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富貴Ge

    其實改口費沒有所謂的規定,多少都是父母的心意,不要造成攀比的藉口,也不必太在意給多給少,重要的是,改口以後就真正是一家人啦,主要看你們那裡習俗都是給多少的,一般都是給一個好數字,因為改口意味著一個美好的祝福

    如果你們那裡有其他的習俗要求,就按照你們那的習俗要求

  • 2 # Theheng

    我覺得任何地方都不應該有需要和不需要之分,心意很重要。比如對方千萬家產,封個10萬的利是也不多,但是如果對方家境貧寒,給個1—200也可以(或者不給)。最主要的在於自己去感受,對方有沒有把你當一家人。我相信這個很容易就能感受的到的[微笑]

  • 3 # 李梅6613

    丈母孃是否需要給女婿改口費,雖無硬性要求,但事實上各地約定俗成,大都會給。只不過風俗不一,多少不同。

    丈母孃給女婿改口費問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開始流行。起初也只是意思一下,消遣娛樂,後來就正式流行,互相攀比,越來越多。

    我以為,丈母孃給女婿改口費,只是透過給改口費這個形式,恭賀兒女婚姻成功,從此是一家人。改口費是岳父母的心意,而不是錢數的多寡。

    改口費雖然只是心意,並不是必須,但因不給改口費,最終導致分手離婚的,生活中確實有。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供大家借鑑參考。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雙方自由戀愛,感情很好。女孩是獨生女,父親病故,母親是幹部,沒有向男方收取任何財禮。

    婚禮中,當主持人宣佈新人改口,叫對方爸媽時,丈母孃給了女婿1001元的紅包,意思是千里挑一。而新媳婦叫男方父母爸媽後,男方父母卻分文未給,眾目睽睽下,十分尷尬,難以下臺。連主持人都目瞪口呆,參加婚禮的賓朋也議論紛紛。

    我當時也在現場擔心婚禮進行不下去。還好,女方隱忍,婚禮得以完舉。我想,這麼大的事兒,男方父母怎麼能把關鍵的事忽略,可能不懂,以後會補上。

    後來聽朋友說,男方沒有補,還把婚禮中女方親朋送的禮物也拿去他家。

    女孩雖生氣,卻沒有鬧,但做法真叫絕。回婆家後,把公公繼續叫叔叔,把婆婆叫阿姨,搞的老兩口很狼狽,兒子也不向他們說話。媳婦的理由很簡單,不給改口費,我就依然老稱呼,不改口。

    聽朋友說,兒子為此亊跟他們鬧,說人家丈母孃不富裕,都給了千里挑一。你們倒好,鐵公雞一毛不拔,讓他在眾人面前丟臉,為此與父母關係不融洽。改口費以及其它瑣事留下的陰影,最終導致小夫妻分手。

    可見,改口費雖小,卻連著女兒、女婿,娘婆兩家人的感受親情。改口費不給不好,但究竟給多少,要參照當地風俗,結合各自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表達祝福的心意就好。

    改口費問題你怎麼看,歡迎討論,歡迎關注留言。

  • 4 # 二姐愛唱歌

    其實這個沒有硬性規定,如果給改口費屬於丈母孃的心意,不給也無可厚非的,畢竟人家把養這麼大的姑娘送給你了,也挺不容易的,給是情分,不給是本分!

  • 5 # 抗130

    以前沒有現在怎麼實行起來了。都是一點小意思。給就給了。開始叫媽。以後人家不叫媽了。也不能提及此事。更不能要回來。你說是不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曲粉放滷水當顏色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