼的微小,那麼的可憐,那麼的悽惶!

    “為什麼我眼裡總是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詩人艾青的詩一句道破了農民對土地所依賴的深厚感情,自古以來,土地都是農民的命根子,雖然現在種地的成本高得嚇人,但作為一個農民,怎捨得看著土地撂荒呢?再說,他們不種地靠什麼吃飯呢?他們對土地不敢抱什麼太大的奢望,只要有口飯吃就知足了。這就是當代農民與土地的現狀,我們沒有理由不為我們勤勞質樸的農民點贊!

    記得八十年代時小麥售價為三毛五左右,普通工人工資每月為三十五元左右,工人每個月的工資是每市斤小麥價格的100倍;現在每市斤小麥的價格是一塊左右,普通工人的工資按3000元計算,每月的工資就是每斤小麥的1000倍;如果按每月的高工資計算,就是每斤小麥的2000倍或者是3000倍以上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為什麼糧價不如礦泉水,我們就一目瞭然了。和現在對比,糧食價格基本沒有上漲什麼,而種地成本卻日增不落,農民的困境可想而知。希望我們的專家能為我們的衣食父母說句話,少微改善一下農民所處的困境,也讓揮汗如雨的農民從心底裡得到一絲安慰。也是國之大幸,民之大幸。

  • 6 # 農之求索

    糧價不如礦泉水田地還怎麼種?答案其實很簡單,只要把每村各戶村民的田地流轉、承包到那些種糧能手、大戶手裡,讓他們把村裡的田地集中起來,實行規模化、規範化、機械化、科學化管理生產,使其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產量,如以現在的糧價,假設每畝每季即使只按最底的500元純效益計算,這個效益收成,我相信只要種過田的人都相信還是很容易實現吧,如果他手上可支配使用500畝田地,中國大部分糧食高產區氣候基本都可種早晚稻2季500元X500畝=250000元X2=500000元,即便只種一季也還可在收割完糧食作物後,還可播種一些別的季節性經濟作物,把田地最大效益化利用起來也可實現一筆收益,這樣這些種糧大戶每年效益在農村還是很可觀的,讓他們看到有利可圖,會極大提升他們的積極性,他們就會把種植糧食當成一個事業去管理經營,到時我相信中國的糧食產量一定會快速增長;因為以前大部分都是些散農在用人力耕作,由於糧價的低下,種植的再好,畝產的產量再高,最後一年辛苦勞作的收益,可能還抵不了在外打工一月的工錢,所以普遍造成了農戶種糧積極性不高,很多可種2季的地區農民也種一季了,只要糧食夠全家吃得上,產量高底也懶得重視,心裡上反正也不指望種糧能有多大的效益心思,去對待管理自家的田地,農村現還有很多田地由於家中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沒人力、時間管理就乾脆撂荒了,形成不少田地資源的浪費,這無形中也減少了糧食的產出,所以說怎麼種?現在糧價並不是關鍵因素,而是生產方式的轉變,真正該由誰來種的問題?該由誰來種呢?要讓那些想種的種糧大戶手裡有一定規模的田地,能產出良好的經濟效益,讓那些散戶種植效益不高,又不太願意種的農戶徹底從田地退出來,或用流轉的方式承包給種糧大戶們去經營管理,收取一定的雙方都認可、皆大歡喜的租金,讓他們再去安心、專心發展別的事業。

    現糧價不如礦泉水,這不能簡單的拿糧價與礦泉水價去作對比,礦泉水貴了可以不喝,可用白開水、乾淨的水替代,但是糧食的生產與價格,是關係到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生存物資,糧價的漲落、安全與生產是關係社會的和諧,政治的穩定,經濟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的,如果糧食大幅漲價,糧食呢又是人民生活、生存必須的口糧,也沒別的替代品,“民以食為天”,對於那些低收入群體,高價糧也許溫飽都會成為問題,糧食也是生產飼料的重要原材料,那些飼養的家禽畜也肯定會跟著“水漲船高”,這對於影響、傷害最大的還是那些中、底收入的群體,不得不節衣縮食過著緊巴巴的日子,減少了消費直接又損害了養殖戶的效益,雙輸的局面,所以總結出糧價漲是弊大於利的,糧食在現價段也是合理可行的,只要轉變生產方式,解決好誰來種的問題,把田地都充分利用好,把產量提上去,讓種糧大戶有錢賺,提高他們種糧積極性、專業性,當產量供大於需時,糧價自然還會回落些,對穩定生活物價,經濟的持續發展更能提供更多的保障,在國際上也有了一定的競爭力,還可產生一定的出口匯利,國家再適時給予種糧大戶一些扶持補貼,真正讓利、惠民於民,讓不種糧的人也都能隨時、低價購買到糧食,讓他們花不多的錢,就能輕鬆解決他們的生存口糧問題而無後顧之憂了!

