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濟
-
2 # 尋根拜祖
某一天,朱元璋招待眾將,席間提出一問:“當今之世,誰可以稱得上奇男子?”諸將認為是常遇春,朱元璋笑笑:“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朱元璋的理由實在搞笑,他的邏輯是能被他所用的都不值一提,不能得到的才是奇人。很有點“老婆總是別人家的好”的意思,吊胃口的才是最香的,到手的反而不值錢了。
能被老朱這麼惦記,王保保到底是何方神聖?
元朝的最後一根擎天柱老朱喜歡“保保”肯定不是把他誤當作“寶寶”,這麼奇怪的名字很有點穿越感。原來王保保就不是漢人,他是蒙古伯也臺氏,蒙古名“擴廓帖木兒”。王保保母族是乃蠻部後裔“察罕帖木兒”,父母兩族都算不上蒙古傳統貴族。
蒙古入主中原後,大量蒙古人移居中原,也無可遏制地愛上漢文化,生活習俗逐漸漢化。比如他們熱衷於取漢姓,改漢名,察罕帖木兒改漢姓“李”,伯也臺氏改漢姓“王”,擴廓帖木兒給自己起了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漢名——王保保(也有說“保保”是譯音)。
王保保的祖上,追隨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河南有功,被賜定居固始縣。當然少不得賜田賞官,由此王保保成了當地的蒙古族大地主。
王保保從小體弱多病,按照古人習俗,他被送給舅家當養子,希望藉此躲過病魔。這個偶然因素,竟讓王保保成了兩大家族政治遺產的繼承人。
元朝末年,紅巾起義爆發,為了彌補政府軍的不足,元順帝下令,各地可以自行組織鄉勇,以平定叛亂。王寶寶的父親和舅舅,藉此機會組織起了“義兵”,王保保由此跨入行伍,其軍事天才開始展現。
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王保保作為主力軍,兩次平定中原紅巾軍,讓他成為元朝橫亙在中原大地的一道屏障。隨著舅舅和父親的陸續去世,王保保成了這支地方軍的領袖。
這個格局很像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大小士族,利用家族勢力,紛紛募兵,割據一方。朱元璋和王保保本質上一樣,都是軍閥勢力,只不過一個是以推翻元朝統治為目的,一個是以維護元朝統治為目的。
朱元璋心繫王保保的理由朱元璋對王保保的傾心,不光是嘴上說說,他至少有兩個行動:
與王保保“聯姻”,從感情上拉攏洪武四年,王保保敗於徐達,僅僅帶著妻子數人,以浮木渡黃河逃脫,他的妹妹王觀音奴成了徐達的俘虜。
王小妹被解壓到南京後,朱元璋沒有為難她,反而讓次子朱樉,娶她為嫡妻。大將鄧愈的長女,則為政治需要讓路,屈身為朱樉的側妃。
很顯然,老朱就是想告訴王保保:投降大明,你就是皇親國戚!
多次派使者說降王保保《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朱元璋十年間,至少給王保保寫過七封信。還曾經派過兩名舊交,深入漠北說服王保保。
第一位叫李保保,是王保保早年的心腹,曾官至樞密院知院,兵敗後投降大明。王保保對李保保一點都不念舊情,一杯毒酒殺害了老部下。
第二位叫李思齊,當年的關中軍閥,跟王保保打了幾年,後來投降了大明。如今二人各為其主,王保保熱情接待,客客氣氣相送,招降免談。讓李思齊沒想到的時候,當他走到塞口時,王保保派來相送的人說:主帥想得到你的一份禮物——你的一隻胳膊!李思齊被迫自斷一臂脫身,終因傷勢太重而亡。
痴情漢朱元璋,始終沒有得到王保保的芳心,錢謙益曾經撰文說,太祖一生三大遺憾,未能招降王保保是其一。老朱手下文臣武將如雲,幹嘛非要對一個異族人王保保痴迷至此呢?
