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鴻章背什麼鍋了?這鍋他該不該背?他對近代史該負的責任有多大?
1
回覆列表
  • 1 # 寧靜致遠PAN

      背黑鍋者或許本身並不黑,但即便如此也往往會因為所背鍋子顏色黑而被看成“黑色”,而若鍋太重,則背鍋者還經常會有被“閃到腰”的情況。

      1895年,年已73歲的李鴻章再次得到大清國重用:被委派簽署《馬關條約》。

      史書上關於《馬關條約》中中國具體賠償日本的金額是2億兩白銀,實際上,這個驚人的資料原本更驚人:為3億。

      之所以降了1億,是因為在在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李鴻章在驛館外被襲擊了,一個日本人舉槍擊中了李鴻章的左臉頰。

      最後,基於此事中對李鴻章的虧欠,日本方將賠償金額減到了1億。這便是李鴻章背鍋過程中閃到腰的具體。

      生命中從來有不可承受之重,1901年,代替清政府簽下平生所籤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換句話說便是:李鴻章為大清背了黑鍋,而且是很多口。

  • 2 # 梅苑評史

    01

    李鴻章的問題非常複雜,所以在這裡我一定要先請大家思考下面這個例子:

    周朝時的“周幽王戲諸侯博美人一笑”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吧。

    那時候很多人總結為這位美人褒姒導致了西周的滅亡,可是如果周幽王靠譜一點,西周會滅亡嗎?但是美人褒姒真的沒有責任嗎?

    所以作為統治者的周幽王才是西周滅亡的元兇,美人褒姒雖不是元兇,卻也要為西周滅亡負一定的責任。

    02

    李鴻章背了那些黑鍋?

    李鴻章在近代史上曾經作為代表,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英煙臺條約》、《中日天津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六項不平等條約。所以背上了賣國賊的黑鍋,認為李鴻章賣國,李鴻章毀了大清。

    李鴻章該不該背鍋呢?

    那麼就回到我們剛剛聊的周幽王的故事了,這些條約簽訂的時候簽字的是李鴻章,可是大清是一個人毀的嗎?

    上到乾隆皇帝閉關鎖國,皇室子弟生活奢靡,中到臣子目無寸光,不敢直言進諫,下到蒼生愚昧。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大清毀了,整個大清帝國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這當然包括李鴻章。

    所以李鴻章該背黑鍋,該為近代史上中國所受的屈辱負責,同樣該背黑鍋是整個大清帝國,同樣該為近代中國負責的也是大清帝國。

    至於該負多少責任,那肯定是一代權臣該負的責任啊。

    03

    對於李鴻章,我想借梁啟超的兩句話來總結:

    “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故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愿;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

  • 3 # 海鏡清

    李鴻章背鍋這個事兒,也對也不對。

    說他對,是因為李鴻章的確因為簽了幾個不平等條約,背了“賣國”、“漢奸”的鍋,但大家動動腦子就知道,他是代表清政府簽字,清政府是李鴻章開的嗎?

    李鴻章

    說他不對,是因為李鴻章作為北洋國防的主要管理者,確實犯了很多錯誤,也有很多責任沒有盡到,特別要對甲午戰爭的初期失敗負重要責任。

    翁同龢

    有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李鴻章的靠山醇親王於1891年去世後,他的政敵翁同龢利用自己作為帝師,能夠影響光緒帝決策的良機,丟擲了一個奏摺,以海防無事,財政困難為由,要求未來兩年(截止1893年)不能購買武器彈藥。這實際上就是針對李鴻章的,誰讓李鴻章管北洋海防呢?

    周馥

    當時李鴻章的助手周馥就說老大你得上奏摺反對呀,把道理給皇上說清楚,要不然海防建設就半途而廢了。可李鴻章呢,搖搖頭,沒有說半個不字。其實他就是太聰明瞭,知道反對也白搭,反而會進一步惡化自己在光緒帝心目中的形象,翁同龢就等著自己反對呢。

    但是從職責上來說,上級有錯誤決策,你為什麼不能提出反對意見?李鴻章永遠把謀身放在謀國之上,把自保放在第一位,所以他能在政壇當二十多年的不倒翁。

    兩年之後,不能購買武器彈藥的期限滿了。李鴻章小心翼翼地上了個奏摺,說現在武器更新換代日新月異,日本海軍已經裝備了大量速射炮,北洋也該換炮了,請求撥款。光緒帝就批了個“知道了”,然後就沒了下文。李鴻章也不敢據理力爭,還是怕影響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其實在翁同龢的影響下,他在皇帝心中已經是一個必須剷除的物件,只是他自己還不知道而已。