  • 7 # 沙漠有網

    世間百態,無奇不有。

    一斤糧食的價格還不如一瓶礦泉水貴,這是事實。普通的一斤糧食,只能賣幾毛錢到一兩塊錢,貴也不超過兩塊錢。但僅限於普通糧食。而礦泉水,一瓶也要一塊錢左右,好一點的礦泉水可以賣到三四塊。水比糧貴,並不是虛言。那麼這說明了什麼呢?

    糧食的價格雖然沒有礦泉水那麼高,但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卻離不開糧食。雖然糧價不高,但是國家還是堅持要補貼扶持糧食生產;雖然種糧收入不高,但很多農民還是沒辦法不種糧。糧食是作為國家的一種戰略物資,必須要保證全國人都能吃上飯,吃飽飯,因此就不能讓糧食價格漲得太高,當然也不能讓它跌下去。這,就是糧食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國家一直大力補貼種糧,從政策和農資的補貼,降低農民種糧食的生產成本,來提高農民種糧食收入,提高農民積極性,保護國家的糧食安全。

  • 8 # 楠慕雲煙

    糧價不如礦泉水是認知問題,糧食是百姓生存之根本,而礦泉水是需求檔次問題,二者不矛盾,水也是必須,但水可以分等次的,普通的,純淨的,山泉的,礦泉的等,還有更好的,而糧食就不同了,再次的糧食也能度日,在高階的水只能解渴而已,永遠記著地邊萬物貴如金,大災之年你就知道了,中國糧價不如礦泉水是世界糧價決定的,大概國外也是如此,世界各國嚴格控制糧食價格的目的就是維持民生,這也是現在中國礦泉水比糧食價格貴的原因!

  • 9 # 可得長生乎

    這個其實也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不過別的,東南亞的平均糧食價格就遠比國內的低。雖然我國糧食的較量好,如東北大米。但主要原因還是貧富差距,大多數國人的收入其實並沒有很高,主要購買傾向也是偏向於便宜實惠。誰的生活也不是隻有大米,這就導致質量好的東北大米無法賣出高價。而出口的話,又會被狠狠壓價,稍有不慎甚至血本無歸,得不償失。

    主糧的多樣性也在增加,人們的主食並不只有大米一種,經濟作物龐大的產量也極大打壓了大米的價格。而國內農民種植大米的成本並不低,播種、施肥、農藥、收割等等,看似每一項並不多,但加在一起也是想當龐大的支出。我國的地勢相對複雜,也無法做到像美國那般集中種植,兩相一減,一年下來能不賠本其實都算好的。

    以目前的大環境來看,單純出售大米盈利的可能性其實很小,除非以公權力出面,將大米進行品質分類,同時保證能夠嚴格執行,有秩序的完成品牌鑄造。但這需要對執行人的品格有極高要求,在打造初期,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如果上面一條做不到,若是條件允許,也可以考慮多村鎮聯合進行農產品的初加工(如酒糟、米線、米粉等)或者深加工成工業製成品(米糕、酒、即食產品等)進行出售。

    品牌的打造最是艱難,必須有足夠的質量保證和良好的信譽。說白了,定價要準,捨得下本也要耐得住質疑。

    不然,就只能繼續沉淪。

  • 10 # 純正農家蜂蜜

    作為現在一斤糧食的價格確實沒有一瓶礦泉水貴,那為什麼現在的農村老農民,無論多麼艱難還會去種呢?就是種地生產糧食無有收入,甚至賠錢還會去種地不讓土地荒廢呢?

    作為我七十六歲的老農民,給現在沒有經歷過,過去缺糧食吃年代的朋友們談一下,就知道現為什麼這些農村七八十歲的老農民,還去種地生產糧食,不會讓土地一寸荒廢的原因。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各項建設正在風風火火的建設當中,農業上遇到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國內所有人們的吃糧食遇到了嚴重困難,特別是工業建設的工人和市民,面臨著工業建設停止建設的嚴重困難。那時的工業建設萬一停止建設,可以說對剛建立起來的新中國創傷是不可估量的。

    當時農民就接受了國家的軍令狀,農業確保工業建設用糧問題,當時農民就把基本所有的糧食就全部貢獻給了工業建設的工人和市民。從此農民就陷入了無有糧食可吃的地步,農民就吃谷糖,我地是吃的粉碎的麥秸,野菜,樹皮凡是能夠嚥到肚子裡面的都吃,還得一方面搞生產,和農田基本建設,還得支援城市建設。當時我地很多農民因為長時間缺乏營養,得了渾身發黃浮腫病,有一部分人倒下去,就在也沒有起來,看到國家發展強大的今天。

    可是那時凡是熬過來的農民,他們都知道糧食對人們生存的重要性,後來的農民就拼命的去生產糧食,並且還珍惜每一粒糧食。到了八十年代以後,我國的糧食基本滿足了國內需求,農民就開始年年家中儲備糧,害怕六十年代的缺糧情況再次出現。這就是現在的農村老農民,為什麼就是種地沒有收入,甚至賠錢的情況下也要去生產糧食的原因。害怕自然災害再來,發生無糧食可吃會餓死人,所以就是糧食價格不如礦泉水的價格,這些農村七八十歲的老農民也要去生產糧食,不會讓土地荒廢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我的世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