1.“家花沒有野花香”心理作怪
朱元璋拿王保保跟常遇春作比較,體現的就是這種心理。實際上,就常遇春、徐達這些大將的能力,未必在王保保之下。
2.帝王的征服慾望
王保保對元朝來說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收服王保保,不光是對殘元的軍事勝利,更是朱元璋個人的政治勝利。王保保越是不肯降,朱元璋的胃口被吊得越足,對他來說,王保保幾乎是他完勝的標誌。
3.擔心被王保保打翻身仗
明朝對殘元的勝利,算不上完勝。大明一朝,不斷遭受蒙元殘餘勢力侵擾,這個格局的形成,跟王保保不無關係。
大明雖然把王保保趕出了塞北,但是在北伐過程中,接連遭遇失利。尤其是洪武五年,大明十五萬大軍三路兵進,企圖“永清沙漠”。結果藍玉、李文忠慘敗,馮勝小勝。這次戰鬥,被元昭宗誇作“中興之戰”,讓殘元看到了翻盤的希望,而大明從此小心翼翼,很少跨出塞北。
朱元璋不能不擔心,王保保會不會死灰復燃,對大明形成全面反攻。
4.收服人心的政治需要
前朝滅亡,必然會殘留一大批舊勢力,如何收服舊勢力,是每個新王朝的必答題。在蒙元統治下,大批蒙古人和色目人,分佈在全國各地,他們不可能都退回大草原。朱元璋收降王保保,其實也有開創“蒙漢一體”,安撫蒙古人及色目人的政治需要在裡面。
所以,朱元璋鍾情王保保,不能狹隘地認為老朱“花心”,客觀來講,王保保雖然有才華,但是他也是元朝滅亡的罪人之一,沒那麼可愛。
這個“寶寶”其實不可愛紅巾起義被平定後,王保保成為元朝最強大軍閥勢力,他本人受到元順帝青睞,平步青雲。如果那時候,王保保乘勢發兵南下,老朱能有多少機會一統江南真的不好說,更別說滅元了。
可惜王保保手中有槍,腰桿子硬了,不打聽從元順帝的擺弄,捲入了複雜的朝廷政治鬥爭。
第一階段:王保保聯合太子對抗元順帝、孛羅帖木兒孛羅帖木兒是王保保之外,另一個最強大的軍閥勢力,雙方為爭奪地盤,在河東一帶展開激烈廝殺。在中央,元順帝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明爭暗鬥,孛羅帖木兒選擇與元順帝結盟,王保保與太子結盟,雙方頻繁發生充實衝突。
第二階段:王保保與太子反目太子企圖學習唐肅宗靈武稱帝的舊例,直接把元順帝幹成太上皇,卻遭到了王保保的反對。後來元順帝殺了孛羅帖木兒,封王保保為中書左丞相,導致太子與王保保走向決裂。
第三階段:王保保自立行省,遭到圍攻王保保當了一段時間鬱悶的丞相,他發現自己不光失去了太子支援,朝中的貴族集團,根本容不下他。由於拒絕南征,他又受到元順帝懷疑。破罐子破摔的王保保,乾脆發動內戰,企圖武力吞併關中四大豪強軍閥。
這場混戰持續了一年多,給朱元璋統一南方爭取了足夠的時間。後來王保保乾脆自立行省,完全不聽朝廷指揮。元順帝被迫下手,逐漸將王保保官職、兵權和爵位全部剝奪,並下令圍攻王保保,將他逼到了晉寧一帶。
第四階段:元朝滅亡,王保保回到權力核心元朝內訌一發不可收拾,朱元璋統一南方後,大舉北伐,四分五裂的元帝國根本無力對抗,元順帝逃出大都,亡命草原。
到這時候,元順帝醒悟了,王保保也醒悟了,雙方握手言和。可惜的是,大局已經不可為,王保保雖然在區域性對抗中,給大明的北伐軍造成很大麻煩,可是態勢上的被動局面依然不可變。
元朝一步步走向滅亡,王保保其實給老朱送上過助攻,這種助攻老朱不光不會感謝,反而會回報以鄙視。
所以,朱元璋對王保保所謂的“喜愛”,其實有點牽強,無非是王保保尚具備反抗能力,希望快點斬斷殘元的爪牙罷了。
-
3 # 小高讀史