    所以北洋海軍武器落後這件事情,翁同龢和光緒帝固然負主要責任,三緘其口的李鴻章也是要付不作為的責任的。

    張佩倫

    在東學黨起義爆發後,袁世凱把這看成加深對朝鮮控制的機會,極力促成中國出兵。當時李鴻章的女婿張佩倫說,要去就得多去,一次去個七八千,因為出兵必然和日本交戰。李鴻章根本不相信,反而呵斥說,中日和好,怎麼可能會打仗呢?結果嘛,大家都知道了,日本乘機出兵,挑起了戰爭。李鴻章無疑是要負決策失誤、戰爭準備不足的責任的。

    北洋陸軍

    在北洋陸軍建設方面,李鴻章顧及淮系圈子裡那些宿將的利益,不敢對陸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開辦了武備學堂,培養了一批掌握近代軍事技戰術的年輕軍人,但不讓他們帶兵,只讓他們當教習。各級軍官依然是那些參加過太平天國戰爭的舊式軍人,致使軍隊性質始終是一支拿著近代武器的古代軍隊。

    李經方

    對多次暴露出侵略朝鮮企圖的日本,李鴻章也不夠重視,對日本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了解不多,在戰爭爆發之際,居然還以為海軍雖然不如,但陸軍可操勝券。這種樂觀情緒在北洋淮系中普遍存在,連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都想去朝鮮前線當統帥,以便從這場“必然勝利的戰爭”中撈取政治資本。結果當北洋陸軍發現對手比自己強悍時,自然就心神失守,兵敗如山倒了。作為北洋陸軍的最高統帥,李鴻章無疑是要對此負重要責任的。

    丁汝昌

    在海軍方面,李鴻章也是昏招迭出。戰前盲目樂觀,認為打不起來,拒絕海軍提督丁汝昌在朝鮮設立海軍臨時基地、掌握朝鮮西北海岸制海權的計劃。明明得到情報,說日本海軍可能會來襲擊運兵船,卻因為和丁汝昌置氣,臨時取消了北洋海軍的出動計劃,導致豐島海戰失利。明明知道敵強我弱,制訂了避戰的正確策略,卻因為要運兵,又派北洋海軍主力護航,結果在海戰中遭到重創,失去了制海權。

    光緒帝

    類似的責任還有很多。所以李鴻章因為甲午戰爭初期失敗而下臺,雖然他憤憤不平,認為這是自己掣肘太多,不能放手辦事,但其實是與他內政上過於明哲保身、外交上過於相信國際法的態度分不開的。某種意義上,也是咎由自取。只是光緒帝的責任比他更大、更嚴重罷了。

  • 4 # 做你的歷史老師

    你好,我來說一下個人的微薄見解,對於很多近代史愛好者來說,李鴻章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人物,他和其他洋務派首領也是有所不同的,說他是背鍋俠,這個是個懂點史的人都知道的事,且聽我慢慢道來:

    1.李鴻章最特殊的大概是簽約方面,晚晴三大恥辱條約,都是李鴻章代大清帝國簽訂的,因此李鴻章被釘上國賊恥辱柱上,連給慈禧唱戲的戲子都稱其漢奸,李鴻章給康有為學會捐錢,都被其以李為賣國賊而拒絕。

    2.能代表帝國簽約,自然能看出李鴻章顯赫地位,但這種地位同樣是種悲哀。

    3.同樣,在當時的世界大環境下,當時的亞洲國家除了日本以明治維新踏步列強,其他的都是在被侵略中,辛苦抗爭而晚清呢,統治者為了自己的統治秩序,找了李鴻章這個跑腿,來為自己背鍋代言。

    所以,總上:第一, 論及賣國,整個清政府都在賣國,不能單說李鴻章一個人賣國;

      第二, 大清國實在打不過外敵,能做的只能是簽訂不平等條約求和,這是賣國的同時,也是一種無奈;

      第三, 李鴻章雖然有賣國的嫌疑,但畢竟也只是具體跑腿辦事的,論起主責,算不到李鴻章頭上。

      因此:李鴻章是賣國賊,也確實給大清國背了黑鍋。

  • 5 # 立體歷史小馬哥

    李鴻章是不是背鍋俠,這事兒還得從長計議。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李鴻章功過都不少,比如貪汙腐敗問題。

