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暖暖HHH
-
2 # 晉恩寶媽述素生活
我個人理解這也是受我們中國傳統“孝”文化的影響。我對此表示認同。因為在家庭教育中,不同的家庭環境與教養水平直接影響孩子多方面的成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是每一件事都有完全正確是非觀,當然家長也沒可能有完美的教養方式。所以棍棒方式是會不同頻率出現來幫助孩子記住一些事情並建立正確是非觀。
-
3 # Clay白夜
我打你,你會感激我嗎?
不聽話就要捱打?捱打了還有反抗的呢!
重要的不是棍棒,而是引導。
你要是引導對了,孩子知道怎麼做才正確,你還會打他嗎?
-
4 # 使用者石破天驚
古人管教晚輩的一種手段。父愛如山,嚴格家教,也是如此!三剛五常,四書五經,倫理道德,均有規矩。不要亂來。否則顯現沒家教!因此其有一定道理了。
-
5 # 勇哥說戲
因材施教,注重人性,提倡人性化教育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能以偏概全。藥家鑫小時候也捱過無數次打抄, 可還是觸犯了法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打不是目的,也不是唯一手段,我們可以透過以 下幾點措施在幫助孩子增長知識的同時, 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 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人生價 值觀。
管理者、教育者不僅要百考慮到自己的教學任務來要求學生,更要結合度學生的感受和特點來進行教學,這樣才能達到和諧,真正讓學生接受學習
不過,棍棒下面出孝子這句話更深的一層意思是一個人在孩童成長期若經歷更多的挫折和苦難,才可以鍛鍊他的心智和毅力及品格,使他知明白如何面對苦難、跨越挑戰,這樣的話對他的未來發展才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棍棒意味著苦難的磨礪,而“孝道”則意味著歷經苦難之後人格的一種成長和強大!一個人早年在溫室裡呆太久、沒經受過挫折是無法經受人生社會的風吹雨打的
-
6 # 讀書的火焰藍
我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在子女的教育管理中,不應該以簡單粗暴的“棍棒”簡單對待,應當辯證的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更重要的是把“獎勵和懲罰”作為“約法三章”。
古人有言:“棍棒底下出孝子”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出處。這句俗語是根據韓非子《慎子·知忠》中【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譯過來是:孝子不出生在慈父家中,忠臣不在明君之下。
是不是感覺乍一聽還有點道理,那我們迴歸文章原來的出處,結合上下文語境看看到底時什麼意思。
原文:父有良子而舜放瞽叟。桀有忠臣而過盈天下。然則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聖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過職。而職不得過官。是以過修於身。而下不敢以善驕矜守職之吏。人務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業。和順以事其上。如此。則至治已。
譯:父親雖然有個孝順的好兒子,卻有虞舜放逐了父親瞽叟;夏桀有忠誠的臣子,卻使自己的罪過聞名天下。那麼,這說明孝子不生在慈父的家庭,忠臣不產生在聖君的下面。
所以,賢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盡忠而不越過自己的職權,使臣下盡職而不越過職責範圍。君主有了過失自己加以修正,在下面的臣子就不敢驕傲自大。各級官吏都忠於職守,為治理國家盡心竭力,對公務都不敢過於偷懶。各級官吏都能修身敬業,謙和恭順地事奉君主,如果都能這樣,那麼國家的治理就達到了最理想的程度。
不難理解,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
治理國家時:君主起表率作用,臣子也就不敢驕縱自大;
那麼,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就是:
教育孩子時,父母應起表率作用,子女便會以父母為榜樣。
為什麼父母喜歡用“棍棒”教育孩子
1、“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某種特定情境下,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嚴格管教下的孩子會更發上進,我們父母這一輩很多人在“棍棒”教育下,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在回想起來,也特別感謝父母在自己仁恆額關鍵時期嚴格管理,讓自己不至於走了彎路,買上歧途,最終奮發圖強,取得成功。
2、失敗的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大概只有兩種方法,一是任其飛揚跋扈一點也不管。一種是動輒棍棒相加,美其名曰聽父母話。所以說,打孩子,把自己失敗的教育沒有地方洩憤,但卻把懲罰實施到孩子身上。聽起來是對孩子好,但在潛意識裡孩子就是他們的私人物品,是他們的附庸。孩子要對大人的失敗負責。
簡單粗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有哪些危害
有的父母在自己當年接受棍棒教育,自詡如何管用,愈加效仿。教育不當,就會導致孩子夢魘揮之不去,甚至嚴重者會有暴力傾向,或是厭世。不需要舉太多的例子,在網上和新聞中,我們已經接觸了太多應為父母粗暴的管理教育,給孩子造成巨大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最終導致孩子做出極端的行為:跳樓、跳河、傷害同學等行為。一個個孩子的悲劇就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劇,更是失敗家庭教育的警鐘。
“棍棒”代表有約定的“獎勵”和“懲罰”
“棍棒底下出孝子”並不是真的操起“棍棒”去教育孩子,而是學會用棍棒下的“約法三章”