陳奕迅的《紅玫瑰》有一句經典的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這句話放用來驗證朱元璋對王保保的態度恰好合適。某一天,朱元璋大會諸將,朱元璋問大家:“誰是天下的奇男子?”大家不約而同地說:“當然是常遇春咯,常遇春帶領不到萬人的軍隊,橫掃千軍,他當之無愧。”朱元璋大笑,說:“遇春雖然是人中豪傑,我能到得到他為臣子,但王保保卻不能,他才是真正的奇男子。” 歸根到底,是因為王保保始終沒有臣服於朱元璋,朱元璋心有不服,時間一久,便成了心口的硃砂,成為朱元璋人生三大遺憾之一。
明朝的勁敵——王保保王保保,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萌萌噠,但他確確實實是一名猛將,是令明朝軍隊聞風喪膽的男人。這個男人是實打實的蒙古人,本名“擴廓帖木兒”。王保保的舅舅(也是養父)察罕帖木兒是元朝的宰相,也是元末鎮壓農民起義最得力的將領,這是的保保跟在舅舅身邊,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舅舅去世後,保保就頂替了舅舅的位置,成為鎮壓農民起義的得力干將。若不是元朝統治階級內部陷入權力鬥爭的混亂,導致其他將領如李思齊、張良弼等與保保不和,從而消耗了元朝的大部分力量,王保保或許有機會消滅所有農民起義,或許就沒有朱元璋什麼事了。所以說,元朝的滅亡,從內部開始的。
洪武元年(1368年),徐達、常遇春率領明軍攻入元大都,元順帝攜太子、后妃等逃往開平,元朝滅亡。此後,保保擔任起抵抗明軍、復興元朝的重任。湯和等人從澤州攻打山西,保保負責禦敵,雙方在韓店交戰,明軍大敗。恰巧順帝命令保保收復大都,於是保保北出雁門,從保安經居庸關攻打北平。可是沒料想到徐達和常遇春聲東擊西,趁機攻打太原,保保搬師回救,顧此失彼。這一戰之後,元朝許多將領都歸降了大明,唯有保保帶領著他的軍隊逃往最為邊遠、最為淒涼的西北。
洪武三年,朱元璋命令徐達帶領大兵出西安,直搗定西。保保原本圍攻蘭州,聽聞訊息後,急忙趕回來,雙方戰於沈兒峪,保保大敗,只能帶著妻兒北逃,渡過黃河,爬上水中的木頭,一路漂到和林。恰好此時,元順帝去世,太子立,保保得以掌大權。第二年,明朝出動十五萬的軍隊,想要將北元一網打盡。徐達在嶺北和保保相遇,因為輕敵,被保保打了個落花流水,明軍損失幾萬人。其後,保保復攻雁門,朱元璋只是命令諸將積極防備,並不打算反擊,因為此時的明朝已經改變了對元方針,明朝只是希望將北元的軍隊趕跑而已。保保也清晰地認識到復國無望,跟著他的主子遷徙到金山,最後死於哈剌那海的衙庭,這一年,是洪武八年。
無法降服的男人——王保保可以說,沒有王保保,或許北元早就沒了。然而,降服王保保是十分困難的。朱元璋對這個勁敵的感情是愛恨交加,愛是因為世間少有王保保這樣出色的將領,恨是因為這樣出色的人老跟他作對。朱元璋曾在《諭中原檄》中破口大罵,稱保保“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朱元璋這樣罵確實有點過火了,因為王保保雖然取了漢人的名字,但血液流淌著蒙古人的血,蒙古人為蒙古人效忠,是天經地義,也是忠心耿耿的表現。朱元璋這一罵,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所以王保保一直背了幾百件“漢奸”惡名,一直到1990年考古發現了王保保父親的墓誌,才還他一個清白。