    在歷史學界還沒有人敢說李鴻章不貪腐。像馬勇、雪鉺等對李鴻章很推崇的老師對此也是認可的。李鴻章沒有被抄過家,所以,真實財產資料誰都無法說清。容閎說的四千萬兩,也僅僅是私下朋友的談論和自身的理解。畢竟容閎是經常和李鴻章家族有工作關係的人。雖說貪汙四千萬沒有證據,但李鴻章已經很難擺脫嫌疑,因為證據鏈條很確定。

    我們可以從李鴻章的合法收入與公佈家產、推測家產之間進行測算。1904年,李鴻章子孫公佈了固定資產如田產、房屋。那麼,僅這兩項其價值就達千萬兩。同時,李鴻章作為清廷主管洋務企業的官員擁有大量的輪船招商局等企業的股票。這些都是秘密。許多到現在都沒有公佈和無法公佈。

    比如他與沙俄的複雜關係、比如他利用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又是又主管洋務企業的便利,並以淮軍的力量,用輪船招商局協助自己的家族開拓蕪湖米市等等,這些都是早有定論的。

    李鴻章是一個在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他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使中國喪失國際地位,流失大量白銀,民不聊生,同時他建立了建立了淮軍和第一個近代化軍隊北洋軍,興辦洋務運動,興辦了近代企業引進了大量裝置,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開始興起,是中國近代化的先河。

    魏源,林則徐等人開眼看世界,而李鴻章真正落實下來,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最後,外國人對李鴻章十分敬重,李鴻章作為中國人,中國人評價中國人,難免表象化,畢竟當局者迷。

    以咱們的老對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為例。

    伊藤博文率領日本走上法西斯列強道路,一舉攻佔朝韓,並使之亡國。(不過他也被韓國義士安重根所殺)。

    伊藤博文與李鴻章走過歷史性的私人交談,交談的內容今天我們已經不為所知,到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會談結束後。伊藤博文感喟到,

    如果我是李君,我不一定能有您做的好。

    而外國列強和李鴻章的長期交涉中,也認識到他是一個勵精圖治,嘔心瀝血,為國家和民族爭取利益的人。

    總的來說,李鴻章對晚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將近代史的屈辱都放在他一人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個人的強硬和軟弱都是與身後的國家實力有關的,當時支離破碎的中華大地,搖搖欲墜的清廷,才是近代史屈辱的根源。

  • 6 # 紅柳說歷史

    說到李鴻章,大家可能對他的認識是從簽訂賣國條約一事,簽訂喪權辱國條約則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敵人屯兵國內,你無力再打了,不和能行嗎?我每次讀到馬關、辛丑條約簽訂過程時,心裡總是很感慨。當時明明是要和,朝廷上下竟“眾人相對默默”,無一人敢出面去談判。原因是簡單,就是知道一去就得籤不平等條約,怕自己因此擔了賣國賊的千古罵名!袞袞諸公僅計自己榮辱得失,卻不肯為國負汙。這樣的吏治也是千古一絕了。相形之下,李鴻章卻是謀國盡忠、勇擔重任的好典型了。

    中國人都說:“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但如果生逢亂世那也是沒有辦法的,總不能一看天下大亂就自殺吧?老百姓想的就是天下太平、豐衣足食,可當官的卻不能這麼想。李鴻章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志向,他就是覺得自己坐在那個位置,不能光說不練,有事就上。這種血性卻在當時的中國極為罕見。就憑這一點,他遠遠勝過中國千百年來的無數達官。現在有句俗話:“沒幹活沒有錯,一干活就有錯。”此話確有道理,在中國往往幹活越多錯誤就越多。幹了很多活的李鴻章就這樣揹負了很多罵名。據記載,李鴻章臨死前“瞠視不瞑”,其老部下週馥撲地號哭道:“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經手未了事,我輩可以辦了,請放心去吧!”李忽睜大眼睛,喃喃欲語,兩滴清淚緩緩流出,須臾氣絕。時為1901年11月7日。

  • 7 # 百分百值得

    李鴻章說過,他經歷的是“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且他沒有實際掌權,上面還有一個慈禧,慈禧沒事就發發瘋,打輸了就讓李鴻章去簽字,也是很無奈。

    很多人以現在的視角看李鴻章,說他對不起“東方俾斯麥”這個稱號,其實是過於嚴苛了,大清經過太平天國的洗劫早就搖搖欲墜了,是曾國藩這個裱糊匠給勉強支撐下來的,但是內憂外患的實在太嚴重了,又沒有人能認識到他那個高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群豬隊友”,縱使他有鴻鵠之志也沒有施展之處了。