1、“棍棒”是告訴孩子做人的底線,是原則。是告誡孩子什麼東西不能做、不可以、做了造成不好的後果,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2、“棍棒”教育是告訴孩子應當接受的懲罰。它可以是處罰孩子做家務,處罰孩子去賠禮道歉,處罰孩子怎樣承擔自己的後果。
3、“棍棒”教育是父母和孩子的約定。在孩子做對事的時候,多誇獎、鼓勵。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先要聽聽孩子為什麼這麼做,讓他知道錯在哪裡,同時要承擔約定的懲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小時候中央電視臺的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年輕母親在給孩子講故事,講完後,母親去給孩子的奶奶端洗腳水洗腳,當媽媽給孩子的奶奶洗完腳,回到自己的房間時,發現兒子不見了,回頭一看,只見她的兒子正吃力地端著滿滿的一盆水,蹣跚地走過來童聲童氣地說:“媽媽洗腳。“媽媽欣慰地笑了。
一行獨白“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是五彩斑斕還是一團亂麻,完全去覺得手握彩筆的父母怎麼畫。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好的言傳身教,勝過一次次不講原則、簡單布草的“棍棒教育”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7 # dhsdhs
我極反對這種論調!因為他不符合與時俱進的精神,有道是父慈子孝才是時代的主流、用棍棒是打不出孝子的、這是教育無方,教育無道的人的野蠻行為是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誰提倡就打倒誰。(老漢今年快八十歲了)[耶][大笑][玫瑰][祈禱]
-
8 # 宇文東耳
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首先“棍棒底下出孝子”是當時那個年代採用的一些方式,更比如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等中國歷史上一些用來教育教導孩子的一些話,可是,現在的社會是會變的,竟然別人說時代在變遷,那麼就意味著教學方法也在變遷!現在一些教育專家說:孩子做得不對,應該教導!不能打!要讓他懂道理!可是,有幾個家長會真得這樣做!有時候孩子被打的受不了的時候,當然也會問家長!你為什麼要打我?家長說 我這是對你好,關心你!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如果打孩子,不僅不是對孩子好!反而是害了孩子!所以說以前的一些教育,在現在看來,更本不適合用在現代的孩子上!而且現在一些重男輕女的家長,也是虐待完孩子,用這句話來做他們自私自利的擋箭牌!孩子需要引導!不對的時候可以打!我覺得這句話真是笑話!打人還出孝子!韓非子的名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其實根本就不是這個意思!
就這句話本身而言,這得看是什麼樣的“棍棒”,為教育孩子的“棍棒”是正確的,雖然家長很多時候的觀念很滯後會有不對的地方,但是他們也畢竟有他們的想法。但也不是孝子都出自於棍棒,而棍棒有時也不出孝子。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
棒棍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原本的含義是要大人們對孩子嚴以管教,孩子不打不成器,只有打了才能夠成才。一直以來這句話都作為大人們教育孩子的口頭禪,但其實這句話其實是錯誤的,這種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不可彌補的傷害。
其實哪怕在古時候家長教育孩子也是有一系列的家法存在的,孩子犯了家法之後才會被用棍棒教育。但是現在我們隨著社會的進步,根本就沒有了家法這種存在,完全便是因為家長的一面支援來教育孩子,這樣對孩子來說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在教育孩子中並不是說不能打不能罵,但是要用對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打罵。
一味的打罵出來的不會是孝子,只會是反叛得更厲害的人。經常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一般心理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並且會非常的不自信,有懦弱害怕出頭等表現。這樣的性格會導致孩子的未來非常的黑暗。如果真的想要教育孩子,那麼還要請各位家長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表率,並且也可以像古時候一樣擬定出適合自己家的家法,賞罰分明,這樣才對孩子有更好的幫助。
如果真的想要教育孩子,那麼以身作則是必不可少的,只是透過打罵來教育孩子,那麼孩子根本就不能理解到自己到底錯在哪,是因為什麼錯了,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叛逆思想,與自己本身的初衷背道而馳。特別是現在作為21世紀的孩子們,他們都非常早熟,對於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如果真的只是透過打罵來樹立自己家長的威信,教育孩子的話,他們反而會因此恨上自己的家長
要知道打罵孩子並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只是你自己的情緒宣洩罷了,這樣的方式相信孩子也不願意接受。所有父母都應該把孩子放在同等地位給予尊重,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地學習和改善教育方法,相信這樣的家庭下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不差。
-
9 # 劉儒紅
以前是,現在不適合。現在小孩思想觀念和老輩小時侯不一樣了。在有些年齡段根本不能打。主要還是教孩子,長輩要做榜樣。
-
10 # 今生情
此觀點不敢苟同,棍棒出不了真正的孝子,孝子的後代才能出孝子。
講真,你們有沒有發現你們現在的主要性格,大部分習慣,對事物的固有認知等,很大程度上和父母很像?