朱元璋為了降服王保保,可謂是軟硬兼施,但都沒有效果。硬的方面自然就是武力降服了。軟的方面就是他曾多次派人招降。元朝滅亡前,朱元璋七次寫信招降王保保,無奈郎有情,妾無意。明朝建立後,局勢發生變化,所謂良禽擇木而棲,明眼人都知道跟著明朝混,比跟著元朝混有出息,但王保保就是不答應。為了拉攏王保保,朱元璋硬是將王保保的妹妹許配給自己的二兒子秦王朱樉。原以為有這一層婚姻關係作為紐帶,王保保多多少少會有點心軟,但還是沒有用。反倒是這樁婚姻,促成了一對怨偶。王氏和秦王的婚姻非常幸福,王氏的一生都葬送在政治婚姻裡了。王保保死後,王氏的處境更加艱難。
參考書目:
張廷玉:《明史》
-
4 # 我是一個鳥籠子
為何朱元璋異常喜歡王保保?歷朝歷代的造反者,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有幾人創造了一番事業呢?說朱元璋偉大,一點都不為過,劉邦以亭長的身份,開創了兩漢幾百年,自有他的偉大之處,雖說亭長只能是最低階的公職人員,但好賴還有個公務人員的身份,而朱元璋呢,和尚出身要飯的職業,卻開創出大明王朝,不能不說他的偉大,要是和後世的李自成,洪秀全之流一對比!孰優孰劣各位看官,我就不在此蕞言了,而王保保作為元朝的高階軍事將領,軍事上有很高的建樹,是朱元璋很難打敗的對手,朱元璋對王保保的欣賞,有故事為證,說有一天,,朱元璋招待眾將,席間提出一問:“當今之世,誰可以稱得上奇男子?”諸將認為是常遇春,朱元璋笑笑:“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由此可見朱元璋對王保保的喜愛了,所謂英雄惜英雄,朱元璋喜愛王保保,可能出自於此吧!
回覆列表
朱元璋想招降王保保,自然要誇他。王保保自身有實力,但是明軍將領也不差,可朱元璋還是想招降王保保,不停的誇讚他,正應了那句,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朱元璋問諸位將領,誰是天下的奇男子?諸位將軍說是常遇春,常遇春帶領兵馬不到萬人,就橫行天下。朱元璋說,常遇春的確是人傑,我有他作為我的臣子,但是我得不到王保保,王保保才是奇男子啊。
人總是喜歡得不到的,因為得不到,就覺得很好。
王保保算是元朝後期的中流砥柱了,他多次打敗起義軍,明軍也在他手上吃過虧。但是他還是被徐達和其他將軍打敗過。要說厲害,王保保是厲害,但是沒厲害到超越所有明朝將軍的地步。朱元璋手裡有名將,但是還是想著王保保,人就這樣。
朱元璋想滅了北元
王保保無疑是元軍的支柱,若是能得到王保保,此消彼長,不但能把元軍打垮,還能滅了北元。事實證明,後來北伐的時候,就是王保保打敗了明軍,保住了北元。朱元璋眼光老辣,若是能得王保保,北元就不在話下了。
朱元璋也罵過王保保不過一匹夫
朱元璋給王保保寫過7封勸降信,還派人去勸降,但是都被王保保拒絕了。一直得不到,朱元璋那就翻臉了。當著眾將誇獎王保保是奇男子的是他,罵王保保不過一匹夫的還是他。老朱喜歡王保保,是想讓王保保為自己所用,現在看來王保保是不可能招降了,那我還給你留啥面子?
朱元璋是對王保保的喜愛,是對這位對手的敬佩,佩服他的能力,也是出於想招降的目的,一直誇讚他,有虛情假意的成分。後來朱元璋又把王保保的妹妹嫁給自己兒子,成了自己兒媳婦。這不是挑撥王保保和北元的關係嘛。朱元璋和王保保完美詮釋了得不到的整個心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