  • 8 # 麻花的故事

    說到李鴻章背鍋,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那他究竟背鍋了嗎?麻花認為他背了,為什麼?我們接著看。

    北洋水師

    說到簽訂馬關條約,那不得不提的就是這隻北洋水師了。

    1888年開始,清政府見到西方世界的船堅炮利後決心打造一隻屬於自己的一隻強大艦隊,於是開始每年撥款400萬兩白銀打造水師。

    而北洋水師成為了四支艦隊中最強的一支。這支艦隊於1891年出訪日本時成為了它最輝煌的時刻,也是最後的時刻。

    日本在見到清朝如此強大的水師後內心是奔潰的,自己本以為經歷了明治維新後變的強大了,可是這一刻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7000噸級的“鎮遠”、“定遠”兩艘旗艦在日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不知道是不是清朝真的氣數已盡,世界第八強的海軍短短几年間,由於世界造船技術的革新,北洋水師的鋼鐵巨輪瞬間變成了小破船(當然,不至於那麼誇張,就是速度上吃了很大的虧)。

    而日本從來就沒放棄過對華的政策,再見到北洋水師後又一次奮發圖強,弄出了跟的上時代的艦船。

    而清朝這邊呢?膨脹了啊,世界第八的水師,自保有餘了,沒必要再花那麼多錢了,停止了對水師的投入,都不說購置新型艦船了,連保養原有艦船都做不到,打起戰來能行?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

    你說作為主要指揮官的李鴻章這鍋算不算背?

    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爆發後,主要的參展方就是北洋水師,先不說為什麼另外三支艦隊為什麼沒來參戰。

    我們就說戰爭本身,戰略上的失敗。不好意思,當時清朝方面就沒有啥戰略,只是讓李鴻章率艦隊肅清沿岸倭寇,揚我大清國威。這面對早已準備多年的日本海軍能贏?各艦船的指揮官缺乏海戰經驗加之勾心鬥角,都想著儲存自己艦艇的實力,上級指揮難以落到實處,這海戰一打起來。亂成一團。清朝內部政治鬥爭,翁同龢為首的保守派和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進行了多年的鬥爭,要是被李鴻章打贏了甲午戰爭,他翁同龢以後在慈禧面前還有地位?那李鴻章還不飛上天?自然是處處給李鴻章使絆子,這就是為什麼說只有北洋水師打了甲午戰爭而其他艦隊沒有參戰的原因。慈禧還來了個60大壽

    都打戰了,老佛爺還不忘自己的60大壽,最重要的是朝廷還準備撥款3000萬兩白銀。對,你沒聽錯,3000萬兩。還記得前面說的清朝每年給海軍撥款多少嗎?400萬兩。好了,不說了。

    這裡又要提到翁同龢了,他主管財政。海軍軍費他不給,老佛爺過個生日撥3000萬,讓老佛爺風光一回。

    風光咯,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頤和園裡的石船永不沉沒。

    李鴻章被免職

    一手建立的北洋水師一朝就打沒了,李鴻章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又是翁同龢等人在慈禧面前煽風點火,李鴻章被革職。

    按理說李鴻章都被革職了,根本就沒資格代表清朝去和日本人談判了。

    但清朝這些個官員一個比一個精,這種談判肯定是要遺臭萬年的啊,自然是各個都避之不及,誰會願意做這個惡人?

    馬關條約簽訂

    上面說了李鴻章已經被革職了,根本沒資格代表清朝出席和談,那為什麼他又去了呢?

    早些時候,清朝已經派過三次使臣向日本求和去了,但都被日本拒絕了。慈禧只好厚著臉皮又把李鴻章召進京了,李鴻章進京後慈禧還來了個請病假,讓光緒接見的李鴻章。

    一波激烈的朝堂爭論後(主要就是圍繞割不割地,割多少地的問題。李鴻章表示堅決不割地,但他也知道不割地日本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李鴻章帶著光緒和其他大臣的意思去了日本。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李鴻章還被刺殺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苦肉計),日本方面怕輿論對自己不利就做出了一丟丟讓步,李鴻章多次電聯朝廷確認後就有了馬關條約。

    慈禧雖然讓李鴻章全權代表清朝去和談,負責商談一切事宜(包括割地、賠款),但其實李鴻章根本就沒有這個權利,談判過程中他多次向朝廷發電報確認條約細節,朝廷同意後才進行下一個議題,馬關條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籤訂的。

    你說李鴻章這算背鍋嗎?