其實這是一個很基本的事實,對於孩子的塑造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言傳身教。對於和父母朝夕相處的孩子來說,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被印在眼裡記在心裡的,所以父母要為孩子的所作所為負很大責任。
所以說,打孩子,實際是某種程度上對自己的失敗之處感到憤怒,但卻把懲罰實施到孩子身上。這表面上是對孩子好,但對他卻是很不公平的。
父母也應該謹記:懲罰有一定合理性,但不要矯枉過正,讓懲罰淪為父母發洩情緒的工具。
父母最應該做的是謹慎言行,做好表率,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被孩子看在眼裡,成為孩子認知發展的基石,這比任何懲罰都有用。
-
11 # 豫洛天中人
我的觀點非常明確:認同。
第一:孩子都要有敬畏之心。誰家都不願意養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二貨。敬畏之心何來?打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等到長大了,明白是非了,知書達理的,也就沒有人打了。
第二:孩子都貪玩,不自律,需要管教。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子不教不成材,父之過大也。你現在不打他,將來到社會上,社會會教導他如何做人。
第三:打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有更好的辦法,最好就不要打了。孩子會逆反,孩子有自尊。有些孩子,可聽老師的話,但老是頂撞父母。為什麼呢?就是怕老師,不敬畏父母。
第四:現在的老師,真是太難了。學生本身就難以管理,加上有些學生家長更不懂事。有個老師朋友就說,遇到這種情況,就只能當爺供著,打不得,罵不得,隨他去吧。
-
12 # 矢志不渝123
認同,因為不是所有小孩都很乖,該打的的必須要打,只是要注意部位,力度,屁股,手腳可以打,用小樹枝。沒有哪個小孩沒捱過揍的,該打不打會害了他們。
-
13 # 藍色黃瓜
首先說出我的觀點,我還是很認同這句話的。
但是,現在應該賦予這句話一些新的形式,畢竟抬手就打,張嘴就罵,與現代社會文明進步也是不太匹配的。
由於現在社會物質的獲得,資訊的傳播都是前所未有的。不能單向去要求孩子就必須要是孝子賢孫,而是要反視為人父母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我相信,這種感情都是雙向的。
-
14 # YY外公
我非常認仝古訓!比如漢字的″打",扌旁加一丁字,也就是接受教育,在老師面前,要打丁板的,不痛,怎麼能記住。文字已經說明了古訓是正確的。
-
15 # hkjzhao
從心裡學和哲學的角度來深刻分析,這句話嚴重錯誤,棍棒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會增加扭曲的心理,增加親情之間的距離。孝子是靠賞識溝通鼓勵且有問題指出來並提出合理的適當的方法來才可解決根本問題的。這是教育孩子的法寶。希望天下父母不要再做錯下去了,傷了自己也傷了孩子和毀了孩子的前途,更傷了家族的發展。
-
16 # 老哥火榮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我不認同。
有些小孩子太跳皮了不打一下也不行,如果長期打還起反的作用。
孔夫子有句話說得好,學而優則仕。小孩子還是以教育為好!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現在的小孩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幾符沒動一個手指頭,孩子很聰明,智商高,學習成績很好。
-
17 # 魅力文化
當然可以,慈母嚴父,棍棒的力度只要適中,完全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當然,把控這個力度是很難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狀況 。從小樹立一個威嚴與溫柔並存的形象很重要,畢竟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孝要拿出來另說,父親孝順,子女大多孝順,這個和棍棒的關係並不大。
-
18 # 顛強時代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一定的鞭打之下才能出現孝子,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雖然有我們現在社會提倡親善和友愛,但是“打”不一定是真“打”反而是一種嚴厲得愛,這句話的意思和“慈母多敗兒”的意思正好相反,並且在老家鄉下我們經常聽老人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小編覺得在一定的場合非常的實用,並且對於孩子的教育還會影響一生。