    結語

    雖然種種原因導致了馬關條約的簽訂,但李鴻章確實也有那麼一點責任,只是和諾大一個腐敗的朝廷比起來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了。

    馬關條約的我簽訂是整個清朝的責任,而李鴻章只是一個負責簽字的人,他替整個朝廷背了鍋。

  • 9 # 夢春24

    背啥鍋,慈禧是頭,但也聽別人的意見,親賢臣,遠小人,比如,左宗棠收復新疆不也聽了,李鴻章作為大清二號人物,你為慈禧背鍋,慈禧找誰背鍋,慈禧的鍋是女人,還是國家弱,或者乾脆是時代的鍋,大清缺機會缺人才嗎?都不缺,孫中山也不是天生的革命家,他還想見李鴻章,希望給國家貢獻才華,結果呢?李鴻章和慈禧是心有靈犀的,君臣幾十年,早成命運共同體了?慈禧就不說了,李鴻章貪汙4000萬兩是有據可查的,他的北洋艦隊的裝備全送日本人了,這才是最痛心的,軍隊不堪一擊,連日本人都不敢相信贏得太輕鬆了,為李鴻章洗白者絕對是當代漢奸。

  • 10 # 合肥糯米圓

    現在,你要是去李鴻章的出生地磨店,會發現群治村附近有一個漂亮的少荃湖,合肥市新站高新技術開發區目前正在對少荃湖進行全新規劃建設。

    有人說,李鴻章小時候經常到湖邊玩耍。我每次見到這種說法都很生氣,因為李鴻章生活的年代根本就沒有這個湖,只有一條小河流經磨店鄉群治村(那時屬於肥東縣)。大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政府才開始截流建設水庫——老鴰沖水庫。大壩建好還沒有蓄水之前,有年暑假我從肥東縣眾興鄉步行去合肥,途經此地沒有走大壩埂,而是抄近路走水庫庫底。儘管幾十年過去了,庫底的樣貌至今仍在我的記憶中。

    我回答問題前為什麼要說這件事呢?就是想表達:一定要把真實的歷史告訴民眾。

    李鴻章到底有沒有背鍋?有!簽訂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沒有清政府授權李鴻章敢籤嗎?人世間對於好事常常是趨之若鶩,而對於那些簽訂賣國條約的事,則是唯恐躲之不及。1895年李鴻章東渡日本,是踏上了一條對他本人、李氏家族及家鄉合肥造成永久傷害之路。今天我們在《馬關條約》裡可以清楚地看到李鴻章和大兒子李經方(實為侄兒,過繼過來的)的簽名。

    國難當頭總得有人下油鍋。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期間受盡了屈辱,發誓從此不再踏上東洋的土地。清朝統治者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在李鴻章離世後,慈禧特意叮囑要把墳墓造得牢一點,並在大興墳墓旁還蓋了享堂,裡面有李鴻章在日本遭槍擊時的血衣。

    當然,李鴻章也是有責任的,難逃其咎的。作為管理者,雖有翁同和等人的阻撓,但是在一些重大決策方面有明顯的失誤,且對光緒帝、慈禧的一些錯誤做法也沒有據理力爭,致使國力日漸下降。甲午戰爭初期,指揮失當,因此赴日簽訂《馬關條約》回國後,清廷即免去其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職。李鴻章以文華殿大學士和總理衙門大臣身份在北京賢良寺閒居四年。

  • 11 # 大白的歷史頻道

    一提起李鴻章,有人恨得咬牙切齒,有人則稍有同情之心,而眾多史家對其亦褒貶不一,莫衷一是。

    梁啟超稱其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曾國藩誇讚他的 這名學生“才可大用”。美國人說“每當滿清政府把這個巨大的帝國帶到毀滅的邊緣,他們惟一必須啟用的人就是李鴻章。”但指其為“賣國賊”“竊國大盜”的人也不在少數。捧他的人也好,罵他的人也罷,實際上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而得出的結論。

    我們常說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最好將其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之下。屈指一算,李鴻章登上清帝國的外交舞臺已是19世紀60年代的事了,那時候洋人已經叩開了中國的大門,不平等條約也已簽了不少,更為重要的是以慈禧為首的封建頑固勢力握有重權,拼命維護著即將崩塌的專制統治。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從這個意義上說,李鴻章的登臺本身就有些先天不足,因而縱使其有天大本事,也不可能跳出封建專制制度這一圈子。

    然李鴻章也算是個聰穎之士,早年積極創辦洋務,拿了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史的不少個“第一”。僅憑這一點,他的地位就應比那些頑固子弟高出一截。

    在此後與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他痛感中國國運積弱,難以在世界列強面前挺直腰板說話,他曾說:“國權隨國勢為轉移,非公法所能鉗制。”他深知洋人是“論勢不論理”的,談判桌上的你來我往終歸是要依實力為後盾的。難怪他哀嘆:“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虛有其表。”他稱清王朝為“破屋”,而自嘲己為“裱糊匠”耳。

    在這樣一個殘破情景之下,他鮮明地提出“處今時勢,外須和戎,內須變法”倒也能說得過去,《馬關條約》簽訂後,他說希望失敗能“使中國從長夜迷夢中覺醒”。回國後,即勸光緒帝“及早變法求才,自強克敵”。但中國融入世界的腳步是如此遲緩,封建衛道士們謹守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信條,充斥著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變法的失敗只能延續外交的悲哀。

    割地、賠款、賣國求榮……似已成為李鴻章的“專利”,但千萬不要忘了,這些決定的作出決非他之許可權所及!慈禧、光緒定下的“曲調”,李鴻章也只有“照譜彈奏”的份兒,記得還在馬關簽約前,李鴻章就曾當面向光緒表示“割地不可行,議不成則歸耳”,且“語甚堅決”,但清廷素以“宗社為重,邊徽為輕”為原則。光緒本無信心,盼“爭得一分有一分,如可商議,即遵前旨與之定約”。

    後世對李鴻章與日俄的交往多有指責,但其早知日本“永為中國之患”,而“俄為東方患,較法尤甚”。歸根結底,“中土不能自強,處處皆我敵國,又何東西之分”。李鴻章辭世前所作一詩耐人尋味,他寫道“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

    李鴻章的悲哀,恰恰在於其處於中西第一次融匯的潮頭,自身有擺脫不掉的封建遺臭,又已初具世界意識與革新思想。當整個民族仍處於愚昧落後狀態時,便難免為人苛責以求。對於李鴻章這樣能夠直面世界潮流的人,我們還是給其一些儘可能公正的評價為好。

  • 12 # 悅耳a18

    李鴻章並沒有背鍋,他代表的是清政府,不是代表他自己,他是按照慈禧太后的吩咐做的。清政府讓他怎樣做他就怎樣,也沒有新的發明和創新。

  • 13 # 殘月上紗窗

    李鴻章在晚清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具有爭議性的

    有人曾說他是賣國賊,因為他代表了整個清朝和列強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那時的清朝面臨著內憂外患,國民因為剝削和壓迫,被仇恨和憤怒衝昏了頭腦,也沒有認清這個事件背後的性質和根本,都出來指責李鴻章。而他僅是一個大臣,他要聽命的是在他身後玩弄政權貪圖安逸的慈禧太后,所以李鴻章很多時候都是奉命行事,但很多事都是由他出面,導致他成為了整個清朝人民的罪人。

    李鴻章是“背鍋俠”嗎?

    李鴻章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並不比任何人少。

    李鴻章是晚清的重要角色,當清朝國門被開啟時,他深知閉關鎖國已經不能再繼續了,不然清朝命危矣。李鴻章想讓中國強大起來,不再臣服於列強。於是他瞄準時機,開始送學子去外國留學,建水軍,制船。不過清朝內部已經腐爛了,就憑他一人之力,恐怕也無力迴天了。儘管他有過人的膽識和才略,有極強的行動力和治國才能,但在這個清政府面前,都是沒有用的。李鴻章的一生有功有過,但賣國賊的帽子,不能硬扣在他身上。

  • 14 # 莊知閒閒

    李鴻章確實有些事情背鍋了,因為當時的政府不給力沒有實力與歐美髮達國家抗爭,有些事也是被逼無奈的梁啟超先生的李鴻章傳了詳細。

  • 15 # I老八一槓I

    從民族大義來講,李鴻章絕對是民族之罪人,這不算他背鍋!

    從歷史上看,甲午戰爭發生在光緒剛剛親政的時候,那時慈禧隱居頤和園,光緒極力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這個時候甲午戰爭爆發,從光緒的角度來講,他肯定是想打贏這一仗,讓自己趁機站穩腳跟,從而擺脫慈禧的陰影!