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初的性格養成都和父母的教育和影響有很大的關係,對於一個出入社會的小孩來說,他不會懂得社會的是非黑白,有些東西他也許會覺得好玩,有些時候也許就是一時的興趣,為了追求一時的刺激和精神上的好奇感,對於一個不是明辨是非很強的孩子來說,有時候一些嚴厲的愛不是對他們的傷害,反而是對他們的一種拯救,一個小樹如果任由它胡亂生長,不對它修枝剪葉,它永遠不會長成參天大樹,對於它人生道路上的錯誤的點點滴滴,總得有人給他指名道路,打在兒身,痛在父母心。這裡強調的打併不是真正的拿著棍棒去抽打自己的孩子,而是用一種嚴厲的愛去教育感化自己的孩子,如果只生自己的兒女,不教育他們成長做人,永遠都不是一位合格的父母,生兒女還要教育兒女。動物尚且教會自己孩子捕食的本領,尚且做為高階動物的人類呢。
②在現在文明的社會中,有些不提倡冷暴力,尤其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更不提倡打罵自己得孩子,並且現在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對待自己的兒女否非常的寵愛,把自己的兒女視為掌上明珠,拿在手裡怕丟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寵愛不等於溺愛,在一個溺愛的環境裡成長的孩子能有出息嗎,他們懂得感恩嗎,知道尊敬自己的親人嗎,對於一個不懂的感恩的孩子,對於一個沒有盡知廉恥的孩子,他們成長一位合格的人嗎,我們先不評論他有沒有成為國之棟樑,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必然會危害社會,成為社會的寄生蟲,不不懂感恩,其危害巨大。有些孩子犯了錯不一定三言兩語苦口婆心能教育好的,父母拿著棍棒教育孩子有時候也是實屬無奈,哪個親人能捨得打自己的孩子,菇毒尚且不食子。
最後總結:
棍棒底下不一定出才子,但一定會出孝子,對於孩子嚴厲的愛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不管不教,任由自己自由發展,是不會成長成才的,所以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並不是提倡家庭暴力,而是一種負責,對於自控能力很差的孩子這才是一種嚴厲的愛。
-
19 # 季末推書
認同。
具有指導意義的古話看過不少,都是用時間去反覆打磨印證過不知多少次了,因此才能流傳至今,感覺都可以用千錘百煉來形容也不為過。
個人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並非一味的對孩子棍棒相加,而是當孩子犯錯後的一種教育方式,目的是讓孩子知道什麼不該做,只有心中有敬畏,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併為自己的行為進行思考,比如這事我究竟錯哪了?以後同樣的事還能不能做?這事以後該怎麼處理呢?
初期棍棒是真棍棒,後期的棍棒則有可能只是一場明白事理的談心,亦或者一個憤怒的眼神,敬畏會隨著年齡進行轉變,逐漸明白事理後,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敬畏和感恩交織在一起的就是所謂的孝子吧。
-
20 # 國夫
有用,起一個校正作用。他是把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如果孩子領悟得快,也不必打。如果孩子在畸形道路上越行越遠,那就用這種方式校正!總之兒女當自強,自尊,自重,自立,才能健康成長!
回覆列表
我們要辯證的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
我們不要淺顯的理解,這句話更深的一層意思是一個人在孩童成長期若經歷更多的挫折和苦難,才可以鍛鍊他的心智和毅力及品格,使他明白如何面對苦難、跨越挑戰,這樣的話對他的未來發展才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棍棒意味著苦難的磨礪,而“孝”則意味著歷經苦難之後人格的一種成長和強大!
一個人早年在溫室裡呆太久、沒經受過挫折是無法經受人生社會的風吹雨打的!
這是一個教育理念,嚴苛的教育方法能教育出“孝子”。但是要使之有度,孩子做錯了事,要小懲大誡,真正讓孩子透過一件錯事知道未來人生道路如何走。
若操之過切,過分打罵只會適得其反,滋生孩子的反叛心理。
教育子女要結合孩子自身品行,乖巧內斂自尊心強的孩子就不適合“棍棒”教育法。頑皮、不知悔改的孩子需要懲戒之法。
“棍棒”、批評、懲罰或是獎勵教育等等都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樹立正確三觀,修正枝丫,成長為更好的樣子。