    可當時慈禧控制朝局三十多年,滿朝都是慈禧的人,為光緒賣命的幾乎沒有,就算有個翁同龢也是個扯後腿的,何況瞭解慈禧的人都知道,那老太太是不可能真正的放棄權柄的。

    這時候誰幫光緒打贏這一仗,基本就是站在慈禧的對立面了!

    所以朝廷上下,都在拿這場戰爭扯皮,其中也包括李鴻章在內。

    李鴻章是打了一輩子仗的人,難道他不知道葉志超一路從漢城跑到平壤,是被打敗了嗎?

    可是他還是拿著葉志超的捷報往上遞,這就說明李鴻章自己已經為戰敗做準備了!

    再說甲午海戰,都說當時北洋水師戰敗了,其實當時中日海戰,應當算是平手,甚至說北洋以微弱優勢慘勝也不為過。

    可是北洋水師回到旅順港之後,不但沒有迅速整修以圖再戰,反而被命令不得維修,不得出港,丁汝昌就是在接到這道命令之後自殺的!

    最後北洋水師竟然是被日本陸軍俘虜的,可以說北洋水師敗的實在憋屈!

    再說北洋陸軍,雖然北洋陸軍實力的確不如日軍,再加上一路敗退士氣大損,但日軍從漢城打到中國境內,也是疲憊不堪,又因為海軍被北洋水師重創,補給都出現了嚴重問題。

    這種情況下,只要死扛在兩個月,拖都能將日軍拖死,可是慈禧卻趁機復出,強令光緒投降和談,就此拿回來主政之權!

    李鴻章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是倒向慈禧一邊的,可以說他用甲午戰爭的失敗,換來了慈禧的復出,也保住了自己的富貴!

    只可惜中華最後一次生機被斷送在了這場政治紛爭之中!

  • 16 # 有趣的靈魂在路上

    由於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代表,一生簽訂了多達30多個不平等條約,因此,一直以來,歷史上李鴻章揹著賣國求榮、喪權辱國的罵名,所以,說他是晚清最大的“”背鍋俠”,並不為過。

    可以從以下方面得以論證:

    1、時勢造“狗熊”,雖然位極人臣,但許多“鍋”,李鴻章也不得不背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大家都聽得多了,但其實時勢也會造“狗熊”的。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在李鴻章所處的晚清時代,自從國門被英法聯軍開啟以來,清政府就被各國列強視之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而作為首輔大臣的李中堂,在外交決策上所受的衝擊是首當其衝的,當打不贏的時候,就得求饒,既然是跟強盜求饒,所簽訂的條約必然是不平等的,我覺得作為中興名臣,李鴻章肯定也不想背喪權辱國的罵名,但為了清政府的苟延殘喘,即使揹負賣國的罪名,也是他不得不背的“鍋”。那麼,從哪裡可以看出,其實李鴻章也不想喪權辱國呢?作為洋務運動的領袖,李鴻章也看到國力必須強盛,外交才有底氣,也看到必須學習世界先進的東西才能扭轉國運的頹勢,因此,對外開放方面他創立了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能源交通方面興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近代化煤礦,軍事上創辦了第一所近代化軍校——“講武堂”、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北洋水師”等。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李鴻章是想做中興清政府的“英雄”,而不是賣國求榮的“狗熊”,但是時勢卻給李鴻章開了個大玩笑。

    2、戀棧權力,成為李鴻章必須背鍋的“宿命”

    然而,背上喪權辱國的鍋,也可以說是李鴻章的宿命。跟其他三位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相比,李鴻章顯得更戀棧權力。他沒有曾國藩激流勇退的智慧,缺乏左宗棠剛直不阿的個性,也少了張之洞對技術造辦的專注。所以,李鴻章在權力頂峰的位置,比這三位名臣都長,所以,在清政府積弱已深被列強欺凌的年代,為各種不平等條約而背上喪權辱國的鍋,就必然成為李鴻章的“宿命”。

    3、聽聽他人的評價,至少李鴻章並未“甩鍋”

    首先聽聽對手怎麼說,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之為“東方俾斯麥”;作為“老闆”,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說明對他的工作很滿意;作為觀點與之對立的維新派領袖梁啟超對他的評價,“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無論是對手,還是“主子”這些肯定的評價都說明了,儘管很難,但李鴻章並沒有甩鍋,而是履行首輔大臣的職責,將喪權辱國的大鍋背了下來,在中槍仍簽完《馬關條約》後,李鴻章發誓此生不踏日本國土,可見其內心的極度屈辱與痛苦。包括他的《臨終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無不對自己的歷史汙點,留下深深的遺憾。

    -------------------------------------------------------------------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同樣諡號為“文忠”的林則徐所說的兩句自勉詩。如果今天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來看待李鴻章所處的時代背景,我覺得,這兩句詩,既形象地描寫了林則徐這位勇者無懼愛國者的忠烈、豪情,同樣也形象地寫出了李鴻章這位身在其位“背鍋俠”的苟且、無奈。

  • 17 # 睲木

    李鴻章是晚清一位漢人重臣,年輕時在曾國藩麾下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和組織才能,親手組建了淮軍並和曾國藩的湘軍一起消滅了太平軍,被清廷所重用。

    歸其一生主要功績有:1興辦洋務運動,這是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了不起的推動,很多企業,設施都是首創(雖然多是借鑑西方)。並組建了輪船招商局,輪船招商局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股份制形式的企業。1909年,輪船招商局更名為招商局股份有限公司。改革開放以後,於1978年開發蛇口工業區,並於1986年收購香港友聯銀行,成為中國首家擁有銀行的非金融企業。次年又創辦中國首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1988年創辦中國首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同時,招商局也是中國首家在境外發行債券的非金融公司、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

    2.建立海防,北洋海軍。

    3.發展教育,向海外派遣留學生。

    4.為海外華工爭取權利

    當年十萬在秘魯華工在外邊出苦力,啃樹皮,日子不好過。是李鴻章為他們爭取到權利,當時的秘魯使者很是驚訝,驚訝一個備受侵略的國家,他的臣子能表現的如此強硬。

    過:

    1.甲午海戰避戰保船導致中日戰爭失敗?

    2.在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上代表清政府簽字。

    3.中日朝鮮問題上的妥協和簽訂中俄密。

    外交上,他主觀上借用中國古老戰國策裡聯縱交橫的策略,沒看清世界形勢。七十多歲了還犯了一次糊塗簽了中俄密約。

    總之,他是個倍受爭議的人,想要給他蓋棺定論真的很不容易。你對他了解的越多,當然認識也就越深刻,可能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 18 # 濯山冀寧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出面與列強談了幾次判、簽了幾個條約。作為一個清政府高階打工仔,上指下派本是李中堂的份內事,是他的本職工作,他沒有理由不去做。談判是以實力為後盾的討價還價,既然李中堂已經簽字,不論是朝廷事後同意也好還是事前全權委託也好,總之,朝廷是認可這個結果的,也就是說,朝廷是可接受的避免再擴大損失的結果。至於當時或後世人們所謂的“喪權辱國”、“不平等”、“漢奸”、“賣國賊”等等都是不負責任的、道德制高點上的、情緒化的、煽動性的表述,不足為論。李作為統治集團中的一員,奴才也好打工仔也罷,工作中夾私太多私心太重,洋務沒辦好肥了自己,軍隊沒練好任用了大量私人。為什麼光緒帝非要同鄰國幹一仗?你想,朝廷花那麼多銀子打造北洋水師,你李中堂辦成了個啥?雖說你事前一再提醒朝廷不能開戰,但是如果北洋水師平時訓練有素戰時指揮得當,又怎會敗的如此慘烈以至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徹底改變了中日兩國的國運,是後來國家幾十年混亂和日本侵華的開端。從這個意義上講,李中堂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19 # 昔日鐘山人

    說賣國主要是打輸了甲午戰爭,簽了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前北洋水師多年不更新裝備,而日本天皇親自捐款用於買新式裝備,中日戰力對比已發生反轉,李不想打也是看到這一點,另外也想保留北洋水師,包括後來北洋水師消極龜縮在威海衛也是想保留最後一點實力,不想打光北洋水師,北洋水師在,他朝中地位沒人能動搖,這是他自私的一面,事實是甲午後李的地位,影響力急劇下降。戰爭失敗,馬關條約就是必然,之前戰敗給英法俄割地賠款,這次也不可能逃脫,換誰來也是一樣的結果,無非賠多賠少的問題,關鍵日本是最瞭解當時中國的國家,篤定就算是獅子大開口清政府也不會拼命,所以這是李一個人改變不了的局勢。李鴻章是一個爭議人物,看待他要多方面綜合考慮,不能簡單賣國賊來概括

  • 20 # 往事千年東方白

    李鴻章是不是背鍋,都不重要,他本身也不是什麼能臣。宰相合肥天下瘦,出賣當時中國的利益給列強換錢,這些都是他洗不清罪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優秀的高中上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